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營志卷四禮俗宗教學校

關燈
禮俗第七古今習尚婚喪諸禮義行方言 營之為鎮,當沖而近賈,三百年來,謠俗所蒸,無慮二變,自萬曆河決,鎮始有水患。

    災傷之餘,民數東徙,至弗能安其居。

    骖遊之客,往往闵傷見于題詠。

    查慎行《秋杪重至王家營》詩:“十日征程滞故鄉,大河西北又嚴裝。

    千家轉徙留三戶,萬柳榮枯在一霜。

    斷岸無橋頻待渡,涸沙有犢尚犁荒。

    驚心八月歸舟路,夜下萑苻百裡黃。

    ”康熙《府志》述清河鄉鎮不及王營,其凋瘵可知也。

    顧祖禹《方輿紀要》亦未及王營。

    于斯時也,其俗必媮而不振。

    乾、嘉以降,河患浸革,又得賢有司勞來而安集之,隐隐展展,乃盛往時。

    然五方雜厝,為俗至不純,是以鹹豐《志》紀之曰:其民流寓者多,羊裘羶冠,千裡馳驅,歡呼吭慨,有塵沙廣漠之氣。

    又曰:或南北使節經過,供頓照耀,數裡不絕,小民耳目染習為誇大,雖輿台賤隸,能為京師音,嗚嗚執手問生平,相取下,人莫能測也。

    餘征之故老,斯時蓋有豪侈之習。

    騾馬街諸逆旅,皆崇麗而疏明,列宅相競,拟于官邸。

    其人大都乘堅曳缟,交通貴勢,常挾所藉下傾令史。

    重以縣治左移,郵亭是設,于是轺車之使、裨牙之守、草土之官,紛纭輻辏。

    或淮、黃漲嗌,少府發帑治減水壩,累巨萬,萬目睒睒,緣為利窦。

    闾巷年少,則各負伎勇以相嚣逐,亦有不避法禁,仰機利而食,雖蠹木斷薪,過市者必責取十一,有代中山之遺焉。

    亦緣牙儈販籴之徒衆也。

    時有胡士魁者,黠詐好陵人,立标通衢,曰“木植”,闆片雜草行,誅索無厭,官不敢治。

     逮黃河北上,俗又殊變,豪侈之習漸移而西,貨殖既衰,儒素頗出。

    兼遭逢喪亂,公私耗斁,館舍為烽,遺構零落,是以其民多治壤開渠,蔬布自恣,雖崇圩四固,乃若林莽。

    要其敦尚本業,志不外慕,固非若他肆之驟富而驟貧也。

    乃者天方薦瘥,民莫之懲,雖未甚給足,而享用乃比城市。

    每有纨绮少年,沉淪不反,高曾規矩,堕于一朝。

    值貪黩之吏,棄位以嬉,遂至博塞喧于裡門,罂粟陳于邸舍,敗德亂俗,君子惜之。

    然而密迩城闉,風氣不囿,裡恥嚣淩,士重友助。

    又婦功而外,女教漸興,朝弦夜績,各勸其業,觀人風者,宜有取焉。

     禮本乎俗,王營之俗無冠禮。

    子生三日,洗兒解暗,外家以繡褓來。

    或幼弱多疾,延巫解厄,左衽、偏剃,記名為僧,時亦有之。

    滿十二齡,衣冠始如成人。

     婚禮重門戶,茅茨之家,或責财物,媒妁奔命,亦有計奁論直,求十一之報,名為“敬紀”,雖素封時複不免。

    親賓賀者以錢,近物力不勝,多辭不受賀。

    其尤簡者,以汽車載婦,親迎廟見,一日而畢。

    反馬亦即日行之。

    賓客以媒氏為重,又重“全福”,儀注必咨焉。

    甚者與大賓抗禮,然拘忌實多。

    惟饋餪飨婦,有古之道。

    饋餪此雲“孝順菜”,飨婦曰“站菜”。

     喪禮不三日而斂。

    祖餞之夕,親知畢會,蔔兆安厝,無淹歲時。

    七七至百日皆有奠,斷七之日,出嫁女有換飯之俗。

    叔世尚奢溢,酒食鼓吹,稱貸相高,禮意浸亡矣。

    未葬立主,葬之後,每忌日祭于寝,累世不祧。

    周年冥壽則祭于墓。

    清明、七月望、十月朝、冬至、除夕,以時供物。

    清明、除夕,并展墓燔紙錢焉。

    别有谄佛之家,非鬼而祭。

    俗有奉三堂畫象者,曰觀音、關帝、财神。

    祖考龛椟,僅同陪列,準以古義,亦在厘革之科。

     營俗好義,多義行,觀故事可知也。

    乾隆《志》載全邑漏澤園十餘,皆出捐建,而王營、大河口皆有之。

    王家營義冢地八畝,楊九誼捐。

    大河口義冢地九畝,孫戚捐。

    今并失所在。

    同、光之間,長官好善,則有鹽分司徐紹垣之立粥所,設文昌閣内。

    守備湯懷仁之散米券,懷仁去後,裡中每冬猶踵行之。

    參将章宗瀚之捐置修冢義田。

    光緒二十六年置,有碑在城隍廟,多剝蝕。

     士民則有李克勤、阮啟焜之資建卡房。

    在荷花汪。

    克勤又舍田為叢葬地。

    在今東門外撐堤東。

    近十餘年,疏水作橋,為者不倦,蓋裡有善人,數世賴之矣。

    事具“河渠”、“交通”等篇。

    其貧無力者,或執役于水龍局。

    王營四所,小營一所。

    又有力善堂、錨斧會,與水龍局為左右手。

    其人皆運斤操镘之流, 然聞金而出,事畢而還,不取人一錢。

    鄰鎮富室失火,有袖金錨手盡先搶救之法,營俗則貧富一視,事畢無取酬者。

    夫豈有期會敦迫使之然耶?爾來合作之義漸昌,營鎮則有助喪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