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五 雜 記

關燈
司,并守備都指揮專駐武平守禦)。

     弘治八年,上杭寇劉廷用、張敏、陳宗壽等攻掠江西、廣東等處。

    都禦史金澤讨平之。

    具奏每縣添設巡捕主簿一員。

    十年,複薦佥事伍希闵備兵汀、漳等處(時希闵服阕,已補任廣東佥事,遂自廣東來汀。

    賊皆就擒)。

     正德二年,程鄉賊李四子等作亂。

    七年,三省官兵會剿平之。

    十二年,岩前寇劉隆等作亂,都禦史王守仁平之(守仁駐上杭,遣老人劉本義等往各地方,曉以禍福,許其自新。

    于是劉隆等歸義納降,餘黨悉解)。

    十六年,廣寇林任孜犯上杭,鄉民張士亨殲之。

     嘉靖二十四年,溪南盜張文政亂,伏誅(二十二年,張文政、朱子猴、張日洪、葛德旺等寇贛,殺指揮靳邦爵、軍門虞守愚、兵備鄭炯、守備俞大猷授義民練弘、邱遠崑、賴榮祖領兵襲搗其穴。

    榮祖弟榮昌、榮德亦從賊,榮祖殺之,次以漸平)。

    三十二年,溪南盜葛用貴亂,伏誅。

    三十七年,溪南盜起(時三圖張四滿等猖獗,兵備王時槐擒之,立撫民館)。

    上饒梁甯入寇,卒長張璧秀等死之(璧秀在城裡人,以募兵禦于黃舖死之。

    兵備道為建義勇祠。

    周效良亦不屈裂屍,從死凡數人)。

    四十二年二月,山背賊李占春作亂。

    兵備金淛撫之。

    六月,上饒陳紹祿入寇,鐘氏婦邱細姑死之,官為葬,表其廬(李占春因歲饑,率其黨羅秀廷、李乃瑄、蔔廷诏、張節、張憲等,以平谷為名,刼永定、連城署。

    永定縣令黃震昌遣義民頼一鳳等招之。

    兵備道金淛督三縣進兵,永定兵自湯湖鼓樓岡進,上杭兵自安鄉半迳進,連城兵繞賊後。

    戰未決,杭兵怯賊,衆沖之,死半迳者數百。

    賊乘勝追奔,直抵城下南塔岡,兵争先渡河,溺死不可勝計,被殺者數千人。

    一鳳等死于壘。

    四月,淛乃令武平知縣徐甫宰、生員李琛詣壘招之,占春雖降而淫暴益甚,旋複叛。

    勝運裡民李嘉言往撫,賊脅之,罵而死)。

    四十二年六月,程鄉盜入寇上杭。

    四十三年,饒平賊羅袍入寇,被殺者七百餘人,以積雨溪漲,城乃得解。

     崇祯元年正月,廣寇龔一、蘇阿婆等攻上杭。

    指揮劉震、百戶李中秀等死之。

    三月,賊攻武平縣弗克,轉攻武平所。

    署守備千戶徐必登、鎮撫陳應龍、哨官徐治、陶志學、段元望、丁顯閩死之(必登莅任才兩日,聞縣有急,與陳應龍等統所軍兵來援,所軍不前,必登麾親軍及家僮,策馬至麻姑墩遇賊,親軍竄走,必登遇害。

    家僮抱屍而哭,賊磔之。

    陳應龍等死亂賊中)。

    四月,把總韓應琦等領兵進剿殺賊。

    龔二賊火攻溫家樓,殺戮甚衆。

    兵備道董象恒與知縣吳南灏大敗賊于桐盤嶺。

    五月,董象恒督兵搗巢(直抵寒婆,賊衆沖灏兵營,張承祚、韓應琦先出接兵,吳南灏亟同甘蓮都司勒馬督戰,賊奔沒蛇徑,自相踏死,不可勝數)。

    六月,百戶曹經等戰死(賊沖會昌,曹經與賊遇,戰于東流坑,被賊搤殺。

    哨官羅應時、馬萬宗、把總朱球及兵卒死者數十人)。

    七月,賊攻武平城。

    知縣巢之梁會上杭縣知縣吳南灏,擒斬甚衆。

    十月,賊攻象洞,中軍李铎死之(吳南灏督兵至象洞,李铎兵已先到,賊從小路潛來,官兵驚潰,擁南灏歸。

    李铎步戰,殺數人而死。

    哨官周以弼、洪萬、餘日者、馬逸山皆遇害)。

    十一月,賊圍上杭,巡道曾櫻與知縣吳南灏誘殲之(賊自佛子臯來屯較場前,百姓盡忿,願各殺賊。

    賴思養招兵千人,賴君遷、邱汝華、李朝育各招數百人,溫子魁率衆不下千人求戰,許之,直攻賊營。

    許勝、劉漢廷、葛起龍等各殺賊城上,呐喊如雷,賊敗走,兵追至雷公寨,賊死不可勝數)。

    十二月,巡道曾櫻搗賊巢,凡岩前、象洞、米坑、箬諸鄉悉戮之。

    蘇阿婆有衆五百人,平遠金知縣誘殲之。

    四年二月,賊掠永平寨。

    千戶祝禧、百戶邱泰、守備吳奇勳、把總羅器死之。

    旋劄黃峰隘,知府林聯绶調兵禦之。

    指揮嚴明被執,千戶劉堯、百戶張機不屈死。

    三月,賊掠高吳,總兵謝弘儀統兵禦之。

    千總林應龍、指揮王應官、張大倫、把總賴思養、賴君遷、曹緯、王國佐鹹敗死。

    巡道顧元鏡複遣指揮韋某、百戶張耀接援,韋聞敗先竄,張戰死。

    九月,督撫熊文燦提兵入汀會勦(時賊舍杭、武,徑出廣東,襲始興縣破之,羽書告急。

    朝旨谕文燦同贛、廣兩院會勦,乃率鄭芝龍親兵駐上杭)。

    十月,參将鄭芝龍師駐三河壩,督官兵搗賊巢,遇賊于丙村,斬馘三百餘人。

    次日,賊迎戰,又斬賊三百餘級。

    陳二總乞降,不許,并斬之,焚其巢而還。

    五年,鄭芝龍追賊至石窯都,鐘淩秀受撫。

    二月鐘淩秀弟複秀叛,招餘黨三百餘人焚掠藍屋驿,複由綠水潭至回龍岡,刼毀甚酷。

    百戶賴其勳等禦之,戰死(初,當道議以複秀之黨屬芝龍居海上。

    複秀疑畏,惟願安插故處。

    于是當道以此輩叵測,遂執淩秀,斷其右臂,禁獄,發兵圍複秀。

    複秀潰圍而出。

    時文燦已撤兵還閩。

    九月,巡道顧元鏡同總兵陳廷對各搜勦銅鼓墇、蓮子山、松源、藍坊等處,乃罷兵)。

    四月,巡道顧元鏡自上杭督率千總劉良機、材官郭之英、陳望正、把總黃基昌、蔡聯芳等,往雩都、興國,會鄭芝龍兵大勦。

    八月,巡道顧元鏡同總兵陳廷對,同知黃色中屯程鄉,搗賊巢。

    十年正月,流寇陳缺嘴從南靖入永定。

    署道潘融春、知府唐世涵、知縣徐承烈、巡簡倪思震戮力勦賊,四月乃撤兵。

     國朝順治元年,興、泉賊熾,督撫張肯堂提師捕之(粵寇蕭聲、陳丹等率兵數千,号閻羅總,剽掠虔州部境,漸逼汀州,郡邑告急。

    肯堂遣兵五百援汀。

    時賊已劄汀之古城鎮,焚戮備慘。

    十月十八日,援兵至汀,徑趣古城,次觀音舖,不知地利,堕伏中。

    賊首尾擊之,殲者三百餘人,把總林深、鄭雄死之,傅玉麟逸免。

    賊退瑞金屬境。

    是時鐘淩秀之餘黨張恩選者,号豬婆龍,聚數百人,與閻羅總遇,欲與之合。

    而粵寇狼戾甚于張,彼此藉為聲勢而已,終不能合也。

    而杭、永、瑞金諸村落,蕭然無雞犬矣)。

    二年正月,張肯堂師駐上杭。

    閻寇間道至汀,火攻麗春門弗克(是年五月,南京破。

    七月二十八日,建昌永甯王起兵于興國縣。

    是歲除夜,永甯敗死)。

    八月,有粵寇不知主名攻歸化不克,複攻清流不克。

    十月,粵寇複抵歸化城下,大治攻具。

    知縣華廷憲告急,巡道于華玉提兵禦之。

    三年六月,長關黃通率田兵數千襲甯化城,其黨黃吉亦率田卒千人襲清流城。

    八月十八日,我師入閩關。

    唐藩自福州來奔,大兵追及之,殪百戶闵時,殺忠誠伯周之藩,執唐藩于趙家塘,絷曾妃、沈嫔、陳嫔及内官,死者十餘人。

    冬十一月,殺明學士傅冠。

    四年六月,知府李友蘭、總鎮于永绶提兵往甯化,招撫長關賊黃通餘黨,複往清流,餘燦受撫。

    八月,永甯王妃彭氏據九龍砦,寇歸化,敗奔洋源。

    十二月,寇陷連城。

    五年正月,大兵複連城,執李士藻等磔之。

    二月,彭妃複率範繼宸、廖必明等數十人出歸化雷澗。

    參将王夢煜邀擊之,執彭妃,旋奉旨絞于汀州靈龜廟(妃死日,責數郡邑官,詞義慷慨,毫無懼色雲)。

    四月,甯化賊鄒華率邱選合大禾尚等攻其邑,副總高守貴卻之。

    五月,流寇乘江西金聲桓變,聚衆十數萬逼郡城。

    總兵于永绶、副将高守貴力禦之。

    八年二月,甯化甯文龍殺其副将魯雲龍,總兵王之綱發兵勦之,無功而返。

     康熙十三年三月,耿精忠反。

    二十九日,僞檄至郡,叛将劉應麟據城以應。

    十四年,叛将劉應麟索民助饷。

    十五年五月二十日,叛将劉應麟結海寇陷汀州。

    十二月二十三日,大師至,應麟自焚其居而遁。

     叢談(附) 新羅城,一雲在龍岩。

    《漳志》雲在汀州境。

    《一統志》雲,開元末于新羅故城東,置長汀為汀州府治。

    《寰宇記》:開元末,新羅令孫奉先,晝假寐于廳事,見神曰:“吾新羅山之神,從府主,求一牛食。

    ”按此則新羅乃山名,當在長汀之西,晉唐因之以名縣,非今之龍岩城。

    即古之新羅城也。

    (舊志) 唐時開福、撫二州山洞,置汀州。

    今考:州南境,舊為新羅縣,隸泉州。

    北與石城、南豐、将樂、建甯、泰甯為鄰。

    南豐隸撫州,而建、邵猶未郡,諸縣所隸,非撫即福。

    時閩中隻福、建、泉三郡爾。

    故以二州言,而四山崇峻,盤互交鎖,其民獰犷,郡盜屢作,當時謂之山洞固宜。

    (唐志) 歸化明溪鄉,有莘七娘墓。

    七娘五代時人,從夫征讨,夫沒于明溪鄉,七娘葬之,即居明溪。

    溪有驿,宋時有客假館驿中,夜聞吟詩聲甚悲苦,客使反之,再誦琅琅然,其詞曰:“妾身本是良家女,幼習女工及書史。

    笄年父母嘗愛憐,諧得良人作鴛侶。

    五季亂離多寇賊,良人被命事征讨。

    提攜奔逐道途間,忽染山岚命喪夭。

    軍令嚴肅行緊急,良人命殁難收拾。

    獨将骸骨葬明溪,數尺孤墳空寂寂。

    屈指經今二百年,四時絕祀長蕭然。

    未能超脫紅塵路,妾心積憾生雲煙。

    ”達旦,客以語人,書其事壁間而去。

    鄉人因構室墓前祀之,禱祈顯應。

    紹興、淳熙、端平間,累著靈異平寇賊,勅封惠利夫人,加福順。

    文天祥提師過廟,詩雲:“百萬貔貅掃虎狼,家山萬裡受封疆。

    男兒若不平妖亂,死愧明溪莘七娘。

    ”(閩書) 《上杭志》宋皇祐間,貢金百六十七兩。

    按史,太平興國初,天下産金六州,閩惟汀有之。

    至是中書備對,其數可考若此,今則亡矣。

    山川所産,何常之有。

    (舊志) 宋嘉祐中,蔡襄守泉州,有布衣投刺上谒,自稱甯化九龍道士。

    襄不知其為神也,延之入,忽不見,取刺而觀,得詩雲:“遠遠青青疊疊峰,峰前真宰讀書翁。

    半岩冷落高宗雨,一洞凄涼吉甫風。

    溪隐豹眠寒露落,井凋鳳宿舊梧桐。

    九龍山下英雄氣,盡屬君王宇宙中。

    ”明年,襄過九龍谒廟,亦答以詩。

    (閩大紀) 鄭文寶過缑氏山,有詩雲:“秋陰淡淡秋雲輕,缑氏山頭月正明。

    帝子西飛仙馭遠,不知何處夜吹笙。

    ”後晏殊守洛,過而見之,取樂天語書其後曰:“此書在在處處,有神物護持。

    ”又題綠野堂詩:“水暖凫鹥行哺子,溪深桃李卧開花。

    ”歐陽修謂不減王摩诘、杜少陵。

    惜其全集不傳,脍炙諸公談薮者,僅存此爾。

    (黃仲昭省志) 吳簡言經巫山神女廟,題絕句雲:“惆怅巫娥事不平,當年一夢是虛成。

    隻因宋玉閑唇吻,流盡巴江洗不清。

    ”是夜夢神女來見曰:“君詩雅正,當以順風為謝。

    ”明日解纜,一瞬數十裡。

    (黃仲昭省志) 郡人林氏,其先嘗為郡守,罷任家居。

    一日天忽雨錢,庭院充積。

    林乃整衣冠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