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志卷十六

關燈
志餘 紀人紀事紀地 史有逸而不傳者,非必其不可傳也,為欲删繁就簡也。

    苗邑壤地褊小,訪聞稍易;故凡有關于掌故者,無不博采而兼收焉。

    今仿舊志,另彙「志餘」一卷;分為紀人、紀事、紀地,蓋以補正志所不及雲。

    輯志餘。

     紀人 紀事 紀地 紀人 吳琳芳,監生。

    乾隆年間,由内地渡台,居捒冬之社口。

    其忠信,為土番所見重;墾辟樟樹林等處而家焉。

    續又以長厚聞于官,谕墾石圍牆等處,鄉裡敬愛。

    為人排難解紛,不數年虧空數千金,怡如也。

    沒年七十二;會葬者士農工賈不下數千人。

    至今猶有傳述者。

     吳思泉,本嘉應之弟子員。

    與弟琳芳來台,辟樟樹林而居。

    嚴氣、正性,行不邪視、不返顧。

    墟市前後浣衣婦女多蹲踞,見思泉來,皆起立。

    其為人嚴憚如此。

     劉逢春,字佳宙;原籍鎮平。

    幼喜讀書,性孝友。

    年十六,客台傭工。

    值林逆亂,随族兄維紀等為義民剿賊;歸功維紀,故得任湖北京山縣知縣,春仍在台。

    後頗有赀财,蔔宅貓裡,并築家塾以訓子焉。

    時貓裡初開,街衢多在泥濘中;春多出赀财,造石橋、砌石路,悉成坦道。

    凡有義舉,不吝赀助。

    晚年,家漸貧乏,有田一頃将鬻于人。

    時閩、粵械鬥,田适當閩、粵之交,閩人方将築堆以瞰粵人,拟倍價餌之,以期必得;春念大局,減價千金以售粵人。

    其慷慨好義如此。

     曾在江,監生。

    銅鑼灣人;原籍梅州。

    幼失怙恃,素笃友愛。

    弟三傾家财無怨色;弟死,為之撫孤兒,不以産業自利。

    少時,師事鐘國麟先生;一年師亡,為之洗葬;三遷其地,擇吉而後安。

    子肇桢,庠生。

     劉憬南,号晉帆;銅鑼灣人。

    長于時文古風。

    幼學于叔歲貢生清嶽;天資敏妙,叔器之。

    後乃以庠生終。

    先是,地初開未久,胥差多吓詐鄉人;南一繩以法,無不畏者。

    生平抑強扶弱。

    至綱常名教之重,罔不留心;真典型也。

    其英鋒銳氣,至今多談及者。

     劉錫金,附貢生;四湖莊人。

    友恭兄弟,以勤儉起家。

    訓子嚴肅;有不率者,雖經遊庠、食饩,不寬鞭撻。

    家人皆以畏憚之。

     劉宣谟,芎蕉灣人。

    席祖父業,富于财。

    為人樸讷,無奇能;其大者,在築學舍,多金延師以訓子弟。

    此外,蓄書籍、買法帖、求名畫、栽養花木為樂;名其園曰「煥藜園」。

    六弟宣論,以善柳公書,試冠軍,得進庠、食饩。

    其子青史、從子鄉釣,亦入泮。

     蔡祿昌,字素行;從九職銜。

    芎蕉灣人。

    性忠厚和平,生平不以口角傷人。

    自少至老,不履公庭。

    家貧乏,好讀書。

    鹹豐初年,設教南勢湖,因而家焉。

    時南勢湖墾辟未久,習俗暴戾;作文言規勸鄉裡,得相觀而善者不少。

     邱金亮,高埔人。

    性孝順。

    以勤起家,自奉儉樸;而喜周恤貧窮。

    鄉鄰有營葬其山場者,未嘗與人計較,人于此多之。

    子光忠、孫國恩,俱武生;國霖,庠生。

     吳昌明,别字清;樟樹林人。

    讀書而兼講武,應試屢困場屋,兩無成名;然未嘗介意,亦奇士也。

    性沖淡,不較是非;嘗言君子與小人争不勝,即勝亦不可為。

    尤擅長詞賦。

    其家乘猶有存者。

     謝錫朋,字怡吾。

    郡增生。

    貓裡街人,原籍嘉應州。

    甚博淹,長于詩賦,群相推為古學手。

    着有「化鵬山房詩集」,尚未刊刻;今其稿,現在門人餘紹赓(壬午舉人)、謝道隆(庠生)處存之。

     紀事 鹹豐初,吞霄港口有鐵船随風潮入,擱淺壩上。

    船首尾計九十餘步、闊三十餘步、高三丈許;渾身皆鐵,無一闆相間雜者,船式詭異。

    詢諸老洋客,謂此不特中國所無,即東西洋諸國以十數、亦未見也。

    尤奇者,船中并無一人一物存,不知何代何國所制。

    觀此,楊素五牙大艦方之,蔑如矣。

    初,船之至也,以雨夜聲若山崩石裂,人不知何怪;日初上,始聞人言海墘有船,巋然如邱阜,似不從人間得來。

    由是,遠迩傳播;日數百人踵至,争欲藉此以廣見聞。

    遂有二、三鐵漢,以為此傥來物也,捶之、剝之,類混沌日鑿一竅者然;久之無所得,乃鸠集良冶數十輩,爐竈立焉。

    其橐龠似人房室,出入處聲隆隆如雷鳴,烈焰蔽野,數裡外草木為焦。

    好古者謂:此幾于造化為爐、陰陽為炭氣概;疑自歐冶子鑄劍後,久不複煽茲炎火。

    惜爾時裝炭擊橐者之猶為凡夫耳,力專功深,除船腹底堅牢不可動,業将船兩旁鐵闆逐層剝落,惟餘一舵一碇,沉重異常;乃乘鐵熔液時,操大斧錾卻,使入海,然船底猶如故也。

    後因風濤沖擊,船漂流無定所,遂沒溺海中,蹤迹今無覓處矣。

    其鐵散入冶家最多,為毒浪深齧,故性頑而脆,不宜于制器;大冶以為不祥之金,蓋指此種雲。

    一說:船際或貯軍器、火藥,偶不戒于火,并人與物作灰燼,故為虛舟。

    莊子所謂『虛而遨遊,泛乎若不系之舟』;知言哉(節「一肚皮集」)。

     是歲春夏之交,坪頂山有古榕五株萎死。

    山距貓裡五裡。

    樹之植不知幾何年,蔭可數畝許。

    輸囷磥砢,遠望幢幢若車蓋,相傳樹有神靈憑焉;理或然也。

    其側,立草舍數椽,用枝柯代陶瓦,茂密堪蔽風日。

    鬻糧食者,依止其間。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