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物 産
關燈
小
中
大
豹。
燕 《禮》名乙鳥,《詩》名玄鳥,齊人呼為,莊子謂之鷾鸸。
往來以社為節。
陶隐居雲:胸紫身小者,為越燕;胸斑黑而聲大者,為胡燕。
布谷 亦名戴勝。
《詩》曰“鳴鸠”。
集傳雲“稭鞠”也。
常以布種之後鳴,俗呼為催耕。
啄木 《爾雅》雲:鴷,斫木。
雌褐而雄斑,喙長數寸,啄木索蠧食之。
其聲如“剝啄”然。
白頭公 似雀而大,頭有白點。
莺 《詩》雲“倉庚”,疏雲“黃莺”,又名黃鹂、鹂鹒、黃公、黃粟留。
其色黧黑而黃,方春後即鳴,音圓滑可聽。
雉 一名,一名翚,《書》曰:“華蟲”。
漢避呂後諱,改呼野雞。
性耿介善鬥。
雄者有冠,長尾,身有文彩,其羽為翟。
鷹 一名鷞鸠,蒼黑色,鸷鳥也。
又曰題肩、曰征鳴。
齊人謂之擊征,嘴鈎爪曲,能捕禽鳥、攫兔,七月則取禽以祭天。
鴻雁 大曰鴻,小曰雁,性畏寒,秋南春北。
一名陽鳥。
凫 水鳥,似鴨而小,背有文,善飛。
《埤雅》雲:野鴨為凫,家鴨為鹥。
鴛鴦 匹鳥有思者也。
雄雌未嘗相離,人得其一,則必思而死。
鹡鸰 一名雝渠,小鳥也。
飛則鳴,行則搖。
又名雪姑兒。
長尾尖喙,毛羽黑白相間。
鹭 一名屬玉,又曰舂鋤。
色白翰長如絲,善捕魚。
《禽經》曰:鹭啄則絲偃,鷹捕則角彌,藏殺機也。
鹯 似鹞,青黃色。
燕颔勾啄,向風搖翅,乃因風飛急疾,擊鳥雀食之。
《詩》曰“晨風”即此。
鸱鸮 惡鳥,攫鳥子而食之。
聲惡,肉美可作羹。
晝伏夜見,欲取,舉火燭之即墜。
鷗 水鳥,生江湖,似鴿小而群飛。
《南越志》雲:随潮上下。
杜詩曰:鷗波浩蕩。
翡翠 雄而赤曰翡,雌而青曰翠。
《埤雅》曰:名前為翡,名後為翠,性善捕魚。
江東呼為水狗,又名魚虎,亦名魚師。
小者名鹬,似燕,绀色。
生郁林,羽可為儀。
伯勞也。
五月鳴,應陰氣,殘賊之鳥也。
其聲,故名。
《埤雅》曰:善制蛇,鳴則蛇結。
服虔以為鶗是也。
郭公 頭尾黑而身赤。
一名赤鳥。
鹈鹕 一名洿澤,大如蒼鵝,颔下有胡如囊,大可容數升。
好群飛入水食魚。
俗呼淘河。
青 似鹜而小,綠衣。
《爾雅》曰:鴉,畜之壓火災。
《博物志》雲:青巢于高樹,子生,銜其母翅飛上下。
《埤雅》雲:此鳥長目,其睛交,故有青之号。
鹳 水鳥也。
将陰雨則鳴。
陶隐居雲:似鹄而窠樹者為白鹳,黑色曲頸者為烏鹳。
或取其子則旱,以能飛薄雲霄,激散雲雨也。
性好旋飛,故古有鵝鹳之陣。
竹雞 毛羽褐色,多斑赤文,俗呼泥滑滑,蓋以其聲似之也。
相傳白蟻聞其聲,盡化為水。
一名山菌子。
蜀人呼雞頭鹘,亦名越鳥。
相思鳥 細于瓦雀,雌雄不離,畜者羁其一,則雖縱其一而必還,鳥之情者也。
練雀 似山雀而小,頭披一帶,雄者尾長。
《禽經》謂之帶鳥,俗雲壽帶鳥。
張華雲“練雀之類”,是也。
鱗之屬 凡水族之無鱗者悉附。
鯉 《埤雅》一名鳣鯉。
其當脅一行自首至尾,無大小,皆三十六鱗,鱗各有黑點。
陶隐居雲:魚王,至大者能神變。
金魚 初出黑色,久乃變金紅或紅、白、黑、斑,相間無常。
尾三岐如蝦。
又名朱魚,汀呼為盆魚,以其可畜之盆也。
草魚 其種來自江西,畜于池而飼以草,即鲩魚。
鳜魚 一名罽魚,亦曰石柱魚,又曰冰豚,巨口細鱗,背上有黑斑文。
鲪魚 似鰡而目大,似鯉而鱗粗,能以鬣刺水蛇食之。
鲢 鳗 似鳝而大,青色,白腹無鱗,俗呼為白鳝。
其骨薰煙可辟蠧。
有雄無雌,以影鳗鳢而生子。
善穿深穴。
烏鰡 形似草魚而身通黑,食田螺小魚。
鲢 一名,口小鱗細,身扁色白,其種來自江西,上人畜于池塘。
又一種色紅,謂之紅鲢。
鲫魚 一名鲋,色黑而體促,腹大而脊隆,池澤皆有之。
莊子所謂“東海波臣”是也。
旅行吹沫以相即,謂之鲫,相附謂之。
無小大皆有子,間有赤色者。
鳢魚 一曰鲖,俗名魚。
鱗細有黑花文,膽甘可食。
其首戴星,夜則北向,道家以為厭。
俗謂之鳝,似蛇而無鱗,黃質黑文。
體有涎沫,生泥窟中。
《漢書》:“三鳣集講堂”。
古字,借用鳣。
陶隐居謂:荇苓根所化。
《風土記》雲:夏出冬蟄。
鳙魚 雌生卵,雄吞之,成魚。
青色無鱗,蓋庸魚也,故謂之鳙。
鲇魚 《本草》曰。
注雲:即鳀魚也。
大首方口,背青黑,無鱗而多涎。
有五月鲇、黃花鲇。
彈瑟 穴田堘間,無鱗,有刺彈人,又謂之田瑟。
蝦 其種不一,須長于身,出江河者多大,出池澤者多小。
鳡 身厚而長,背青腹白,巨口食魚。
鳅 似鳝而短,無鱗,以涎自染,與魚為牝牡,俗呼泥鳅。
鲂魚 縮頂、細鱗、闊腹,魚之美者。
黃颡 有黃、白二色,無鱗,背上并腰間有骨無刺。
種小如針刺,池畜滿五六寸而止。
介之屬 龜 外角内肉,腸屬于首,廣肩,無雄,與蛇為匹。
最壽考之物也。
有生于陸者,有生于水者。
鼈 一名神守,俗呼團魚。
《埤雅》雲:鼈以眼聽。
段成式雲:甲蟲影伏,鼈伏于淵,而卵剖于陵,此思化也。
世謂鼈之所在有浮沫,謂之鼈津。
《淮南子》曰:青泥殺鼈,得苋複生。
蟹 八跪而二螯。
螯,其兵也,所以自衛。
折其螯,随複更生。
故曰:龍易骨,蛇易皮,鹿易角,蟹易螯。
俗謂之螃蟹。
生水田中而小者,曰田蟹。
蚌 一作蜯,大曰蛤,小曰蚬,皆生水澤中。
蚌、蛤無陰陽牝牡,須雀,蛤以化,久能生珠。
螺 有螺蛳、田螺、江螺等名。
堅而小者解熱毒。
蟲之屬 蛇 其種不一。
《埤雅》曰:蛇盤向壬,壬北方也。
惟蝮蛇胎産,裂母腹而生,最毒。
蜥蜴 似蛇而四足,尾青碧,以五色備者為雄,不備者為雌。
生草澤中,曰石龍子,一名蛇師。
一種形小而黑,喜園籬間者,曰蝘蜓、曰守宮。
蛙 其種不一。
背赤綠色,謂之青蛙。
大腹而脊青者,其鳴甚壯。
孔稚珪雲:春日鳴蛙,以當兩部鼓吹。
蜂 其種不一,有土蜂、蜜蜂。
排衙應潮,其王所在,群聚旋繞以衛;無王則盡死。
蠶 陽德,惡水,食而不飲。
再蠶謂之原蠶,一名晚蠶。
《淮南子》曰:原蠶再登,非不利也,王者之法禁焉,為其殘桑而害馬也。
蝴蝶 《古今注》曰鈇蝶。
一名野蛾,一名風蝶。
埤雅曰:蜂、蝶以須嗅。
蟬 一名蜩,一名螗。
《詩》曰:如蜩如螗。
夏鳴者曰蟪蛄,秋鳴者曰寒蟬。
《淮南子》曰:蟬飲而不食,好鳴樹間。
螢 《爾雅》謂之即炤。
萬畢術曰:螢火卻馬。
注雲:取螢火裹以羊皮,置土中,馬見之鳴,卻不敢行。
郭景純《螢贊》曰:熠燿宵行,物之微麼;自出腐草,煙若散漂;物之相煦,熟知其陶。
蝤蟲 狀似龍虱,緣壁喜走,好藏廚箧中,吃物食之。
蚯蚓 一名土龍,一名蜿蟺。
《古今注》曰:長吟土中。
江東謂之歌女。
郭璞贊曰:蝗蚓土精,無心之蟲;交不以分,淫于阜螽;觸而感物,乃無常雄。
蟋蟀 《爾雅》謂之蛬,似蝗而小,正黑,光澤如漆,有角翅,善跳,或謂之促織。
古語:“促織鳴,懶婦驚”。
《詩》:“蟋蟀在堂,歲聿其暮”。
蓋暑則在野,寒則依人也。
蚱蜢 蝗屬。
青色、長股、疊翅,即螽斯也。
一種黑身赤首,名莎雞,能振羽作聲。
《詩》曰:“六月莎雞振羽”。
一物随時而異也。
蜻蜓 飲露,六足四翼,其翅輕薄如蟬。
蜘蛛 《論衡》曰:蜘蛛結絲,以網飛蟲,掃其網置衣領中,令人智巧。
《字說》曰:設一面之網,物觸而後誅之,知誅義者也,故名。
蟏蛸 今小蜘蛛長股者,亦布網。
《詩》曰:“蟏蛸在戶”。
垂絲著人衣,當喜慶,俗又名蟢。
蝙蝠 類鼠而有翼,晝伏夜飛。
一名伏翼,一名夜燕,一名飛鼠。
《變化論》曰:蝙蝠,夜值庚申乃伏。
蚊 長嘴如鍼,能螫人,性惡煙,以艾熏之則潰。
夏秋間最多。
蛾 《埤雅》曰:繭生蛾,蛾生卵。
一種善拂燈夜飛,謂之飛蛾。
蠅 好交其前足,有絞繩之象,故字從繩。
蒼蠅聲雄壯,青蠅聲清聒,其聲皆在翼間。
值水溺死,以置灰中,須臾即活。
螳螂 《爾雅》謂之莫貈。
其臂如斧,奮之當轍不避。
深秋有子,夏初乃生,一生百子,如螽斯。
蟻 《禮》謂之玄駒。
《爾雅》名蚍蜉。
小者蟻,黃者義鬥,白者能蠧木。
蟻有君臣之義,大者不出穴,群蟻取食以飼之。
将雨,則辇土為冢,以避濕。
蜈蚣 多足能制蛇,俗謂之百足蟲。
舊說,蟾蜍食螂蛆,蜈蚣食蛇,蛇食蟾蜍,三物相值,莫敢先動。
蛴螬 生木中,内外潔白,所謂石生金,木生蠍是也。
《列子》謂,烏足之根為蛴螬,其葉為蝴蝶。
螟蛉 色青而細小。
《爾雅》曰桑蟲。
郭注謂之桑蟃。
亦曰戎女。
蝼蛄 《爾雅》:“天蝼”,郭注曰:蝼蛄也。
俗名土狗,孟春鳴,翅小而短,不能遠飛,穴土而居,夜則求食。
《古今注》謂之石鼠。
蜣螂 《爾雅》:所謂蛣蜣。
邢昺疏曰:黑甲,翅在甲下,啖糞土,取土作丸而轉之,莊子:蛣蜣之智,在于轉丸。
《抱樸子》:玄蟬潔饑,不羨蛣蜣穢飽。
白魚 《爾雅》謂之蟬,郭注曰:衣書中蟲。
一名蛃魚。
《本草》謂之衣魚。
《穆天子傳》:“蠧于羽陵”,即此也。
韓昌黎:“豈殊蠧書蟲,生死文字間”。
斑貓 生豆葉上,烏腹尖喙,甲上有黃黑斑文。
果蠃 《爾雅》名蒲蘆,郭注名螉。
似蜂而黑,小腰,取桑蟲負之于木空中,祝曰:類我類我。
七日而化為子。
蠅虎 蛛屬,藏壁間,回環周顧,能捕蠅。
蝦蟆 似蟾蜍,背有黑點,腹大無腸,皮上多痱磊。
蟾蜍 《爾雅》謂之蟾蠩。
郭璞注曰:似蝦蟆,居陸地。
其脂塗玉則軟,刻削如蠟。
《本草》所謂能合玉石者也。
黾 一名田雞,一名水雞,大腹而脊青,其鳴甚壯。
黑色者為蛤子。
一種名石鱗魚,生山澗間,亦名錦襖子,又名谷,俗呼石,其味尤珍。
蜋 狀如龍虱,緣壁善走。
俗呼為黃虿。
蛜蝛 《爾雅》謂之鼠負,一名鼠婦,下濕無人則生。
燕 《禮》名乙鳥,《詩》名玄鳥,齊人呼為,莊子謂之鷾鸸。
往來以社為節。
陶隐居雲:胸紫身小者,為越燕;胸斑黑而聲大者,為胡燕。
布谷 亦名戴勝。
《詩》曰“鳴鸠”。
集傳雲“稭鞠”也。
常以布種之後鳴,俗呼為催耕。
啄木 《爾雅》雲:鴷,斫木。
雌褐而雄斑,喙長數寸,啄木索蠧食之。
其聲如“剝啄”然。
白頭公 似雀而大,頭有白點。
莺 《詩》雲“倉庚”,疏雲“黃莺”,又名黃鹂、鹂鹒、黃公、黃粟留。
其色黧黑而黃,方春後即鳴,音圓滑可聽。
雉 一名,一名翚,《書》曰:“華蟲”。
漢避呂後諱,改呼野雞。
性耿介善鬥。
雄者有冠,長尾,身有文彩,其羽為翟。
鷹 一名鷞鸠,蒼黑色,鸷鳥也。
又曰題肩、曰征鳴。
齊人謂之擊征,嘴鈎爪曲,能捕禽鳥、攫兔,七月則取禽以祭天。
鴻雁 大曰鴻,小曰雁,性畏寒,秋南春北。
一名陽鳥。
凫 水鳥,似鴨而小,背有文,善飛。
《埤雅》雲:野鴨為凫,家鴨為鹥。
鴛鴦 匹鳥有思者也。
雄雌未嘗相離,人得其一,則必思而死。
鹡鸰 一名雝渠,小鳥也。
飛則鳴,行則搖。
又名雪姑兒。
長尾尖喙,毛羽黑白相間。
鹭 一名屬玉,又曰舂鋤。
色白翰長如絲,善捕魚。
《禽經》曰:鹭啄則絲偃,鷹捕則角彌,藏殺機也。
鹯 似鹞,青黃色。
燕颔勾啄,向風搖翅,乃因風飛急疾,擊鳥雀食之。
《詩》曰“晨風”即此。
鸱鸮 惡鳥,攫鳥子而食之。
聲惡,肉美可作羹。
晝伏夜見,欲取,舉火燭之即墜。
鷗 水鳥,生江湖,似鴿小而群飛。
《南越志》雲:随潮上下。
杜詩曰:鷗波浩蕩。
翡翠 雄而赤曰翡,雌而青曰翠。
《埤雅》曰:名前為翡,名後為翠,性善捕魚。
江東呼為水狗,又名魚虎,亦名魚師。
小者名鹬,似燕,绀色。
生郁林,羽可為儀。
伯勞也。
五月鳴,應陰氣,殘賊之鳥也。
其聲,故名。
《埤雅》曰:善制蛇,鳴則蛇結。
服虔以為鶗是也。
郭公 頭尾黑而身赤。
一名赤鳥。
鹈鹕 一名洿澤,大如蒼鵝,颔下有胡如囊,大可容數升。
好群飛入水食魚。
俗呼淘河。
青 似鹜而小,綠衣。
《爾雅》曰:鴉,畜之壓火災。
《博物志》雲:青巢于高樹,子生,銜其母翅飛上下。
《埤雅》雲:此鳥長目,其睛交,故有青之号。
鹳 水鳥也。
将陰雨則鳴。
陶隐居雲:似鹄而窠樹者為白鹳,黑色曲頸者為烏鹳。
或取其子則旱,以能飛薄雲霄,激散雲雨也。
性好旋飛,故古有鵝鹳之陣。
竹雞 毛羽褐色,多斑赤文,俗呼泥滑滑,蓋以其聲似之也。
相傳白蟻聞其聲,盡化為水。
一名山菌子。
蜀人呼雞頭鹘,亦名越鳥。
相思鳥 細于瓦雀,雌雄不離,畜者羁其一,則雖縱其一而必還,鳥之情者也。
練雀 似山雀而小,頭披一帶,雄者尾長。
《禽經》謂之帶鳥,俗雲壽帶鳥。
張華雲“練雀之類”,是也。
鱗之屬 凡水族之無鱗者悉附。
鯉 《埤雅》一名鳣鯉。
其當脅一行自首至尾,無大小,皆三十六鱗,鱗各有黑點。
陶隐居雲:魚王,至大者能神變。
金魚 初出黑色,久乃變金紅或紅、白、黑、斑,相間無常。
尾三岐如蝦。
又名朱魚,汀呼為盆魚,以其可畜之盆也。
草魚 其種來自江西,畜于池而飼以草,即鲩魚。
鳜魚 一名罽魚,亦曰石柱魚,又曰冰豚,巨口細鱗,背上有黑斑文。
鲪魚 似鰡而目大,似鯉而鱗粗,能以鬣刺水蛇食之。
鲢 鳗 似鳝而大,青色,白腹無鱗,俗呼為白鳝。
其骨薰煙可辟蠧。
有雄無雌,以影鳗鳢而生子。
善穿深穴。
烏鰡 形似草魚而身通黑,食田螺小魚。
鲢 一名,口小鱗細,身扁色白,其種來自江西,上人畜于池塘。
又一種色紅,謂之紅鲢。
鲫魚 一名鲋,色黑而體促,腹大而脊隆,池澤皆有之。
莊子所謂“東海波臣”是也。
旅行吹沫以相即,謂之鲫,相附謂之。
無小大皆有子,間有赤色者。
鳢魚 一曰鲖,俗名魚。
鱗細有黑花文,膽甘可食。
其首戴星,夜則北向,道家以為厭。
俗謂之鳝,似蛇而無鱗,黃質黑文。
體有涎沫,生泥窟中。
《漢書》:“三鳣集講堂”。
古字,借用鳣。
陶隐居謂:荇苓根所化。
《風土記》雲:夏出冬蟄。
鳙魚 雌生卵,雄吞之,成魚。
青色無鱗,蓋庸魚也,故謂之鳙。
鲇魚 《本草》曰。
注雲:即鳀魚也。
大首方口,背青黑,無鱗而多涎。
有五月鲇、黃花鲇。
彈瑟 穴田堘間,無鱗,有刺彈人,又謂之田瑟。
蝦 其種不一,須長于身,出江河者多大,出池澤者多小。
鳡 身厚而長,背青腹白,巨口食魚。
鳅 似鳝而短,無鱗,以涎自染,與魚為牝牡,俗呼泥鳅。
鲂魚 縮頂、細鱗、闊腹,魚之美者。
黃颡 有黃、白二色,無鱗,背上并腰間有骨無刺。
種小如針刺,池畜滿五六寸而止。
介之屬 龜 外角内肉,腸屬于首,廣肩,無雄,與蛇為匹。
最壽考之物也。
有生于陸者,有生于水者。
鼈 一名神守,俗呼團魚。
《埤雅》雲:鼈以眼聽。
段成式雲:甲蟲影伏,鼈伏于淵,而卵剖于陵,此思化也。
世謂鼈之所在有浮沫,謂之鼈津。
《淮南子》曰:青泥殺鼈,得苋複生。
蟹 八跪而二螯。
螯,其兵也,所以自衛。
折其螯,随複更生。
故曰:龍易骨,蛇易皮,鹿易角,蟹易螯。
俗謂之螃蟹。
生水田中而小者,曰田蟹。
蚌 一作蜯,大曰蛤,小曰蚬,皆生水澤中。
蚌、蛤無陰陽牝牡,須雀,蛤以化,久能生珠。
螺 有螺蛳、田螺、江螺等名。
堅而小者解熱毒。
蟲之屬 蛇 其種不一。
《埤雅》曰:蛇盤向壬,壬北方也。
惟蝮蛇胎産,裂母腹而生,最毒。
蜥蜴 似蛇而四足,尾青碧,以五色備者為雄,不備者為雌。
生草澤中,曰石龍子,一名蛇師。
一種形小而黑,喜園籬間者,曰蝘蜓、曰守宮。
蛙 其種不一。
背赤綠色,謂之青蛙。
大腹而脊青者,其鳴甚壯。
孔稚珪雲:春日鳴蛙,以當兩部鼓吹。
蜂 其種不一,有土蜂、蜜蜂。
排衙應潮,其王所在,群聚旋繞以衛;無王則盡死。
蠶 陽德,惡水,食而不飲。
再蠶謂之原蠶,一名晚蠶。
《淮南子》曰:原蠶再登,非不利也,王者之法禁焉,為其殘桑而害馬也。
蝴蝶 《古今注》曰鈇蝶。
一名野蛾,一名風蝶。
埤雅曰:蜂、蝶以須嗅。
蟬 一名蜩,一名螗。
《詩》曰:如蜩如螗。
夏鳴者曰蟪蛄,秋鳴者曰寒蟬。
《淮南子》曰:蟬飲而不食,好鳴樹間。
螢 《爾雅》謂之即炤。
萬畢術曰:螢火卻馬。
注雲:取螢火裹以羊皮,置土中,馬見之鳴,卻不敢行。
郭景純《螢贊》曰:熠燿宵行,物之微麼;自出腐草,煙若散漂;物之相煦,熟知其陶。
蝤蟲 狀似龍虱,緣壁喜走,好藏廚箧中,吃物食之。
蚯蚓 一名土龍,一名蜿蟺。
《古今注》曰:長吟土中。
江東謂之歌女。
郭璞贊曰:蝗蚓土精,無心之蟲;交不以分,淫于阜螽;觸而感物,乃無常雄。
蟋蟀 《爾雅》謂之蛬,似蝗而小,正黑,光澤如漆,有角翅,善跳,或謂之促織。
古語:“促織鳴,懶婦驚”。
《詩》:“蟋蟀在堂,歲聿其暮”。
蓋暑則在野,寒則依人也。
蚱蜢 蝗屬。
青色、長股、疊翅,即螽斯也。
一種黑身赤首,名莎雞,能振羽作聲。
《詩》曰:“六月莎雞振羽”。
一物随時而異也。
蜻蜓 飲露,六足四翼,其翅輕薄如蟬。
蜘蛛 《論衡》曰:蜘蛛結絲,以網飛蟲,掃其網置衣領中,令人智巧。
《字說》曰:設一面之網,物觸而後誅之,知誅義者也,故名。
蟏蛸 今小蜘蛛長股者,亦布網。
《詩》曰:“蟏蛸在戶”。
垂絲著人衣,當喜慶,俗又名蟢。
蝙蝠 類鼠而有翼,晝伏夜飛。
一名伏翼,一名夜燕,一名飛鼠。
《變化論》曰:蝙蝠,夜值庚申乃伏。
蚊 長嘴如鍼,能螫人,性惡煙,以艾熏之則潰。
夏秋間最多。
蛾 《埤雅》曰:繭生蛾,蛾生卵。
一種善拂燈夜飛,謂之飛蛾。
蠅 好交其前足,有絞繩之象,故字從繩。
蒼蠅聲雄壯,青蠅聲清聒,其聲皆在翼間。
值水溺死,以置灰中,須臾即活。
螳螂 《爾雅》謂之莫貈。
其臂如斧,奮之當轍不避。
深秋有子,夏初乃生,一生百子,如螽斯。
蟻 《禮》謂之玄駒。
《爾雅》名蚍蜉。
小者蟻,黃者義鬥,白者能蠧木。
蟻有君臣之義,大者不出穴,群蟻取食以飼之。
将雨,則辇土為冢,以避濕。
蜈蚣 多足能制蛇,俗謂之百足蟲。
舊說,蟾蜍食螂蛆,蜈蚣食蛇,蛇食蟾蜍,三物相值,莫敢先動。
蛴螬 生木中,内外潔白,所謂石生金,木生蠍是也。
《列子》謂,烏足之根為蛴螬,其葉為蝴蝶。
螟蛉 色青而細小。
《爾雅》曰桑蟲。
郭注謂之桑蟃。
亦曰戎女。
蝼蛄 《爾雅》:“天蝼”,郭注曰:蝼蛄也。
俗名土狗,孟春鳴,翅小而短,不能遠飛,穴土而居,夜則求食。
《古今注》謂之石鼠。
蜣螂 《爾雅》:所謂蛣蜣。
邢昺疏曰:黑甲,翅在甲下,啖糞土,取土作丸而轉之,莊子:蛣蜣之智,在于轉丸。
《抱樸子》:玄蟬潔饑,不羨蛣蜣穢飽。
白魚 《爾雅》謂之蟬,郭注曰:衣書中蟲。
一名蛃魚。
《本草》謂之衣魚。
《穆天子傳》:“蠧于羽陵”,即此也。
韓昌黎:“豈殊蠧書蟲,生死文字間”。
斑貓 生豆葉上,烏腹尖喙,甲上有黃黑斑文。
果蠃 《爾雅》名蒲蘆,郭注名螉。
似蜂而黑,小腰,取桑蟲負之于木空中,祝曰:類我類我。
七日而化為子。
蠅虎 蛛屬,藏壁間,回環周顧,能捕蠅。
蝦蟆 似蟾蜍,背有黑點,腹大無腸,皮上多痱磊。
蟾蜍 《爾雅》謂之蟾蠩。
郭璞注曰:似蝦蟆,居陸地。
其脂塗玉則軟,刻削如蠟。
《本草》所謂能合玉石者也。
黾 一名田雞,一名水雞,大腹而脊青,其鳴甚壯。
黑色者為蛤子。
一種名石鱗魚,生山澗間,亦名錦襖子,又名谷,俗呼石,其味尤珍。
蜋 狀如龍虱,緣壁善走。
俗呼為黃虿。
蛜蝛 《爾雅》謂之鼠負,一名鼠婦,下濕無人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