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志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中,夏時熟。
農人鹹藉以為半年糧。
瓠:皮青白參半,肉純白,味淡。
有圓瓠、長瓠、葫蘆瓠、紫瓠數種。
正、二月種,五、六月熟。
果屬 梨:有青、赤二種。
赤者七月熟,青者九月熟;各有大、小不齊。
美者若山東梨,食之無滓。
味清、性涼,肺熱者最宜。
鳳梨:即黃梨。
味酸。
「居易錄」謂:『黃梨曰黃來』。
又或雲:『粵西以波羅蜜為天波羅、黃梨為地波羅』。
「淡水廳志」雲:『黃梨長止五、六寸,叢生;根下葉似蒲,兩邊如鋸齒,頂上葉小,攢簇如雞帚』。
荔枝:種出内地;産于興化、漳浦者為佳。
苗地少有。
龍眼:七月熟。
以粒大核小者為佳。
香橼:「淡水廳志」雲:『香橼,瓤不分瓣,長似木瓜,上下微尖。
味甘而香;以鹽腌之,能消食,可當茶飲』。
佛手柑:有爪六、七如人指,屈伸長短,錯落不齊。
未熟色青,熟則黃。
雖幹而味亦香。
梅:味酸、色黃。
四月熟。
曾茶山詩雲:『梅子黃時日日晴』;即此梅也。
又有楊梅,色紅如朱而小,味亦酸。
李:有石李、雞心李、苋菜李、黃肉李;又有小而紅者,名為珍珠李。
柑:種類不一。
苗産不如新竹、彰化為佳。
「淡水廳志」雲:『有密桶柑、雪柑、椪柑、番柑。
沈文開「雜記」雲:「番柑,種自荷蘭。
大于番橘,肉酸皮苦。
荷蘭人夏月飲水,必取此和鹽搗作酸醬入之。
多樹園中;樹與橘無異」』。
橘:有大、小二種。
大者一年一實;小者花實四時相續,名公孫橘,又名月橘。
肉酸、皮苦,作醬大、小皆宜。
柚:有紅、白肉二種。
紅而大者曰鬥柚。
以茶葉入其裡,多蒸曬,盛夏時食之可解暑;剖食亦佳。
枇杷:味酸。
葉可治嗽。
蒲萄:蔓生。
荊蕉:俗呼芎蕉,一作芭蕉果。
「台灣草木狀」雲:『芭蕉果如橘瓤,先合後分,長而屈;當即「志乘」所雲羊角蕉也』。
味同瓜瓤,而膩過之。
甘蔗:性冷、味甘。
有紅、黃、白三種。
幹小者為竹蔗,煮汁成糖。
菱角:生池沼中,葉浮而子下垂。
殼赤、肉白,味香。
槺榔子:未熟色赤,熟則黑。
五月熟後種埔占,子多歲亦豐。
檨仔:形如豬腰,核大。
皮肉黃,味酸。
俗呼為番蒜。
菩提果:即香果。
「淡水廳志」雲:『菩提果,出西域。
花有須、無瓣,色白。
中空如蠟丸,芳馨極似玫瑰果』。
棗:有紅、黑二種。
柰:皮斑,肉紅似李。
味甘。
桃:有苦桃、甜桃;又有七寸桃,人常植盆中。
羊桃:「台灣草木狀」雲:『羊桃或四棱或五棱,小而色綠;文理直者甘,大而微黃、棱角不甚周正者酸。
橫斷之,似車輪;去其廓,又如白蘋初放。
瓣中有微核如橄榄仁,入口稍澁亦相似』。
番石榴:俗呼為朳。
二、三月開花,六、七月熟。
又有五、六月開花,冬時熟者,别名冬朳。
木瓜:俗傳有公、母。
公者花而不實,母則實而不花。
可入藥,亦可充蔬。
椰子:肉含漿如酒。
殼厚而堅,可作杓。
槟榔:即菁子。
俗以嫩者去頭尖,合蛎灰、香藤食之;老者切片和蛎灰、蒌葉食之。
其皮入藥品曰腹皮,心曰槟榔。
「赤崁集」雲:『槟榔,即廣東雞心。
粵人俟成熟,取子而食。
台人于未熟時食其青皮;細嚼麻縷相屬,即大腹皮也』。
「「淡水廳志」謂:『槟榔和荖藤葉食之,能醉人,可祛瘴』。
又謂:『蒌藤,一作扶留。
土人誤為荖似荖藤葉,即蒌葉也』。
近見大甲、苑裡等處以槟榔和蒌子、桂子及灰同啖。
蒌子長寸餘,皮多花點如蟲狀。
味香,略似桂,号為蒌花。
按「台灣志略」謂:『槟榔自孟秋以至孟夏發生不絕,與椰肉、香藤、蒌葉夾灰同啖;惟六、七月始無,台人以薰幹者繼之』視今苗俗無甚異。
石榴:花紅,有大、小二種。
大者曰白石榴,小者曰金石榴。
柿:俗以鹼油入蒂,俟紅時啖之;其水漬者色不甚變,較爽快可啖。
木屬 樟:「淡水廳志」雲:『有赤樟、粉樟。
内山最盛,軍工需采。
大者數抱,垂蔭數畝。
宜于雕刻。
氣甚芬烈,熬其汁為腦,可入藥品』。
石柳:葉似蛱蜨,色若象牙。
一作石棟。
紫荊:性至堅重。
略似茄冬,葉較大。
榕:「淡水廳志」雲:『大者垂陰十餘丈,多根難拔,不材故壽。
根如下垂,及地便生枝幹。
又鳥啄其子,墜地複生,名曰鳥榕』。
櫹榔:粵人謂之黃肉,閩人謂之消郎。
「淡水廳志」謂:『質堅而膩,大者數圍。
性重,入土不朽。
僞鄭取為棺,屍悉化,故名消郎』。
楠:有香楠、石楠、虎皮楠。
性堅。
「稗海記遊」雲:『楠木,始生已具全體。
裂土而出,兩葉始蘖。
既大十圍,歲久則堅,終不加大』。
九芎:又一名九荊。
茄冬:肉紅,質堅。
入土不朽。
百日青:質亦堅,可作器。
烏心石:葉尖、皮薄,心黑。
堅如石。
亦美材。
松:石崖上生,性堅。
大者數圍。
亦可作器。
羅漢松:植盆中。
柏:「淡水廳志」謂:『木皆向陽,柏獨西指』。
相思樹:經冬不凋。
葉細長成簇,花黃。
味帶香,俗呼香茜樹。
燒作炭,甚堅。
人多種植。
楊:水邊生。
葉大而根亦茂。
柳:楊屬。
其葉較細。
柯:有淋漓柯、赤柯。
■〈木斯〉:似柯,而葉小文細。
冬結子,可食。
象齒:木硬而直。
龍牙:葉尖細。
俗稱黃荊腳。
桐:子大如木瓜,可醡油。
青桐:皮有花點,質不堅實。
根可作藥。
烏栽:皮帶黑色,中白;質不堅實。
埔荊:一作埔姜。
有五葉、七葉二種。
山茶:可衛宅。
白樹:樹大而幹直。
一名蕉殼樹。
茄藤:皮可染魚網。
樸仔樹:葉曬幹,可擦器物。
山柿:似柿而小。
山柑:似柑。
唐梨:枝軟;實似梨而小,肉澁不可食。
早春取其枝,種濕泥中易生;經一、二年可接梨。
苦楝:「圖經」謂:『苦楝有雌、雄。
雄者根赤無子,雌者根白有子』。
羊杞:美質,可作農器。
楓:有汁略似松香,可入藥。
公牡樹 鹿子樹:以其枝葉為鹿所嗜,故名。
山杉:子似楓,葉似松。
林投:「淡水廳志」雲:『葉似鳳梨,高丈餘。
栽為籬,牛羊不得入』。
山豬肉:有花無子。
鐵樹:一作綠珊瑚。
「淡水廳志」雲:『鐵樹多桠枝而無花,葉光潤。
出身呂宋』。
仙人掌:有枝無葉。
棕:一名栟榈。
赤鸠:子熟可食。
厚殼桂 莿桃桂:桂幹有莿,心黑而堅。
牛乳樹:其子多乳,不可食。
大椿桑:葉可供蠶,根可入藥品。
子熟食之,微酸。
山槟榔:葉似菁。
伯勞樹:子熟可食。
山黃麻:似黃麻,而皮較厚
農人鹹藉以為半年糧。
瓠:皮青白參半,肉純白,味淡。
有圓瓠、長瓠、葫蘆瓠、紫瓠數種。
正、二月種,五、六月熟。
果屬 梨:有青、赤二種。
赤者七月熟,青者九月熟;各有大、小不齊。
美者若山東梨,食之無滓。
味清、性涼,肺熱者最宜。
鳳梨:即黃梨。
味酸。
「居易錄」謂:『黃梨曰黃來』。
又或雲:『粵西以波羅蜜為天波羅、黃梨為地波羅』。
「淡水廳志」雲:『黃梨長止五、六寸,叢生;根下葉似蒲,兩邊如鋸齒,頂上葉小,攢簇如雞帚』。
荔枝:種出内地;産于興化、漳浦者為佳。
苗地少有。
龍眼:七月熟。
以粒大核小者為佳。
香橼:「淡水廳志」雲:『香橼,瓤不分瓣,長似木瓜,上下微尖。
味甘而香;以鹽腌之,能消食,可當茶飲』。
佛手柑:有爪六、七如人指,屈伸長短,錯落不齊。
未熟色青,熟則黃。
雖幹而味亦香。
梅:味酸、色黃。
四月熟。
曾茶山詩雲:『梅子黃時日日晴』;即此梅也。
又有楊梅,色紅如朱而小,味亦酸。
李:有石李、雞心李、苋菜李、黃肉李;又有小而紅者,名為珍珠李。
柑:種類不一。
苗産不如新竹、彰化為佳。
「淡水廳志」雲:『有密桶柑、雪柑、椪柑、番柑。
沈文開「雜記」雲:「番柑,種自荷蘭。
大于番橘,肉酸皮苦。
荷蘭人夏月飲水,必取此和鹽搗作酸醬入之。
多樹園中;樹與橘無異」』。
橘:有大、小二種。
大者一年一實;小者花實四時相續,名公孫橘,又名月橘。
肉酸、皮苦,作醬大、小皆宜。
柚:有紅、白肉二種。
紅而大者曰鬥柚。
以茶葉入其裡,多蒸曬,盛夏時食之可解暑;剖食亦佳。
枇杷:味酸。
葉可治嗽。
蒲萄:蔓生。
荊蕉:俗呼芎蕉,一作芭蕉果。
「台灣草木狀」雲:『芭蕉果如橘瓤,先合後分,長而屈;當即「志乘」所雲羊角蕉也』。
味同瓜瓤,而膩過之。
甘蔗:性冷、味甘。
有紅、黃、白三種。
幹小者為竹蔗,煮汁成糖。
菱角:生池沼中,葉浮而子下垂。
殼赤、肉白,味香。
槺榔子:未熟色赤,熟則黑。
五月熟後種埔占,子多歲亦豐。
檨仔:形如豬腰,核大。
皮肉黃,味酸。
俗呼為番蒜。
菩提果:即香果。
「淡水廳志」雲:『菩提果,出西域。
花有須、無瓣,色白。
中空如蠟丸,芳馨極似玫瑰果』。
棗:有紅、黑二種。
柰:皮斑,肉紅似李。
味甘。
桃:有苦桃、甜桃;又有七寸桃,人常植盆中。
羊桃:「台灣草木狀」雲:『羊桃或四棱或五棱,小而色綠;文理直者甘,大而微黃、棱角不甚周正者酸。
橫斷之,似車輪;去其廓,又如白蘋初放。
瓣中有微核如橄榄仁,入口稍澁亦相似』。
番石榴:俗呼為朳。
二、三月開花,六、七月熟。
又有五、六月開花,冬時熟者,别名冬朳。
木瓜:俗傳有公、母。
公者花而不實,母則實而不花。
可入藥,亦可充蔬。
椰子:肉含漿如酒。
殼厚而堅,可作杓。
槟榔:即菁子。
俗以嫩者去頭尖,合蛎灰、香藤食之;老者切片和蛎灰、蒌葉食之。
其皮入藥品曰腹皮,心曰槟榔。
「赤崁集」雲:『槟榔,即廣東雞心。
粵人俟成熟,取子而食。
台人于未熟時食其青皮;細嚼麻縷相屬,即大腹皮也』。
「「淡水廳志」謂:『槟榔和荖藤葉食之,能醉人,可祛瘴』。
又謂:『蒌藤,一作扶留。
土人誤為荖似荖藤葉,即蒌葉也』。
近見大甲、苑裡等處以槟榔和蒌子、桂子及灰同啖。
蒌子長寸餘,皮多花點如蟲狀。
味香,略似桂,号為蒌花。
按「台灣志略」謂:『槟榔自孟秋以至孟夏發生不絕,與椰肉、香藤、蒌葉夾灰同啖;惟六、七月始無,台人以薰幹者繼之』視今苗俗無甚異。
石榴:花紅,有大、小二種。
大者曰白石榴,小者曰金石榴。
柿:俗以鹼油入蒂,俟紅時啖之;其水漬者色不甚變,較爽快可啖。
木屬 樟:「淡水廳志」雲:『有赤樟、粉樟。
内山最盛,軍工需采。
大者數抱,垂蔭數畝。
宜于雕刻。
氣甚芬烈,熬其汁為腦,可入藥品』。
石柳:葉似蛱蜨,色若象牙。
一作石棟。
紫荊:性至堅重。
略似茄冬,葉較大。
榕:「淡水廳志」雲:『大者垂陰十餘丈,多根難拔,不材故壽。
根如下垂,及地便生枝幹。
又鳥啄其子,墜地複生,名曰鳥榕』。
櫹榔:粵人謂之黃肉,閩人謂之消郎。
「淡水廳志」謂:『質堅而膩,大者數圍。
性重,入土不朽。
僞鄭取為棺,屍悉化,故名消郎』。
楠:有香楠、石楠、虎皮楠。
性堅。
「稗海記遊」雲:『楠木,始生已具全體。
裂土而出,兩葉始蘖。
既大十圍,歲久則堅,終不加大』。
九芎:又一名九荊。
茄冬:肉紅,質堅。
入土不朽。
百日青:質亦堅,可作器。
烏心石:葉尖、皮薄,心黑。
堅如石。
亦美材。
松:石崖上生,性堅。
大者數圍。
亦可作器。
羅漢松:植盆中。
柏:「淡水廳志」謂:『木皆向陽,柏獨西指』。
相思樹:經冬不凋。
葉細長成簇,花黃。
味帶香,俗呼香茜樹。
燒作炭,甚堅。
人多種植。
楊:水邊生。
葉大而根亦茂。
柳:楊屬。
其葉較細。
柯:有淋漓柯、赤柯。
■〈木斯〉:似柯,而葉小文細。
冬結子,可食。
象齒:木硬而直。
龍牙:葉尖細。
俗稱黃荊腳。
桐:子大如木瓜,可醡油。
青桐:皮有花點,質不堅實。
根可作藥。
烏栽:皮帶黑色,中白;質不堅實。
埔荊:一作埔姜。
有五葉、七葉二種。
山茶:可衛宅。
白樹:樹大而幹直。
一名蕉殼樹。
茄藤:皮可染魚網。
樸仔樹:葉曬幹,可擦器物。
山柿:似柿而小。
山柑:似柑。
唐梨:枝軟;實似梨而小,肉澁不可食。
早春取其枝,種濕泥中易生;經一、二年可接梨。
苦楝:「圖經」謂:『苦楝有雌、雄。
雄者根赤無子,雌者根白有子』。
羊杞:美質,可作農器。
楓:有汁略似松香,可入藥。
公牡樹 鹿子樹:以其枝葉為鹿所嗜,故名。
山杉:子似楓,葉似松。
林投:「淡水廳志」雲:『葉似鳳梨,高丈餘。
栽為籬,牛羊不得入』。
山豬肉:有花無子。
鐵樹:一作綠珊瑚。
「淡水廳志」雲:『鐵樹多桠枝而無花,葉光潤。
出身呂宋』。
仙人掌:有枝無葉。
棕:一名栟榈。
赤鸠:子熟可食。
厚殼桂 莿桃桂:桂幹有莿,心黑而堅。
牛乳樹:其子多乳,不可食。
大椿桑:葉可供蠶,根可入藥品。
子熟食之,微酸。
山槟榔:葉似菁。
伯勞樹:子熟可食。
山黃麻:似黃麻,而皮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