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信叢林之尊宿,聲特垂于閩嶺,化已普于吳天。
顧茲黃檗遺基,實乃興賢勝迹。
自斷際飛錫以來,宗規未泯;泊神皇賜經而後,法席高懸。
雖龍蟒雜居,猶勞神足;矧聖凡共證,倍想明珠。
千峰明月半溪霞,也道為家何處;三個木球一枝箭,不妨作戲逢場。
蕃等素仰玄風,遙沾法雨。
欽三緣而作禮,偕四衆而陳情。
所冀猊座遙臨,湧慧泉而轉法;龍天高擁,現滿月以揚音。
庶衆生各各離塵,身似菩提心似鏡;得松下時時問道,雲在青天水在瓶。
鹹啟金繩,同登寶筏。
謹啟。
又諸士紳 伏以西竺開場,怒人天之長寐;東廬特渡,喜震旦之将明。
慧月從昔而普臨,慈風于今而仰被。
恭遇密雲大師和尚初心正覺,特地玄風。
磨磚手眼,靈光立現于當前;看箭風聲,轉機旋撥于指下。
誠空門之正印,禅籍之宗工者也。
顧茲苦海無槎,念被愛河曷濟!非有秘魔之叉,孰指曹溪之缽?是用啟檗山之道場,特走延金粟之法駕。
雖幻漚亂起,水體幾蕩乎中流;而猛焰欲灰,大性長存于陽燧。
矧象踏之處,甯有野狐,想駿鞭之施,皆成良馬。
自可登筏不戀筏,無複騎牛而覓牛。
千點祖燈,重聯斯室,一花聖葉,再拂當天。
某等慚窮經之蠹,同鑽紙之蜂。
有懷折弓,未能置劍。
喜觏座中法主,敢雲客是陀仙。
敬三薰以緻緘,偕四衆而延佇。
伏願拈花笑指,示再出之白椎;飛錫遙臨,現後身之黃檗。
庶人人自獲乎大寶,念念各覓其神珠,鹿渴可消,兒啼聊止。
臨啟可勝翹企。
請費隐禅師住黃檗 缁素佥具 伏以獅王弗吼,祖佛困于槁灰;野牛亂鳴,生靈陷于鬼窟。
客路猶然悲怆;婆心甯不怔營?恭聞和尚法戰諸方,翻卻千年骨董,機投密室,赢得一味平常。
■〈毛監〉毵破袈裟,搭着通身是眼;現成鐵榔粟,拈來活潑如龍。
何妨帶水拖泥,随處撐天拄地。
某等翹勤永日,竚想經朝,所冀神足雲騰,即擁娘生處所;慈容滿月,常放本地風光。
爍破迷途,鹹成正覺。
玉融城裡,奇峰怪石也生輝;黃檗山中,翠竹名花增錦繡。
一會俨然,不勝慶幸之至。
又 【本邑】林朝龍 生朝龍,幼不聞道,老未歸禅,自分句下之鈍根,總屬門外之漢子。
側聞老師明心見性,無不舍筏渡津,豎義标宗,辄爾登峰造極。
此固望衣缽而自失,且欲聆秘密而末由者也。
惟茲黃檗,即古道場,自權教不遇夫真人,緻宗風幾墜于今日。
何幸同發宏願,而哀懇贲臨,喜福唐之慈雲複布;惟祈垂憐衆志,而特加接引,知黃檗之慧照重光;不盡歡忻,可勝翹企。
又 薛秉铉 字内名山,又得名人飛錫,而地因人重;矧祖師道場,為人天瞻仰,其關系不小,非有遠公衣缽,豈易任耶?恭惟老師心包太虛,量廓沙界,大乘妙能,胸中法華,獨參意表,誠吾邑之真人,佛門之嫡嗣也。
不佞昔遊黃檗,曾挹清光。
茲因本寺大衆,欲振昔日宗風,非藉有道行兼全,圓覺獨露如老師者,六龍不繞座,百鳥必不銜花,而山靈亦無色矣。
故此段機緣,委難孟浪,合縣善信,佥具虔衷,特請老師住持黃檗,總領道場,故議不妄敬裁八行,用神九頓。
萬祈象駕惠然至止,庶法雨時灑,萬條之焦枯受榮;慧日長光,衆生之永夜蒙曉。
其為桑梓之地造福,功德豈能名言哉!臨啟神馳,可任翹企踴躍之至。
請隐元禅師住黃檗寺 【本邑】林汝翥【禦史,谥忠烈】 伏以黃葉紛飛,假東廬而正覺;白椎不示,迷西竺以昏衢。
誰為出世之人,以作度生之主。
婆心鹹切,兒啼共懸,恭惟和尚,豎光明幢,秉金剛劍;禅律并至,播曹溪之宗風;行解互高,紹斷際之嫡派;開猛焰之路,設狂瀾之桴。
顧以檗山,宿稱聖窟。
前乎此者,天童密雲和尚法駕遙臨,野狐因而絕迹。
誰其嗣之?座元費隐和尚,法棒繼振,異猷益以遁形。
祖缽相傳,佛燈長照。
曠千百世之勝會,誠億萬劫之良緣,雖祖祖無一法以示人,而師師實此心以相付。
念茲玄風既遠,鑽窗之癡固多;虞彼正印不繩,戀筏之習不淺。
生有懷手眼,素注宗規。
是用特使布誠,實以四衆共懇。
所祈遙施駿鞭之影,枉現聖箭之聲。
果結于神州,緣開于此土。
以一炬燃百千燈,明明無盡;以千燈照一大室,灼灼無邊。
缁流幸甚,士紳幸甚!謹啟。
請隐元禅師回黃檗 諸士紳 恭惟和尚慧覺宗工,真如正印。
緣結大千法界,具圓明寂照之根;道開不二法門,超語言文字之障,磨磚手眼,靈光遍現塵環;看箭機緣,風聲特垂閩海。
真禅林之尊宿,震旦之名流者也。
某等向挹清光,夙欽道範。
茲為和尚慈筏遊東,遂使斷際法筵虛左。
在七年棒喝,固知教澤長存;而一脈家傳,尚望宗風繼振。
謹合群心而延伫,先報五體以抒誠。
伏願錫杖遙臨,現後身之黃檗;金繩密啟,示再出之白椎。
嫡派總衍之天童,祖作模而孫作範;法乳均受于金粟,伯吹埙而仲吹篪。
千峰明月半溪霞,燈燈相禅:三個木球一枝箭,筏筏同登。
盥手具箋,凝眸候駕。
謹啟。
又本邑陳從教參議 别久渴欲一晤,瞻拜拟在秋冬。
不謂亘和尚之意,隻在芙蓉羅山,其來黃檗也,亦勉強應一時之請而已。
今見法乘回閩,遂堅意推讓,似亦不能強留之者。
念龍泉蕞爾,舊雖祖師出身之所,非開堂說法之地。
今老禅師道德日高,信從日衆,恐此不足以容之。
幸即命駕還山,以慰輿望,以廣朋從,萬勿久淹,令祖山寂寂無色也。
面晤在即,未悉願言。
又愛春晖 師一載閱變兩都,亘古以未,亂來有若斯之速者也。
揆厥所由,皆因人事,豈緣天數,然及今尚未有定。
算來有國有家,既已長慮,即禅林恐亦不得安也。
奈何!奈何!黃檗山仗大師福德,振起擴清,數年以來,神皇之典冊倍光,佛祖之法道重朗。
不肖以皈依獲免世劫,想亦宿根宿緣不至墜落。
還望和尚提點。
至于山鄰鼠輩,大貪大癡,不久銷耗磨滅,無容介介也。
亘和尚有書催不肖請師歸重黃檗,詞意殷勤迫切。
共事鄉紳素缁,鹹祈贲來。
況大師念念不忘神宗佛祖,夢寐嘗在十二峰間,應徇衆願,乞示歸期,以便趨。
(下缺)
顧茲黃檗遺基,實乃興賢勝迹。
自斷際飛錫以來,宗規未泯;泊神皇賜經而後,法席高懸。
雖龍蟒雜居,猶勞神足;矧聖凡共證,倍想明珠。
千峰明月半溪霞,也道為家何處;三個木球一枝箭,不妨作戲逢場。
蕃等素仰玄風,遙沾法雨。
欽三緣而作禮,偕四衆而陳情。
所冀猊座遙臨,湧慧泉而轉法;龍天高擁,現滿月以揚音。
庶衆生各各離塵,身似菩提心似鏡;得松下時時問道,雲在青天水在瓶。
鹹啟金繩,同登寶筏。
謹啟。
又諸士紳 伏以西竺開場,怒人天之長寐;東廬特渡,喜震旦之将明。
慧月從昔而普臨,慈風于今而仰被。
恭遇密雲大師和尚初心正覺,特地玄風。
磨磚手眼,靈光立現于當前;看箭風聲,轉機旋撥于指下。
誠空門之正印,禅籍之宗工者也。
顧茲苦海無槎,念被愛河曷濟!非有秘魔之叉,孰指曹溪之缽?是用啟檗山之道場,特走延金粟之法駕。
雖幻漚亂起,水體幾蕩乎中流;而猛焰欲灰,大性長存于陽燧。
矧象踏之處,甯有野狐,想駿鞭之施,皆成良馬。
自可登筏不戀筏,無複騎牛而覓牛。
千點祖燈,重聯斯室,一花聖葉,再拂當天。
某等慚窮經之蠹,同鑽紙之蜂。
有懷折弓,未能置劍。
喜觏座中法主,敢雲客是陀仙。
敬三薰以緻緘,偕四衆而延佇。
伏願拈花笑指,示再出之白椎;飛錫遙臨,現後身之黃檗。
庶人人自獲乎大寶,念念各覓其神珠,鹿渴可消,兒啼聊止。
臨啟可勝翹企。
請費隐禅師住黃檗 缁素佥具 伏以獅王弗吼,祖佛困于槁灰;野牛亂鳴,生靈陷于鬼窟。
客路猶然悲怆;婆心甯不怔營?恭聞和尚法戰諸方,翻卻千年骨董,機投密室,赢得一味平常。
■〈毛監〉毵破袈裟,搭着通身是眼;現成鐵榔粟,拈來活潑如龍。
何妨帶水拖泥,随處撐天拄地。
某等翹勤永日,竚想經朝,所冀神足雲騰,即擁娘生處所;慈容滿月,常放本地風光。
爍破迷途,鹹成正覺。
玉融城裡,奇峰怪石也生輝;黃檗山中,翠竹名花增錦繡。
一會俨然,不勝慶幸之至。
又 【本邑】林朝龍 生朝龍,幼不聞道,老未歸禅,自分句下之鈍根,總屬門外之漢子。
側聞老師明心見性,無不舍筏渡津,豎義标宗,辄爾登峰造極。
此固望衣缽而自失,且欲聆秘密而末由者也。
惟茲黃檗,即古道場,自權教不遇夫真人,緻宗風幾墜于今日。
何幸同發宏願,而哀懇贲臨,喜福唐之慈雲複布;惟祈垂憐衆志,而特加接引,知黃檗之慧照重光;不盡歡忻,可勝翹企。
又 薛秉铉 字内名山,又得名人飛錫,而地因人重;矧祖師道場,為人天瞻仰,其關系不小,非有遠公衣缽,豈易任耶?恭惟老師心包太虛,量廓沙界,大乘妙能,胸中法華,獨參意表,誠吾邑之真人,佛門之嫡嗣也。
不佞昔遊黃檗,曾挹清光。
茲因本寺大衆,欲振昔日宗風,非藉有道行兼全,圓覺獨露如老師者,六龍不繞座,百鳥必不銜花,而山靈亦無色矣。
故此段機緣,委難孟浪,合縣善信,佥具虔衷,特請老師住持黃檗,總領道場,故議不妄敬裁八行,用神九頓。
萬祈象駕惠然至止,庶法雨時灑,萬條之焦枯受榮;慧日長光,衆生之永夜蒙曉。
其為桑梓之地造福,功德豈能名言哉!臨啟神馳,可任翹企踴躍之至。
請隐元禅師住黃檗寺 【本邑】林汝翥【禦史,谥忠烈】 伏以黃葉紛飛,假東廬而正覺;白椎不示,迷西竺以昏衢。
誰為出世之人,以作度生之主。
婆心鹹切,兒啼共懸,恭惟和尚,豎光明幢,秉金剛劍;禅律并至,播曹溪之宗風;行解互高,紹斷際之嫡派;開猛焰之路,設狂瀾之桴。
顧以檗山,宿稱聖窟。
前乎此者,天童密雲和尚法駕遙臨,野狐因而絕迹。
誰其嗣之?座元費隐和尚,法棒繼振,異猷益以遁形。
祖缽相傳,佛燈長照。
曠千百世之勝會,誠億萬劫之良緣,雖祖祖無一法以示人,而師師實此心以相付。
念茲玄風既遠,鑽窗之癡固多;虞彼正印不繩,戀筏之習不淺。
生有懷手眼,素注宗規。
是用特使布誠,實以四衆共懇。
所祈遙施駿鞭之影,枉現聖箭之聲。
果結于神州,緣開于此土。
以一炬燃百千燈,明明無盡;以千燈照一大室,灼灼無邊。
缁流幸甚,士紳幸甚!謹啟。
請隐元禅師回黃檗 諸士紳 恭惟和尚慧覺宗工,真如正印。
緣結大千法界,具圓明寂照之根;道開不二法門,超語言文字之障,磨磚手眼,靈光遍現塵環;看箭機緣,風聲特垂閩海。
真禅林之尊宿,震旦之名流者也。
某等向挹清光,夙欽道範。
茲為和尚慈筏遊東,遂使斷際法筵虛左。
在七年棒喝,固知教澤長存;而一脈家傳,尚望宗風繼振。
謹合群心而延伫,先報五體以抒誠。
伏願錫杖遙臨,現後身之黃檗;金繩密啟,示再出之白椎。
嫡派總衍之天童,祖作模而孫作範;法乳均受于金粟,伯吹埙而仲吹篪。
千峰明月半溪霞,燈燈相禅:三個木球一枝箭,筏筏同登。
盥手具箋,凝眸候駕。
謹啟。
又本邑陳從教參議 别久渴欲一晤,瞻拜拟在秋冬。
不謂亘和尚之意,隻在芙蓉羅山,其來黃檗也,亦勉強應一時之請而已。
今見法乘回閩,遂堅意推讓,似亦不能強留之者。
念龍泉蕞爾,舊雖祖師出身之所,非開堂說法之地。
今老禅師道德日高,信從日衆,恐此不足以容之。
幸即命駕還山,以慰輿望,以廣朋從,萬勿久淹,令祖山寂寂無色也。
面晤在即,未悉願言。
又愛春晖 師一載閱變兩都,亘古以未,亂來有若斯之速者也。
揆厥所由,皆因人事,豈緣天數,然及今尚未有定。
算來有國有家,既已長慮,即禅林恐亦不得安也。
奈何!奈何!黃檗山仗大師福德,振起擴清,數年以來,神皇之典冊倍光,佛祖之法道重朗。
不肖以皈依獲免世劫,想亦宿根宿緣不至墜落。
還望和尚提點。
至于山鄰鼠輩,大貪大癡,不久銷耗磨滅,無容介介也。
亘和尚有書催不肖請師歸重黃檗,詞意殷勤迫切。
共事鄉紳素缁,鹹祈贲來。
況大師念念不忘神宗佛祖,夢寐嘗在十二峰間,應徇衆願,乞示歸期,以便趨。
(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