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志卷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國器成材;三代雖少完人,儒行端、則民風複古。
念此日斯文一脈,紹聞衣德于傳薪;侍他年多士三升,請蔔餘言為左券! 屯政序 今政事中,有宜革不宜興者,如郡縣之教官與台地之屯兵是已。
官以宣教,既無教,何必設官?屯以養兵,既無兵,何必留屯?初,林爽文之亂,土番着有微勞,福敬齋相國援古屯田事例,奏設番屯兵若幹名,處處征糧以給番;過矣!然使兵歸實用,猶曰補苴罅漏也;今征糧如故,一經官吏染指、酋長侵漁,緻屯有籍而無兵,關系豈細故哉!平心而論,與其竭庫藏嬴餘以飽吏胥之橐,毋甯蠲數萬租賦以蘇涸轍之民。
「易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是所望于今之從政者! 番族 今熟番皆昔生番,因歸化後故名。
然猶守其土風,雖久遠弗變。
其族本無姓,近亦臆造姓氏若漢人然。
相傳土番未得姓時,有黠者欲用夏變夷而未得其方;漢人绐之曰:『姓未易讨好也,唯「潘」字有水、有米、有田,姓莫如「潘」宜』。
番大喜。
此與胡廣托胡蘆為姓相類。
義民 台灣,古毘舍耶國;至明中葉,始有台灣之号。
本朝因之,設郡縣;以次及于淡水。
淡屬民氣醇靜,内寇不作。
雖偶苦兵,亦由邊境賊鋒闌入,方始戒嚴以備之;若蔡牽之出沒上淡水,戴、林二逆之蹂躏大甲是也。
卒之,卻強梁、固疆圉,皆收功于義民。
于是,淡水義民之名為最着。
夫義民,即古所稱募兵也。
其人尚氣概、先勇力,遇險,辄操蜂旗為士卒倡,先登陷陣,故所向皆有功。
又深明大義,官朝檄夕至,不啻得劉公一紙書賢于十部從事者然;官兵千百,瞠乎後矣。
然則兵其可廢乎?非也!兵無強弱,亦視所以将之者何如耳。
勤操演、同甘苦、明賞罰、誓忠義,則孫子十三篇兵法盡備其中。
椒山自有膽,奚怯焉!角弓風勁,老将談兵;折戟沉沙,戰場吊古:雖無位曰民,然民以義稱,而千載下檩檩有生氣矣(「角弓」四語引芷灣先生句)。
海防 台灣海外雄鎮,惟淡水實當其沖,形勢尤為全台冠;故防海最要焉。
考諸史冊,漢有樓船、有戈船,有伏波将軍、橫海将軍之号;故其擊朝鮮、定南越,皆舟師之力為多。
我朝德洋恩普,波臣效貢,當無遊魂之慮矣。
所慮者,不在内寇而在外夷。
夷人性本犷悍,加之船堅炮利,名為通商,實則窺伺土地。
又我國奸宄之徒,深為彼所愚弄,脅之以威、餌之以利,惟其意之所欲為。
倘異日邊釁一開,則沿海數千裡必有遭其蹂躏而不能安枕卧者,如前明倭寇之禍是已。
此則履霜堅冰,宜防其漸耳。
若夫慎封守、勤會哨、嚴紀律、計萬全,則胡宗憲「籌海圖編」、鄭氏「萬裡海防圖」等書恺切詳明,中才舉而措之裕如矣。
文昌帝君祀典序 盛矣哉,文星之為靈昭昭也。
謹按文昌屬大神,本朝嘉慶六年頒入祀典。
實則成周盛時,既隆其儀矣。
「周禮」「宗伯」篇雲:『以槱燎祭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考「天官書」:『鬥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一上将、二次将、三貴相、四司命、五司中、六司祿』。
「漢志」語同。
惟「晉書」「天文志」,則以上台二星,西近文昌者為二星雲。
「楚詞」:『遠遊後文昌使掌行兮』;又「九歌」有司命章。
蓋古禮,天子、諸侯皆祀司命故也。
「星經」:『文昌六星,在北鬥魁前,其占黃潤光明則吉』。
合諸書觀之,文昌為紫微垣星宿無疑。
有謂即張仲孝友其人者,稗官家有張亞子之名,梓潼其故裡,事始末甚長。
琦玮僪佹,有書之不勝書者矣。
今直省、郡、縣俱建立祠宇,明禋盛典;煌煌乎,與蜀關壯缪并隆焉。
鄉中諸人士,群以文昌為司桂籍也,禮惟謹。
若坊刻陰隲文亹亹數百言,相傳為乩筆實現宰官身以說法者。
按「陰隲」二字之義:陰、默也,隲、定也;言天默定下民形性耳。
餘謂天道無私,總之不出乎福善禍淫者近是。
人惟一心向善,以馴緻于念念皆善;則神在是,文章在是,即福命在是。
讀書真種子,舍斯人其誰與歸?所謂「明德惟馨」也。
是說也,吾以質星君,且以質世之崇奉星君而昧于陰隲之原者。
關聖帝君祀典序 盛矣乎,神之為德昭昭也。
初,百蟲将軍着「山海經」,備言神道中有■〈霝鬼〉犁、屍■〈鬼申〉、武羅諸目。
郭璞注:■〈霝鬼〉、音靈,■〈鬼申〉、即神字。
「史記」「封禅書」:『秦雍旁有百數十祠,而陳寶尤着』。
慶劭言:平帝時天地六宗已下及諸小神凡千七百所,皆神道也。
而設教之意寓焉。
故王廷相「陰陽管見辨」:『罔兩、罔象、山魈、水■〈鬼虁〉之怪,皆非所謂神雲』。
蓋神妙萬物而為言者也,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
今自王朝郡國以迄山陬海澨,敬為立廟肖像而惟恐失之者,則惟關聖帝君之靈為最着。
陳承祚(壽)志傳稱虎臣、稱國士、稱萬人敵,亶矣。
考帝君,在蜀漢為漢壽亭侯;後帝建興七年、追諡帝「壯缪」;宋高宗建炎三年,加封「壯缪義勇武安王」;孝宗淳熙十四年,加封「壯缪義勇武安英濟王」。
至我朝順治時,封「忠義神武大帝」。
嗣後協天伏魔,疊錫崇封,編入祀典;其儀節,與文廟相埒。
蓋大地正氣與日星、河嶽之精靈,實式憑之矣。
帝君廟,祀遍天下;其靈蹟顯着處,筆不可殚述。
惜世人罕觏正史,惟據稗官谀說謬加揄揚:如秉燭達旦、樽酒贈袍及以關平為螟兒之類,此太史公所謂文不雅馴,薦紳之所難言。
獨陳壽「三國志」為二十一史之一,事可征信。
志中亦無周将軍倉名,惟「演義」有之。
今關廟必立周像,頗聞靈赫殊常,故人奉祀惟之謹;元魯貞作漢壽亭侯碑,有「乘赤兔兮從周倉」之語,真惝恍靈奇,不可思議。
則禮雖先王未之有,可以義起也。
至俗傳帝好讀「春秋」之說,殊無稽;裴松之補注引江表傳雲:『公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而已』。
蓋帝以武功顯,豈有杜預左癖與披膩顔帢日逐鄭康成車後者比哉!又馮山公(景)「關侯祖墓碑記」稱:康熙十七年戊午,解州有常平士于昌者讀書塔廟。
塔廟,侯故居也。
昌晝夢侯,授以「易碑」二大字。
驚而寤,見浚井者得巨磚,碎之,磚上有字;昌急合讀,乃紀侯之祖、考兩世諱字、生卒甲子大略。
循山而求,得墓道焉。
遂奔告解州守主朱旦,朱旦作「關侯祖墓碑記」。
記中載:『侯祖石磐公諱審,字問之;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
居解州常平村寶池裡。
公沖穆好道,以「于」、「春秋」訓其子。
卒于桓帝永壽三年丁酉,享年六十八。
子諱毅,字道遠,性至孝;父沒,廬墓三年。
既免喪,于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侯。
侯長,娶胡氏,于靈帝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生子平』雲。
據此,則俗說傅會,可存而不論耳。
夫以帝君威震華夏、力扶漢鼎,心事光明浩落,皎然如青天白日,是三代下第一流人物;光心敬之、佩之不敢忘。
然期三百六旬有六日中,未嘗瞻仰廟貌稍表瓣香之志者何也?懼黩也,神應監之矣。
猶子師廉茂才性謹悫,于帝君若有香火緣;爰與同社諸君子醵金為奉祀,「倡百和,不旬日事集。
蓋有其誠,則有其神;明德以薦馨香,非黍稷之謂也。
若實意不足、專務虛文,如村妪未淨心地,徒事喃喃誦經旨,蚤夜不絕聲;自謂是三藐三菩提、是無等等咒,功德無量。
此梵語所謂「吃栗多馱索迦」者流,吾意佛無知則已;有,方斥之、拒之之不暇,其何福之能降!祥符周栎園先生題仙霞嶺關廟聯雲:『拜斯人便思學斯人,莫混帳磕了頭去;到此山還須出此山,當仔細摸着心來』。
數語可作當頭一棒喝;亦見三教源流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此意願與宇内善信士參之! 台地設頭人說 鈕玉樵(琇)「物觚」雲:『康熙四十年七月,駕至索爾哈濟,有喇裡達番頭人進彩鹞一架、青翅蝴蜨一雙。
上問:「此二物産于何地」?頭人回奏:「生穹谷山中;鹞能擒虎、蝶能捕鳥」。
天顔大喜,賜以金而遣之』。
此頭人所由稱也。
考「周禮」「典制」,無一事一物一處所不設官。
如萬有二千五百家為鄉,一鄉之官三千二百五十五員,六鄉則七萬五千家、官一萬九千五百三十員;六遂亦如之。
若比長、闾胥等官秩雖卑,亦寓教導之意。
漢有亭長、有啬夫,範史「百官志」:『鄉置有秩、三老、遊徼』;皆治理一鄉者也。
台地五方錯處,事雜言龐;是以有頭人之設。
向例惟家道殷實、素行端謹者,方準舉充;官課以考成之法而賞罰之,故于地方有裨。
今也不然,以官戳為護符、以文檄為奇貨;竭良善之脂膏,适以飽
念此日斯文一脈,紹聞衣德于傳薪;侍他年多士三升,請蔔餘言為左券! 屯政序 今政事中,有宜革不宜興者,如郡縣之教官與台地之屯兵是已。
官以宣教,既無教,何必設官?屯以養兵,既無兵,何必留屯?初,林爽文之亂,土番着有微勞,福敬齋相國援古屯田事例,奏設番屯兵若幹名,處處征糧以給番;過矣!然使兵歸實用,猶曰補苴罅漏也;今征糧如故,一經官吏染指、酋長侵漁,緻屯有籍而無兵,關系豈細故哉!平心而論,與其竭庫藏嬴餘以飽吏胥之橐,毋甯蠲數萬租賦以蘇涸轍之民。
「易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是所望于今之從政者! 番族 今熟番皆昔生番,因歸化後故名。
然猶守其土風,雖久遠弗變。
其族本無姓,近亦臆造姓氏若漢人然。
相傳土番未得姓時,有黠者欲用夏變夷而未得其方;漢人绐之曰:『姓未易讨好也,唯「潘」字有水、有米、有田,姓莫如「潘」宜』。
番大喜。
此與胡廣托胡蘆為姓相類。
義民 台灣,古毘舍耶國;至明中葉,始有台灣之号。
本朝因之,設郡縣;以次及于淡水。
淡屬民氣醇靜,内寇不作。
雖偶苦兵,亦由邊境賊鋒闌入,方始戒嚴以備之;若蔡牽之出沒上淡水,戴、林二逆之蹂躏大甲是也。
卒之,卻強梁、固疆圉,皆收功于義民。
于是,淡水義民之名為最着。
夫義民,即古所稱募兵也。
其人尚氣概、先勇力,遇險,辄操蜂旗為士卒倡,先登陷陣,故所向皆有功。
又深明大義,官朝檄夕至,不啻得劉公一紙書賢于十部從事者然;官兵千百,瞠乎後矣。
然則兵其可廢乎?非也!兵無強弱,亦視所以将之者何如耳。
勤操演、同甘苦、明賞罰、誓忠義,則孫子十三篇兵法盡備其中。
椒山自有膽,奚怯焉!角弓風勁,老将談兵;折戟沉沙,戰場吊古:雖無位曰民,然民以義稱,而千載下檩檩有生氣矣(「角弓」四語引芷灣先生句)。
海防 台灣海外雄鎮,惟淡水實當其沖,形勢尤為全台冠;故防海最要焉。
考諸史冊,漢有樓船、有戈船,有伏波将軍、橫海将軍之号;故其擊朝鮮、定南越,皆舟師之力為多。
我朝德洋恩普,波臣效貢,當無遊魂之慮矣。
所慮者,不在内寇而在外夷。
夷人性本犷悍,加之船堅炮利,名為通商,實則窺伺土地。
又我國奸宄之徒,深為彼所愚弄,脅之以威、餌之以利,惟其意之所欲為。
倘異日邊釁一開,則沿海數千裡必有遭其蹂躏而不能安枕卧者,如前明倭寇之禍是已。
此則履霜堅冰,宜防其漸耳。
若夫慎封守、勤會哨、嚴紀律、計萬全,則胡宗憲「籌海圖編」、鄭氏「萬裡海防圖」等書恺切詳明,中才舉而措之裕如矣。
文昌帝君祀典序 盛矣哉,文星之為靈昭昭也。
謹按文昌屬大神,本朝嘉慶六年頒入祀典。
實則成周盛時,既隆其儀矣。
「周禮」「宗伯」篇雲:『以槱燎祭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考「天官書」:『鬥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一上将、二次将、三貴相、四司命、五司中、六司祿』。
「漢志」語同。
惟「晉書」「天文志」,則以上台二星,西近文昌者為二星雲。
「楚詞」:『遠遊後文昌使掌行兮』;又「九歌」有司命章。
蓋古禮,天子、諸侯皆祀司命故也。
「星經」:『文昌六星,在北鬥魁前,其占黃潤光明則吉』。
合諸書觀之,文昌為紫微垣星宿無疑。
有謂即張仲孝友其人者,稗官家有張亞子之名,梓潼其故裡,事始末甚長。
琦玮僪佹,有書之不勝書者矣。
今直省、郡、縣俱建立祠宇,明禋盛典;煌煌乎,與蜀關壯缪并隆焉。
鄉中諸人士,群以文昌為司桂籍也,禮惟謹。
若坊刻陰隲文亹亹數百言,相傳為乩筆實現宰官身以說法者。
按「陰隲」二字之義:陰、默也,隲、定也;言天默定下民形性耳。
餘謂天道無私,總之不出乎福善禍淫者近是。
人惟一心向善,以馴緻于念念皆善;則神在是,文章在是,即福命在是。
讀書真種子,舍斯人其誰與歸?所謂「明德惟馨」也。
是說也,吾以質星君,且以質世之崇奉星君而昧于陰隲之原者。
關聖帝君祀典序 盛矣乎,神之為德昭昭也。
初,百蟲将軍着「山海經」,備言神道中有■〈霝鬼〉犁、屍■〈鬼申〉、武羅諸目。
郭璞注:■〈霝鬼〉、音靈,■〈鬼申〉、即神字。
「史記」「封禅書」:『秦雍旁有百數十祠,而陳寶尤着』。
慶劭言:平帝時天地六宗已下及諸小神凡千七百所,皆神道也。
而設教之意寓焉。
故王廷相「陰陽管見辨」:『罔兩、罔象、山魈、水■〈鬼虁〉之怪,皆非所謂神雲』。
蓋神妙萬物而為言者也,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
今自王朝郡國以迄山陬海澨,敬為立廟肖像而惟恐失之者,則惟關聖帝君之靈為最着。
陳承祚(壽)志傳稱虎臣、稱國士、稱萬人敵,亶矣。
考帝君,在蜀漢為漢壽亭侯;後帝建興七年、追諡帝「壯缪」;宋高宗建炎三年,加封「壯缪義勇武安王」;孝宗淳熙十四年,加封「壯缪義勇武安英濟王」。
至我朝順治時,封「忠義神武大帝」。
嗣後協天伏魔,疊錫崇封,編入祀典;其儀節,與文廟相埒。
蓋大地正氣與日星、河嶽之精靈,實式憑之矣。
帝君廟,祀遍天下;其靈蹟顯着處,筆不可殚述。
惜世人罕觏正史,惟據稗官谀說謬加揄揚:如秉燭達旦、樽酒贈袍及以關平為螟兒之類,此太史公所謂文不雅馴,薦紳之所難言。
獨陳壽「三國志」為二十一史之一,事可征信。
志中亦無周将軍倉名,惟「演義」有之。
今關廟必立周像,頗聞靈赫殊常,故人奉祀惟之謹;元魯貞作漢壽亭侯碑,有「乘赤兔兮從周倉」之語,真惝恍靈奇,不可思議。
則禮雖先王未之有,可以義起也。
至俗傳帝好讀「春秋」之說,殊無稽;裴松之補注引江表傳雲:『公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而已』。
蓋帝以武功顯,豈有杜預左癖與披膩顔帢日逐鄭康成車後者比哉!又馮山公(景)「關侯祖墓碑記」稱:康熙十七年戊午,解州有常平士于昌者讀書塔廟。
塔廟,侯故居也。
昌晝夢侯,授以「易碑」二大字。
驚而寤,見浚井者得巨磚,碎之,磚上有字;昌急合讀,乃紀侯之祖、考兩世諱字、生卒甲子大略。
循山而求,得墓道焉。
遂奔告解州守主朱旦,朱旦作「關侯祖墓碑記」。
記中載:『侯祖石磐公諱審,字問之;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
居解州常平村寶池裡。
公沖穆好道,以「于」、「春秋」訓其子。
卒于桓帝永壽三年丁酉,享年六十八。
子諱毅,字道遠,性至孝;父沒,廬墓三年。
既免喪,于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侯。
侯長,娶胡氏,于靈帝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生子平』雲。
據此,則俗說傅會,可存而不論耳。
夫以帝君威震華夏、力扶漢鼎,心事光明浩落,皎然如青天白日,是三代下第一流人物;光心敬之、佩之不敢忘。
然期三百六旬有六日中,未嘗瞻仰廟貌稍表瓣香之志者何也?懼黩也,神應監之矣。
猶子師廉茂才性謹悫,于帝君若有香火緣;爰與同社諸君子醵金為奉祀,「倡百和,不旬日事集。
蓋有其誠,則有其神;明德以薦馨香,非黍稷之謂也。
若實意不足、專務虛文,如村妪未淨心地,徒事喃喃誦經旨,蚤夜不絕聲;自謂是三藐三菩提、是無等等咒,功德無量。
此梵語所謂「吃栗多馱索迦」者流,吾意佛無知則已;有,方斥之、拒之之不暇,其何福之能降!祥符周栎園先生題仙霞嶺關廟聯雲:『拜斯人便思學斯人,莫混帳磕了頭去;到此山還須出此山,當仔細摸着心來』。
數語可作當頭一棒喝;亦見三教源流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此意願與宇内善信士參之! 台地設頭人說 鈕玉樵(琇)「物觚」雲:『康熙四十年七月,駕至索爾哈濟,有喇裡達番頭人進彩鹞一架、青翅蝴蜨一雙。
上問:「此二物産于何地」?頭人回奏:「生穹谷山中;鹞能擒虎、蝶能捕鳥」。
天顔大喜,賜以金而遣之』。
此頭人所由稱也。
考「周禮」「典制」,無一事一物一處所不設官。
如萬有二千五百家為鄉,一鄉之官三千二百五十五員,六鄉則七萬五千家、官一萬九千五百三十員;六遂亦如之。
若比長、闾胥等官秩雖卑,亦寓教導之意。
漢有亭長、有啬夫,範史「百官志」:『鄉置有秩、三老、遊徼』;皆治理一鄉者也。
台地五方錯處,事雜言龐;是以有頭人之設。
向例惟家道殷實、素行端謹者,方準舉充;官課以考成之法而賞罰之,故于地方有裨。
今也不然,以官戳為護符、以文檄為奇貨;竭良善之脂膏,适以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