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熟番紀事
關燈
小
中
大
日下扶筇桑下望,教人錯認牡丹同(大紅花,即扶桑花;宜蘭縣最盛)。
一枝高折近蟾光,尚待中秋桂子黃;讵料木樨花鬥巧,年年月月散天香(木樨花枝繁蒂軟,每月一開,亦名月桂;台地最多)。
香雪含葩玉吐華,影随明月照窗紗;攅如銀箭擎如傘,疑是簪花即此花(洋玉簪花,莖如傘柄,葩似箭攅,開似傘蓋;周圍似雪,香氣襲人,真異花也。
宜蘭縣有之)。
後山踏遍到前山,綠樹陰濃明月灣;蕉葉有心才轉雨,累累結果出閩關(蕉果最多,台人争食之)。
昨夜聞聲賣地瓜,隔牆疑是故侯家。
平明去問瓜何在?笑指紅薯繞屋華(台人呼紅薯為地瓜。
地瓜最多,大者十餘筋重;家家和米煮粥以佐饔飧。
内地人不合水土,食地瓜最宜)! 百盤異果出台灣,多品何如金面山(台北山名;多果品)。
柿子初黃瓜子熟,秋來不改舊容顔。
台高灣曲産名茶,一味清香沁齒牙;有女采來歌欲罷,滿筐歸去夕陽斜。
日落沙明喜浴凫,泉流月照水平鋪;新茶石上初烹火,過客勾留是此湖(白石湖出清泉、産名茶)。
從來丙穴出嘉魚,況複山居近海居。
無那遊鱗多怪狀,秋風鲈脍思何如! 窗壁搖搖忽作聲,無端地震辄心驚;東邊牆屋西邊倒,傳說鳌魚正轉睛。
客中聞道巨魚多,忽報揚鬐海口過;屈指前程三十裡,登台猶見尾長拖。
恍聽工歌入曲新,鹿鳴何獨遍東閩!不知異獸多花樣,海内鲨魚是化身(土人裡:有花毛者,鲨魚變成;茸無補意)。
山番港口水中流,番女番婆夜蕩舟;打得鹿來歸去好,歌喧絕頂月當頭(鹿港,台南府屬;熟番捕鹿之區)。
濤飛日落水潆洄,昔欲乘桴今渡台;南望層城如畫裡,天邊竹箭海邊來(由台北至台南,樓船泊處,離城三十裡,竹排轉渡。
排中置木桶,一桶坐二人;波濤洶湧,殊為可畏。
間亦有失事者)。
恒春開辟幾經年,草木逢春色倍妍(恒春縣,台南府屬);夏雨才過秋雨潤,稻香風送雁來天(其地多稻,粒大、米香)。
金鳌穩踏上山波(嘉義縣,台南府屬;縣南,有金鳌山),馬首東來嘉阜(縣東有嘉阜)過;誰道海邦無義士?荷鋤人盡習幹戈(其地尚武,民多仗義)! 彰化(彰化縣,台南府屬;朱澍吾大令權篆斯土,民尚愛之)人稱宰治良,牛刀小試舊登堂;問誰手段屠龍(治南有屠龍市)慣,驅馬(治西有驅馬坡)來觀海國光。
鹹水中分淡水流(淡水,為台北府首縣),波涵月影照城頭:天開一幅新圖畫,客到如臨十二樓(現新修府城)。
種得千竿菉竹新(新竹縣、台南府,其地多竹。
竹之高者,海内所未有),班聯玉筍出風塵;琴堂若有虛心問,除卻松梅有故人! 綠沈千個俨維城,鳳竹猶傳維蝶名;固圉即今勞版築,此君應不負生生(台地多插竹為城)。
自昔疆開噶瑪蘭(台北府屬),而今化縣治思潘(今改為宜蘭縣);宜民早種宜男草,九畹新英好并看。
蜃市雞關爽氣通,早朝日射夕煙籠;泉流水渺帆初轉,盡在蘭陽八景中(蘇澳蜃市、北關海潮、西山爽氣、龜峰朝日、嶐嶺夕煙、湯圍溫泉、沙喃秋水、石港春帆,皆宜蘭縣境内;為蘭陽八景)。
曾過馬隘鳳山邊,海外人疑别有天;乍見東方紅日出,無端變幻又雲煙(馬隘鳳山,其地多陰霾瘴雨)。
雞籠(海口)罕見月中蟾,鴨漲茫茫昨夜添;客子貂裘何易敝?沾衣無奈雨如鹽(台地多山臨海,氣候不同;風土人情,亦複各别)。
遊人莫漫解輕衫,滬尾(海口)風寒水更鹹;若問波濤誰敢涉?惟憑忠信挂征帆(台歌雲:『艋舺女,滬尾風、雞籠雨,郎去郎來容易死』)。
桂棹蘭桡艋舺(台北地名)過,來如飛箭去如梭(舟随潮來去);仙槎八月年年到,有客從茲泛縧河(台俗:中元新造一舟,家家備辦糧食、百盤食品俱全。
公請一閑人坐于其中,任風飄泊;及止其處,其人登岸還家。
舟中食品,任窮民分取;舟亦聽其争奪。
此風不獨台灣,閩中多有之。
故七、八月之間,有飄泊至艋者,有由艋經過飄泊他方者)。
南北衢通大甲溪,洪濤巨浪湧前堤;行人到此愁無奈,喚救聲聲共鳥啼(大甲多山,陰霾瘴雨,終歲不改。
山水奔流,行人不敢經過。
有時晴霁忽雨,進退維谷,葬于魚腹者多矣。
岑宮保鑄鐵籠,修築堤防,行人歌頌。
今又沖倒,非愚公複起、神禹再生,無濟也)! 岩疆猶見古衣冠,獨苦荒山白骨寒;有孽難逃歸去後,請公入甕便抛棺(閩中風俗:人死埋葬後,必檢骨于甕罎。
富者,用石灰窯磚封于土面;貧者,即以瓦甕置諸山中。
若不如是,其心不安,無顔對親友。
然仕宦秉禮之家,則不聞有此。
若鄉間愚民,雖疊經地方官出示嚴禁,習俗移人,今猶如故)! 家貧殓葬更寒心,屋小如舟構竹林;無數枯骸皆入内,泉台風雨夜沈沈! 中元殽果列層台,夜夜燈花繞市闌;鴨作高山雞作塔,人人競說搶孤來(台俗:中元家家燈燭輝煌,并結彩燈,多至千萬;笙歌鼓舞,夜夜遊街:名放水燈。
豬羊雞鴨,砌成山塔;百盤果品海菜,羅列高台。
無賴之徒,争相奪食:名曰搶孤。
搶時雖有地方官率弁勇監督,猶不免傷人。
鄉城用費,須十數萬金)。
莫道僧無父子親,也曾舊好結朱、陳;禅林花放桃千樹,根葉迎有一色新(僧家娶妻,不獨台灣;閩中多有之)。
鴞音駃舌苦難通,翻笑唐人(唐人呼内地人為唐山郎)話不同;欲問前程何處是,但憑指畫辨西東。
生番何獨愛髑髅,日暮孤村動客愁;手執長标腰佩劍,殺人争賀奪人頭! 攜手歸來落照西,番王有女配為妻;更将何物增新寵,雉尾雙雙插鬓齊。
獨憐血刃尚流紅,手舉頭顱作碧筩(取酒灌死者口中,以瓦樽承接,和血暢飲);有酒盈樽招客飲,銜杯争說助英雄。
甡甡忽訝遍山村,又取枯髅飲一樽(見山中有鹿,取枯髅灌酒酣醉以捕之);聞說醉人先得鹿,皆攜鬥酒祝靈魂(衆番羅拜稱賀)。
報道空空打獵回,便抛枯首堕塵埃(百端辱詈,并以屎尿污之);不知無限泉台憾,且囑癡魂莫再來! 防番無奈「換番」何(以物易物,名曰「換番」;番首出山「換番」,名曰「番割」),持戟殺人引誘多;不有奸徒貪貨殖,問誰能與制長戈? 異類猶能感至仁,有台無物不登春;同遊化日光天下,何獨生人欲噉人(有海舟将之日本,行至雞籠山後,無風,為東流所牽;抵一山,得暫息。
舟中七十五人,皆莫知其所。
有四人登岸探路,見異類疾馳,攫一人共噉之。
三人逃走,遇一人于莽中;與之語,系泉州人。
攜之登舟,具道妖物噉人狀。
莽中人曰:『此非妖物,即生番之别種也。
蛇首獰猙,能飛行;然所越不過尋丈。
前數日,餘舟至,同■〈犭呂〉遭噉,惟餘獨存』。
問其故;舉項間一物曰:『彼畏此,不敢近耳』。
衆視之,則雄黃也。
皆曰:『吾輩生矣』!出其簏,有雄黃百餘斤;因各把一握。
少頃,蛇首數百飛躍而來,将近船,皆伏地不敢仰視;久之,逡巡而退。
殆後水轉西流,舟回廈門,泉人得歸故裡)! 赤身幾莫辨豚魚,猶見娥眉月下舒;荳■〈蔻,女代攴〉梢頭風露冷,護花有布尺無餘(番女美色,尚多眠雲宿露,尺布遮羞;殊為可惜)。
同心蕊綻并頭蓮,點點波紋欲鬥妍(番女配合者,頭面刺紋為記);樹下誰題鸾鳳字?惟将一齒締良緣(番皆倚樹為巢,男女配合,女拔一齒授男,以示信從)。
莫道番非太古民,羞顔猶自率天真;夭桃不與桑中亂,粉蝶偷香恨煞人! 漁郎宛載木蘭艭,一曲歌聲度隔江;月夜不知誰蕩槳,熟番有女話篷窗(生番歸化曰熟番;番女多以取魚為業)。
唱罷漁歌覓剪刀,輕裁番布白如旄;漫疑花樣新宮錦,莫與香羅價并高(熟番以樹皮為布,輕似香羅;豪貴争購)! 熟番相顧謂生番:何弗同沾雨露恩?聞道戍樓兵不解,低頭欲語複聲吞! 歌傳碑口語思岑,頑石猶如衆母心。
讵料巉巉頭乍點,雲邊一去憩棠陰(岑宮保修城開路,設法招撫,生番向慕。
惜移節滇南)。
台城郁郁水迢迢,滿目蚨飛海上橋;畢竟有錢歸不得,千金都付客中消(台歌雲:『台灣錢,台灣酒;台灣不酒,不得過海』。
内地人紛紛渡台,獲利者多矣;究竟空空妙手,非憫死亡,即悲淪落。
童謠有是,天實為之,可慨也夫)! 春帆帶雨轉山隈,柳絮飛時破浪來;歸路忽逢葭琯動,竹枝唱遍海中台。
●跋 黃君曉墀先生所着「台灣紀事略」,于全台形勢、利害、本末,胪考甚備;及所論撫番、禦夷之策,皆切中情,事可施行;又嘗為生番、熟番二歌與東瀛竹枝詞若幹首,以達民難言之隐、詳風土之異,可謂有心當世之務者矣。
今台事日棘,聞先生現在台疆勷事戎幕,其戰守大計,固日往來于胸中,所建議當必有不止于是者;然即是,已見先生于台,籌之至熟、至悉,為足資帷幄之折沖也。
其嗣芷陔茂才為講舍高才生,出是編,屬餘序。
餘于文弗能工也,固謝之;聊綴數語簡末,志仰止雲。
光緒十一年(乙酉歲)孟夏月,都梁彌之鄧輔綸謹跋。
●附錄 化番俚言 訓番俚言 ●化番俚言 賞戴花翎、賞穿黃馬褂、記名提督軍務、統領台灣後山中南北三路諸軍辦理開墾撫番事務、鎮守福建台澎等處地方水陸挂印總鎮、誠勇巴圖魯、帶尋常加三級吳為曉谕事:照得爾等番衆,分聚台灣後山,未歸王化、未通人道,已數百餘年于茲矣。
本鎮奉命統領中、南、北三路各軍開山撫番,已曆五載,所有後山各路番社,罔不加意撫循,廣為教導。
其有兇殘頑梗、抗拒官軍、不受招撫者,亦皆親統大軍,嚴加痛剿,以張天威。
如阿棉山、納納、加禮宛等社,均經掃穴搗巢,擒渠斬攘。
爾等番衆,或得之目擊、或得之耳聞,可為殷鑒。
上年番情大定,本鎮會商總理全台營務處台澎提學道夏、禀咨閩浙總督部堂、福建巡撫部院、總理船政大臣設立招墾局,委員經理,為爾等制田裡、教樹蓄,以冀爾等化番為民。
第有養不可無教,複設立番學,延請蒙師,拓置番童,教之以讀書識字,使爾等沾染聖教、沐浴皇仁,盡為熙朝赤子。
惟念爾等番衆,于人情物理,懵然無知,即蒙師手示口言,亦恐不能詳盡;因拟立化番俚言三十二條,刊刷成本,頒發爾等各社
一枝高折近蟾光,尚待中秋桂子黃;讵料木樨花鬥巧,年年月月散天香(木樨花枝繁蒂軟,每月一開,亦名月桂;台地最多)。
香雪含葩玉吐華,影随明月照窗紗;攅如銀箭擎如傘,疑是簪花即此花(洋玉簪花,莖如傘柄,葩似箭攅,開似傘蓋;周圍似雪,香氣襲人,真異花也。
宜蘭縣有之)。
後山踏遍到前山,綠樹陰濃明月灣;蕉葉有心才轉雨,累累結果出閩關(蕉果最多,台人争食之)。
昨夜聞聲賣地瓜,隔牆疑是故侯家。
平明去問瓜何在?笑指紅薯繞屋華(台人呼紅薯為地瓜。
地瓜最多,大者十餘筋重;家家和米煮粥以佐饔飧。
内地人不合水土,食地瓜最宜)! 百盤異果出台灣,多品何如金面山(台北山名;多果品)。
柿子初黃瓜子熟,秋來不改舊容顔。
台高灣曲産名茶,一味清香沁齒牙;有女采來歌欲罷,滿筐歸去夕陽斜。
日落沙明喜浴凫,泉流月照水平鋪;新茶石上初烹火,過客勾留是此湖(白石湖出清泉、産名茶)。
從來丙穴出嘉魚,況複山居近海居。
無那遊鱗多怪狀,秋風鲈脍思何如! 窗壁搖搖忽作聲,無端地震辄心驚;東邊牆屋西邊倒,傳說鳌魚正轉睛。
客中聞道巨魚多,忽報揚鬐海口過;屈指前程三十裡,登台猶見尾長拖。
恍聽工歌入曲新,鹿鳴何獨遍東閩!不知異獸多花樣,海内鲨魚是化身(土人裡:有花毛者,鲨魚變成;茸無補意)。
山番港口水中流,番女番婆夜蕩舟;打得鹿來歸去好,歌喧絕頂月當頭(鹿港,台南府屬;熟番捕鹿之區)。
濤飛日落水潆洄,昔欲乘桴今渡台;南望層城如畫裡,天邊竹箭海邊來(由台北至台南,樓船泊處,離城三十裡,竹排轉渡。
排中置木桶,一桶坐二人;波濤洶湧,殊為可畏。
間亦有失事者)。
恒春開辟幾經年,草木逢春色倍妍(恒春縣,台南府屬);夏雨才過秋雨潤,稻香風送雁來天(其地多稻,粒大、米香)。
金鳌穩踏上山波(嘉義縣,台南府屬;縣南,有金鳌山),馬首東來嘉阜(縣東有嘉阜)過;誰道海邦無義士?荷鋤人盡習幹戈(其地尚武,民多仗義)! 彰化(彰化縣,台南府屬;朱澍吾大令權篆斯土,民尚愛之)人稱宰治良,牛刀小試舊登堂;問誰手段屠龍(治南有屠龍市)慣,驅馬(治西有驅馬坡)來觀海國光。
鹹水中分淡水流(淡水,為台北府首縣),波涵月影照城頭:天開一幅新圖畫,客到如臨十二樓(現新修府城)。
種得千竿菉竹新(新竹縣、台南府,其地多竹。
竹之高者,海内所未有),班聯玉筍出風塵;琴堂若有虛心問,除卻松梅有故人! 綠沈千個俨維城,鳳竹猶傳維蝶名;固圉即今勞版築,此君應不負生生(台地多插竹為城)。
自昔疆開噶瑪蘭(台北府屬),而今化縣治思潘(今改為宜蘭縣);宜民早種宜男草,九畹新英好并看。
蜃市雞關爽氣通,早朝日射夕煙籠;泉流水渺帆初轉,盡在蘭陽八景中(蘇澳蜃市、北關海潮、西山爽氣、龜峰朝日、嶐嶺夕煙、湯圍溫泉、沙喃秋水、石港春帆,皆宜蘭縣境内;為蘭陽八景)。
曾過馬隘鳳山邊,海外人疑别有天;乍見東方紅日出,無端變幻又雲煙(馬隘鳳山,其地多陰霾瘴雨)。
雞籠(海口)罕見月中蟾,鴨漲茫茫昨夜添;客子貂裘何易敝?沾衣無奈雨如鹽(台地多山臨海,氣候不同;風土人情,亦複各别)。
遊人莫漫解輕衫,滬尾(海口)風寒水更鹹;若問波濤誰敢涉?惟憑忠信挂征帆(台歌雲:『艋舺女,滬尾風、雞籠雨,郎去郎來容易死』)。
桂棹蘭桡艋舺(台北地名)過,來如飛箭去如梭(舟随潮來去);仙槎八月年年到,有客從茲泛縧河(台俗:中元新造一舟,家家備辦糧食、百盤食品俱全。
公請一閑人坐于其中,任風飄泊;及止其處,其人登岸還家。
舟中食品,任窮民分取;舟亦聽其争奪。
此風不獨台灣,閩中多有之。
故七、八月之間,有飄泊至艋者,有由艋經過飄泊他方者)。
南北衢通大甲溪,洪濤巨浪湧前堤;行人到此愁無奈,喚救聲聲共鳥啼(大甲多山,陰霾瘴雨,終歲不改。
山水奔流,行人不敢經過。
有時晴霁忽雨,進退維谷,葬于魚腹者多矣。
岑宮保鑄鐵籠,修築堤防,行人歌頌。
今又沖倒,非愚公複起、神禹再生,無濟也)! 岩疆猶見古衣冠,獨苦荒山白骨寒;有孽難逃歸去後,請公入甕便抛棺(閩中風俗:人死埋葬後,必檢骨于甕罎。
富者,用石灰窯磚封于土面;貧者,即以瓦甕置諸山中。
若不如是,其心不安,無顔對親友。
然仕宦秉禮之家,則不聞有此。
若鄉間愚民,雖疊經地方官出示嚴禁,習俗移人,今猶如故)! 家貧殓葬更寒心,屋小如舟構竹林;無數枯骸皆入内,泉台風雨夜沈沈! 中元殽果列層台,夜夜燈花繞市闌;鴨作高山雞作塔,人人競說搶孤來(台俗:中元家家燈燭輝煌,并結彩燈,多至千萬;笙歌鼓舞,夜夜遊街:名放水燈。
豬羊雞鴨,砌成山塔;百盤果品海菜,羅列高台。
無賴之徒,争相奪食:名曰搶孤。
搶時雖有地方官率弁勇監督,猶不免傷人。
鄉城用費,須十數萬金)。
莫道僧無父子親,也曾舊好結朱、陳;禅林花放桃千樹,根葉迎有一色新(僧家娶妻,不獨台灣;閩中多有之)。
鴞音駃舌苦難通,翻笑唐人(唐人呼内地人為唐山郎)話不同;欲問前程何處是,但憑指畫辨西東。
生番何獨愛髑髅,日暮孤村動客愁;手執長标腰佩劍,殺人争賀奪人頭! 攜手歸來落照西,番王有女配為妻;更将何物增新寵,雉尾雙雙插鬓齊。
獨憐血刃尚流紅,手舉頭顱作碧筩(取酒灌死者口中,以瓦樽承接,和血暢飲);有酒盈樽招客飲,銜杯争說助英雄。
甡甡忽訝遍山村,又取枯髅飲一樽(見山中有鹿,取枯髅灌酒酣醉以捕之);聞說醉人先得鹿,皆攜鬥酒祝靈魂(衆番羅拜稱賀)。
報道空空打獵回,便抛枯首堕塵埃(百端辱詈,并以屎尿污之);不知無限泉台憾,且囑癡魂莫再來! 防番無奈「換番」何(以物易物,名曰「換番」;番首出山「換番」,名曰「番割」),持戟殺人引誘多;不有奸徒貪貨殖,問誰能與制長戈? 異類猶能感至仁,有台無物不登春;同遊化日光天下,何獨生人欲噉人(有海舟将之日本,行至雞籠山後,無風,為東流所牽;抵一山,得暫息。
舟中七十五人,皆莫知其所。
有四人登岸探路,見異類疾馳,攫一人共噉之。
三人逃走,遇一人于莽中;與之語,系泉州人。
攜之登舟,具道妖物噉人狀。
莽中人曰:『此非妖物,即生番之别種也。
蛇首獰猙,能飛行;然所越不過尋丈。
前數日,餘舟至,同■〈犭呂〉遭噉,惟餘獨存』。
問其故;舉項間一物曰:『彼畏此,不敢近耳』。
衆視之,則雄黃也。
皆曰:『吾輩生矣』!出其簏,有雄黃百餘斤;因各把一握。
少頃,蛇首數百飛躍而來,将近船,皆伏地不敢仰視;久之,逡巡而退。
殆後水轉西流,舟回廈門,泉人得歸故裡)! 赤身幾莫辨豚魚,猶見娥眉月下舒;荳■〈蔻,女代攴〉梢頭風露冷,護花有布尺無餘(番女美色,尚多眠雲宿露,尺布遮羞;殊為可惜)。
同心蕊綻并頭蓮,點點波紋欲鬥妍(番女配合者,頭面刺紋為記);樹下誰題鸾鳳字?惟将一齒締良緣(番皆倚樹為巢,男女配合,女拔一齒授男,以示信從)。
莫道番非太古民,羞顔猶自率天真;夭桃不與桑中亂,粉蝶偷香恨煞人! 漁郎宛載木蘭艭,一曲歌聲度隔江;月夜不知誰蕩槳,熟番有女話篷窗(生番歸化曰熟番;番女多以取魚為業)。
唱罷漁歌覓剪刀,輕裁番布白如旄;漫疑花樣新宮錦,莫與香羅價并高(熟番以樹皮為布,輕似香羅;豪貴争購)! 熟番相顧謂生番:何弗同沾雨露恩?聞道戍樓兵不解,低頭欲語複聲吞! 歌傳碑口語思岑,頑石猶如衆母心。
讵料巉巉頭乍點,雲邊一去憩棠陰(岑宮保修城開路,設法招撫,生番向慕。
惜移節滇南)。
台城郁郁水迢迢,滿目蚨飛海上橋;畢竟有錢歸不得,千金都付客中消(台歌雲:『台灣錢,台灣酒;台灣不酒,不得過海』。
内地人紛紛渡台,獲利者多矣;究竟空空妙手,非憫死亡,即悲淪落。
童謠有是,天實為之,可慨也夫)! 春帆帶雨轉山隈,柳絮飛時破浪來;歸路忽逢葭琯動,竹枝唱遍海中台。
●跋 黃君曉墀先生所着「台灣紀事略」,于全台形勢、利害、本末,胪考甚備;及所論撫番、禦夷之策,皆切中情,事可施行;又嘗為生番、熟番二歌與東瀛竹枝詞若幹首,以達民難言之隐、詳風土之異,可謂有心當世之務者矣。
今台事日棘,聞先生現在台疆勷事戎幕,其戰守大計,固日往來于胸中,所建議當必有不止于是者;然即是,已見先生于台,籌之至熟、至悉,為足資帷幄之折沖也。
其嗣芷陔茂才為講舍高才生,出是編,屬餘序。
餘于文弗能工也,固謝之;聊綴數語簡末,志仰止雲。
光緒十一年(乙酉歲)孟夏月,都梁彌之鄧輔綸謹跋。
●附錄 化番俚言 訓番俚言 ●化番俚言 賞戴花翎、賞穿黃馬褂、記名提督軍務、統領台灣後山中南北三路諸軍辦理開墾撫番事務、鎮守福建台澎等處地方水陸挂印總鎮、誠勇巴圖魯、帶尋常加三級吳為曉谕事:照得爾等番衆,分聚台灣後山,未歸王化、未通人道,已數百餘年于茲矣。
本鎮奉命統領中、南、北三路各軍開山撫番,已曆五載,所有後山各路番社,罔不加意撫循,廣為教導。
其有兇殘頑梗、抗拒官軍、不受招撫者,亦皆親統大軍,嚴加痛剿,以張天威。
如阿棉山、納納、加禮宛等社,均經掃穴搗巢,擒渠斬攘。
爾等番衆,或得之目擊、或得之耳聞,可為殷鑒。
上年番情大定,本鎮會商總理全台營務處台澎提學道夏、禀咨閩浙總督部堂、福建巡撫部院、總理船政大臣設立招墾局,委員經理,為爾等制田裡、教樹蓄,以冀爾等化番為民。
第有養不可無教,複設立番學,延請蒙師,拓置番童,教之以讀書識字,使爾等沾染聖教、沐浴皇仁,盡為熙朝赤子。
惟念爾等番衆,于人情物理,懵然無知,即蒙師手示口言,亦恐不能詳盡;因拟立化番俚言三十二條,刊刷成本,頒發爾等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