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尺,長四千餘丈。
從西勢、大三阄、溪墘開成圳道,截引叭哩沙喃出口之溪水,順流而趨。
自大三阄起,經魚鳅鬥、員山、金結、七結、六結、五結、四結,至廳治西門濠溝,複分兩支;一由濠溝過南門轉東門出一結、二結,接民壯圍之三結、四結、五結、六結、七結,至流流等莊止;一由濠溝繞北門,出三結,透下渡頭,至郎君地、公勞埔、十三股等莊止。
約灌田一千七百餘甲。
每年各佃地照引灌遠近貼納圳主租榖,以為修理之需。
金複興圳,在廳治西南十二裡,因醵金興修得名。
其圳寬八尺,長六百餘丈。
從溪洲莊、溪墘開浚,以接葫蘆堵小溪水,灌溪洲田約一百餘甲。
每年各佃貼納租榖,以為圳主修築之資。
萬長春圳,在廳治西南十五裡,因春興作得名。
其圳寬二丈四尺,長三千餘丈。
從東勢、鹿埔、溪墘開浚,截引小叭哩沙喃之溪水,中分兩支;一從北轉東,自清水溝起,由頂一結、頂二結至頂三結止;一從正東由歪仔歪、田心仔、竹林仔、頂四結、頂五結、掃笏茄荖标至下八結、九十二、一百甲、大埔、榕仔腳、茅仔寮等莊止;共灌田約九百餘甲。
每年各佃貼納租榖,以為圳主修築之費。
大湖圳,在廳治西十二裡,因地得名,寬丈餘,長二百餘丈。
居民開成圳道,引接大湖山腳大埤水灌溉本莊田約一百五十餘甲。
各佃每年貼納圳主水租,以為修圳添補埤岸之需。
四圍二結圳,在廳治西北四裡,以地得名,寬八尺,長六百餘丈。
其源在梅州圍腳沸泉,納溝溢而成流。
居民因鑿圳引接,自二結而一結,而四圍、橋頭,約計灌田二百餘甲。
每逢修費,聽民自鸠。
辛仔罕圳,在廳治北三裡,因地得名。
其圳寬八尺,長六百餘丈。
居民合開溪墘圳,接引西勢大溪水,灌本莊及淺澳莊田約一百餘甲。
各佃每年貼納水租,以為圳主修築之資。
四圍圳,在廳治北六裡,因地得名,寬八尺,長千丈。
上引大坡水,自大陂至四圍及馬麟社、踏踏莊止,約灌田二百甲。
每年修築,聽民自鸠。
四圍三十九結圳,在廳治北七裡,因地得名,寬八尺,長六百餘丈。
其源在四圍山腳平壤中湧出。
居民開圳道,自四圍山腳引灌公埔至三十九結等莊田約一百餘甲。
每年修費,聽民自鸠。
三圍圳,在廳治北八裡,因地得名,寬六、七尺,長四百餘丈。
其源在三圍山腳平地湧出。
開圳引接泉源,灌溉本莊田約一百餘甲。
每年修費,聽民自鸠。
三圍旱溪圳,在廳治北十裡,因地得名,寬六尺,長四百餘丈。
截引五方旗山坑蓄水,灌溉本莊田約一百餘甲。
每年修費,聽民自鸠。
堤岸 濁水溪堤岸,在廳治南八裡,因溪得名。
自芭荖欝莊直透闊嘴寮,過嶺仔,高八尺,寬二丈四尺,長一千七百餘丈。
因溪地稍高,凡傍溪一帶田園,每遇飓風大雨,即遭淹浸沖塌;居民就地鸠築,每年仍按畝捐修。
武荖溪堤岸,在廳治東南三十五裡,因溪得名,高七尺,寬二丈。
自坑口由溪而下,至猴猴莊,計長八百餘丈。
溪地稍高,每遇台風暴雨,溪流漲溢,低處之田多受其害;居民因就地鸠築,每年仍按畝攤修。
清水溝堤岸,在廳治西南十五裡,因溝得名,高八尺,寬二丈二尺。
自小埤塘口山鼻起,由鹿埔沿溪而下,至清水溝、洲仔止,計長三千七百餘丈。
居民分段鸠築,每年仍聽其按畝攤修。
民壯圍堤岸,在廳治東北三裡,因地得名,寬三丈,高或一丈或八九尺不等。
自下渡頭順流而東,至十三股止,計長一千八百餘丈。
民佃按地鸠築,每逢攤修,仍聽其便。
辛仔罕堤岸,在廳治東北三裡,因地得名,高八尺、六尺不等,寬二丈餘。
自辛仔罕順溪而下,至哆羅美遠,計長一千六百餘丈。
民佃按畝鸠築,每年攤費修補,仍聽其便。
以上三堤,亦皆因溪高田低,驟遇風雨,易至沙壓水沖者,故防禦尤為緊要。
埤(台人以陂為埤) 枕頭山埤,在廳治西六裡枕頭山後隘寮之西,縱橫約五、六十丈,深丈餘。
四圍大埤,在廳治西六裡四圍山腳隘寮之西,縱橫約百丈,深四、五丈。
冬瓜山埤,在廳治南三十五裡冬瓜山腳,長八十丈,廣三十餘丈,深一丈。
鹿埔埤,在廳治南二十五裡東勢之鹿埔南,背山面野,長官餘丈,廣八、九十丈,深丈餘。
猴猴埤,在廳治南三十裡馬賽莊東北沙侖中,澄泓巨浸,長官餘丈,廣百丈,中起沙堆,周可十餘畝,水常不溢,深二丈許。
大湖埤,在廳治西南十裡大湖西山下,長百餘丈,廣八十丈,深三、四丈。
蟍仔埤,在廳治西南十裡大湖莊北山内,東達溪流,長百餘丈,廣六十丈,深二丈許。
圳頭埤,在廳治西南十五裡大叭哩沙喃口鼻仔内,四面環山,中潴一大澤,長可百丈,廣七、八十丈,深二十餘丈。
從西勢、大三阄、溪墘開成圳道,截引叭哩沙喃出口之溪水,順流而趨。
自大三阄起,經魚鳅鬥、員山、金結、七結、六結、五結、四結,至廳治西門濠溝,複分兩支;一由濠溝過南門轉東門出一結、二結,接民壯圍之三結、四結、五結、六結、七結,至流流等莊止;一由濠溝繞北門,出三結,透下渡頭,至郎君地、公勞埔、十三股等莊止。
約灌田一千七百餘甲。
每年各佃地照引灌遠近貼納圳主租榖,以為修理之需。
金複興圳,在廳治西南十二裡,因醵金興修得名。
其圳寬八尺,長六百餘丈。
從溪洲莊、溪墘開浚,以接葫蘆堵小溪水,灌溪洲田約一百餘甲。
每年各佃貼納租榖,以為圳主修築之資。
萬長春圳,在廳治西南十五裡,因春興作得名。
其圳寬二丈四尺,長三千餘丈。
從東勢、鹿埔、溪墘開浚,截引小叭哩沙喃之溪水,中分兩支;一從北轉東,自清水溝起,由頂一結、頂二結至頂三結止;一從正東由歪仔歪、田心仔、竹林仔、頂四結、頂五結、掃笏茄荖标至下八結、九十二、一百甲、大埔、榕仔腳、茅仔寮等莊止;共灌田約九百餘甲。
每年各佃貼納租榖,以為圳主修築之費。
大湖圳,在廳治西十二裡,因地得名,寬丈餘,長二百餘丈。
居民開成圳道,引接大湖山腳大埤水灌溉本莊田約一百五十餘甲。
各佃每年貼納圳主水租,以為修圳添補埤岸之需。
四圍二結圳,在廳治西北四裡,以地得名,寬八尺,長六百餘丈。
其源在梅州圍腳沸泉,納溝溢而成流。
居民因鑿圳引接,自二結而一結,而四圍、橋頭,約計灌田二百餘甲。
每逢修費,聽民自鸠。
辛仔罕圳,在廳治北三裡,因地得名。
其圳寬八尺,長六百餘丈。
居民合開溪墘圳,接引西勢大溪水,灌本莊及淺澳莊田約一百餘甲。
各佃每年貼納水租,以為圳主修築之資。
四圍圳,在廳治北六裡,因地得名,寬八尺,長千丈。
上引大坡水,自大陂至四圍及馬麟社、踏踏莊止,約灌田二百甲。
每年修築,聽民自鸠。
四圍三十九結圳,在廳治北七裡,因地得名,寬八尺,長六百餘丈。
其源在四圍山腳平壤中湧出。
居民開圳道,自四圍山腳引灌公埔至三十九結等莊田約一百餘甲。
每年修費,聽民自鸠。
三圍圳,在廳治北八裡,因地得名,寬六、七尺,長四百餘丈。
其源在三圍山腳平地湧出。
開圳引接泉源,灌溉本莊田約一百餘甲。
每年修費,聽民自鸠。
三圍旱溪圳,在廳治北十裡,因地得名,寬六尺,長四百餘丈。
截引五方旗山坑蓄水,灌溉本莊田約一百餘甲。
每年修費,聽民自鸠。
堤岸 濁水溪堤岸,在廳治南八裡,因溪得名。
自芭荖欝莊直透闊嘴寮,過嶺仔,高八尺,寬二丈四尺,長一千七百餘丈。
因溪地稍高,凡傍溪一帶田園,每遇飓風大雨,即遭淹浸沖塌;居民就地鸠築,每年仍按畝捐修。
武荖溪堤岸,在廳治東南三十五裡,因溪得名,高七尺,寬二丈。
自坑口由溪而下,至猴猴莊,計長八百餘丈。
溪地稍高,每遇台風暴雨,溪流漲溢,低處之田多受其害;居民因就地鸠築,每年仍按畝攤修。
清水溝堤岸,在廳治西南十五裡,因溝得名,高八尺,寬二丈二尺。
自小埤塘口山鼻起,由鹿埔沿溪而下,至清水溝、洲仔止,計長三千七百餘丈。
居民分段鸠築,每年仍聽其按畝攤修。
民壯圍堤岸,在廳治東北三裡,因地得名,寬三丈,高或一丈或八九尺不等。
自下渡頭順流而東,至十三股止,計長一千八百餘丈。
民佃按地鸠築,每逢攤修,仍聽其便。
辛仔罕堤岸,在廳治東北三裡,因地得名,高八尺、六尺不等,寬二丈餘。
自辛仔罕順溪而下,至哆羅美遠,計長一千六百餘丈。
民佃按畝鸠築,每年攤費修補,仍聽其便。
以上三堤,亦皆因溪高田低,驟遇風雨,易至沙壓水沖者,故防禦尤為緊要。
埤(台人以陂為埤) 枕頭山埤,在廳治西六裡枕頭山後隘寮之西,縱橫約五、六十丈,深丈餘。
四圍大埤,在廳治西六裡四圍山腳隘寮之西,縱橫約百丈,深四、五丈。
冬瓜山埤,在廳治南三十五裡冬瓜山腳,長八十丈,廣三十餘丈,深一丈。
鹿埔埤,在廳治南二十五裡東勢之鹿埔南,背山面野,長官餘丈,廣八、九十丈,深丈餘。
猴猴埤,在廳治南三十裡馬賽莊東北沙侖中,澄泓巨浸,長官餘丈,廣百丈,中起沙堆,周可十餘畝,水常不溢,深二丈許。
大湖埤,在廳治西南十裡大湖西山下,長百餘丈,廣八十丈,深三、四丈。
蟍仔埤,在廳治西南十裡大湖莊北山内,東達溪流,長百餘丈,廣六十丈,深二丈許。
圳頭埤,在廳治西南十五裡大叭哩沙喃口鼻仔内,四面環山,中潴一大澤,長可百丈,廣七、八十丈,深二十餘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