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鎮江志卷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刺守〔二〕
總目(缺)
唐潤州刺守
按隋開皇【按隋開皇○(鈔本此下一段在薛寶積條後)案此段乃唐潤州刺守之叙其中雲姑次序其可考者始薛寶積其末雲條列如左則薛寶積條必在此段之後矣嚴氏元照以為二段當互易今從之】罷鎮置州大業複廢州為縣故隋建潤州僅十餘載刺史弗詳唐初劉元進沈法興等互據其地至武德七年以後方再為州新舊唐史諸傳漫不可考以宰相世系表與本州島島馬迹山魏法師碑考之僅得七八人自盧承慶李思文窦孝谌方見于傳而張公休王美暢又皆脫略自畢隆擇以後韋銑李浚兼按察使傳始明載然陸象先唐若山劉日正徐峤韋昭理董琬又逸而無傳武德至開元末計一百二十六年僅得二十三人則刺守姓名泯沒必多姑次序其可考者始薛寶積次李元義李厚德盧承慶喬師望盧明來敬業李思文張公休窦孝谌盧徽遠王美暢畢隆擇韋銑李浚陸象先唐若山王琚劉日正徐峤韋昭理齊澣董琬條列如左
薛寶積
唐宰相世系表終潤州刺史
按寶積從祖名道衡終隋益州總管祖名道實終隋禮部侍郎父名德儒終隋濟北司馬寶積刺潤雖不詳其年月考其時當在武德七年以後或貞觀初葢祖父仕隋則去隋未遠
李元義
宰相世系表終潤州刺史
按元義父名行師行師兄名大師大師子名延壽仕貞觀中撰南北史實元義從兄元義刺潤以其時考之當在薛寶積後
李厚德
曆潤州刺史【本府馬迹山魏法師石碑修入】
盧承慶
曆潤州刺史【以新舊唐書本傳及魏法師石碑參定】
按新舊唐書本傳顯慶四年以度支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坐調非法免俄拜潤州刺史遷雍州長史總章二年代李幹佑為刑部尚書計其刺潤當在顯慶龍朔間
喬師望
曆潤州刺史
按魏法師石碑銘有厚德承慶師望三人惟承慶見于唐傳李喬無聞以承慶傳考之系高宗時則李喬實相為先後葢魏法師碑乃儀鳳二年立
盧明
宰相世系表曆潤青等州刺史
按明在承慶侄行姑次于承慶師望之後
來敬業
宰相世系表曆潤州刺史【諸本皆作潤州惟監本作虔州恐監本錯葢監本錯處亦多】
按敬業來濟之子濟以永徽二年相高宗龍朔二年卒則敬業刺潤意在高宗末年
李思文
徐績之弟敬業之叔曆潤州刺史文明元年敬業兵起思文以使間道聞敬業攻潤固守踰月力屈城陷敬業謂曰廬陵王繼天下無罪見廢今兵以義動何過拒即若黨于武氏宜改姓武囚于獄中及敬業敗楊楚平乃獨免遂賜武姓曆春官尚書或言思文本與敬業謀者乃複徐氏【以新唐書本傳及通鑒參定】
按思文雖無刺潤年月然文明元年敬業兵起思文已刺潤必是高宗末年
張公休
曆潤州刺史自潤州遷豫章太守【獨孤及集送宇文協律赴江西序】
按序文首雲複周正之年天子以潤州刺史張公休為豫章太守武後紀天授元年改元載初以十一月為正月則序文雲複周正之年是載初分明但此年巳遷豫章則公休刺潤在文明之後載初之前矣
窦孝谌
舊唐書本傳昭成順聖皇後之父則天時曆潤州刺史
按長壽二年後母龐氏被酷吏陷誣與後呪詛不道孝谌左遷羅州司馬其刺潤當在載初長壽間
盧徽遠
宰相世系表曆潤州刺史
按表徽遠是承慶侄孫度刺潤在則天時
王美暢
曆潤州刺史本府漢荊王神祠記建于先天二年【具荊王廟】
竊詳上下文意美暢刺潤左骁衛大将軍薛讷實為本州島島司馬以新舊唐書讷傳參之其為左骁衛在睿宗朝與神祠記合其為藍田令乃來俊臣用事時則讷為司馬傳雖不載必在藍田令之前後美暢既與薛司馬同時其刺潤在則天時甚明
畢隆擇
神龍初為中書舍人五王之削武氏岑羲為表語甚激切隆擇次當讀表辭色明厲三思既得志出隆擇為潤州刺史政有惠愛徙衛同陜三州刺史【以新唐書本傳及通鑒參定】
韋銑【舊唐書文粹作韋銑新唐書作韋诜以漢荊王神廟碑石刻為證當作銑字新唐書誤也】
景雲中為潤州刺史兼按察使有女擇所宜歸會休日登樓見參軍裴寬不以苞苴污家銑嗟異引為按察判官以女妻之至先天開元中銑猶為刺史【以新舊唐書裴寬傳及唐文粹李華鶴林寺徑山大師碑銘序漢荊王神廟碑參定】
按荊王神廟碑稱先天二年三月功畢今刺史韋銑手薦脯醢唐李華徑山大師碑銘稱開元中本寺僧法密請至京口潤州刺史韋銑灑掃鶴林茲焉供養則知韋銑自景雲至開元猶為刺史而舊唐紀載景雲二年初置十道按察使所以舊唐傳稱刺史韋銑為按察新唐傳亦載銑引寬為按察判官也【以新舊唐書李麟傳參定】按通典及新唐書地理志百官志貞觀元年因山川形便分為十道其八曰江南景雲二年置十道按察使開元二年曰十道按察采訪處置使故自韋銑至李浚皆以潤州刺史兼按察是時江南道猶未分東西至開元二十一年始因十道分山南江南為東西道增置黔中道置十五采訪使而舊書于李浚傳則雲開元初授浚江東按察使于李麟傳亦雲父浚開元初為江南東道按察使然開元二年尚為十道安得預分江南為東道也疑舊唐書一字之誤也今隻以江南道按察使書
李浚舊
唐書本傳開元初置諸道按察使盛選能吏授浚潤州刺史江南道按察使以誠信待物稱為良吏去職有遺愛州人孫處元以學行著名浚特加禮異累表薦之仍令子麟與之結交浚尋拜虢潞二州刺史【以新舊唐書李麟傳參定】
按通典及新唐書地理志百官志貞觀元年因山川形便分為十道其八曰江南景雲二年置十道按察使開元二年曰十道按察采訪處置使故自韋銑至李浚皆以潤州刺史兼按察是時江南道猶未分東西至開元二十一年始因十道分山南江南為東西道增置黔中道置十五采訪使而舊書于李浚傳則雲開元初授浚江東按察使于李麟傳亦雲父浚開元初為江南東道按察使然開元二年尚為十道安得預分江南為東道也疑舊唐書一字之誤也今隻以江南道按察使書
陸象先
本傳所至民吏懷之曾日類集引李德裕晚下北固山喜徑松成陰怅然懷古偶題臨江亭詩雲近世二千石畢公宣化厚【畢公宣化厚○(鈔本化作公)案公字義不可通今據全唐詩改正】丞相量納川平陽氣沖鬥三賢若時雨所至跻仁壽注雲丞相謂陸兖公畢公謂畢公隆擇平陽謂齊詹事澣三賢皆曆此郡
今考新舊唐書陸象先傳并不言守潤然李衛公詩意慨慕皆屬為守者故未章言志凜凜君子風餘将千載友則象先刺潤前志雲史略之信然
唐若山
先天中曆官尚書郎連典劇郡開元中出為潤州頗有惠政遠近稱之【太平廣記神仙門】
按太平廣記載若山刺潤好方術爐鼎侵用府庫官錢巿藥遂有所遇與賓僚同遊金山自中流隐去有遺表留郡中幾案間元宗省表異之命優恤其家又召其弟若水與内臣赍诏江表海濱尋訪杳無音塵其後二十年有若山舊吏自浙西奉使淮南于魚巿中見若山鬻于魚肆睨其吏而延之入陋巷中華第哀其久貧化鐵為金盡以遺之末又厚誣李紳遇若山于華山其誕幻不經直可以欺愚者然竊歎開元盛時刺史中有贓吏如此不惟佚罰遁逃苟免而天子亦受其欺則開元之盛不待至天寶而已衰矣夫使贓吏假神仙之名以遁逃當時僚吏揖别于中流二十年後舊吏遇之于魚巿其存其殁固不可得而考然朝廷無政賞罰無章識者觀之可為浩歎欲欺後世難矣哉
王琚
新舊唐書本傳開元中曆澤衡郴滑虢沔夔許八州刺史遷潤州刺史開元二十年丁母憂琚性豪侈着勳中朝其處方面去故就新受饋運至數百萬每移一州車馬填路數裡不絕
劉日正
潤州刺史領江東采訪使
徐峤
潤州刺史領采訪使
韋昭理
潤州刺史
按三人并見文粹李華徑山大師碑銘序考通典唐志置江東采訪使之年月則劉日正徐峤之刺潤當在開元二十一二年間韋昭理雖不帶采訪使然李華列于徐峤之次必是随其年月先後今因之
齊澣
新舊唐書本傳開元二十五年自常州刺史遷潤州刺史充江東采訪處置使奏請穿伊婁河【具地理類】
董琬
為江東采訪使嘗居此州【太平廣記】
按新舊唐書地理志載開元置采訪使于江東道則雲理蘇州本朝輿地廣記亦祖之雲治蘇州然考齊澣傳及李華徑山大師碑銘劉日正徐峤皆以潤州刺史領采訪使又載劉同升以常州刺史領采訪使舊唐紀至德二載又載以黃門侍郎崔渙為餘杭太守江東采訪防禦使則是江東采訪使不獨理蘇州或治常或治潤或治杭本無定所太平廣記載潤州萬歲樓事謂開元以前以潤州為兇阙董琬為江東采訪使嘗居此州故以董琬次齊澣
按新唐書百官志【按新唐書百官志○(鈔本按字上空一字不提行)案他卷一子目内止有一叙惟此卷唐潤州刺守一子目内凡有數叙蓋唐時潤州刺守官名屢變故子目後之叙所述者自薛寶積至董琬其末雲條列如左此段所述自王景略至季廣琛其末亦雲條列如左則俱為叙文可知下文各段言條列如左者四言條列辨證如左者一言除罷年月如左者一皆仿此例至于按新唐書方鎮表一段及按舊唐紀元和五年一段雖無如左字樣然一則述李元素韓皐二人一則述薛蘋至王璠七人與前後諸叙事同一例則亦為叙文無疑】上州刺史注天寶元年改刺史曰太守今考韓文獨孤及集新舊唐書得六人曰王景肅嚴損之林洋閻敬之劉彙季廣琛惟王景肅嚴損之未詳其先後林洋閻敬之在天寶末劉彙季廣琛在至德間内劉彙實兼江東防禦使條列如左
王景肅
仲舒之祖曆丹陽太守【韓文公集王仲舒墓志銘】
嚴損之
中書侍郎挺之弟曆太原上谷弋陽餘杭四郡太守遷丹陽太守雖風俗殊異治効如一【唐獨孤及文集嚴損之墓志銘】
林洋濟
南人曆丹陽太守【舊唐書薛播傳】
按天寶間敕丹陽郡太守林洋及道俗父老百姓等朕遠遵元妙載想靈仙眷茲茅山是謂天洞瑤壇舊觀餘趾尚存雲雲時練師李含光将赴金壇故有是敕石刻猶存含光上表年月系天寶七載則林洋守丹陽正其時也【石刻内楊字從木】
閻敬之
為丹徒郡太守永王璘反進至當塗吳郡太守兼江東采訪使李希言遣其将元景曜及敬之将兵拒之景曜以其衆迎降于璘敬之及璘戰于伊婁埭璘擊斬敬之以徇江淮大震【以新舊唐書永王璘傳及新唐書肅宗至德元載帝紀通鑒參定】
按唐不曾有丹徒郡而丹陽實治丹徒舊唐書永王璘傳先雲采訪使李希言在丹陽後雲丹徒太守閻敬之則丹徒太守即丹陽郡太守也
劉彙
新唐書肅宗紀至德二載正月甲寅自山南東道節度使永王傅為丹陽太守兼防禦使舊紀至德二載八月甲申江東采訪防禦使移治杭州别徐崔渙與新書方鎮表合葢劉彙之除在其年正月
季廣琛
永王璘之敗江東節度使韋陟以廣琛從永王下江非其本意懼罪出奔未有所适乃表請拜廣琛為丹陽太守兼禦史中丞沿江防禦使以安反側無何有诏令陟赴行在陟以廣琛雖承恩命猶且遲回恐後變生禍移于陟欲往招慰然後赴召乃發使上表懇言其急陟馳至曆陽見廣琛且宣恩旨勞徕行賞陟自以私馬數匹賜之安其疑懼【舊唐書韋陟傳】
按新唐書韋陟傳載陟表季廣琛為曆陽太守與舊唐書異然竊詳韋陟系江東節度使丹陽郡乃其所部曆陽郡系和州屬淮南路陟職在江東安得表請廣琛為曆陽太守恐當從舊唐書度此時廣琛雖已拜丹陽太守之命猶遲回在淮南之曆陽陟恐為己累故馳至曆陽宣恩旨招慰廣琛使廣琛亟趨丹陽治所爾舊唐書載陟辭情明白恐新唐書以陟馳至曆陽之故卻以前文拜丹陽太守為疑故載廣琛為曆陽太守也通鑒至德二載二月戊戌季廣琛方貳于璘則陟表奏廣琛為丹陽必在劉彙之後
按舊唐書職官志上州刺史注幹元元年改郡為州州置刺史續以舊唐書肅宗紀參考自幹元元年八月始命季廣琛等為刺史與職官志合今考潤州刺史自韋儇而下得韋元甫韓贲韋損樊晃蕭定馬炫等共七人而建中二年韓滉則兼鎮海節度浙江東西道觀察事權始重與前日不侔條列如左
韋儇
上元元年十一月新除江淮都統劉展反舊持節都統江淮節度宣慰觀察使李峘引兵渡江拒展儇以節度觀察副使領潤州刺史與李及浙西節度使侯令儀屯京口【語見攻守形勢】展自上流濟襲下蜀李軍聞之自潰奔宣城甲午展陷潤州丙寅展以降将宗犀為潤州司馬丹陽軍使始李之去潤州也副使李藏用謂李曰處人尊位食人重祿臨難而逃之非忠也以數十州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