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 古 迹
關燈
小
中
大
漢家宮殿,魏國山河,當夫勢異時遷,亦付之夕陽芳草,又何有于廢台頹榭、殘碑斷碣之戋戋乎哉?然而人随事去,地以人傳。
汀雖僻荒,而信國之營,尚悲猿鶴;平章之壘,猶壯風雲。
或詞人名士之所眺遊,或缁衣羽客之所栖息。
或一抔藏骨,誰歎白楊;或片石埋煙,孰知黃絹!此惟農夫厮養,不盡指畫而道之,薦紳士大夫,固不可任其泯沒矣。
古人有雲:俯仰之間,已為陳迹。
不能不以之興懷,其此志也夫。
志古迹。
汀州府(長汀縣 附郭) 子城 在府治,舊有雙門,架谯樓于上。
今廢址存。
舊府城 在長汀縣左裡,名東坊口大坵頭。
郡守陳軒詩:“五百年前興廢事,至今仍号舊州城。
草鋪昔日笙歌地,雲滿當年劍戟營。
” 新羅城 在府境,晉置,唐改汀州。
古城 在縣西五十裡。
舊傳,王延政據建州,稱閩王,築城于此,以備江南兵。
今為古城裡。
淩波營 在府東門鄞河坊。
按江南野史:南唐時,許諸郡競渡,每端午,官給彩牌校殿、最,勝者标賞,皆籍其名。
後主因蒐為水軍,号淩波軍,此其故營也。
駐劄寨 宋紹興間存,有翟臯統摧鋒軍于此。
今廢。
西天寨 在平原裡。
貢院 舊有貢院在縣東。
宋紹熙二年,郡守趙充夫創于興賢門内,東、西庑計一百三十楹。
舊就試者,自納竹案,試則争撼喧哄。
淳祐間,郡守郭正己更置木案,士以為便。
紹興間,令三歲大比,貢一十二人,以《易》、《詩》、《周禮》、《春秋》各一人、《書》二人、“賦”六人充選。
院久廢。
謝公樓 在府南。
悠然樓 在府東通判廳。
又有寸碧堂、君子軒、橫舟、歲寒、鄞江風月等亭。
環翠樓 在卧龍山。
雅歌樓 在府治,出皇輿考。
今廢。
近天樓 在府北。
天一樓 在府大門。
道山樓 在府治後。
南樓 一名慈濟閣,宋時建。
玄武樓 即舊北門城樓。
寶珠樓 在郡城寶珠門。
麗春樓 在麗春城上。
浥清樓 舊為會川城樓,後改今名。
正笏樓 舊為惠吉門樓,後改今名。
環雁樓 在普通門。
天香閣 在府南頒條門外。
蓬萊閣 在府治,宋時建,出皇輿考。
今廢。
文昌閣 在府學左,今廢。
天仙閣 在定光寺前。
觀音閣 在霹靂岩左坑。
三元閣 即衛前舊廣儲門。
文昌閣 一在龍山書院,一在霹靂岩。
聽松閣 舊為西閣,迫近北樓,後移建于雲梯嶺,與東閣分峙。
仁威閣 在朱紫坊。
舒嘯閣 舊為東閣。
後改今名。
烏石閣 在雲骧閣下。
雲骧閣 在府城上東南隅。
三台亭 明遠亭 金乳亭 俱在郡治龍山頂。
橫翠亭 在東禅寺左,後改振衣亭。
今廢。
洗月亭 在府署,今廢。
碧雲洞亭 在碧雲洞口。
為石柱四,陳堯典辟洞,勒記其處。
清晖亭 在漳南道公署内。
三橋紀績亭 在東堤嶺上,裴應章有記。
蒼玉亭 在蒼玉洞。
馭風亭 在朝鬥岩,今改來勝亭。
擊竹亭 在朝鬥岩水雲庵。
白漚亭 一名白鷗亭。
金泉院 在金花坊。
保安院 在府西。
新羅書院 在城南霹靂岩内。
今廢。
法林院 初名三教薦院,更名十方院。
西方院 宋郭祥正詩:“欲出西方更少留,雲泉都占一岩幽。
勸僧洗淨閣前竹,要看南山十裡秋。
” 玄帝宮 在南山下。
天妃宮 在朝天門外攀桂坊。
望春宮 在縣東攀桂坊。
鎮龍宮 在河田。
如是庵 即鬥母閣,在龍山下。
伏虎庵 在左廂五裡。
葉花庵 在縣東白雲山。
麻潭嶺庵 在古貴裡。
宋端平間建。
崇祯十年,邑人募建。
今改為玄壇廟。
靖遠庵 在郡南八十裡長橋迳内。
白鶴庵 在郡城東南。
朱紫庵 在郡頒條門外。
雲霄山庵 在縣東八十五裡,後山有巨岩,流出清泉如玉。
舊名玉泉。
豐和庵 在縣治七十八裡。
無垢庵 在青泰裡河田。
善福庵 在縣治九十裡。
黃仙人庵 在府東。
宋時有黃姓者得道于此。
翠峰庵 在縣東北二十裡。
三聖庵 在歸陽裡。
蓮花庵 在四保裡。
寶靈庵 在歸陽裡。
元至正間,洪水湧出三白石如珠,董仁壽即石斫佛像以祀。
東蒼庵 在鄞河坊。
後湮于水,邑人吳希春移建屏山下。
李堅讀書處。
定應庵 在青泰裡,俗呼百口庵。
邝嶺庵 在城上圭田,高峻如梯,鄉人依以避寇。
貢士莊 長汀有興賢莊,郡倅黃大全創;萬桂莊,郡守傅康創;清流貢士莊,縣令林應龍創;連城萬桂莊,郡守戴挺創;上杭蘭省莊,縣令謝觀國創。
每歲收其所入,以贍舉人赴省。
今莊雖廢,古額猶存。
均濟倉 在開元寺東庑,郡守李華捐錢六千缗,得米五千餘石以均濟貧民;後郡守胡太初又撥田八百頃以益之,每于夏秋之交計口給粜。
官需既捐,市價自平。
後廢。
舉子倉 宋紹興五年,以延、建、汀、邵四州民生子多不舉,因令州、縣置倉,遇生子者給米。
議政軒 凝翠軒 俱在府署,久廢。
天慶觀 在興賢門内。
舊名開元觀,宋至道間,改至道宮,大中祥符間改今名。
金華觀 在金花坊,五代梁貞明間建。
仙隐觀 在登俊坊,唐時建。
中有放生池、魚樂亭、龍王廟、白鷗亭諸勝。
下有洞,洞有兩石相夾成門,刻“仙隐洞”三字。
朝真觀 在城南河田。
歸性林 在南寨。
臨高台 在雲骧閣前。
映溪台 在蒼玉洞,一名翠微亭。
東山堂 在卧龍山麓。
宋寶祐間,郡守趙太初既辟舊郡圃,因摭前守陳晔東山堂詩“堂留綠野春常在”之句,扁其門曰“常春堂”。
壽山堂 在縣東三十五裡。
北山堂 在縣東二十裡。
佑聖堂 在太平橋。
麟符堂 在青岩裡。
華嚴堂 在縣南一裡。
澄心堂 在朝鬥岩。
嘉靖間,推官萬廷言建,有記。
使君讀書堂 在碧雲洞,即華陽别館。
嘉靖間,知府徐中行建。
皆山堂 在縣東百步鋪。
西峰寺 舊在郡治後西北角上。
文殊寺 在南寨,舊與同慶寺相近。
開元寺 在縣學左,明嘉靖三年改為學。
報恩光孝禅寺 在朝
汀雖僻荒,而信國之營,尚悲猿鶴;平章之壘,猶壯風雲。
或詞人名士之所眺遊,或缁衣羽客之所栖息。
或一抔藏骨,誰歎白楊;或片石埋煙,孰知黃絹!此惟農夫厮養,不盡指畫而道之,薦紳士大夫,固不可任其泯沒矣。
古人有雲:俯仰之間,已為陳迹。
不能不以之興懷,其此志也夫。
志古迹。
汀州府(長汀縣 附郭) 子城 在府治,舊有雙門,架谯樓于上。
今廢址存。
舊府城 在長汀縣左裡,名東坊口大坵頭。
郡守陳軒詩:“五百年前興廢事,至今仍号舊州城。
草鋪昔日笙歌地,雲滿當年劍戟營。
” 新羅城 在府境,晉置,唐改汀州。
古城 在縣西五十裡。
舊傳,王延政據建州,稱閩王,築城于此,以備江南兵。
今為古城裡。
淩波營 在府東門鄞河坊。
按江南野史:南唐時,許諸郡競渡,每端午,官給彩牌校殿、最,勝者标賞,皆籍其名。
後主因蒐為水軍,号淩波軍,此其故營也。
駐劄寨 宋紹興間存,有翟臯統摧鋒軍于此。
今廢。
西天寨 在平原裡。
貢院 舊有貢院在縣東。
宋紹熙二年,郡守趙充夫創于興賢門内,東、西庑計一百三十楹。
舊就試者,自納竹案,試則争撼喧哄。
淳祐間,郡守郭正己更置木案,士以為便。
紹興間,令三歲大比,貢一十二人,以《易》、《詩》、《周禮》、《春秋》各一人、《書》二人、“賦”六人充選。
院久廢。
謝公樓 在府南。
悠然樓 在府東通判廳。
又有寸碧堂、君子軒、橫舟、歲寒、鄞江風月等亭。
環翠樓 在卧龍山。
雅歌樓 在府治,出皇輿考。
今廢。
近天樓 在府北。
天一樓 在府大門。
道山樓 在府治後。
南樓 一名慈濟閣,宋時建。
玄武樓 即舊北門城樓。
寶珠樓 在郡城寶珠門。
麗春樓 在麗春城上。
浥清樓 舊為會川城樓,後改今名。
正笏樓 舊為惠吉門樓,後改今名。
環雁樓 在普通門。
天香閣 在府南頒條門外。
蓬萊閣 在府治,宋時建,出皇輿考。
今廢。
文昌閣 在府學左,今廢。
天仙閣 在定光寺前。
觀音閣 在霹靂岩左坑。
三元閣 即衛前舊廣儲門。
文昌閣 一在龍山書院,一在霹靂岩。
聽松閣 舊為西閣,迫近北樓,後移建于雲梯嶺,與東閣分峙。
仁威閣 在朱紫坊。
舒嘯閣 舊為東閣。
後改今名。
烏石閣 在雲骧閣下。
雲骧閣 在府城上東南隅。
三台亭 明遠亭 金乳亭 俱在郡治龍山頂。
橫翠亭 在東禅寺左,後改振衣亭。
今廢。
洗月亭 在府署,今廢。
碧雲洞亭 在碧雲洞口。
為石柱四,陳堯典辟洞,勒記其處。
清晖亭 在漳南道公署内。
三橋紀績亭 在東堤嶺上,裴應章有記。
蒼玉亭 在蒼玉洞。
馭風亭 在朝鬥岩,今改來勝亭。
擊竹亭 在朝鬥岩水雲庵。
白漚亭 一名白鷗亭。
金泉院 在金花坊。
保安院 在府西。
新羅書院 在城南霹靂岩内。
今廢。
法林院 初名三教薦院,更名十方院。
西方院 宋郭祥正詩:“欲出西方更少留,雲泉都占一岩幽。
勸僧洗淨閣前竹,要看南山十裡秋。
” 玄帝宮 在南山下。
天妃宮 在朝天門外攀桂坊。
望春宮 在縣東攀桂坊。
鎮龍宮 在河田。
如是庵 即鬥母閣,在龍山下。
伏虎庵 在左廂五裡。
葉花庵 在縣東白雲山。
麻潭嶺庵 在古貴裡。
宋端平間建。
崇祯十年,邑人募建。
今改為玄壇廟。
靖遠庵 在郡南八十裡長橋迳内。
白鶴庵 在郡城東南。
朱紫庵 在郡頒條門外。
雲霄山庵 在縣東八十五裡,後山有巨岩,流出清泉如玉。
舊名玉泉。
豐和庵 在縣治七十八裡。
無垢庵 在青泰裡河田。
善福庵 在縣治九十裡。
黃仙人庵 在府東。
宋時有黃姓者得道于此。
翠峰庵 在縣東北二十裡。
三聖庵 在歸陽裡。
蓮花庵 在四保裡。
寶靈庵 在歸陽裡。
元至正間,洪水湧出三白石如珠,董仁壽即石斫佛像以祀。
東蒼庵 在鄞河坊。
後湮于水,邑人吳希春移建屏山下。
李堅讀書處。
定應庵 在青泰裡,俗呼百口庵。
邝嶺庵 在城上圭田,高峻如梯,鄉人依以避寇。
貢士莊 長汀有興賢莊,郡倅黃大全創;萬桂莊,郡守傅康創;清流貢士莊,縣令林應龍創;連城萬桂莊,郡守戴挺創;上杭蘭省莊,縣令謝觀國創。
每歲收其所入,以贍舉人赴省。
今莊雖廢,古額猶存。
均濟倉 在開元寺東庑,郡守李華捐錢六千缗,得米五千餘石以均濟貧民;後郡守胡太初又撥田八百頃以益之,每于夏秋之交計口給粜。
官需既捐,市價自平。
後廢。
舉子倉 宋紹興五年,以延、建、汀、邵四州民生子多不舉,因令州、縣置倉,遇生子者給米。
議政軒 凝翠軒 俱在府署,久廢。
天慶觀 在興賢門内。
舊名開元觀,宋至道間,改至道宮,大中祥符間改今名。
金華觀 在金花坊,五代梁貞明間建。
仙隐觀 在登俊坊,唐時建。
中有放生池、魚樂亭、龍王廟、白鷗亭諸勝。
下有洞,洞有兩石相夾成門,刻“仙隐洞”三字。
朝真觀 在城南河田。
歸性林 在南寨。
臨高台 在雲骧閣前。
映溪台 在蒼玉洞,一名翠微亭。
東山堂 在卧龍山麓。
宋寶祐間,郡守趙太初既辟舊郡圃,因摭前守陳晔東山堂詩“堂留綠野春常在”之句,扁其門曰“常春堂”。
壽山堂 在縣東三十五裡。
北山堂 在縣東二十裡。
佑聖堂 在太平橋。
麟符堂 在青岩裡。
華嚴堂 在縣南一裡。
澄心堂 在朝鬥岩。
嘉靖間,推官萬廷言建,有記。
使君讀書堂 在碧雲洞,即華陽别館。
嘉靖間,知府徐中行建。
皆山堂 在縣東百步鋪。
西峰寺 舊在郡治後西北角上。
文殊寺 在南寨,舊與同慶寺相近。
開元寺 在縣學左,明嘉靖三年改為學。
報恩光孝禅寺 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