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志

關燈
規訓學宮祀事學額家塾 古來端風化、造人材,惟學校為最重。

    我樹杞林堡,自墾辟而來,義塾無之,家塾每村有焉。

    教讀書寫字者,俗名「蒙館」;訓作詩、文、賦、論策者,俗名「經館」。

    自光緒二十三年始建樹杞林辦務署,是必更設日語傳習所,與漢文學校互相輔之、翼之,使自得之;又從而振德之,備極多方獎勵之,俾人盡隆師以重道,亦師嚴而道尊。

    父兄無不敬先生,先生毋誤人子弟,教必先德行而後文藝,事必明道誼不計功利,在在務實學,求實際;勿為功名始讀書,勿為科舉方肄業,勿為沽名釣譽乃檢束身心,夫然後人文蔚起,多士叢生,蒙館可赓濟濟,經館不緻寥寥,以儲桢幹之材,而待棟梁之選。

    斯不負建設學校之法良意美也夫! 規訓 謹按順治九年題準,刊立卧碑置于明論堂之左,曉示生員七條。

    同年頒上谕六條,令地方官責成鄉人,每月朔望宣講。

    康熙九年,頒上谕十六條,每月朔望,有司偕紳士集于明論堂,凡軍民俱聽宣講。

    以上規訓系前由内閣頒發,各省府、州、縣均勒石于明論堂。

    各條訓文,「苑裡志」既詳明,無煩複贅。

    至若本鄉之蒙館、經館各教師之學規,均大同小異,随時變通,不必拘執。

     學宮 謹按嘉慶二十二年,創設學宮于新竹城内,後有補造重修。

    其神位次序及祭儀、品物、器具各款制度,「苑裡志」亦既詳明,何須複贅?至于光緒二年,樹杞林堡内紳士鸠資建築文林閣于九芎林、高梘頭莊,以為鄉人教讀之所,亦當作鄉村中之小學宮雲。

     祀事 謹按文林閣諸紳士,前亦竊效丁祭之儀。

    牲用大牢、豬、羊及牲醴、果品、香楮等物,随時所有,不拘常品。

    但期以十年一祭,選擇吉日,不拘逢丁;自甲〔申〕年一祭,至甲午年又一祭。

    祭畢,即恭迎聖蹟,鼓樂齊備,逐隊挨遊,以示各莊人等鹹知敬重斯文之意。

    方緻祭時,典禮煌煌,亦似可為後人節取焉。

     神位 中堂:制字先師、神農皇帝、至聖先師、文衡聖帝。

     東堂:聖門先賢。

     西堂:曆代先儒。

     臨祭執事人數 中堂主祭紳衿二人;東堂、西堂主祭紳衿各二人;中正贊生員一人;中引、中宣生員各一人;東引、東宣監生各一人;西引、西宣監生各一人;啟扉童生一人;司傘、司扇貢生各一人;瘗毛血童生一人;中堂進爵、進祿童生各一人;東堂進爵、進祿童生各一人;西堂進爵、進祿童生各一人;中堂讀祝童生一人;東西二堂讀祝童生各一人;東堂陪祭紳衿二人;東堂、西堂陪祭貢生各二人;與祭生員、貢監不限多少人數;獻帛童生一人;撤馔童生一人。

     省牲 祭前一日,執事者設香案于牲房外。

    主祭紳衿常服,贊唱『詣省牲所』;唱『省牲』,主祭紳衿跪香案前,贊亦跪前,唱『祭以清酒』,從以騂牡,執其鸾刀,以取其毛,取其血膋。

    唱『畢』,俱起,唱『省牲畢』;乃退。

     宰牲 凡宰牲,必取血以告殺,取毛以告純。

    以碗盛血、毛少許,入置神位下。

     儀注 将祭夜四鼓,諸紳士、生童、執事人等畢集宮内。

    鼓一通,陳設備具;鼓再通,庭燎畢舉;鼓三通,正贊唱『司樂者奏大樂』;奏畢,複唱『奏小樂』;奏畢,複唱『掌号』;号畢,複唱『執事者各司其事,主祭者各官升堂序立啟扉』;執事啟畢,複唱『迎牲』;執事舉牲牢前進畢,複唱『主祭各官就位,陪祭各官亦就位,與祭各官亦就位,瘗毛血』;執事者入神位下,捧毛血碗出宮外坎方潔處埋之,複唱『主祭各官參神,鞠躬,跪』(要唱三跪九叩)。

    盥洗,正引唱『詣于盥洗所盥洗,複位』,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