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鎮江志卷十五

關燈
刺守〔三〕 總目缺 宋潤州太守 壁記紹興十九年重立在府治正廳之東壁中書舍人李南壽文自治平以前多阙轶僅得十一人複不省其序以丁德裕為首前志得其所遺者八曰魏琰曰孫沖曰王随曰席平曰龐籍曰李絢曰劉立之曰鞠真卿皆以世之先後附入然所遺不止此按皇朝文鑒滕宗諒撰王昱墓志昱字公旦鹹平初登第仕桐城簿四轉至屯田度支員外郎知柳州知南康軍召還隸職中秘出守潤州逾年移牧武昌再丁内艱以度支郎複召居閣下歲久以便鄉求知邵武軍得請遂老于家以景佑二年考終審此則昱守潤當在仁宗之初又沈周括之父也守潤為治簡易訟有可已者辄谕以義使歸思之獄以故少事見王安石撰墓志銘長興集夢溪自志雲考諱周慶曆中太常少卿計其守潤在仁宗朝無疑又長編王古知潤州九朝通略範緻虛虞策知潤州皆在徽宗朝又夏竦集有上潤守陳麗天書類說載陳亞郎中知潤州無治狀二人歲月未詳強祠部集有賀潤守曹殿丞啟蔡襄集有回潤守章郎中啟王元之集有寄潤州趙舍人二詩已見京口集而又有哭潤州職方詩如送牛學士知潤州詩元之集不載而見唐宋類詩【诏從書殿理江幹江外生民識谏官京口浪花迎棹白海門山色入樓寒茅君仙洞披圖見張祜詩牌拂藓看他日政成無事了好吟詩句寄長安】然五人皆不得其名 丁德裕 開寶八年九月乙酉潤州降就命東南路行營都監内客省使丁德裕為常潤等州經略巡檢使【以九朝通略長編參定】 劉蒙正 王明 柳開 太宗征河東開從駕督糧适常潤有小寇遂以開知常州徙潤州 秦羲 魏瓘 【瓘琰皆禮部侍郎羽之子】 林濰 【三司使特之子】 牛學士 趙舍人 忘其名 【王元之嘗贈以詩則二人與元之同時】 魏琰 【以琰傳前後履曆考之當在真宗初】 陳麗天 知潤州日夏竦為丹陽主簿以書上之【竦以景德四年中制科則麗天守潤乃景德間】 孫沖 鹹平末擢甲科初任倅晉四轉而典是郡【當在真宗時】 王昱 王随 本傳言幹興初在通州丁母憂既而起複守潤【計其時當在仁宗朝】 李縠 天聖初自主客郎中守潤【得之羅漢院銅鐘】 龐籍 守潤在天聖景佑間京口集有範文正仲庵寄潤守龐醇之詩二首 範仲淹 景佑四年十二月以吏部員外郎自饒徙潤範文正公集有到任謝表 席平 慶曆三年五月乙酉平自使禦史出為潤州中丞王拱辰言其議論無取故出之 李絢 杜岐公衍為宰相表任天下名士與參政事其所置台省要官皆高材顯人不利衍者則诋以為朋黨故絢亦坐谪守潤 劉立之 歐陽修銘其墓言守潤有能聲【考其曆任當在慶曆間】 錢彥遠 内相希白之子慶曆六年八月癸卯禦崇正殿策試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谏彥遠時為太常博士策入第四等擢祠部員外郎知潤州京口集有紫微舍人劉敏送潤州錢祠部詩尋召為右司谏 王琪 慶曆間以館職守潤召修起居注皇佑間再以度支員外郎龍圖閣待制守潤治平初又以樞密直學士守潤 張升【壁記在範仲淹前誤】 皇佑中自禦史知雜論張堯佐事出守潤 孫夷甫 【壁記作餘夷甫在仲淹前據至和中修郡廳石記乃集賢殿修撰孫夷甫繼張升之後】 陳亞 自郎中出守潤無治狀【見類說按亞與蔡襄同時必是仁宗末年】 沈周【沈周○(鈔本無此二字)案上文宋潤州太守叙内言補壁記及前志所遺者自王昱以下凡十二人而沈周在其中且引王安石所撰墓志銘及長興集夢溪自志以證之考訂頗為詳審王昱等十一人既皆有傳則沈周不應獨無此必傳寫者佚之也元志卷十五宋太守門列沈周于首注中所言括之父雲雲與此卷叙中所言全同蓋傳寫者誤以宋志之叙為元志之傳也今删彼移此(張氏鑒以為元志内之沈周乃補宋志之遺然宋志叙内本有沈周則不得謂之遺矣)】 括之父守潤在仁宗時 章郎中 忘其名蔡襄集有回潤州章郎中啟 潘夙 裴煜 京口集有紫微舍人劉攽送潤守裴如晦詩 錢公輔 餘良肱 王琪 樞密直學士 曹殿丞 忘其名初以殿丞守潤後在潤轉國子博士又轉虞部強祠部集有賀潤守曹殿丞三啟狀 李及之 光祿卿 孔延之 司封郎中 滕甫 翰林侍讀學士 孫覺 熙甯八年十月辛亥前右司谏直集賢院孫覺知潤州【初覺知廬州喪祖母以嫡孫解官持服而覺有叔父在有司以覺不當解官故有是命而覺已去廬州亦不赴潤州也壁記有孫覺姓名姑存之】 王安禮 直集賢院熙甯八年因呂惠卿言出守潤強祠部集有代王潤守到任謝表 徐億 職方郎中 呂嘉問 大理寺丞元豐二年以直昭文館守潤坐報上不實落職而去 盧秉 集賢殿修撰 鞠真卿 【事見神宗實錄】 許遵 朝議大夫元豐壬戌守潤至之日歲荒民饑躬為之發廪歲兇民疫躬為之發藥大抵以仁莅政于是人說氣和雨旸應之比其次年麰登于夏稻登于秋蠶者衍絲績者衍麻京口集有元章簡绛寄潤守許朝議詩朱服直龍圖閣元佑元年守潤京口集有蔡肇送朱行中守潤詩 趙楊 秘閣校理東坡大全集有趙揚知潤诰詞 楊傑 朝散郎元佑初自尚書郎守潤未幾被召辭不赴就移浙西憲【按無為集有楊傑诰詞】 蔡卞 龍圖閣待制守潤俞木後再以觀文殿學士守潤州 王觌 直龍圖閣元佑三年五月自谏官除職守潤建中靖國元年再自翰林學士除職守潤 林希 元佑四年以集賢殿修撰守潤後進職龍圖閣待制 張耒 直龍圖閣元佑末罷右史除職守潤集中有謝執政啟 崔公度 朝請大夫守潤張耒後再以朝議大夫守潤 王悆 朝請大夫 龔原 集賢殿修撰元符己卯守潤 王古 元符三年二月以集賢殿修撰守潤 傅燮 中大夫 曾布 崇甯元年六月以觀文殿大學士守潤 葛蘩 朝請大夫 範緻虛 崇甯三年十二月以樞密學士守潤 虞策 崇甯五年十二月以吏部尚書為龍圖學士守潤周穜直秘閣 葉□ 朝請大夫 盧航 直龍圖閣 劉拯 龍圖閣直學士大觀四年召為吏部尚書 俞木 顯谟閣待制大觀四年自給事中除職守潤 林虡希 之子朝奉郎政和三年守潤宣和中毛友後再以秘閣修撰守鎮江 韓跂 朝請大夫 李圖南 述古殿直學士 林震 朝奉大夫 蔡居厚 顯谟閣待制 毛友 宣和二年自翰林學士除龍圖閣待制守鎮江爛柯集有毛友到任謝表後進職顯谟閣直學士林虡後再以龍圖閣學士守鎮江爛柯集有謝表 沈純誠 虞奕 龍圖閣學士 張汝舟 直秘閣 李堯文 直秘閣 柳庭俊 述古殿學士 趙億 右文殿修撰浮溪集有代作謝表後除廣南東路轉運使 梅執禮 顯谟閣待制宣和初為給事中與時相王黼論事不合改禮部侍郎黜守蕲守滁王黼罷相複職知鎮江靖康初以翰林學士召 蔡翛 資政殿學士 李皓 顯谟閣待制 趙子崧 延康殿學士建炎元年 錢伯言 樞密直學士建炎二年 葉煥 朝散大夫充徽猷閣待制知鎮江府充浙西路安撫使後落職提舉亳州明道宮北海集有葉煥诰詞 陳邦光 徽猷閣直學士 胡唐老 自衢州除徽猷閣待制知鎮江府浙西路安撫使北海集有胡唐老制詞 劉光世 建炎四年六月丙戌以劉光世為浙西安撫大使知鎮江府中興制草有授劉光世開府儀同三司集慶軍節度使制 胡世将【胡世将○(鈔本此條在沈與求沈晦劉甯止李谟之後)案下文雲徽猷閣待制後再以徽猷閣直學士紹興六年十二月辛酉禦筆除世将為給事中卷十學校門載張扶修學記雲紹興三年端明胡世将複取之又五年寶文李谟請于朝蓋世将守潤前後凡兩任皆在李谟之前也沈晦條下雲紹興四年沈與求條下未言年月據乾隆鎮江府志卷三十三名宦門所載其守潤在紹興七年是世将初任在晦之前再任在與求之前矣上文之王琪蔡卞林虡毛友等或再任或三任皆以初任之年月定其次序然則世将自當列于晦及與求之前不應反在谟及甯止之後矣至于晦之守潤在與求之前而鈔本列于與求之後谟之守潤在甯止前(谟傳雲劉甯止後再以直寶文閣知鎮江府是初任在甯止前再任在甯止後也)而鈔本列于甯止後均為舛誤今亦改正】 徽猷閣待制後再以徽猷閣直學士紹興六年十二月辛酉禦筆除世将為給事中 沈晦 徽猷閣待制紹興四年 沈與求 龍圖閣學士知鎮江府兼兩浙西路安撫使 李谟 直寶谟閣知鎮江府劉甯止後再以直寶文閣知鎮江府 劉甯 止秘閣修撰 曾開 徽猷閣待制 劉岑 徽猷閣待制 程邁 徽猷閣待制 孟忠厚 開府儀同三司京口集有内翰汪藻贈忠厚詩二首 郭仲 紹興十年十月初淮東宣撫使張俊薦仲有才遂令知鎮江 劉子羽 徽猷閣待制紹興十一年知鎮江府兼鎮江安撫使襄陽張子微集有代劉潤州到任謝表【襄陽張子微集有代劉潤州到任謝表○(鈔本此下有輿地紀勝一段)案揅經室外集輿地紀勝提要雲今考其成書之年在南宋嘉定十四年又宮阙殿門壽康宮下引朝野雜記雲甯宗始受禅雲雲則是作序在嘉定全書之成又在理宗時矣據此則不獨作嘉定志之時不及見是書即作嘉定續志時亦不及見是書此必鹹淳志之文也嚴氏元照以為當删今移入附錄之内後凡有引輿地紀勝仿此】 鮑琚 直敷文閣 汪藻 顯谟閣學士浮溪集有到任謝表并罷除宮觀謝表 蔣璨 直龍圖閣 鄭滋 顯谟閣直學士 榮嶷 右朝散大夫 曾湻 右朝請郎 黃穆厚 左朝請大夫紹興十九年八月到次年改知泰州 張柟 左朝請大夫紹興二十年七月到二十一年改知衢州 張彙 右中奉大夫直徽猷閣紹興二十一年九月到尋除兩浙轉運副使 王循友 右朝散郎紹興二十一年十月到二十三年改知建康府 張修 左中奉大夫紹興二十五年三月到七月召赴行在所 蔣及祖 左朝奉大夫紹興二十五年九月到次年宮祠林大聲左朝請大夫直秘閣紹興二十六年七月到十月宮祠 董蘋 右朝請大夫金部郎中淮東總領紹興二十八年三月除直秘閣知府十二月除司農少卿 楊揆 右朝請大夫充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