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纂淮關統志 卷十三人物

關燈
淮安文獻叢刻 淮關統志卷之十三人物列女附 《記》雲:“入裡必式”。

    解之者曰,所謂“不誣十室”也。

    《關志》為榷政而設,原不必記及人物。

    然而地靈人傑,何處無才?表彰潛德,遺美可惜。

    闆閘雖蕞爾鄉隅,司榷者多及瓜而代,固不能廣稽博采,搜羅罔遺。

    而目見耳聞,凡屬關之鄰近左右,實有政事文章,忠孝節義,卓卓可傳者,不得不略舉一二,以志景仰之誠,且于邑乘亦不無小補雲。

    志《人物》。

     明 丁钰山陽人。

    居淮北鎮,授徒鄉塾,有範希文先憂後樂之志。

    文廟渡淮,獻《十二策》。

    宣廟時,以人才征授監察禦史,奉命抄廣右豪族。

    珏潛往,廉其實,一舉撲滅之。

    奸臣紀綱竊權亂政,珏率諸禦史廷劾之,紀綱伏誅,改給事中。

    後以直言不屈,谪戍雲南。

     楊旻字克彰,闆閘人。

    性至孝,父早逝,哀毀骨立,母慰解之,即收淚和顔以悅母,而哀不替。

    母病,晝夜未嘗安寝。

    母殁,哀号頓仆,水漿不入口者數日。

    及葬,廬墓于側,晨夕奉盥濯如生時。

    哀痛之聲,聞者感動。

    有司以其事上聞,旌其門。

    後以子理貴,累封工部侍郎,祀鄉賢。

     葉淇字本清,闆閘鎮人。

    明景泰甲戌進士,拜監察禦史。

    成化初,用薦超升廣西按察司佥事,撫定南丹土職,督捕南甯荔浦諸賊,遷陝西副使,領岷州兵備。

    又撫定松、潘,剿平洮州各賊,擢河南按察使。

    拜都察院左佥都禦史,巡撫山西。

    值歲歉民饑,發廪赈粟,全活甚衆。

    弘治初,召為戶部侍郎,進尚書,加太子少保。

    直亮有執,廷議每取決焉。

    後以疾乞歸,卒贈太子太保,葬移風閘。

     葉贽字從禮,淇從子。

    天順甲申進士,曆刑部主事員外郎,知嘉興府,再知台州。

    當官内和外嚴,人不敢幹以私。

    成化中,歲饑,屬邑多盜,官兵莫敢撄。

    贽親往撫谕,赈貸有差,賊遂散。

    丁内艱,去職。

    服阙後,知廣信,累升江西布政司[使],平瑞州盜鄧達八等有功,升都察院右副都禦史,總督南京糧儲,進工、刑二部侍郎。

    緻仕,卒祀鄉賢。

     楊理字貫之,孝子旻之子。

    明成化丙戌進士,曆官刑科都給事中。

    參駁詳允,凡所舉奏,不務急刻。

    充宣甯王府冊封副使,不受饋赍。

    同考禮部時,稱得人。

    尋遷大理寺左丞,詳谳平恕,一無冤濫。

    進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巡撫河南。

    歲饑,河大決,汴城幾墊,乃增築汴堤,水不為害。

    湖廣饑民流入(廬)[盧]氏、永甯,将抅亂,躬往撫谕,發銀、谷赈之。

    有司請俟奏報,曰:“事在不測,俟奏報,民死,且盡去為盜。

    如以為罪,某當之!”比敕至,悉如所議,全活不可勝記。

    升工部右侍郎。

    年六十卒,遣官谕祭葬。

    墓在缽池山之側。

     劉麒字文祯,闆閘人。

    積學工文,有聲黉序,終歲閉戶,孜孜不倦。

    晚築高卧軒,吟誦其間。

    搜探古今,以資著述,故詩文重一時。

    性尤慈惠,凡有禆桑梓之務,知無不為。

    嘗于家園後置義地一區,鄉之貧無葬所者,多沾其德焉。

    弟麟,字文祥,亦郡庠生。

    能文好義,略與兄同。

     葉恩字永錫,淇再從孫。

    嘉靖庚戌進士,授榆次知縣,調歸安。

    不畏強禦,浙民号曰“鐵面”,擢河南道禦史。

    時國戚宦官,恃寵驕恣。

    有茅某以不法聞,章七上,必論如律然後已。

    宦官隐蔽群盜,撫、按不敢言,抗章論奏,根株殆盡。

    又劾浙督李天寵失誤軍機,诏逮問。

    直聲振一時,為忌者所中,以巡江差緻仕歸。

    子允武,字健庵,邑廪生,時有文入武闱之例,中萬曆癸巳武會元,未仕。

     孔金父椿,母謝氏。

    椿死,遺腹生金。

    幼有孝行。

    母被大賈杜言逼娶,投河死,金屢訟不勝。

    言以賄謀斃金,金乞食走阙下,擊登聞[鼓]具奏,不得達。

    複走歸烏沙河,于父椿墓所結廬,哀哭,晝夜不辍聲。

    裡人劉清等上其事,太守張守約異之,召鄰裡、媒氏并置對,吐實,拟言斬。

    未幾,張卒,言夤緣得脫,金複号訟不休,被箠無完膚。

    撫、按理舊牍,仍坐言斬,死獄中,金涕泣終身。

    推官曹于汴署郡事,聘為鄉飲賓,殁祀鄉賢。

    長子良,克繼父志,朝夕孝養。

    母喪,哀毀廬墓,一如其父。

    次子忠,于母死葬畢,掃棘上食,涕泣祠像前。

    及父殁,行事悉循其父。

    萬曆年間,并以孝行旌表。

     丁珍字君聘,号時齋,河北人。

    弱冠遊郡庠,才名日熾。

    所學經史百氏,靡弗究覽。

    父早卒,弟妹幼,提攜婚嫁,未嘗告瘁。

    居平勇于為義,鄉先輩嘗曆指其事,為詩誦之。

     劉一炤字天燭,号帶湖,天啟年間庠生。

    志行高卓,見義勇為。

    闆閘鎮後山子諸湖,時多異漲,屢為民患。

    乃啟當事,築三城壩以障之。

    又開解阜洞,以時宣洩之。

    皆捐厚資,任勞勩,卒底于成。

     沃士彥字蜚南,明崇祯庚午貢生。

    其先世以武功顯,至士彥,折節讀書,遂成名儒。

    凡經史子集、天官地志、醫蔔種植之書,無不讀。

    尤邃于《三禮》,凡典物儀制,亹亹辨晰,悉有指歸。

    子起龍,字荀伯,副榜貢生;起鳳,字儀仲,恩貢生。

    所學皆深探淵微,不趨時徑,士林交稱之。

     萬壽祺字年少,崇祯庚午舉人。

    本籍徐州,因避邳、徐之亂,流寓山陽。

    初蔔居于(蔡)[菜]市橋西山子湖濱,晚年又結廬于清江之南村,名隰西草堂。

    常被僧服,自稱沙門慧壽,而飲酒食肉如故也。

    工詩文,善書畫,百工技藝,無不通曉。

    一時遺民故老過淮者,莫不枉道草堂,流連竟日。

    卒殡南村。

     胡從中字師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