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志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例貢生劉鼎綱等倡捐重修。
共一十四間。
祀田,謝姓年收谷四十六石、黃姓年收谷一百一十石、羅姓年收谷一百一十石、張姓年收谷八十石、邱姓年收谷九十六石、陳姓年收谷一百四十石、李姓年收谷七十石、徐姓年收谷一百二十四石、林姓年收谷四十石、湯姓年收谷一百四十石、吳姓年收谷七十石、賴姓年收谷四十二石、劉姓年收谷六十四石、鄭姓年收谷三十石,俱作三月祭祀演戲之費。
一在後壠街,距城十裡。
乾隆三十三年,林進興等倡捐建造;道光十一年,杜斐然等捐修。
共一十四間。
一在銅鑼灣街,距城十二裡。
道光二十五年,陳元亮等捐建;光緒七年,例貢生陳嘉樂倡捐重修。
共一十二間。
祀田兩處,年共收谷八十二石;陳嘉樂經理。
一在三湖莊,距城十二裡。
光緒五年,貢生黎彬南、張鵬漢等倡捐建造。
共九間。
一在二堡吞霄街,距城三十裡。
道光十三年,鄭媽觀倡捐建造;光緒十年,鋪戶金和安等捐修。
共一十二間。
祀田年收谷四十石。
一在二堡苑裡街,距城四十裡。
乾隆三十七年,陳诏盛等捐建;嘉慶十八年,陳文豐等捐修。
共一十一間。
一在二堡房裡街,距城四十二裡。
鹹豐六年,郭德先等捐建;光緒十三年,鄭補等捐修;共四間。
一在三堡大甲街,距城五十五裡。
乾隆三十五年,林對丹等捐建;五十五年,吳偏等捐修;光緒十八年,林鳳儀等複捐重修。
共一十九間。
祀田年收谷三百石。
義民祀在縣治北門外半裡社寮岡莊。
乾隆五十年,謝鳳藩等倡捐建造;同治二年,徐佳福等倡捐添建左橫屋。
共九間。
祀田在蛤子市義民埔,年收二百石。
祀粵之陣亡義民。
國王廟在縣治南門外距城半裡苗栗街。
道光元年,劉蘭斯倡捐建造。
共六間。
祀三山國王。
三山者,即廣東潮州之明山、巾山、獨山也。
嶽帝廟在縣治南門外半裡許車前莊。
嘉慶間,陳榮箴、鄭和郎、李從意等同捐充地基倡建;同治三年,張徽亮等捐修。
共四間。
水神廟在三堡大甲南門外,距城五十五裡。
附祀戴逆亂時殉難各官紳義民。
同治九年,官紳捐建,業戶王昆岡捐充地基;有碑紀之。
共七間。
祀田年收谷一百石。
壽公祠在二堡吞霄街,距城三十裡。
祀殉難幕賓壽同春。
道光六年,水師提督許松年建;文碑紀之。
共四間。
祀田在五谷岡,年收谷二十石。
五谷廟一在五谷岡莊,距城七裡。
同治七年,林運發等倡捐建造。
共五間。
祀田在本莊,年收谷八十石。
一在公館莊,距城十裡。
鹹豐六年,張進生倡捐建造。
共八間。
一在中心埔莊,距城八裡。
道光三十年,吳立松等捐建,年久頹圯;光緒十年,謝慶春等倡捐重建。
共七間。
祀田在芎蕉灣,年收谷八石。
一在嘉盛莊大墩頂,距城二裡。
道光九年,張林望等捐建。
一間。
龍神廟在三堡大甲溪中。
光緒八年,福建巡撫岑毓英建。
共一十一間。
萬善祠祀義塚孤魂。
在縣治南門外苗栗街,距城一裡。
鹹豐十一年,鄉人捐建;因地震倒塌。
光緒九年,職員徐炳文等倡捐重建。
共七間。
一在公館莊,距城十裡。
光緒七年,張進生、田阿德等倡捐建造。
共三間。
一在東河莊,距城八裡。
同治九年,劉乃鼎等倡建。
共四間。
祀田在祠邊,年收谷四十二石。
一在河頭莊,距城十五裡。
光緒二年,鄉人捐建。
共三間。
一在銅鑼灣街,距城十二裡。
鹹豐十一年,鄉人捐建。
共六間。
一在崁頭屋莊,距城七裡。
道光十四年,鄉人捐建;二十二年,湯順恒等捐修。
共四間。
一在老田寮莊,距城十四裡。
同治間,貢生謝鴻謀等倡捐建造。
共三間。
一在興隆莊(即老雞籠),距城十六裡。
光緒五年,彭長華倡捐建造。
共三間。
一在大興莊(即新雞籠莊),距城二十二裡。
光緒十九年,江永安、吳揚貴等倡捐建造。
共六間。
祀田在祠南,年收谷二十石。
一在大湖八份街,距城三十裡。
同治十三年,墾戶吳定新倡建。
共一十二間。
伊弟吳定,連年将八份街所收地租銀半捐作香祀之費。
一在後壟街東門外,距城十裡;即愍善亭。
延平郡王廟在大甲鐵砧山頂,距城五十裡。
光緒十一年,大甲巡檢餘寵、鹽務委員林锵、幕友盛鵬程、生員郭鏡清、職員謝鏡源、張程材等同建。
一間。
有碑紀。
上帝廟一在縣治南門外苗栗街,距城一裡。
嘉慶二十四年,鄉人捐建;因地震傾圯。
光緒十一年,劉毓英、職員徐炳文等倡捐重建。
共三間。
一在山子頂莊,距城二十裡。
乾隆間,林寬等捐建;道光五年,林紹賢等捐修。
共三間。
一在三湖莊,距城十二裡。
光緒十三年,例貢生黎彬南、湯集賢、李成傑等倡建。
共三間。
一在吞霄堡内湖莊,距城二十五裡。
嘉慶十九年,監生古松榮倡建;道光八年,彭東海倡修。
共三間。
共一十四間。
祀田,謝姓年收谷四十六石、黃姓年收谷一百一十石、羅姓年收谷一百一十石、張姓年收谷八十石、邱姓年收谷九十六石、陳姓年收谷一百四十石、李姓年收谷七十石、徐姓年收谷一百二十四石、林姓年收谷四十石、湯姓年收谷一百四十石、吳姓年收谷七十石、賴姓年收谷四十二石、劉姓年收谷六十四石、鄭姓年收谷三十石,俱作三月祭祀演戲之費。
一在後壠街,距城十裡。
乾隆三十三年,林進興等倡捐建造;道光十一年,杜斐然等捐修。
共一十四間。
一在銅鑼灣街,距城十二裡。
道光二十五年,陳元亮等捐建;光緒七年,例貢生陳嘉樂倡捐重修。
共一十二間。
祀田兩處,年共收谷八十二石;陳嘉樂經理。
一在三湖莊,距城十二裡。
光緒五年,貢生黎彬南、張鵬漢等倡捐建造。
共九間。
一在二堡吞霄街,距城三十裡。
道光十三年,鄭媽觀倡捐建造;光緒十年,鋪戶金和安等捐修。
共一十二間。
祀田年收谷四十石。
一在二堡苑裡街,距城四十裡。
乾隆三十七年,陳诏盛等捐建;嘉慶十八年,陳文豐等捐修。
共一十一間。
一在二堡房裡街,距城四十二裡。
鹹豐六年,郭德先等捐建;光緒十三年,鄭補等捐修;共四間。
一在三堡大甲街,距城五十五裡。
乾隆三十五年,林對丹等捐建;五十五年,吳偏等捐修;光緒十八年,林鳳儀等複捐重修。
共一十九間。
祀田年收谷三百石。
義民祀在縣治北門外半裡社寮岡莊。
乾隆五十年,謝鳳藩等倡捐建造;同治二年,徐佳福等倡捐添建左橫屋。
共九間。
祀田在蛤子市義民埔,年收二百石。
祀粵之陣亡義民。
國王廟在縣治南門外距城半裡苗栗街。
道光元年,劉蘭斯倡捐建造。
共六間。
祀三山國王。
三山者,即廣東潮州之明山、巾山、獨山也。
嶽帝廟在縣治南門外半裡許車前莊。
嘉慶間,陳榮箴、鄭和郎、李從意等同捐充地基倡建;同治三年,張徽亮等捐修。
共四間。
水神廟在三堡大甲南門外,距城五十五裡。
附祀戴逆亂時殉難各官紳義民。
同治九年,官紳捐建,業戶王昆岡捐充地基;有碑紀之。
共七間。
祀田年收谷一百石。
壽公祠在二堡吞霄街,距城三十裡。
祀殉難幕賓壽同春。
道光六年,水師提督許松年建;文碑紀之。
共四間。
祀田在五谷岡,年收谷二十石。
五谷廟一在五谷岡莊,距城七裡。
同治七年,林運發等倡捐建造。
共五間。
祀田在本莊,年收谷八十石。
一在公館莊,距城十裡。
鹹豐六年,張進生倡捐建造。
共八間。
一在中心埔莊,距城八裡。
道光三十年,吳立松等捐建,年久頹圯;光緒十年,謝慶春等倡捐重建。
共七間。
祀田在芎蕉灣,年收谷八石。
一在嘉盛莊大墩頂,距城二裡。
道光九年,張林望等捐建。
一間。
龍神廟在三堡大甲溪中。
光緒八年,福建巡撫岑毓英建。
共一十一間。
萬善祠祀義塚孤魂。
在縣治南門外苗栗街,距城一裡。
鹹豐十一年,鄉人捐建;因地震倒塌。
光緒九年,職員徐炳文等倡捐重建。
共七間。
一在公館莊,距城十裡。
光緒七年,張進生、田阿德等倡捐建造。
共三間。
一在東河莊,距城八裡。
同治九年,劉乃鼎等倡建。
共四間。
祀田在祠邊,年收谷四十二石。
一在河頭莊,距城十五裡。
光緒二年,鄉人捐建。
共三間。
一在銅鑼灣街,距城十二裡。
鹹豐十一年,鄉人捐建。
共六間。
一在崁頭屋莊,距城七裡。
道光十四年,鄉人捐建;二十二年,湯順恒等捐修。
共四間。
一在老田寮莊,距城十四裡。
同治間,貢生謝鴻謀等倡捐建造。
共三間。
一在興隆莊(即老雞籠),距城十六裡。
光緒五年,彭長華倡捐建造。
共三間。
一在大興莊(即新雞籠莊),距城二十二裡。
光緒十九年,江永安、吳揚貴等倡捐建造。
共六間。
祀田在祠南,年收谷二十石。
一在大湖八份街,距城三十裡。
同治十三年,墾戶吳定新倡建。
共一十二間。
伊弟吳定,連年将八份街所收地租銀半捐作香祀之費。
一在後壟街東門外,距城十裡;即愍善亭。
延平郡王廟在大甲鐵砧山頂,距城五十裡。
光緒十一年,大甲巡檢餘寵、鹽務委員林锵、幕友盛鵬程、生員郭鏡清、職員謝鏡源、張程材等同建。
一間。
有碑紀。
上帝廟一在縣治南門外苗栗街,距城一裡。
嘉慶二十四年,鄉人捐建;因地震傾圯。
光緒十一年,劉毓英、職員徐炳文等倡捐重建。
共三間。
一在山子頂莊,距城二十裡。
乾隆間,林寬等捐建;道光五年,林紹賢等捐修。
共三間。
一在三湖莊,距城十二裡。
光緒十三年,例貢生黎彬南、湯集賢、李成傑等倡建。
共三間。
一在吞霄堡内湖莊,距城二十五裡。
嘉慶十九年,監生古松榮倡建;道光八年,彭東海倡修。
共三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