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纂淮關統志 卷四鄉鎮
關燈
小
中
大
于每船立高腳牌一面,限定人數,不許擁擠,違者罪之。
衆興運河渡知縣眭文煥捐造馬船一隻,人鹹德之。
海州境 新安鎮州治東南平旺河東。
與安東接境。
響水口鎮在州南。
為安東民便河出口入北潮河處。
新壩治南四十五裡小伊山之北。
以海堰沖決,乃于此築壩。
臨壩有鎮,亦貨物會集之所。
官河壩在新壩、漣河之南。
達州西諸河。
闆浦鎮州南四十裡。
産鹽旺盛之地,貨物繁興。
沭陽縣境 高家溝鎮治東九十裡。
與安東接境,南即金湖。
下埠集冶[治]東九十裡。
近湖孔道,人稠貨聚,集西有橋。
贛榆縣境 青口鎮治東南小沙河之東。
水陸市廛,通商大鎮。
蠻子灣鎮 治南六十裡,大沙河之南十五裡。
商賈所集,通海行舟。
宿遷縣境 小河口鎮治西南十裡,離陳家道口三裡。
仰化集治東南劉老澗地方。
離東關四十裡、孫家塘二十裡。
裹頭閘在縣治西北皂河中。
即淮關長山口分設稅房處。
五壩縣治東北,為駱馬湖尾闾。
永濟橋縣治東北。
橋西有六塘口分設稅房,過此北去為進京官路。
淮關稅大使征收商稅各地方裡程附 山陽縣轄 舊城内各地方聯城内各地方新城内各地方 城外鎮海莊 東關下、澗河、西關下、西門外、南關下、南門外、南鎖壩、北關下、滿浦、鐘樓角、三官殿、淮北東西二裡。
以上各離大關十二三裡不等。
石塘、晏公廟、西官莊、羅古墩、皈依莊、更子頭鋪。
以上各離大關二十裡。
受河、周家莊、北澗、馬鋪、幹溝、畢家灣、南二鋪等鎮。
以上各離大關三十裡。
南灣、石橋梢、三鋪。
以上各離大關四十裡。
汴塘、黃集莊、嚴家集、澗南北、成灌莊、七孔橋、東西安基、和尚莊、新工、柳鋪灣等鎮。
以上各離大關五十裡。
水晶湖、葛家莊、南武墩、泾河上下壩、羊腸集、螞蟻甸、大雲莊、顔家河真武廟、赤晏廟。
以上各離大關六十裡。
順成集、黃家集、花家集、陸家集、老堤頭。
以上各離大關七十裡。
焦木莊、南嘴頭、地鋪頭、史家蕩、姚家蕩、柴溝、陡溝、唐嚴岡、高良澗、苑頭集、越城、三角巡、岔河、驸馬營、塔兒頭、徐甸等鎮。
以上各離大關八十裡。
曹甸、左家堡、施家河、崔家河、泾口、蛇峰、長沙、西岡、建義、東作、宥城、萬家集、官渡、雙溝、古溝、南甸等鎮。
以上各離大關九十裡。
周橋、太倉、大小茭陵。
以上各離大關一百裡。
阜甯縣轄 蘇家嘴、鳳谷村。
離淮關一百一十裡。
闆湖。
離淮關一百三十裡。
軋東溝、朦胧、草堰、益林、清溝等鎮。
離淮關一百六十裡。
管計溝、撒家集、周門、蘆鋪、東坎等集。
離淮關一百八十裡。
縣城内外附近坊莊。
離淮關二百四五十裡不等。
徐家集、南羊寨、北羊寨、大套、北沙、喻口等鎮。
離淮關二百八十裡。
頭竈、二、三套、天賜場等鎮。
離淮關三百裡。
山陽境新分屬清河縣轄 清江浦各坊、洪福官祿莊。
離大關十四五裡不等。
草灣。
離大關二十裡。
永豐莊、周家莊。
離大關二十四五裡不等。
劉家河、朱元莊。
離大關三十裡。
頭、二、三、四井、二閘、何家莊。
離大關二十八九裡不等。
高家堰、北武墩等莊。
離大關四十裡。
按:舊志纂于康熙二十五年。
所載淮、徐二倉屬各州、縣至為詳悉。
自淮倉歸并淮關,一切積貯轉輸俱責成各地方官專司,淮關隻于抽分項下,分别四稅、商稅并灰契、小稅等名目解部清款。
而曩時倉屬州、縣,今非所轄,無庸贅錄。
至淮廠征收各牙儈地方,今昔異緻,廢興不一,茲據稅課司現征之鄉村集鎮而備載之,俾膺斯任者按籍而可稽其地,正不妨與舊志有異同也。
衆興運河渡知縣眭文煥捐造馬船一隻,人鹹德之。
海州境 新安鎮州治東南平旺河東。
與安東接境。
響水口鎮在州南。
為安東民便河出口入北潮河處。
新壩治南四十五裡小伊山之北。
以海堰沖決,乃于此築壩。
臨壩有鎮,亦貨物會集之所。
官河壩在新壩、漣河之南。
達州西諸河。
闆浦鎮州南四十裡。
産鹽旺盛之地,貨物繁興。
沭陽縣境 高家溝鎮治東九十裡。
與安東接境,南即金湖。
下埠集冶[治]東九十裡。
近湖孔道,人稠貨聚,集西有橋。
贛榆縣境 青口鎮治東南小沙河之東。
水陸市廛,通商大鎮。
蠻子灣鎮 治南六十裡,大沙河之南十五裡。
商賈所集,通海行舟。
宿遷縣境 小河口鎮治西南十裡,離陳家道口三裡。
仰化集治東南劉老澗地方。
離東關四十裡、孫家塘二十裡。
裹頭閘在縣治西北皂河中。
即淮關長山口分設稅房處。
五壩縣治東北,為駱馬湖尾闾。
永濟橋縣治東北。
橋西有六塘口分設稅房,過此北去為進京官路。
淮關稅大使征收商稅各地方裡程附 山陽縣轄 舊城内各地方聯城内各地方新城内各地方 城外鎮海莊 東關下、澗河、西關下、西門外、南關下、南門外、南鎖壩、北關下、滿浦、鐘樓角、三官殿、淮北東西二裡。
以上各離大關十二三裡不等。
石塘、晏公廟、西官莊、羅古墩、皈依莊、更子頭鋪。
以上各離大關二十裡。
受河、周家莊、北澗、馬鋪、幹溝、畢家灣、南二鋪等鎮。
以上各離大關三十裡。
南灣、石橋梢、三鋪。
以上各離大關四十裡。
汴塘、黃集莊、嚴家集、澗南北、成灌莊、七孔橋、東西安基、和尚莊、新工、柳鋪灣等鎮。
以上各離大關五十裡。
水晶湖、葛家莊、南武墩、泾河上下壩、羊腸集、螞蟻甸、大雲莊、顔家河真武廟、赤晏廟。
以上各離大關六十裡。
順成集、黃家集、花家集、陸家集、老堤頭。
以上各離大關七十裡。
焦木莊、南嘴頭、地鋪頭、史家蕩、姚家蕩、柴溝、陡溝、唐嚴岡、高良澗、苑頭集、越城、三角巡、岔河、驸馬營、塔兒頭、徐甸等鎮。
以上各離大關八十裡。
曹甸、左家堡、施家河、崔家河、泾口、蛇峰、長沙、西岡、建義、東作、宥城、萬家集、官渡、雙溝、古溝、南甸等鎮。
以上各離大關九十裡。
周橋、太倉、大小茭陵。
以上各離大關一百裡。
阜甯縣轄 蘇家嘴、鳳谷村。
離淮關一百一十裡。
闆湖。
離淮關一百三十裡。
軋東溝、朦胧、草堰、益林、清溝等鎮。
離淮關一百六十裡。
管計溝、撒家集、周門、蘆鋪、東坎等集。
離淮關一百八十裡。
縣城内外附近坊莊。
離淮關二百四五十裡不等。
徐家集、南羊寨、北羊寨、大套、北沙、喻口等鎮。
離淮關二百八十裡。
頭竈、二、三套、天賜場等鎮。
離淮關三百裡。
山陽境新分屬清河縣轄 清江浦各坊、洪福官祿莊。
離大關十四五裡不等。
草灣。
離大關二十裡。
永豐莊、周家莊。
離大關二十四五裡不等。
劉家河、朱元莊。
離大關三十裡。
頭、二、三、四井、二閘、何家莊。
離大關二十八九裡不等。
高家堰、北武墩等莊。
離大關四十裡。
按:舊志纂于康熙二十五年。
所載淮、徐二倉屬各州、縣至為詳悉。
自淮倉歸并淮關,一切積貯轉輸俱責成各地方官專司,淮關隻于抽分項下,分别四稅、商稅并灰契、小稅等名目解部清款。
而曩時倉屬州、縣,今非所轄,無庸贅錄。
至淮廠征收各牙儈地方,今昔異緻,廢興不一,茲據稅課司現征之鄉村集鎮而備載之,俾膺斯任者按籍而可稽其地,正不妨與舊志有異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