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物 産

關燈
蕉,狀稍異。

     美人蕉 《圖經》曰:花出瓣,中極繁盛,紅如火炬,謂之紅蕉。

    《閩部疏》曰:秋發一紅瓣,上抽綠苗,三四日間齊發,簇若朱蓮,經月不壞。

     百合 莖高三尺許,葉如柳,四面攢枝而上,四五月開白花,長蕊下覆,花心有檀色,根小者如蒜,大者如碗,數十片相累,如白蓮花,故名百合。

    可蒸食,亦可入藥,或以為粉。

    子生枝葉間,不附花,一名強瞿,俗呼倒仙,又呼玉手爐,亦名天香。

    又一種花斑紅,名虎皮百合。

    亦有莖葉俱小而花深紅者。

     剪秋紗 一名剪紅紗,莖高一二尺,花圓大如盞,紅色,周圍若剪。

     虎刺 高不盈尺,四月開白花,其花四出,開時子猶在樹,花落又結子,至冬紅如丹砂,霜雪不萎。

     水仙 葉如蒜,一莖數花,花白中有黃心如盞,故俗呼金盞銀台。

    黃山谷有“山礬是弟梅是兄”之句。

     草之屬 蒲 水草也。

    似莞而褊,有脊,生于水厓。

    滑而溫,可為席。

    嫩者可食。

    《詩》:“維筍及蒲”。

     蘋 葉圓闊寸許,季春始生,五月有花,白色,謂之白蘋。

     藻 聚藻也。

    《爾雅翼》曰:根生水底,葉敷水上也。

    其莖如钗股,葉如蓬蒿。

    又一種葉似雞蘇,莖大如箸,長四五尺。

    蘋與藻皆可糁蒸為茹。

     萍 有大小二種。

    《爾雅翼》曰:水上小浮萍,江東謂之薸。

    《埤雅》曰:無根而浮,常與水平,故曰萍。

     菅 《爾雅》曰:白華野菅。

    陸機曰:菅似茅而滑澤無毛。

    《詩》:“白華菅兮”。

    根下五寸許有粉者,柔韌可為索。

    逸《詩》:“無棄菅蒯”。

     蓼 叢生,葉綠、莖長、節虛,在陸為荼,在水為蓼,用以造曲釀酒。

     鼠曲 生平岡熟地,葉有白毛,黃花。

    可雜米粉作糗食。

     蒉 生有三棱。

    《爾雅》謂之,江生者為淡蒉,近海者為鹹蒉。

    土人采以捆屦織席,亦可為纜。

     莣 似茅,可為繩索、履屦,亦可為帚。

     石龍 俗名龍須草,今人以為席者。

    此草生水石處,亦可以割束養馬,故謂龍。

     雞腸 一名蘩縷,葉似荇而小,其莖作蔓,斷之有綠縷,細而中虛,似雞腸,因名。

     仙人掌 多貼石壁上,生如人掌,故名。

    能治腸痔瀉血。

     仙草 生山谷中,搗爛紋汁和米粉,煮之成凍。

     蘆 或謂之葭,小者曰萑。

     虎耳 俗呼獅子耳,人多栽石上,以為玩。

     燈心 叢生澤地,莖圓細而長直,析取中心白穰,可燃燈。

     茅 其類甚多,苗出地曰茅,針花曰莠,根曰茹。

    白茅與青茅最擅名,古用包裹禮物,充祭祀縮酒。

    今人編用以蓋覆者,則呼為黃茅。

     野葛 俗名斷腸草。

    一枝三葉,葉大如蒌。

    《本草》名鉤吻,人服之即死,以羊血或以蜜灌之可解。

    《南方草木狀》曰:以蕹汁滴其苗,當時萎死。

     山蠟燭 一名水蠟,葉如蒲,花如蠟燭,有二三層,燭内如綿,可取為褥。

    治金槍,亦有效。

     薜荔 《本草》:絡石也,在石曰石鱗,在地曰地錦,繞叢木曰長春藤,又曰龍鱗,又曰扶芳藤,或謂凡木蔓皆曰薜荔。

     木賊 叢生直上,長三尺,狀似凫茨。

    苗中空有節,無枝葉,節面糙澀。

    治木骨者用以磋擦則光淨,亦主治目翳、積塊、血痢等疾。

     煙 一名淡芭菰,種出東洋,海内競莳之。

    莖葉皆如秋菊而高大,花如蒲公英,子如車前子,取葉曬幹之,細切如絲,置少許于管中,燃而吸其煙,令人微醉,可以避瘴。

     畜之屬 馬 禀火氣而生,健決躁速,故能馳。

     牛 黃牛角縮而短悍,水牛豐碩而重遲。

    新孳,治其乳以充馔,曰牛乳。

     羊 性善群,故于文,羊為群。

    《古今注》:羊名長須主簿。

    《繁露》雲:羊之為言祥也,故以為贽。

    《周禮》:祭祀割羊,登其首。

     豬 《爾雅》曰:彘,或謂豕,其子曰豚。

    《禮記》:豕曰剛鬣,豚曰腯肥。

    《古今注》:豬名參軍。

     犬 俗呼為狗。

    《爾雅》雲:長喙曰猃,短喙曰猲獢。

     貓 輕捷能捕鼠,去苗之害,故字從苗。

    貓睛旦暮皆圓,至午則直斂如線,鼻端常冷,惟夏至一日暖。

     雞 《曲禮》曰:翰音,陽物,陽動則雞鳴。

    汀近有一種鹿角雞,冠生二角如鹿。

     鵝 一名舒雁。

    《食物本草》雲:白者善,蒼者發疾。

    鵝能驚盜,又卻蛇。

     鴨 一名舒凫,不能伏卵,雄者聲小。

     鴿 鴿與雀性最淫,以雌乘雄,逐月有子。

    善認主家,遠去辄飛還。

    張九齡謂之飛奴。

     虎 《埤雅》曰:虎奮沖破,又能畫地觀奇偶蔔食,食物值耳,則止,食犬則醉。

     豹 尾赤而文黑為赤豹,文圓者為錢文豹,又有玄豹、黑豹。

    古詩雲:“餓狼食不足,饑豹食有餘”,言狼貪豹廉也。

     熊 《埤雅》曰:熊似犬豕,當心有白脂如玉,味甚美,俗呼熊白。

    性輕捷,好攀援高木,冬蟄不食,饑則追舐其掌,故其美味在掌。

    《爾雅翼》曰:熊行有跧伏之所,謂之熊館,出而不迷,故開道者首熊以出焉。

     鹿 性驚防,分背而食,食則相呼,群居則環其角外向,以防物之害己也。

    《說文》曰解角獸。

    《爾雅翼》曰:鹿與麋為友。

    鹿陽獸,夏至,得陰氣而解角;麋陰獸,冬至,得陽氣而解角。

    《詩》注:牝鹿為麀。

     獐 獐麑也。

    《爾雅》謂之麇章,性喜文彩,故名。

    《埤雅》曰:獐膽怯,飲水見其影,辄奔走。

    《古今注》雲,有牙而不能噬。

     麂 《爾雅翼》曰:虎所在,麂必鳴以告。

    鹿屬憑而安者,其聲幾幾然,實獐類也。

    皮可作履舃。

     麈 《埤雅》曰:似鹿而大,其尾辟塵,置帛中,能令紅色不黦;以拂氈,能令不蠧。

    談者多執之以揮。

     豺 似狗而長尾,白頰,高前廣後,其色黃,季秋取獸,四面陳之,謂之祭獸。

    今俗呼豺狗。

     狼 大如狗,青色。

    其鳴諸竅皆沸。

    将遠逐食,必先倒立,以蔔所向。

    邊庭候望,以其糞燃煙,風吹不斜。

     猴 一名狙,又名猱,俗呼胡孫,性躁而多智。

     猿 似猴而長臂,善嘯,便攀援。

    或謂,猨性靜緩,其壽八百,好引氣也。

    或殺其子,必自投而死,剖之,腸皆寸斷。

    亦名猿父。

     狐 似狸而黃,鼻尖尾大,性多疑,能媚人為妖。

    腋下毛白,故稱狐白。

     兔 耳大而銳,唇缺而無皮,前足稍短。

    為明月之精,視月而孕。

    其目尤瞭,《禮》稱為明視。

    居有三窟。

    毫可作毛錐。

     獺 似狐而小,青黑色。

    孟春,取魚于水潏,四面陳之,進而弗食,謂之祭魚。

     狸 口銳身長似貓。

    有香狸,過處草木皆香;有玉面狸,面白色;有九節狸,尾有九節。

    脊毛可制筆,其味皆佳。

     山羊 《爾雅》名羱羊,生深山岩穴中,力能陟峻。

     野豬 亦名山豬,似家豬而腹細腳長,毛色褐,牙利如鐮刃。

    又有毫豬,毛黑如錐,鬃有刺,大如笄,白本而黑端,怒則奮刺以射人。

     竹 蒼色如鼠,食蘆葦根,亦名菅豚。

    王彪之《閩中賦》:竹則桃李育蟲。

    注:育蟲,竹也。

    《贊甯雜志》雲:竹根有鼠,亦名稚子,人或竹刺入肉,不可出者,啗此物立消。

     鼯 形如鼠狼,蒼赤而小,尾多毳,善緣蘿藤而走。

    《埤雅》雲:粟鼠也。

    取毫于尾,可以制筆。

     鼯鼠 似蝙蝠而小,膏療耳聩。

     山鼠 一名山,狀如鼠,其尾方。

    臘而食之,香美。

     土 似兔,穴居土中,熏而出之,其味肥厚。

     穿山甲 色烏而有鱗,伏土中食蟻,可入藥。

     鼠狼 生山野中,似鼠,善捕鼠。

     鼠 穴蟲之黠者,善竊。

    晝伏夜動,俗稱為耗蟲。

    《抱撲子》謂之仲。

    山中謂之社君。

    其類最繁,不可勝記。

     羽之屬 鸜鹆 一名寒臯,似而有帻,斷舌可使言語。

    南唐李煜謂之八哥。

    《酉陽雜俎》曰:交時,以足勾足,鼓翼如鬥狀,往往墜地。

    又有白色者差小。

     白鹇 白質、黑章、紅頰,尾長數尺。

    《爾雅》所謂雉。

    郭注:江東呼為白。

    《西京雜記》:漢閩越王嘗以獻高帝。

     山鵲 俗呼山鹧。

    《爾雅》:鸴,山鵲。

    注:似鵲而有文彩,長尾,嘴腳赤。

     鹧鸪 一名越雉,又名随陽鳥,形似牝雞,臆前有白圓點,背間有紫赤毛。

    鳴雲:鈎辀格磔。

    性怕寒露,夜以草覆背,飛必先南翥。

     喜鵲 《禽經》曰:鵲俯鳴則陰,仰鳴則晴,人聞其聲則喜,故曰喜鵲。

    《埤雅》曰:鵲知人喜,作巢取花杪,不取墜地者。

    傳枝受卵,故曰幹鵲。

    《西京記》曰:幹噪而行人至。

     烏 純黑反哺者,謂之慈鳥;腹白不反哺者,謂之鴉,亦名鸴。

    《詩》:“弁彼鸴斯”。

    又一種似烏而小,群飛作鴉聲者,曰慈鴉,今謂寒鴉。

     鸠 《詩》曰:“宛彼鳴鸠”。

    《集傳》曰:鳴鸠,斑鸠也。

    陸玑曰:似鹁鸠,頂有繡文,一名。

    《詩》:“翩翩者”。

    《埤雅》曰:性慈孝慤謹。

    《禽經》曰:拙莫如鸠。

    《本草》雲:斑鹪,又名斑鸠,春分化為黃褐,候秋分複為斑鸠。

    又雲:黃褐候如鸠,作綠褐色,聲如小兒吹竽。

    又有一種大于斑鸠而青色,曰青鸠。

     信鳥 似鵲而小,能為百禽聲,忽鳴而過庭簷間,其占為有喜,又名進鳥。

     百舌 似鸲鹆而身差長無帻,《月令》謂之百舌。

    《朝野雜記》雲:春啭夏止。

    張芸叟詩雲:“學盡百禽語,終無自己聲”。

     吉吊 略似百舌,群飛鳴聒,如雲吉吊。

    俗呼噪林鳥。

     彩囊 似雞而小,頂有五色囊。

     山胡 大如鸠,蒼色,兩腮有圓點,黑白相映,翔跳不定。

    善鳴,調如莺。

     畫眉 白眉褐質,善鳴好鬥。

     雷舞 蒼赤色,聞雷即舞。

     蠟嘴 喙黃色。

     紅裙 身綠尾紅,名紅衣娘。

     海鹘 方言魚鷹也,蒼色似鸱,攫魚而食。

     雀 一名嘉賓,言栖宿人家如賓客也。

    《禽經》曰:雀交不一,雉交不再。

    又曰:雀以猜瞿,今雀俛而啄,仰而四顧,所謂瞿也。

    有小而黃口者,為黃雀,老而斑者,為麻雀。

     鹞 大如鷹,蒼黑色,尾稍短,善擊凫雁。

    其種不一,俊而大者,俗謂之木鹞。

    最下者,羽毛粗重,鼻根黃如蠟色,俗謂之蠟鼻。

     鸬鹚 蜀名鳥鬼,人畜之以捕魚。

     杜鵑 一名杜宇,一名子規,一名怨鳥,夜啼達旦,血漬草木。

    凡始鳴皆北向,啼苦則倒懸于樹。

    《說文》所謂“蜀王望帝,化為子規”是也。

    至今寄巢生子,百鳥為哺其雛,尚如君臣雲。

    《爾雅》曰:隽周,閩人呼為撥芋,又曰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