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定嚴州續志卷二

關燈
邦,喟然曰:民可一日無食乎:亟發廪赈之,(镂)〔屢〕谕俗以儲蓄運粜為勸。

    略曰:本州環山為郡,地非沃衍,家乏蓋藏,一年耕且不足以給一年之食,此公私所以俱匮也。

    今歲水潦之後,浙右諸郡,莫不告歉,先具無備,折運方艱,不早圖救,其将安仰。

    太守日夜念此至切,如折絹籴米,期者舊敝,申請省部,力抗鄰邦。

    為軍食計,固毋或不盡其心,乃若民食之天,日不容阙。

    兢兢轸慮,由己饑之。

    本州它無公儲,止有義倉米斛,亦既申台府行赈給。

    惟有通放摺運,招誘客商。

    近已控籲于朝,嚴戒屬邑矣。

    然來者有限,食者無涯,深山窮谷之氓,老弱疲癃之輩,莫能遠緻,甯免嗸鳴!非富室大家,随地應籴,安得人人而濟之。

    嚴之所謂富室大家,積倉高廪,狼戾腐紅,視他處固不多見,苟存心于愛物,于人必有所濟。

    要自有佩服格言,力行好事者,敢以二事勸:曰儲蓄,曰運粜是也。

    夫一鄉一裡之内,豈無十數大家,伏臘輸官之餘,豈無窖囷寬剩,或三二百石,或七五十石,下而至于一二十石。

    家計之不足,鄉計之有餘;鄉計之不足,邑計之有餘。

    謹其閉藏,時其發粜,皆足以濟人也!官司方幸饑者有告籴之地,必不強以赈濟,必不加以科率,必不指無為有,證少為多,使之有官吏搔擾之費,如此何憚而不儲積。

    土狹人稠之境,固無谷粟寬餘、産啬财豐之家,要必事力埪實,或取之客販,或取之鄰境,或取之産米之鄉,移其他經營之資,為此時懋遷之舉,雖所以利人,亦所以利己。

    定時而斂,及其而發,是獨不可為欤!官司何幸,富者有好義之心,必不裁其價直,必不限其數目,必不驅東就西,強此從彼,使之有州縣奔走之撓。

    如此又何憚而不運粜!又況官民有相因之勢,貧富有相依之情,貨财谷粟有相通之理。

    凡所以為是委曲者,不過砍轉貴籴而為平粜,回饑歲而為豐年,一邑一鄉,俱得一飽,隐然有安富恤貧之道,皆因所利而利之耳。

    有人心者,讵肯坐視。

    雖然,官司亦不以虛談而緻實利,有能争先倡率,悉意奉行,爝然惠及于民,自當第其輕重,随其多寡,厚加旌賞,以示表厲。

    如土庶之借補、蠲役,寓官之減剡升秩,申之台阃,請之朝廷,有勞必酬,的非文具。

    若夫閉籴增價,洩粜出境,有司之法昭昭,太守亦不得而私也。

    力控廟朝,弛旁郡籴禁,捐帑分籴,列四局平粜,市價随減。

    又稅家運粜,應勸急公,民以全活。

    棠蔭蔽芾,環召有日,邦人有借恂之願焉。

    公字正己,五王之胄,相國之孫,今為天台人。

     稅賦 郡處萬山中,土最瘠,民最貧,均賦任役,不可一日無仁政。

    紹興界多曆年所,圖籍淪散。

    豪民猾吏,相為奸欺;貧民下戶,俯首受困。

    至舉其所謂仁政者,而仿佛之,反曰不仁,人情之難齊久矣,不均不平,不澄不清。

    寶祐乙卯,行手實不及境。

    戊午,知州謝奕中奏請修明經界之舊,有旨谕之。

    于時屬縣奉行,有虔有不虔,故民瘼有甦有不甦,仁政之行,果難矣哉!諸縣稅額,悉前志之舊,今不複書,姑摭建德縣修明之略于左方。

    它縣雖以成籍來上,然未足以傳信,不敢書。

     建德縣民産官産之不均稅者在外: 坊郭基地,以丈計,得三萬三千八百六十四田;以畝計,得十三萬一千六百三十五山;若桑牧之地,以畝計,得五十四萬五千二百九十七石岩雲霧地之不均稅者在外。

     物力:坊郭基地,以三等均數計,物力三萬一千一百七十二貫有奇;田山桑牧之地,為等不一,計物力七十七萬四百四十八貫有奇。

    總計八十萬一千六百二十貫有奇。

     民戶入納,有産稅,有和預買,悉輸絹。

    蓋産稅之外,别敷和預買,名色淆紊,起敷碎煩,小民至不能曉。

    又于内各有分數,俾之以錢代絹,謂之折帛錢,是緻小民重為吏攬所愚,每年起敷之數,吏得以高下其手。

    今合産稅、和買之絹為一,每物力四十一貫二百,均敷絹一匹,即一貫三十文敷一尺,坦然明甚,合而計之,正足元額一萬九千一十匹之數。

    外折帛錢,徑以物力一百貫,敷納三貫,其物力十五貫以下人戶,免敷。

    合而計之,用足元額一萬九千九百八十貫之數。

    他如茶錢、役錢、稅綿、上供絲之類,大率仿此。

    官無虧賦,民無重征,真百幸事也。

    籍成,邑宰潛說友為序:紹興經界,距淳熙末,圖籍以多散失,且嘗诏漕臣,督州縣補葺之。

    則自淳熙至今日,其弊又可知已。

    豪右詭名規避,奸胥舞文變易,賦額銷蝕,豈唯嚴陵哉!寶祐戊午,版曹始用舊額,徵諸郡太守,告院謝公,谂于衆曰:有土此有财,固也,泛以舊額責之縣,則産去稅存者,其奚堪,毋已,則按經界之舊而修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