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志卷三

關燈
院為培植人材之資,是以六莊民人不複計較,一體灌溉。

    但此田下流旱埔不少,而彼處奸民得以從此乘間接引充田流下之水。

    灌伊旱埔。

    則充田所灌之水有限,而下流所灌之水無窮,是亦六莊民人之後福也。

     蛤子市圳距縣南十裡。

    其水自河頭溪引入,灌田九百餘甲。

     後壟中圳距縣北七裡。

    其水自坡子寮溪引入,灌田九十甲。

     後壟南圳距縣北七裡。

    其水自坡子寮溪引入,灌田七十五甲。

     後壟北圳距縣八裡。

    其水自獅潭溪引入,灌田八十甲。

     二湖圳距縣西一十四裡。

    其水一于三湖七張陂引入、一于鴨母坑陂引入,灌田三十三甲。

     三湖東圳距縣西一十三裡。

    其水于槺榔潭引入,灌田三十餘甲。

     三湖西圳距縣西一十三裡。

    其水于四湖溪引入,灌田五十六甲。

     四湖東圳距縣西一十五裡。

    其水于五湖溪由石頭灣鑿山二十餘丈引入,灌田一十七甲。

     四湖西圳距縣西一十五裡。

    其水于五湖溪水頭陂引入,灌田七十餘甲。

     大埔園圳距縣北六裡。

    其水于陂子寮溪引入;因洪水沖壞,現經沙石填塞。

     南勢湖南圳距縣西南二十四裡。

    其水于公館溪頭泉源引入,灌田三十餘甲。

     南勢湖北圳距縣西南二十四裡。

    其水于泉水窩引入,灌田三十餘甲。

     竿草湖圳距縣南二十六裡。

    其水于内草湖溪引入,灌田二十餘甲。

     竹子林圳距縣西南二十八裡。

    其水于圳頭肚溪引入,灌田二十餘甲。

     内湖圳距縣西南二十九裡。

    其水于武眉坑引入,灌田六十餘甲。

     西勢莊圳距縣西南四十一裡。

    其水于角口小溪引入,灌田七十餘甲。

     苑裡莊圳距縣西南四十二裡。

    其水于角口小溪引入,灌田一百餘甲。

     古亭笨圳距縣西南四十六裡。

    其水于角口小溪引入,灌田八十餘甲。

     大安溪圳距縣西南五十六裡。

    其水于大安溪引入,灌田四百餘甲。

     火焰山腳圳距縣西南五十七裡。

    其水于大安溪引入,灌田九十餘甲。

     新莊陂圳距縣西南五十六裡。

    其水于大安溪引入,灌田九十餘甲。

     濑施陂圳距縣西南五十七裡。

    其水于大安溪引入,灌田二百餘甲。

     九張犁圳距縣西南五十七裡。

    其水于大安溪引入,灌田六十餘甲。

     日南莊圳距縣西南五十八裡。

    其水于大安溪引入,灌田九十餘甲。

     七張犁圳距縣西南五十七裡。

    其水于大安溪引入,灌田九十餘甲。

     安甯莊圳距縣西南五十六裡。

    其水于大安溪引入,灌田一百二十餘甲。

     義塚 平頂義塚在平頂嶺,距縣南五裡。

    維祥、夢花、中興三莊民人牧牛公埔。

    因地近貓裡街市,于此營葬者甚多。

    後遂陸續成塚。

     社寮崗義塚在社寮崗莊,距縣北一裡許。

    道光二十年,謝士見置。

     後壠義塚在赤塗崎,距縣北一十裡。

    乾隆五十三年,陳伯樹置。

     石壟底義塚在後壟南門外,距縣北一十二裡。

    同治十二年,杜怡和置。

     二湖義塚在二湖莊頭,距縣西一十三裡。

    鹹豐八年,江煥章置。

     大甲來山嶺義塚在大甲土城東,距縣西南五十五裡。

    同治七年,王昆岡置。

     橋渡 橋 廣福橋在大港口,距縣南一裡許。

    乾隆年間,莊民捐建。

    道光十四年,劉蘭新、何紹榖、邱殿升、陳潤書、賴世幹、劉佳宙、徐鼎文重修。

     鎮安橋在貓裡街,距縣南一裡許。

    道光十七年,邱殿升建。

     福善橋在貓裡街,距縣南一裡許。

    同治二年,莊民捐建。

     長生橋在二湖莊,距縣西一十三裡。

    同治二年,李開文等捐建。

     水生橋在二湖莊,距縣西一十四裡。

    光緒十一年,邱阿全、吳永赓、蔣馬瑜建。

     永安橋在南勢中坑,距縣西六裡。

    鹹豐三年,莊民捐建。

    十一年,重修。

     三闆橋在銅鑼灣街頭,距縣南一十四裡。

    嘉慶九年,莊民捐建。

     南門橋在後壟土堡南門外,距縣北一十裡。

    嘉慶二年,莊民捐建。

     渡 龜頭山渡在龜頭山下,距縣南五裡。

    乾隆四十年,莊民捐設。

     五鶴山渡在鶴子崗莊口,距縣南五裡。

    道光八年,莊民捐設。

     崁頭厝渡在崁頭厝街口,距縣東四裡。

    同治五年,莊民捐設。

     崩山河渡在大田莊尾崩山下,距縣北五裡。

    道光三十年,莊民捐設。

     後壟南門渡在後壟土堡南門外,距縣北九裡。

    義渡。

    船一。

     後壠北門渡在後壠土堡北門外,距縣北十裡。

    義渡。

    中船一。

     吞霄溪渡在吞霄街之東,距縣西南三十裡。

    義渡。

    中船一。

     房裡溪渡在房裡街之南,距縣西南四十五裡。

    官渡。

    大船一、小船一。

     大甲溪渡在大甲土堡之南,距縣西南五十九裡。

    官渡。

    大船一、小船一;遇有洪水橫流、水道不通,渡筏則随時添設。

     大安溪渡在大安港,距縣西南五十八裡。

    遇有洪水,莊民自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