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志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物産考
物産者,上以為度支之本,下以為衣食之經:可謂重矣。
其應時宜、因地利,古聖王所以有「月令」、「禹貢」之作也。
綜觀苗産,寒暑有異、原濕攸殊,則知時、審勢實為至要。
若夫物産之重,則在九谷、六畜;物産之着,則有樟腦、磺油;即凡草木滋榮、鳥獸鹹若,亦足驗裁成輔相之功,而皆不可略者也。
于是,作物産考。
稻屬 烏占:殼近黑,米白。
正、二月種田中,六月收。
為飯軟而甘美。
農家盛行此種。
花螺:殼斑,粒大。
為飯似烏占,故俗稱花螺占。
清油早:有大、小粒二種。
銀魚早:正、二月種,五月收。
蟻蚣包:粒大,殼厚,色黃;一名大早。
白米粉:粒大,米白如粉。
棉仔:「淡水廳志」雲:『棉仔,粒尾有紅須長五、六寸;不畏鹽水,宜塭田』。
紅腳早:腳紅色,米亦白。
——以上早稻。
霜降早:六月種,霜降收。
苗高四、五尺,宜硗田。
菊仔:有毛菊、金包菊二種。
銀朱紅:米紅、心白。
七十餘日收,利旱日。
天來種:略似烏占。
占仔:即占城稻。
五、六月種田中,九、十月成。
有赤、白二色;純白者佳。
「湘山野錄」雲:『宋真宗以福建地多高仰,聞占城稻耐旱,遣使求其種,使莳之』。
又宋「會要」謂:『大中祥符五年,遣使福建取占城谷分給江、淮、兩浙』(按宋真宗曆鹹平六年、景德四年後,改大中祥符;則種入中國似自真宗始)。
——以上晚稻。
圓粒:種、獲與埔占同。
米白、粒肥;為飯少。
羗猴:有紅、白二種。
粒長。
園早:似銀朱紅;百餘日收。
扣腰仔:作曲甚佳。
林禾菊:粒尾有芒刺長四、五分。
米軟,色白。
——以上園稻。
竹絲秫:粒長,米青白。
可釀酒。
赤殼秫:俗呼為金包銀。
「赤崁筆談」雲:『糯稻種水田者,曰赤殼秫,色赤;種園者禾秫,粒大、色白』。
霜降秫:六月種,霜降收。
似竹絲秫而小。
麥屬 大麥:十月種,三月收。
小麥:「淡水廳志」雲:『小麥有二種:曰怕燒,八、九月種,正、二月成;曰深根,十二月種,三月成』。
黍屬 包黍:有黃、白二種。
農家每以繼饔飧。
蘆黍:色赤。
有高、矮腳二種;即北方膏粱。
可釀酒。
鴨蹄黍:穗如鴨蹄。
狗尾黍:「淡水廳志」雲:『狗尾黍,即北方小米;穗長如狗尾』。
菽屬 芝麻:「淡水廳志」雲:『芝麻,即胡麻。
有黑、白二種。
可醡油』。
黃豆:可為豆腐。
黑豆:四、五月種,八、九月收。
可作鹽豉。
綠豆:四、五月種,八、九月收。
米豆:有赤、白、紅三種。
長角豆:莢長尺餘;有青、紅、白三種。
白雪豆:二、三月種,七、八月成。
肉豆:有青、紅二種;莢長二、三寸,紅者味尤佳。
荷蘭豆:「淡水廳志」雲:『荷蘭豆,種出荷蘭。
有紅、白花二種。
角粒脆嫩,清香可餐』。
豬腸豆:似長角豆而肥,莢長七、八寸。
豬牙豆:以形似名。
虎爪豆:亦以形似名。
番豆:「淡水廳志」雲:『番豆,花銀紅色;殼硬、粒圓,取為粉糍等餡。
較綠豆價廉』。
土豆:「淡水廳志」雲:『土豆,即落花生。
花紫色,萎地即結實土中;一房三、四粒,堪充果品。
醡油,亦可代蠟。
北方名長生果。
俱系夏月種,冬月收實』。
枲屬 麻:即黃麻。
莖有紅、青二種。
苎:有家芒、山芒之别。
市井婦女種者,色青白,柔軟,可為線,長五、六尺,曰家芒。
農人種于山園者,色青赤,軟硬不齊,長丈餘,曰山芒;通行北地,台地少用。
鳳來葛:叢似鳳來果,葉青,柔,長數尺;有絲即葛。
後壟多有。
綿:大甲堡内多有種者。
蔬屬 姜:「淡水廳志」雲:『姜,春種、夏熟,初生嫩而尖,曰紫姜,亦名水姜。
老姜曰姜母。
又有番姜,花白、瓣綠,熟時色紅;中有子,味辣,可作醬』。
蔥:有香蔥、年蔥、四季蔥、風蔥四種。
風蔥一名油蔥。
蒜:有軟、硬莖二種。
韭:葉柔細,長尺許;味香而烈。
薤:有大、小二種。
葉圓似蔥,可醬食。
芥:有辣芥、油芥二種。
辣芥子研末,可助腌食味料。
油芥子,可醡油。
白菜:秋時生;即周彥倫所謂「秋末晚崧」也。
有小白、包心白二種。
包心者曰山東白。
紅菜:葉紫、莖青。
大菜:有包心、缺葉二種。
十月種,十二月盛。
居民用鹽漬,以供日用;故俗呼為年菜。
雞啄菜:葉多缺,似雞啄。
十二月種,三月食。
又名三月菜。
鍋蓋菜:葉圓,味甘。
角菜:葉有三角,色青,味冷。
八、九月種,冬、春時食。
甜菜:葉青、莖紅。
其味清甜。
蒼薘:「淡水廳志」雲:『蒼薘,俗呼為厚茇菜,又名厚茉莉。
有小毒。
唐「西域傳」:「末祿有蒼薘」。
即此菜。
補中下氣;汁洗衣白如玉』。
或雲味冷。
芥藍:葉大而厚,色青碧。
春時花最佳。
苋:有紅、白二種。
「清異錄」以紅苋為鼈還丹。
俗傳不宜與鼈同食。
謂鼈見苋而生,蓋本此。
甕菜:有大、小二種。
莖有孔,一葉一節。
「淡水廳志」謂:『種出東夷古倫國。
以甕盛之,譯不能通,因以甕名』。
茼莴:一名艾菜。
葉似艾,花似菊。
味香,性冷。
芹:有赤、白二種,孟倪雲:『和醋食損齒』。
李廷飛雲:『赤芹害人,不可食』。
李時珍雲:『蛇喜食芹,驚蟄後不可食』。
紫菜:生海石中。
一名海菜。
金針 木耳:朽樹所生。
筍:有麻竹、綠竹、筀竹等筍。
又有茄荻筍,生池塘中。
蒝萎:「淡水廳志」雲:『蒝萎,即「本草」葫荽。
莖葉柔細,根多須。
張蓦使西域嘗得此』。
芋:有槟榔芋、青心芋、紅棗芋、白棗芋、水芋等種,其佳者槟榔芋。
蘿蔔:俗呼菜頭。
冬、春時生。
有紅、白二種。
農家常多種田中,土掩水漬以代糞。
蓏屬 金瓜:即南瓜。
有青、黃皮二種。
不可合羊肉食。
王瓜:「淡水廳志」雲:『王瓜,即莉瓜。
皮有微莿。
俗呼釣瓜』。
冬瓜:有枕瓜、蛇瓜。
春種夏熟。
絲瓜:一名菜瓜。
苦瓜:皮青白、腹紅。
可腌食,熟食亦佳。
西瓜:「淡水廳志」雲:『西瓜,種出回纥。
有青、白皮二種』。
涵瓜:有青、白二種。
可腌食,醬、豉、糖亦宜。
白沙墩最多,居民常以米易之。
洗子瓜:似西瓜而小,肉少子多。
子熟食之,味香。
人多售于市。
地瓜:即番薯。
有紅、黃、白三種。
黃者名黃栀薯,六月種田中,十二月熟。
其紅、白二種,冬種園
其應時宜、因地利,古聖王所以有「月令」、「禹貢」之作也。
綜觀苗産,寒暑有異、原濕攸殊,則知時、審勢實為至要。
若夫物産之重,則在九谷、六畜;物産之着,則有樟腦、磺油;即凡草木滋榮、鳥獸鹹若,亦足驗裁成輔相之功,而皆不可略者也。
于是,作物産考。
稻屬 烏占:殼近黑,米白。
正、二月種田中,六月收。
為飯軟而甘美。
農家盛行此種。
花螺:殼斑,粒大。
為飯似烏占,故俗稱花螺占。
清油早:有大、小粒二種。
銀魚早:正、二月種,五月收。
蟻蚣包:粒大,殼厚,色黃;一名大早。
白米粉:粒大,米白如粉。
棉仔:「淡水廳志」雲:『棉仔,粒尾有紅須長五、六寸;不畏鹽水,宜塭田』。
紅腳早:腳紅色,米亦白。
——以上早稻。
霜降早:六月種,霜降收。
苗高四、五尺,宜硗田。
菊仔:有毛菊、金包菊二種。
銀朱紅:米紅、心白。
七十餘日收,利旱日。
天來種:略似烏占。
占仔:即占城稻。
五、六月種田中,九、十月成。
有赤、白二色;純白者佳。
「湘山野錄」雲:『宋真宗以福建地多高仰,聞占城稻耐旱,遣使求其種,使莳之』。
又宋「會要」謂:『大中祥符五年,遣使福建取占城谷分給江、淮、兩浙』(按宋真宗曆鹹平六年、景德四年後,改大中祥符;則種入中國似自真宗始)。
——以上晚稻。
圓粒:種、獲與埔占同。
米白、粒肥;為飯少。
羗猴:有紅、白二種。
粒長。
園早:似銀朱紅;百餘日收。
扣腰仔:作曲甚佳。
林禾菊:粒尾有芒刺長四、五分。
米軟,色白。
——以上園稻。
竹絲秫:粒長,米青白。
可釀酒。
赤殼秫:俗呼為金包銀。
「赤崁筆談」雲:『糯稻種水田者,曰赤殼秫,色赤;種園者禾秫,粒大、色白』。
霜降秫:六月種,霜降收。
似竹絲秫而小。
麥屬 大麥:十月種,三月收。
小麥:「淡水廳志」雲:『小麥有二種:曰怕燒,八、九月種,正、二月成;曰深根,十二月種,三月成』。
黍屬 包黍:有黃、白二種。
農家每以繼饔飧。
蘆黍:色赤。
有高、矮腳二種;即北方膏粱。
可釀酒。
鴨蹄黍:穗如鴨蹄。
狗尾黍:「淡水廳志」雲:『狗尾黍,即北方小米;穗長如狗尾』。
菽屬 芝麻:「淡水廳志」雲:『芝麻,即胡麻。
有黑、白二種。
可醡油』。
黃豆:可為豆腐。
黑豆:四、五月種,八、九月收。
可作鹽豉。
綠豆:四、五月種,八、九月收。
米豆:有赤、白、紅三種。
長角豆:莢長尺餘;有青、紅、白三種。
白雪豆:二、三月種,七、八月成。
肉豆:有青、紅二種;莢長二、三寸,紅者味尤佳。
荷蘭豆:「淡水廳志」雲:『荷蘭豆,種出荷蘭。
有紅、白花二種。
角粒脆嫩,清香可餐』。
豬腸豆:似長角豆而肥,莢長七、八寸。
豬牙豆:以形似名。
虎爪豆:亦以形似名。
番豆:「淡水廳志」雲:『番豆,花銀紅色;殼硬、粒圓,取為粉糍等餡。
較綠豆價廉』。
土豆:「淡水廳志」雲:『土豆,即落花生。
花紫色,萎地即結實土中;一房三、四粒,堪充果品。
醡油,亦可代蠟。
北方名長生果。
俱系夏月種,冬月收實』。
枲屬 麻:即黃麻。
莖有紅、青二種。
苎:有家芒、山芒之别。
市井婦女種者,色青白,柔軟,可為線,長五、六尺,曰家芒。
農人種于山園者,色青赤,軟硬不齊,長丈餘,曰山芒;通行北地,台地少用。
鳳來葛:叢似鳳來果,葉青,柔,長數尺;有絲即葛。
後壟多有。
綿:大甲堡内多有種者。
蔬屬 姜:「淡水廳志」雲:『姜,春種、夏熟,初生嫩而尖,曰紫姜,亦名水姜。
老姜曰姜母。
又有番姜,花白、瓣綠,熟時色紅;中有子,味辣,可作醬』。
蔥:有香蔥、年蔥、四季蔥、風蔥四種。
風蔥一名油蔥。
蒜:有軟、硬莖二種。
韭:葉柔細,長尺許;味香而烈。
薤:有大、小二種。
葉圓似蔥,可醬食。
芥:有辣芥、油芥二種。
辣芥子研末,可助腌食味料。
油芥子,可醡油。
白菜:秋時生;即周彥倫所謂「秋末晚崧」也。
有小白、包心白二種。
包心者曰山東白。
紅菜:葉紫、莖青。
大菜:有包心、缺葉二種。
十月種,十二月盛。
居民用鹽漬,以供日用;故俗呼為年菜。
雞啄菜:葉多缺,似雞啄。
十二月種,三月食。
又名三月菜。
鍋蓋菜:葉圓,味甘。
角菜:葉有三角,色青,味冷。
八、九月種,冬、春時食。
甜菜:葉青、莖紅。
其味清甜。
蒼薘:「淡水廳志」雲:『蒼薘,俗呼為厚茇菜,又名厚茉莉。
有小毒。
唐「西域傳」:「末祿有蒼薘」。
即此菜。
補中下氣;汁洗衣白如玉』。
或雲味冷。
芥藍:葉大而厚,色青碧。
春時花最佳。
苋:有紅、白二種。
「清異錄」以紅苋為鼈還丹。
俗傳不宜與鼈同食。
謂鼈見苋而生,蓋本此。
甕菜:有大、小二種。
莖有孔,一葉一節。
「淡水廳志」謂:『種出東夷古倫國。
以甕盛之,譯不能通,因以甕名』。
茼莴:一名艾菜。
葉似艾,花似菊。
味香,性冷。
芹:有赤、白二種,孟倪雲:『和醋食損齒』。
李廷飛雲:『赤芹害人,不可食』。
李時珍雲:『蛇喜食芹,驚蟄後不可食』。
紫菜:生海石中。
一名海菜。
金針 木耳:朽樹所生。
筍:有麻竹、綠竹、筀竹等筍。
又有茄荻筍,生池塘中。
蒝萎:「淡水廳志」雲:『蒝萎,即「本草」葫荽。
莖葉柔細,根多須。
張蓦使西域嘗得此』。
芋:有槟榔芋、青心芋、紅棗芋、白棗芋、水芋等種,其佳者槟榔芋。
蘿蔔:俗呼菜頭。
冬、春時生。
有紅、白二種。
農家常多種田中,土掩水漬以代糞。
蓏屬 金瓜:即南瓜。
有青、黃皮二種。
不可合羊肉食。
王瓜:「淡水廳志」雲:『王瓜,即莉瓜。
皮有微莿。
俗呼釣瓜』。
冬瓜:有枕瓜、蛇瓜。
春種夏熟。
絲瓜:一名菜瓜。
苦瓜:皮青白、腹紅。
可腌食,熟食亦佳。
西瓜:「淡水廳志」雲:『西瓜,種出回纥。
有青、白皮二種』。
涵瓜:有青、白二種。
可腌食,醬、豉、糖亦宜。
白沙墩最多,居民常以米易之。
洗子瓜:似西瓜而小,肉少子多。
子熟食之,味香。
人多售于市。
地瓜:即番薯。
有紅、黃、白三種。
黃者名黃栀薯,六月種田中,十二月熟。
其紅、白二種,冬種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