鹹淳臨安志卷之二十七

關燈
耕春曰逸雲曰虛全山下又立小庵置僧以供灑掃 樟岩山 在縣北五裡獨高衆峰岩有樟故名又名橫山世傳赤松子煉丹之所山有石岩龍藏其中西北有穴久晴則起霧絪缊如陶煙乃雨候也 姥岑山 在縣北二十五裡山腹有水沼赤萍生其中山下有廟俗号為姥岑王歲旱禱必雨 白龍山 在縣北二十裡勢若屏風與姥岑相連山側有小沼姥岑白蛇往來其上初樵者入山見蛇吐珠捕而烹食之舉家斃珠後歸裡人楊氏數年有羽衣至其家绐取視俓持去楊氏蹤迹之忽不見 貝山 在縣西三十裡高三百丈廣七十八裡西屬新城界山頂有湖有蕭史君廟每旱禱必應 胡洑山 在縣西南五十裡高三百丈廣一百三十二裡上有石樓石城侯景之亂裡人姓陸者率鄉鄰保固之全活萬計上有石佛父老傳雲澶淵之役嘗見夢于 章聖皇帝後有水旱亦嘗遣使禱焉 亭山 在縣南一十八裡高二百丈廣一百五十裡晉處士孫文度建亭 陽平山 在縣南一十五裡高五十丈廣二十裡面大江有孫锺墓在焉【詳具冢墓門】 都輿山 在縣西南四十裡高九十丈廣三十五裡其狀類馬又名馬山 靈岩山 一名湖南山在縣南三十裡高八十丈有仁惠龍王廟寶山院【釋昙超姓張氏建元末栖錢塘之靈苑山夏嘗講經有一老人來聽問其姓名曰我非人乃龍也居富春鹿山之下昆弟五人餘處其長迩者鄉民耕山逼我居室群龍怒閉膏雨以害田稼今累月矣餘不忍民之焦熬也勸督群弟執怒不從聞師道行高妙必能化伏師曰此庵亦要水汝能為吾緻之乎老人即于庵前撫掌泉自湧出今彼山有撫掌泉師曰汝發此心佛何以加今欲吾往如何龍曰師能往彼設壇戒衆然後浮舟觀山之下講大雲請雨經則雨當降師曰我固願往彼未見信如何龍曰吾當感夢于官民使之迎師次日邑官居民不約同夢遂迎師于靈苑山師離山雨随注乃就觀山結壇受戒浮舟誦經雨大沾洽群龍複緻謝曰欲為師就此建庵朝夕冀聞講演雞籠山可否師曰此近人居我且歸北山汝别蔔地龍遂于湖南山岩請師居之山峻師不能陟龍化為白馬載師登岩卓錫以居今石上馬迹存焉岩下有沼四時不枯遇旱祈求擊鼓鳴铙其水漸生時現諸物或鳗鳝龜魚蜴蜥之類取而禱之無不立應曆歲(帛系)遠感應如初乾道四年縣令陸柟以父老之請聞于上司乞奏諸朝是後縣令樓潚呂昭亮接續申請至嘉定三年冬賜靈悟大師而龍以仁惠廟為額錫書至縣令程珌率僚佐合浮屠威儀賓導至于湖南之山先是僧道琳為屋三楹以奉香火至是縣令程珌複佐其費移舊基創佛廬以承上旨以尉其願】 鹿山 在縣西南五裡其狀如鹿世傳有群龍居之興水旱為民害因靈岩大師講經化服其孽遂息俗謂之降龍山【事見靈岩山】 屠山 在縣之西南五十餘裡世傳有姓申屠結廬以居乃以名其山複以志其裡有寺号大雄野史所載禅月以詩見吳越曰一缾一砵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王說之館于羅隐之舍隐恨識之晚複以詩遺王有寶劍霜寒十四州之句王謂之曰詩則美矣若能改作四十州當得相見師喟然曰州不可添詩亦不可改孤雲野鶴何天不可飛耶遂杖錫去之至于山下欣然而止有怪石故庵在寺之東偏【詳見大雄寺陳剛中所記】 記文【陳剛中作記叙屠山之勝有曰峰巒重複端若拱揖應接不暇湍流怪石神刻鬼劃千巧萬狀中有平田如設萬席挺然僧寺出于林表佳木修竹左右交翠此中屠剛違新室之禍申屠蟠晦黨锢之名避地結廬于今千載子孫因家焉支派分衍至百餘室因姓而名其山山之陽複以申屠志其地又分上下前後焉是山也東揖桐君之廬南望孫君之圃山深林密而無虎豹之藏地僻人稀而無寇盜之患雲雲】 新城縣 北山 在縣北三十裡 記文【晁無咎記去新城北三十裡山漸深草木泉石漸幽初猶騎行石齒閑旁皆大松曲者如蓋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蚪松下草閑有泉沮洳伏見堕石井锵然而鳴松閑藤數十尺蜿蜒如大蚖其上有鳥黑如鸲鹆赤冠長喙俛而啄磔然有聲稍西一峰高絕有蹊介然僅可步系馬石觜相扶攜而上篁筱仰不見日如四五裡乃聞雞聲有僧布袍蹑履來迎與之語(目咢)而顧如麋鹿不可接頂有屋數十閑曲折依崖壁為欄楯如蝸鼠缭繞乃得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