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志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實心而行實政,則盡人即以合天,豈緻星占之有變哉?
山川
山(嶺附)
苗邑環而皆山,難以枚舉;惟即其山之著名者而志之已耳。
筆架山:俗名尖山,又名五鶴山。
城東四裡。
高近百丈,峰巒挺秀如筆架之羅列左右焉。
其山下有村莊,環而居者計數百家。
墨硯山:俗呼托盤山。
城東三裡。
高數十丈。
其山之高頂平而方,遠望之髣似硯,故以為名。
舊「廳志」所雲桶盤者是也。
東河山:城東十三裡。
南河山:城東十四裡。
北河山:城東十裡。
大坪頂山,在隘寮腳東片。
其山頂甚平,多種茶樹。
二江坪山:城東六裡。
竹仔閣山:在崁頭厝之北,距城東六裡。
其山下有村莊街市,居民計百餘家。
老田寮山:城東十二裡。
其山上多種茶,所産茶葉較别處味尤良。
北坑山:城東十裡。
劍潭山:城東二十裡。
牛鬥口山:城東二十四裡。
内獅潭山:城東二十五裡。
下撈仔山:城東二十五裡。
三台山:俗名嘉璃山。
距城東五、六十裡。
其山高數百丈,在内山;溪東生番居之,人不可到。
玉山:一名雪山。
在八角林東南隅生番界内。
高數百丈。
距城東約五、六十裡。
此山之上下,四、五月猶見雪;人皆異之。
八角林山:城東南二十五裡。
桂竹林山:城東南二十三裡。
南湖山:城東南三十裡。
大湖山:城東南三十一裡。
鹿湖山:城東南二十八裡。
高近百丈。
其山從前多鹿,因名之。
鷹嘴山:在大湖,城東南二十八裡。
枕頭山:在大湖,城東南三十五裡。
公山:在大湖罅西坪竹橋頭面上,城東南四十裡。
山之大阙外番界。
雞冠山:俗名關刀山。
在百二份,距城南三十餘裡。
高百丈。
石峎仔山:城南二十五裡。
磺油山:城南二十裡。
其山上有火穴;每見煙不見火,以草引之,其火即發。
山下有礦油窟,礦油層出不竭,現既封禁(互詳古蹟「礦案」)。
雞籠山:城南二十裡。
河頭山:城南十三裡。
芎蕉灣山:城南六裡。
樹林陰翳,内有數十人家,好植果木。
其山上之果,四時不絕。
龜頭山:在内麻溪頭,距城南五裡許。
其形首昂尾矮,故名之。
牛屎崎山:一名赤崁山。
城南二裡。
即貓裡街南之山也。
較力凸山:距城南八裡。
銅鑼灣山:城南十四裡。
其山下銅鑼灣街人煙稠密,計有數百家。
雙峰仔山:在樟樹林南片,距城南十七裡。
兩峰并峙,比立雲霄;至新竹之鳳山崎望之,猶可及:真懸絕也。
竿草湖山:城南二十六裡。
三叉河山:城南二十九裡。
其山之左右多種茶,此處所出茶葉不少。
拐子湖山:城南三十二裡。
八櫃山:城南三十三裡。
山南即鯉魚潭莊,為吞霄二堡地界。
帚把崎山:城南二十裡。
山南高澗山,二堡界。
鯉魚潭山:在二堡,距城南三十四裡。
山下有潭甚深廣,多産鯉魚,嘗有十餘斤者;後其地即以此名。
火焰山:在二堡土地公坑口,距城南三十五裡。
凡早晨,有濃霧由北起;散至火焰山,霧即倒回;山南并不見霧。
芎蕉坑山:在二堡,距城南三十五裡。
高澗山:在二堡,距城南二十四裡。
虎頭山:在吞霄街北,距城南三十二裡。
五裡排山:在二堡,距城南三十七裡。
印鬥山:在二堡苑裡東,距城南四十二裡。
枕頭山:在二堡房裡東,距城南四十四裡。
日北山:在二堡,距城南四十六裡。
日南山:在二堡,距城南四十八裡。
墩仔腳山:在三堡,距城南四十五裡。
舊社山:在三堡,距城南四十七裡。
月眉山:在三堡,距城南五十裡。
牛欄窩山:在三堡,距城南五十三裡。
後裡山:在三堡,距城南五十二裡。
鐵砧山:一名銀錠山。
在三堡,距城南五十裡。
高數十丈。
山上有井,當日鄭成功舉兵于此,水多毒;以劍插地,得甘泉,今相傳為國姓井。
光緒十一
筆架山:俗名尖山,又名五鶴山。
城東四裡。
高近百丈,峰巒挺秀如筆架之羅列左右焉。
其山下有村莊,環而居者計數百家。
墨硯山:俗呼托盤山。
城東三裡。
高數十丈。
其山之高頂平而方,遠望之髣似硯,故以為名。
舊「廳志」所雲桶盤者是也。
東河山:城東十三裡。
南河山:城東十四裡。
北河山:城東十裡。
大坪頂山,在隘寮腳東片。
其山頂甚平,多種茶樹。
二江坪山:城東六裡。
竹仔閣山:在崁頭厝之北,距城東六裡。
其山下有村莊街市,居民計百餘家。
老田寮山:城東十二裡。
其山上多種茶,所産茶葉較别處味尤良。
北坑山:城東十裡。
劍潭山:城東二十裡。
牛鬥口山:城東二十四裡。
内獅潭山:城東二十五裡。
下撈仔山:城東二十五裡。
三台山:俗名嘉璃山。
距城東五、六十裡。
其山高數百丈,在内山;溪東生番居之,人不可到。
玉山:一名雪山。
在八角林東南隅生番界内。
高數百丈。
距城東約五、六十裡。
此山之上下,四、五月猶見雪;人皆異之。
八角林山:城東南二十五裡。
桂竹林山:城東南二十三裡。
南湖山:城東南三十裡。
大湖山:城東南三十一裡。
鹿湖山:城東南二十八裡。
高近百丈。
其山從前多鹿,因名之。
鷹嘴山:在大湖,城東南二十八裡。
枕頭山:在大湖,城東南三十五裡。
公山:在大湖罅西坪竹橋頭面上,城東南四十裡。
山之大阙外番界。
雞冠山:俗名關刀山。
在百二份,距城南三十餘裡。
高百丈。
石峎仔山:城南二十五裡。
磺油山:城南二十裡。
其山上有火穴;每見煙不見火,以草引之,其火即發。
山下有礦油窟,礦油層出不竭,現既封禁(互詳古蹟「礦案」)。
雞籠山:城南二十裡。
河頭山:城南十三裡。
芎蕉灣山:城南六裡。
樹林陰翳,内有數十人家,好植果木。
其山上之果,四時不絕。
龜頭山:在内麻溪頭,距城南五裡許。
其形首昂尾矮,故名之。
牛屎崎山:一名赤崁山。
城南二裡。
即貓裡街南之山也。
較力凸山:距城南八裡。
銅鑼灣山:城南十四裡。
其山下銅鑼灣街人煙稠密,計有數百家。
雙峰仔山:在樟樹林南片,距城南十七裡。
兩峰并峙,比立雲霄;至新竹之鳳山崎望之,猶可及:真懸絕也。
竿草湖山:城南二十六裡。
三叉河山:城南二十九裡。
其山之左右多種茶,此處所出茶葉不少。
拐子湖山:城南三十二裡。
八櫃山:城南三十三裡。
山南即鯉魚潭莊,為吞霄二堡地界。
帚把崎山:城南二十裡。
山南高澗山,二堡界。
鯉魚潭山:在二堡,距城南三十四裡。
山下有潭甚深廣,多産鯉魚,嘗有十餘斤者;後其地即以此名。
火焰山:在二堡土地公坑口,距城南三十五裡。
凡早晨,有濃霧由北起;散至火焰山,霧即倒回;山南并不見霧。
芎蕉坑山:在二堡,距城南三十五裡。
高澗山:在二堡,距城南二十四裡。
虎頭山:在吞霄街北,距城南三十二裡。
五裡排山:在二堡,距城南三十七裡。
印鬥山:在二堡苑裡東,距城南四十二裡。
枕頭山:在二堡房裡東,距城南四十四裡。
日北山:在二堡,距城南四十六裡。
日南山:在二堡,距城南四十八裡。
墩仔腳山:在三堡,距城南四十五裡。
舊社山:在三堡,距城南四十七裡。
月眉山:在三堡,距城南五十裡。
牛欄窩山:在三堡,距城南五十三裡。
後裡山:在三堡,距城南五十二裡。
鐵砧山:一名銀錠山。
在三堡,距城南五十裡。
高數十丈。
山上有井,當日鄭成功舉兵于此,水多毒;以劍插地,得甘泉,今相傳為國姓井。
光緒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