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京歲時紀勝

關燈
摘而焚之,曰太陽錢糧。

    左安門内有太陽宮,都人結侶攜觞,往遊竟日。

    考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若以照臨恩當思報之,習俗雲可。

     薰蟲 二日為龍擡頭日。

    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蜒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過。

    都人用黍面棗糕麥米等物油煎為食,曰薰蟲。

    小兒輩懶學,是日始進書房,曰占鳌頭。

    市民又于是日栉剃,蓋取龍擡頭之意雲。

     惜字會 香會,春秋仲月極勝,惟惜字文昌會為最。

    俱于文昌祠、精忠廟、金陵莊、梨園館及各省鄉祠,獻供演戲,動聚千人。

     花朝 十二日傳為花王誕日,曰花朝。

    幽人韻士,賦詩唱和。

    春早時賞牡丹,惟天壇南北廊、永定門内張園及房山僧舍者最勝。

    除姚黃、魏紫之外,有夭紅、淺綠、金邊各種。

    江南所無也。

     道誕 十五日為太上玄元皇帝誕辰,禁止屠割。

    太清觀各道院立壇設醮,談演道德寶章。

     觀音會 十九日為觀音大士誕辰。

    正陽門月城内觀音廟香火極勝,城内外白衣庵、觀音院、大悲壇、紫竹林,廟宇不下千百,皆誦經聚會。

    六月十九日登蓮台,九月十九日傳道妙,如前行之。

    有善信唪大悲咒戒葷酒者,二、六、九食素三月。

     時品 菠薐于風帳下過冬,經春則為鮮赤根菜,老而碧葉尖細,則為火焰赤根菜。

    同金鈎蝦米以面包合,烙而食之,乃仲春之時品也。

    至若丁香紫、壽帶黃、杏花紅、梨花白,所謂萬紫千紅總是春。

    元鳥至,則高堂畫棟銜泥結草以居;至秋社,城村燕各将其雛于采育東土阜,名聚燕台,呢喃竟二日而後去。

     三月 清明 清明掃墓,傾城男女,紛出四郊,擔酌挈盒,輪毂相望。

    各攜紙鸢線軸,祭掃畢,即于墳前施放較勝。

    京制紙鸢極盡工巧,有價值數金者,琉璃廠為市易之。

    清明日摘新柳佩帶,諺雲:“清明不帶柳,來生變黃狗。

    ”又以柳條穿祭餘蒸點,至立夏日油煎與小兒食之,謂不齼夏。

     赦孤 廣甯門外普濟堂收養異鄉孤貧疾瘵人,冬施粥饘,夏施冰茶。

    育嬰堂收養棄擲嬰兒。

    兩堂清明日撿拾暴露骸骨及幼殇小兒殓葬,或化而瘗之,複延僧衆施食度薦,名曰赦孤。

    又祭厲鬼者,是日設儀仗陳鼓吹前導,舁請城隍聖像出巡。

    于城南隙地奏樂薦享,中設神位,傍列孤魂座祭賽,焚其楮帛,名曰濟孤魂會。

    蓋仿古厲壇之遺意焉。

     蟠桃宮 蟠桃宮在東便門内,河橋之南,曰太平宮。

    内奉金母列仙。

    歲之三月朔至初三日,都人治酌呼從,聯鐮飛鞚,遊覽于此。

    長堤縱馬,飛花箭灑綠楊坡;夾岸聯觞,醉酒人眠芳草地。

     東嶽廟 朝陽門外二裡許,延祐中建廟,以祀東嶽天齊仁聖帝。

    明正統中,改拓其宇,兩庑設地獄七十二司,殿後為穿堂寝殿。

    神像為正奉劉元手塑。

    寝殿設浴盆二,受水數十石,道士贊目疾入洗。

    龛前懸金錢一,人争以錢擊之,中者宜子。

    殿前豐碑數十統,内三碑:一為天師神道碑,元趙文敏書;一為仁壽宮碑,虞文靖集隸書;一為昭德殿碑,趙士延書。

    歲之三月朔至廿八日設廟,為帝慶誕辰。

    都人陳鼓樂旌旗,結彩亭乘輿,導駕出遊,觀者塞路。

    進香賽願者絡繹不絕。

    南城右安門内橫街之東,亦有廟祀,兩庑為十地閻君之殿。

    凡有向涿鹿山進香者,預期緻祭于此,名曰發信。

    各廟遊人了香願畢,于長松密柳之下取醉而歸。

     時品 三月采食天壇之龍須菜,味極清美。

    香椿芽拌面筋,嫩柳葉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黃花魚即江南之石首。

    至于小蔥炒面條魚,蘆筍脍鯚花,勒鲞和羹,又不必憶莼鲈矣。

    至若桃花曆亂,柳絮飛殘,紅白燦蘋婆,荷包挂牡丹。

    曰西府、曰鐵梗、曰垂絲,海棠之妙,韋公寺、慈仁寺,可謂甲于天下矣。

    薊門煙樹,為金台八景之一。

    吏部藤花,乃明少宰吳寬之手植也。

     四月 立夏 立夏取平日曝晾之米粉春芽,并用糃麪煎作各式果疊,往來饋遺。

    仍将清明柳穿之點,煎作小兒食之,謂曰宜夏。

     結緣 八日為浴佛會。

    街衢寺院搭苫棚座,施茶水鹽豆,以黃布帛為懸旌,書曰普結良緣。

    禁屠割。

    都人多于憫忠寺遊玩,施齋飯僧,講經于講堂,聽講者甚夥。

    又為赴龍華大會。

    考憫忠寺建于唐貞觀十九年。

    太宗憫東征士卒戰亡,收其遺骸,葬幽州城西,建憫忠寺。

    中有高閣。

    諺雲:“憫忠高閣,去天一握。

    ”是也。

    有聖祖禦書扁四:曰大雄寶殿,曰覺路津梁,曰不二法門,曰藏經閣。

    雍正十二年改名法源寺。

     天仙廟 京師香會之勝,惟碧霞元君為最。

    廟祀極多,而著名者七:一在西直門外高梁橋,曰天仙廟,俗傳四月八日神降,傾城婦女往乞靈祐;一在左安門外弘仁橋;一在東直門外,曰東頂;一在長春閘西,曰西頂;一在永定門外,曰南頂;一在安定門外,曰北頂;一在右安門外草橋,曰中頂。

    又有涿州北關、懷柔縣之■〈髟上了下〉髻山,俱為行宮祠祀。

    聖祖禦題■〈髟上了下〉髻山天仙殿扁曰敷錫廣生,玉帝殿扁曰清虛真宰。

    每歲之四月朔至十八日,為元君誕辰。

    男女奔趨,香會絡繹,素稱最勝。

    惟南頂于五月朔始開廟,至十八日。

    都人獻戲進供,懸燈賽願,朝拜恐後。

    有禦題扁曰神燭碧虛,嶽殿扁曰功成出震。

     藥王廟 都城藥王廟極多,其著名者四:一在東直門内,曰東藥王廟;一在地安門外西步量橋,曰西藥王廟;一在安定門内之西,曰北藥王廟;一在天壇之北,曰南藥王廟,為明武清侯李誠銘立也。

    歲之四月中旬至廿八日為藥王誕辰,香火極勝;惟除夕至元旦徹夜不斷。

    拜廟進香者多不得入廟,于神路街外設香池數處,焚香遙拜。

    廟西為金魚池,育養朱魚,以供市易。

    都人入夏,結棚列肆,狂歌轟飲于池沼之上。

    舊傳有瑤池殿,今不可尋矣。

    居人界池為塘,植柳覆之,歲種金魚以為業。

    池陰一帶,園亭甚多,南抵天壇,蘆葦兼葭,一碧萬頃。

    昔我王父楚吟公曾築室于此,顔曰蘆屋。

    今雖莫詳其處,尚有存圖,以示來許。

    至于遊覽之地,如西山妙峰弘教、聖感、潭柘、懸應、西域、戒壇,香山碧雲、法海、卧佛等寺,極稱名勝。

    歲之四月,都人結伴聯镳,攢聚香會而往遊焉。

     豐台芍藥 京都花木之盛,惟豐台芍藥甲于天下。

    舊傳揚州劉貢父譜三十一品,孔常父譜三十三品,王通叟譜三十九品,亦雲瑰麗之觀矣。

    今揚州遺種絕少,而京師豐台,于四月間連畦接畛,倚擔市者日萬餘莖。

    遊覽之人,輪毂相望。

    惜無好事者圖而譜之。

    如宮錦紅、醉仙顔、白玉帶、醉楊妃等類,雖重樓牡丹亦難為比。

    考豐台本無台。

    金時郊台在南城外,豐宜門者金之南門也。

    豐台疑即拜郊台,因門曰豐宜,故目為豐台雲耳。

    今右安門外十裡草橋,唐時有萬福寺,寺廢而橋存。

    明天啟間,建碧霞元君廟其北,土近泉宜花,居人以種花為業。

    冬則蘊火暄之,十月中牡丹已進禦矣。

    橋去豐台十裡,中多亭館。

    元廉右丞之萬柳堂,趙參謀之匏瓜亭,栗院使之玩芳亭,要在彌望間,然莫詳其處矣。

     時品 薦新菜果,王瓜櫻桃,匏絲煎餅,榆錢蒸糕,蠶豆生芽,莴苣出筍,乃時品也。

    花名玫瑰,色分真紫鵝黃;樹長娑羅,品重香山卧佛。

    青蒿為蔬菜,四月食之,三月則采入藥為茵陳,七月小兒取作星燈。

    諺雲:“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砍柴燒。

    ” 五月 端陽 五月朔,家家懸朱符,插蒲龍艾虎,窗牖貼紅紙吉祥葫蘆。

    幼女剪彩疊福,用軟帛緝逢老健人、角黍、蒜頭、五毒老虎等式,抽作大紅朱雄葫蘆,小兒佩之,宜夏避惡。

    家堂奉祀,蔬供米粽之外,果品則紅櫻桃、黑桑椹、文官果、八達杏。

    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