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一 典 禮

關燈
一代之興,必有一代之禮樂,以黼黻乎隆盛,而鼓吹乎休明,所謂典也。

    我國家文治聿昭,禮明樂備,普天之下,沐聖化者,百餘年矣。

    汀雖僻在山陬,而事以時舉者,矞矞皇皇,與京師、省會比休焉,所謂即一隅而知天下之盛也。

    讵可自安弇陋,不思所以敷繹文華,而明宣大雅乎?志典禮。

     耤田壇位 《禮記》祭統雲:天子親耕于南郊,諸侯耕于東郊。

    今耤田四畝九分,在東郊外。

    田後即先農壇,壇制高二尺一寸,寬二丈五尺。

    先農牌位高二尺四寸,寬六寸,座高五寸,寬九寸五分,紅牌金字填寫“先農之神”。

    壇後正房三間,配房各一間。

    正房中間供奉先農神牌。

    東間收貯祭器、農具,西間收貯耤田米谷,配房東間置辦祭品,兩間令看守農民居住。

    壇廟耤田之外,周圍築土為牆,開門南向。

     耕耤日期,每年十月初一。

    禮部頒朔,預擇日期奏聞,行文各省督撫,轉饬所屬,同日一體遵行,前期緻齋二日。

     祭品:帛一(青色),羊一,豕一,铏一,簠二,簋二,笾四,豆四。

     器具:農具赤色,牛黑色,籽種箱青色,所盛籽種照本省土宜。

    擇勤謹農夫二名,免其差役,給以口糧,令看守壇宇,灌溉耤田,敬謹收貯。

    所收米粟,以供各該處祭祀之粢盛。

     儀注:祭日,知府率所屬,俱穿朝服到壇。

    通贊生導詣盥洗所盥手淨巾畢。

    通贊唱:“執事者各司其事,主祭官就位(就拜位),陪祭官各就位(照官銜品級就拜位)。

    瘗毛血,迎神。

    ”通贊生導主祭官升壇就位(就神位前),唱“上香”,又上三塊香。

    通贊唱“跪”,陪祭官皆跪,行三叩禮,興,複位(複拜位)。

    安神,行三跪九叩禮,興。

    進帛、進爵。

    行初獻禮,通贊唱“詣酒尊所”,主祭官詣酒尊所;通贊唱“司尊者舉幂酌酒詣先農神位前,就位,跪”;通贊唱“陪祭官皆跪,獻帛獻爵”。

    叩首,興。

    詣讀祝位,跪讀祝文(讀畢),三叩首,興,複位。

    行亞獻禮,通贊唱“詣酒尊所,主祭官詣酒尊所”;通贊唱“司尊者舉幂酌酒詣先農神位前,就位,跪”;通贊唱“陪祭官皆跪”,獻爵,叩首,興,複位。

    行終獻禮(儀同亞獻)。

    徹馔,送神,行三跪九叩禮,興。

    讀祝者捧祝,司帛者捧帛,通贊生導詣燎所焚祝帛,複位,一揖畢。

     午時,行耕耤禮,知府并所屬俱換蟒袍補服。

    知府秉耒,佐貳執青箱,知縣播種。

    外縣正印官秉耒,佐貳執青箱播種。

    如無所屬之員,即選擇耆老執箱播種。

    行耕時,耆老一人牽牛,農夫二人扶犁,九推九返。

    農夫終畝,耕畢,各官率屬暨耆老、農夫,望阙謝恩,行三跪九叩禮。

     祭社稷禮 凡府、州、縣,皆有社稷壇。

    今府城壇在郊之西。

    春秋二祭,俱用仲月上戊日。

    主祭官汀州府知府,祭前三日齋戒。

    将祭之前一日,省牲,治祭物,潔笾豆,掃除壇上下及設幕次中門外(是夕獻官以下就幕次宿)。

    本日獻官以下俱夙興,執事者陳設,其壇坐南向,北設社位于稷之東,設稷位于社之西。

    每位羊一(用匣盛貯,未啟蓋居左,在笾之北),豕一(用匣盛貯,未啟蓋居右,在豆之北);笾四,盛棗、栗、形鹽、薧魚(居左,在羊之南);豆四,盛韮菹、菁菹、醓醢、鹿醢(居右,在豕之南);簠二,盛黍、稷(居笾之左);簋二,盛稻、粱(居豆之右);铏一,盛和羹(居中,在笾豆之南);帛一(黑色,長一丈八尺,用篚裝貯,未上),别設一小案(閣祝版香爐居壇正中)。

     獻官具祭服,執事者捧祝版至幕次佥名(佥畢捧置案上)。

    執事者取毛血盤置神位前牲案下,實酒于尊加幂(在壇下東北),置水于盆加帨(在壇下西北),焚香燃燭明炬。

    通贊唱“執事者各就位,陪祭官各就位,獻官就位(引贊引獻,官就拜位)”。

    通贊唱“瘗毛血”,執事者以毛血瘗于坎(在西北隅),啟牲匣蓋。

    通贊唱“迎神、跪、叩首、叩首、叩首、興、平身(獻官以下俱一跪三叩,興,平身)”。

    又唱“奠帛,行初獻禮”(司帛者捧帛,司爵者捧爵,各立以俟),引贊贊“詣盥洗所”(獻官詣盥洗所),執事酌水進巾(獻官盥手帨巾)。

    贊“詣酒尊所(獻官詣酒尊所)”,司尊者舉幂酌酒(注酒于爵)。

    贊“詣社神位前(獻官升自左階至神位前)”。

    贊“奠帛”(捧帛者自右進于獻官,獻官受而舉之,仍自左授于執爵者奠于神位前),贊“俯伏,興,平身(獻官俯伏興平身)”。

    贊“詣稷神位前”(儀同前),贊“詣讀祝位”(獻官詣讀祝位),贊“跪”(獻官跪),贊“衆官皆跪”,贊讀祝(讀祝者取祝跪讀于獻官之左)。

    讀畢,通贊唱“俯伏,興,平身(獻官以下俱平身)”,唱“複位”(引贊引獻官降自右階,複原位);通贊唱“行亞獻禮”(儀同初獻,但不奠帛、不讀祝);通贊唱“行終獻禮”(儀同亞獻);通贊唱“飲福,受胙”。

    執事者設飲福位(在壇中稍北)。

    執事者先于社位前割取羊左腳置于盤及于酒尊所,酌酒于爵,同立于飲福位之右,以俟引贊引獻官詣飲福位贊跪(獻官跪)。

    贊“飲福酒”(一人自右跪,進爵于獻官,獻官飲畢,一人自左受虛爵以退)。

    贊“受胙”(一人自右跪,進胙于獻官,獻官受訖,一人自左跪接,捧由中門以退)。

    贊“俯伏,興,平身”(獻官俯伏興平身),通贊唱“複位”(獻官降自右階,複位),唱“跪、叩首、叩首、叩首、興、平身”(獻官以下俱一跪,三叩,興,平身)。

    通贊唱“徹馔”(執事者各詣神位前稍移動笾豆)。

    通贊唱“送神”,唱“跪,叩首,叩首,叩首,興,平身”(獻官以下俱一跪三叩興平身)。

    通贊唱“讀祝者捧祝、進帛者捧帛,各詣瘗所”,獻官陪祭官離位分東西班立(俟捧祝帛者由中道而過)。

    通贊唱“望瘗”,引贊贊“詣望瘗位”(引獻官至望瘗位)。

    執事者以帛焚于坎中,焚畢以土實坎。

    通贊唱“禮畢”。

    雍正十年三月初七日,奉上谕,申饬各直省督撫轉饬各府、州、縣、衛、所,其社稷壇暨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依定例修建如式,一體遵行,以崇報享。

     陳設祭物圖見下: 稷 神 南 社 神 香 爐 香 爐 東 帛 爵爵爵 羹 帛 爵爵爵 羹 西 菁韭稻黍鹽棗 菹菹 祝 獻 官 位 北 菁韭稻黍鹽棗 菹菹 鹿醓粱稷薧栗 醢醢魚 豕羊 鹿醓粱稷薧栗 醢醢魚 豕羊 陪官 祭位 官陪 位祭 祭山川禮(風雲雷雨城隍附) 凡府、州、縣皆有山川壇。

    今府城壇在郊之南,通祀風、雲、雷、雨、山、川、城隍之神,每春秋二祭,俱于仲月上巳日行禮。

    主祭官汀州府知府前三日齋戒,前一日省牲、治祭物,俱如社稷儀。

    其壇坐北向南,執事者掃除壇上下,設各官幕次于壇中門外(是夕各官宿幕次)。

    設風、雲、雷、雨位于壇正中,設山、川位居左,城隍位居右。

    祭之日,獻官以下夙興,執事者設風、雲、雷、雨位帛四,山、川位帛二,城隍位帛一(帛七段俱白色,丈尺與社稷同,用篚裝盛,未上)。

    每位各羊一、豕一、铏一、笾四、豆四、簠二、簋二,陳設俱與社稷同(但品物在某品之南者,常改作在某品之北)。

    獻官具祭物、佥祝版,執事者實酒于尊加幂,置水于盥施帨(在壇下東南),焚香燃燭明炬。

    通贊唱“執事者各就位、陪祭官各就位、獻官就位(就位如儀)”。

    執事者先以毛血瘗于坎,通贊唱“迎神、跪、叩首、叩首、叩首、興、平身”(獻官以下俱一跪三叩、興、平身如儀)。

    引贊引獻官詣盥洗所(盥手帨手如儀),次詣酒尊所(執爵捧帛如儀),次詣風、雲、雷、雨神位前(先奠帛次獻爵),次詣山川神位前,次詣城隍神位前(俱奠獻如儀),次詣讀祝位,在風、雲、雷、雨神位前,次複位。

    亞獻、終獻同前(但不唱奠帛讀祝),次飲福、受胙(如社稷儀,其胙取風雲雷雨神位前羊一腳),次徹馔,次送神,望燎(俱如社稷儀,但改望瘗為望燎)。

     陳設祭物圖見下: 汀 州 府 城 隍 之 神 北 風 雲 雷 雨 之 神 境 内 山 川 之 神 帛 一 爵爵爵 羹 帛 四 爵爵爵 羹 帛 二 爵爵爵 羹 西 東 菁韭稻黍鹽棗 菹菹 鹿醓粱稷薧栗 醢醢魚 豕羊 陪官 祭位 菁韭稻黍鹽棗 菹菹 鹿醓粱稷薧栗 醢醢魚 豕羊 祝 獻 官 位 南 菁韭稻黍鹽棗 菹菹 鹿 粱稷薧栗 醢醢魚 豕羊 官陪 位祭 祀先師禮 祭期 春秋二祭,月用仲,日用上丁(月用仲,取時之正也;日用丁,取文明之象也)。

     齋戒 祭前三日,獻官、陪祭官及執事者,皆沐浴更衣;散齋二日,各宿别室;緻齋一日,同宿齋所。

    散齋,仍理庶務,惟不飲酒、不茹葷(謂蔥韭胡薤蒜)、不吊喪、不問疾、不聽樂、不行刑、不判署刑殺文字、不與穢惡事。

    緻齋,惟理祭事。

     省牲 祭前一日,執事者設香案于牲房外,獻官常服,贊者唱“詣省牲所”,唱“省牲”(牛羊豕鹿兔省之,謂看牲數有無齊足,肌體有無肥腯,毛色有無純正)。

    省畢,唱“省牲畢”,乃退。

     宰牲 凡宰牲,必取血以告殺,取毛以告純,以盆盛毛血少許,入置神位下。

     視祭器: 牲匣 以木為之,所以盛牲者。

    底蓋朱髹,各高六寸、長三尺三寸、廣二尺二寸,兩旁釘銅環四、兩端二。

     登 範金為之,所以為薦太羹者。

     铏 範金為之,所以為薦和羹者。

     笾 以竹為之,所以薦棗、栗、菱、茨、榛、脯、鹽、魚、餅、糗者。

     豆 以木為之,所以薦菹醢、脾折、豚胉者。

     簠 範金為之,所以盛黍者。

     簋 範金為之,所以盛稷者。

     篚 編竹為之,朱髹,所以盛帛者。

     爵 範金及磁為之,所以受酒者。

     尊、勺、幂巾 尊所以盛酒者,勺所以酌酒者,幂巾所以幂酒者。

     盥洗尊盆、勺、帨 尊用磁盆、銅錫随用。

     案 祝案一,高一尺二寸、廣二尺三寸、長三尺,朱髹。

    置正殿中,以閣祝版。

    尊案一,高二尺七寸、廣一尺五寸、長五尺,案面剜孔三,下盛以木闆、朱髹,置丹墀,以閣酒尊、爵。

    帛案一尺四寸,與酒尊同置丹墀,以閣爵、帛。

     香案、香爐、香合、牲盤。

     祝版 以梓楸木或柏木為之,高八寸、廣一尺二寸,别作一架閣之,用白紙書文貼版上,祭畢揭焚之。

    藏版與架再用。

     燭龍 即滿堂紅,俱用銅鐵線結龜網,不用糊紙及紗絹,其底裹以鐵葉,皆防焚灼之虞。

     治祭物: 太羹 《周禮》注:煮肉汁不和。

     和羹 《周禮》注:肉汁加以五味。

     黍 結穗如稻,散垂而不毛,高而似蘆者非。

     稷 《禮》謂,明粢乃粢之不糯者。

     稻 今水田所種粳米。

     粱 似粟而大,有青、黃、白三種。

    以上四品,俱揀擇圓好,滾湯泡澇成飯。

     形鹽 《周禮》:鹽人掌形鹽,散鹽。

    注謂,形鹽刻為虎形之類。

     薧魚 《周禮》:鲛人為□薧。

    注謂,□生魚、薧幹魚。

    今制用鮮魚,薄腌幹之,臨用溫水洗,酒浸片時。

     棗、栗、榛 俱陸果。

     菱、茨 俱水果。

    菱即菱角,茨即今雞頭。

    以上水陸諸果,皆揀擇潔淨圓好者。

     韭菹 《周禮》七菹,謂腌菜為之菹。

    今制截去本末,取中三寸,淡用。

     醓、醢 醢,肉醬也。

    醓,醢之多汁者。

    今制皆細切豬膂肉,拌油、鹽、蔥、椒、莳蘿、茴香為之。

     菁菹 菁,蔓菁菜頭,似蘿蔔,色微青。

    今制用湯瀹過,作長段,淡用。

     鹿脯 《周禮》:臘人掌幹肉脯。

    即肉之幹者。

    今制切鹿肉作塊,酒腌炙幹用之。

     鹿醢 切鹿肉作小塊,用油、鹽、蔥、椒、莳蘿、茴香拌勻為醢。

     兔醢 制法同上。

     芹菹 芹,水菜也。

    如制菁菹法。

     筍 幹筍,今制法煮熟揀淨,切作長段用。

     魚醢 如造鹿醢法。

     白餅 用小麥面造。

     黑餅 用喬麥面造。

    以上俱用砂糖為餡,印作圓餅子。

     糗餌 用粳米搗粉,栀子水浸之,蒸熟印作餅子。

     粉餈 用糯米搗粉蒸熟,杵成餈,為大方塊,待冷切作小塊用。

     食 用糯米飯,以和羊膏及蜜同熬。

     糁食 用白粳米飯,細切牛、羊、豕肉同熬。

     帛 官制,每段各長一丈八尺,旁織“禮神制帛”四字。

    《禮》謂量帛,謂量度其短長,為之制也。

     獻官員數: 正獻官 本府知府。

     分獻官 本府同知。

     執事人數: 監宰 凡牛、羊、豕為正牲,鹿、兔為脯醢。

    宰殺之時,務使潔淨。

    其毛血先存少許,以告于神,其餘及腸胃,皆以淨桶盛之,置諸庫房,以俟埋瘗。

     監洗 凡鍋、釜、罍、爵、笾、豆之屬,與夫一應器皿,俱監臨洗滌潔淨。

     監造膳羞 為餅、糗及制造脯、醢之屬。

     收發祭器 凡祭器一發一收,皆檢視明白,不可遺漏。

     提調幂次、通贊、引贊、司罍洗香燭、司爵、司帛、讀祝、飲福、受胙執事 捧酒一、捧胙一。

    胙肉先令宰夫割取之。

     陳設: 文廟正殿 制帛一端(白色)、白磁爵三、牛一、豕一、羊一、登一、铏二、簠二、簋二、笾十、豆十、酒尊一、香、燭。

     四配:每位制帛一端(白色)、白磁爵三、豕一、羊一、鉶一、簠二、簋二、笾八、豆八、酒尊一、香、燭。

     東哲(五案,又升配朱子一案):制帛一端(白色)、白磁爵各一、豕一、鉶各一、簠各一、簋各一、笾各四、豆各四、豕首一、香、燭。

     西哲與東哲同(五案)。

     東庑:制帛一端(白色)、銅爵各一、豕三,每案簠一、簋一、笾四、豆四、香、燭。

     西庑與東庑同。

     崇聖王祠(五案):制帛五端(白色)、白磁爵各三、羊各一、豕各一、铏各一、簠各二、簋各二、笾各八、豆各八、酒各一尊、香、燭。

     四配(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