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建置志
關燈
小
中
大
義齋入。
右者頹壞,訓導朱鐘借居尊經閣,至今仍之。
學倉 在教谕衙之左。
祭器庫 在東馔堂之上。
祭器 木香爐、大鐵香爐、燭台、銅酒樽、鐵香爐、花瓶、銅盆、銅爵、笾、簠、俎、鐵盆、犧尊、牲匣、铏、簋、豆。
學田 知縣蘇民望适下車,見師長之出入無輿,又非産馬之地;諸生中多有貧不能葬,身無完衣,長無家室者,慨然歎曰:“此有司之責也。
尊師重道之謂何?随吾力之所及何如耳。
”萬曆癸巳歲,偶清欺隐罰锾二百八十七兩八錢四分,又湊贖十二兩一錢六分,申合上司,置買學田以贍師儒。
設學百四十年,所創見者留心學校,良亦勤矣。
今載其田畝,并經用式于下,以備稽考。
一買得二十五都民人姜欽米田三段,用銀三百兩。
約正楊教為中。
一叚土名寺前、羅裡坑二處,米三十九石五鬥,外租五鬥,外冬米。
一叚土名寺前坂,米十六石,外冬米。
一叚土名橋尾墩後,米十石。
一查出永留庵田十六石。
社學 一在儒學前,一在縣治北門内。
嘉靖三十五年,署縣事、延平府通判謝承志改此社學為四賢書院,祀楊、羅、李、朱四先賢。
武署 永安千戶所 在縣學後。
景泰三年,延平衛指揮韓瑄建。
正堂三間,中階為屏門,東、西兩旁有十百戶廳。
久廢。
大門三間。
萬曆三年,副千戶陳瀚重建。
吏目廳,在正堂之東。
後廳五間。
旗纛廟三間 在所署後。
鎮撫司 在旗纛廟東。
武備庫 在旗纛廟東。
現貯堪用軍器三萬二千十六件。
軍器局 在軍營後山。
屬署 安沙鎮巡檢司 在縣治西八十裡三十二都。
湖口寨巡檢司 在縣治西一百二十裡三十都。
與連城、龍岩、甯洋三縣界。
俱正統五年設。
鎮堡公寓 在縣治北貢川堡。
稅課局 舊志載在縣治西七十步。
官未設舍宇,未創基址,今莫之考。
陰陽學 在縣治左。
萬曆十八年,訓術蕭相漢請縣增廣土神廟後六間為廨舍。
醫學 在縣治左。
鋪舍 縣前鋪 在縣治東側。
司一名,兵四名。
黃坊鋪 在二十七都,去縣治二十裡。
貢川鋪 在二十六都,去縣治四十裡。
張關鋪 在二十五都,去縣治六十裡。
新嶺鋪 在二十五都,去縣治八十裡。
以上三鋪,司一名,兵三名。
在縣治之北。
桂口鋪 去在縣治三十裡。
林田鋪 去縣治六十裡。
以上二鋪,司一名,兵一名。
東洋鋪 去縣治六十裡,兵止一名。
以上三鋪俱在縣治南二十八都。
廟壇 先師廟 兩庑 戟門 棂星門 啟聖公祠 在先師廟之右。
名宦祠 在戟門左。
祀故督學熊汲、知縣鄧概、知縣劉燦凡三人。
鄉賢祠 在戟門右。
祀宋陳瓘、鄧肅、明鄧文铿、陳隆、林騰蛟、李杏并孝子賴豫,凡七人。
社稷壇 在縣治南門外。
山川壇 在縣治南門外。
邑曆壇 在縣治北門外。
城隍廟 在縣治東,儒學之左。
門廟頹壞,萬曆十五年,邑民陳真煥新之。
唐田王廟 在縣治南門外。
祀唐李肅,字行中,陳州人。
唐世以功封田王。
建中間,天子幸奉天,閩叛将牛氏乘中原多事,閉關竊據。
及朱泚平,天子賜王弓矢,命曰:“閩粵弗庭,汝往征之。
”王率精銳數萬,至臨汀浮流口,猝與賊遇。
後兵不繼,王力戰而死。
屍浮水上,彌月不變。
鄉民詹糾殓而祀之,凡有禱辄應。
貞元間,有司以聞,敕封孚佑廣烈王。
以妃陳氏配享。
從以五神,曰胡、曰陳、曰周、曰張、曰湯,皆裨将也。
晏公廟 在縣治北門内。
英烈王廟 在北門外。
舊名龜山廟。
高阜如龜,合抱樟木數十根。
丙辰,大水漂流,今改新地。
關王廟 在縣治東安靜坊。
名山廟 在貢川。
正順廟 在貢川。
四賢書院 祀吾延平楊、羅、李、朱四先賢。
舊址在縣治北門外。
嘉靖三十五年漂于水,署縣事、延平府通判謝承志改北社學為之。
萬曆八年,奉勘合毀賣,
右者頹壞,訓導朱鐘借居尊經閣,至今仍之。
學倉 在教谕衙之左。
祭器庫 在東馔堂之上。
祭器 木香爐、大鐵香爐、燭台、銅酒樽、鐵香爐、花瓶、銅盆、銅爵、笾、簠、俎、鐵盆、犧尊、牲匣、铏、簋、豆。
學田 知縣蘇民望适下車,見師長之出入無輿,又非産馬之地;諸生中多有貧不能葬,身無完衣,長無家室者,慨然歎曰:“此有司之責也。
尊師重道之謂何?随吾力之所及何如耳。
”萬曆癸巳歲,偶清欺隐罰锾二百八十七兩八錢四分,又湊贖十二兩一錢六分,申合上司,置買學田以贍師儒。
設學百四十年,所創見者留心學校,良亦勤矣。
今載其田畝,并經用式于下,以備稽考。
一買得二十五都民人姜欽米田三段,用銀三百兩。
約正楊教為中。
一叚土名寺前、羅裡坑二處,米三十九石五鬥,外租五鬥,外冬米。
一叚土名寺前坂,米十六石,外冬米。
一叚土名橋尾墩後,米十石。
一查出永留庵田十六石。
社學 一在儒學前,一在縣治北門内。
嘉靖三十五年,署縣事、延平府通判謝承志改此社學為四賢書院,祀楊、羅、李、朱四先賢。
武署 永安千戶所 在縣學後。
景泰三年,延平衛指揮韓瑄建。
正堂三間,中階為屏門,東、西兩旁有十百戶廳。
久廢。
大門三間。
萬曆三年,副千戶陳瀚重建。
吏目廳,在正堂之東。
後廳五間。
旗纛廟三間 在所署後。
鎮撫司 在旗纛廟東。
武備庫 在旗纛廟東。
現貯堪用軍器三萬二千十六件。
軍器局 在軍營後山。
屬署 安沙鎮巡檢司 在縣治西八十裡三十二都。
湖口寨巡檢司 在縣治西一百二十裡三十都。
與連城、龍岩、甯洋三縣界。
俱正統五年設。
鎮堡公寓 在縣治北貢川堡。
稅課局 舊志載在縣治西七十步。
官未設舍宇,未創基址,今莫之考。
陰陽學 在縣治左。
萬曆十八年,訓術蕭相漢請縣增廣土神廟後六間為廨舍。
醫學 在縣治左。
鋪舍 縣前鋪 在縣治東側。
司一名,兵四名。
黃坊鋪 在二十七都,去縣治二十裡。
貢川鋪 在二十六都,去縣治四十裡。
張關鋪 在二十五都,去縣治六十裡。
新嶺鋪 在二十五都,去縣治八十裡。
以上三鋪,司一名,兵三名。
在縣治之北。
桂口鋪 去在縣治三十裡。
林田鋪 去縣治六十裡。
以上二鋪,司一名,兵一名。
東洋鋪 去縣治六十裡,兵止一名。
以上三鋪俱在縣治南二十八都。
廟壇 先師廟 兩庑 戟門 棂星門 啟聖公祠 在先師廟之右。
名宦祠 在戟門左。
祀故督學熊汲、知縣鄧概、知縣劉燦凡三人。
鄉賢祠 在戟門右。
祀宋陳瓘、鄧肅、明鄧文铿、陳隆、林騰蛟、李杏并孝子賴豫,凡七人。
社稷壇 在縣治南門外。
山川壇 在縣治南門外。
邑曆壇 在縣治北門外。
城隍廟 在縣治東,儒學之左。
門廟頹壞,萬曆十五年,邑民陳真煥新之。
唐田王廟 在縣治南門外。
祀唐李肅,字行中,陳州人。
唐世以功封田王。
建中間,天子幸奉天,閩叛将牛氏乘中原多事,閉關竊據。
及朱泚平,天子賜王弓矢,命曰:“閩粵弗庭,汝往征之。
”王率精銳數萬,至臨汀浮流口,猝與賊遇。
後兵不繼,王力戰而死。
屍浮水上,彌月不變。
鄉民詹糾殓而祀之,凡有禱辄應。
貞元間,有司以聞,敕封孚佑廣烈王。
以妃陳氏配享。
從以五神,曰胡、曰陳、曰周、曰張、曰湯,皆裨将也。
晏公廟 在縣治北門内。
英烈王廟 在北門外。
舊名龜山廟。
高阜如龜,合抱樟木數十根。
丙辰,大水漂流,今改新地。
關王廟 在縣治東安靜坊。
名山廟 在貢川。
正順廟 在貢川。
四賢書院 祀吾延平楊、羅、李、朱四先賢。
舊址在縣治北門外。
嘉靖三十五年漂于水,署縣事、延平府通判謝承志改北社學為之。
萬曆八年,奉勘合毀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