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帝也。

    夫劫值則廢,既過仍興,此天道往複恒數,無足深怪。

    獨至人鬼為帝,認一時之漚花,為萬世之基業,既久假而不歸,以禅門苦空,欲與豺狼角鬥,反所歸地,能乎不能乎? 甲寅歲,中天禅師不憚跋涉,叩請藏經,制曰可。

    時主持則有相國葉公,執法呵護則有邑侯汪公,協力董成則有附鄰林氏并善信諸君子。

    适隐元禅師又自金粟歸,主席斯山,上宇下殿,漸次恢辟。

    所雲往複恒數于斯可見矣。

    吉上京谒選過拜,固竊喜祖緒藉以不朽。

    因閱冊細谘,山前後舊址所複僅三分之一,十二峰尚失其二,香燈田被奪尚十有八九,心又甚痛之。

    嗟乎!予寺以有而克有,嘗聞之矣,未聞奪寺之有而永充有者也。

    夫聖天子賜藏之所,可終乾沒乎?諸禅師暨吾祖之英靈遂冥冥乎?竊恐人鬼為帝,亦将與劫同盡,為往複之恒而已。

    謹志之俟後。

     黃檗寺緣簿序 北直王波張缙雲邑侯 福清有名勝二:一為靈石,一為黃檗。

    兩寺相距,循山麓而行約有數十裡,而其中實隔一峰。

    石磴巉岩,草樹蒙密,非樵蹤弗至焉。

    餘以癸未夏五視事茲土,便道下鄉。

    先詣靈石,次至黃檗寺,各有田而皆質于人。

    遣吏诇之,民皆歸其田于寺,不取償一錢。

    寺俱傾圯,黃檗尤甚。

    靈石僧以募緣疏清,餘諾而許之。

    未歲,黃檗僧亦以募緣疏請,蓋寺宇視靈石為多,工用且巨,僧非得已者。

     夫二氏之教,儒者弗尚,然地有名勝,相傳數百年,一旦視其頹敗,不一整理,亦守土者之責。

    四方君子,諒有同志相與輸金購材成之。

    俾兩山巍煥相望,鐘鼓相聞,衲衣梵呗之修,與曩時相接。

    起邑之人,登中峰而望之,相與話長吏興廢之心,質家還田之舉,與大衆布施之盛,其為勝事,亦可附名山于不朽矣。

    是為疏。

     慧國禅師五秩序 【閩縣】葉觀國【毅庵,學士】 王融,餘梓裡也,其間名勝道揚而郭廬為最。

    餘往歲回籍,嘗至其地。

    見夫幽崖奇谷,别有洞天,古之達官遊客,勒詩紀勝者山無虛石。

    何先正之作曰:“入門奇石各含谺,公與嘉名種種誇。

    我看總來無一似,福廬大地出蓮花。

    ”曲盡形容,可以見其大概矣。

    主持山門,代有高僧。

    近若上人國翁禅師者,了徹玄機,其火候之到如梅子熟。

    而且酷嗜儒學,與鄉之缙紳先生縍蓮社交遊,餘族侄明經時隆君與焉。

    予聞其事,神為之往,每期宦遊之暇,得以再至其地也。

     茲值孟秋之谷,乃上人五秩誕辰,文人學士與釋之善詩者,各拈韻赓歌。

    族侄問序于予。

    餘雖未與謀面,然回憶郭廬名勝,先正何公“大地蓮花”之句,以及上人業釋崇儒,追遠公高躅,人以地重,地以人益重,亦奚能無言哉?至支繁派遠,則裡闬所悉矣,餘不贅。

     道暹禅師語錄序 【漳浦】蔡新【葛山,大學士】 恭維邏暹大師,見過桃花,渾身是眼,趯翻本宋體■〈木突〉,觌面逢源。

    峭履肩筇,任情獨往,打包頂笠,發足遐參。

    尋常氣宇如玉屏,絕胎垣諸怪。

    斫腳胫恢張大用,賣心肝直揭玄猷。

    曲錄夐登,星馳電卷,芬陀偶撚,石破天驚。

    奪鼓挽旗,攔腮一掌;張弓架箭,劈面三拳。

    匹馬單槍,縱橫直入;詞宗武庫,錯落交輝。

    分獅象于機前,驗龍蛇于棒下。

    雖飽參上士,不敢以正眼規,矧劣解宗徒,何能以凡情測? 乃至膛題卐字,法界全提,目瞬口文,精筌密闡。

    金針暗度,玉線潛穿。

    離相離名,徹骨徹髓。

    事過世間佛巴鼻,坐斷天下人舌頭。

    超劫外真诠,越聲前妙解。

    頓令須彌倒卓,渤澥全枯,冨塞虛空,罩籠今古。

    萬靈莫識,千聖難名。

    照用齊施,實權互顯。

    赤麟掣斷黃金索,宇宙掀翻;白澤拴歸碧玉欄,乾坤震動。

    萬絲梵網,結就珠琲百億山河;一粒靈丹,點開鐵圍百千世界。

    倘非曆劫薰功;剗斷覺知理照;定屬多生銥行,摟穿語默情緣。

     讵若魔着尿床,鬼争漆桶戆籠懵袋,罩風裝龍。

    瞆棒聾枷,懸羊賣狗。

    菽麥不分,葛藤混扯。

    未明生死窟,空坐去來關。

    群盲摸象言殊,正法瞎驢滅卻。

    猗欤!剿除朕兆,究竟如何?一句截流。

    萬機寖削。

    寅疏短引,用泐洪篇。

    謹序。

     一庵暹大師《遊戲三昧集》序 閩縣 陳若霖 望波尚書 西方有聖人焉,其号曰佛,轉正法輪,演不二門。

    自白馬馱經,漢明感夢,始宣法于震旦。

    迨初祖達磨西來,以不立文字,明心見性,中土始有正傳。

    其後曹溪演乘,益闡玄風。

    我佛不二之旨,乃大著于閻浮。

     夫我佛所謂惟有慧浪者,為能得正法眼藏。

    若一着定相,便不是當年靈鹫正谛。

    道一字不立,何以三藏千萬億言不盡;道必立文字,則面壁九年本無文字。

    一着相便非也,然則其意何歸欤?曰:佛以慈悲為本。

    見贍部衆生日沉苦海,故發雷音為般若慈航也。

    初祖西來,欲學者即心即佛,善尚不為,何況為惡!此旨與我佛說法之意原無異,但可與智慧者說法,不可與聾瞆者道耳。

     惟我一公法師,早究無為之奧,遊參天下者數十年。

    性清慧定,深以小乘神通為不足言,含含默默,有問者隻付之一笑。

    偶寄興于詩,無非證菩提之非樹,明鏡之非台。

    文紛披面意實澹宕,禅心不二,此所以難也。

     然而一公之詩不足以盡一公也。

    一公弱冠浮洞庭,浮大海,訪名山,尋奇書,遇異人,得其太乙壬遁金匮玉函,以及天官家言,不一而足。

    蓋盡天下之方伎,盡天下之書,一公皆無不知之,無不能之。

    而一公盡付之空,絕口不言。

    有叩者,但見虛空上乘,拈花微笑。

    名詩為遊戲三味、即此意乎?曰:一公集中何處是佛祖西來意?曰:以相睹如來,即不能見如來。

    一公集中何嘗有佛祖西來意,即說無一字非佛祖西來意。

    盤足合手而說偈言:金輪王,演法輪,本虛空,空所空。

    若問佛祖西來意,睡正濃時夢未醒。

     啟 【九則】 禅師住黃檗 葉益蕃 蓋聞古佛願弘,駕慧輪于覺海;老婆心切,擲化土于凡區。

    是以去住無常,四大皆成梵界;因緣有地,一燈足照昏衢。

    出世度生,為山作主。

     恭惟座下雉雲表氣,金日垂祥。

    道行孤高,紹禹門之法眼;機鋒暇整,暢臨濟之宗風。

    天台山頂行,翻卻無明公案;金粟峰頭坐,拈來不二法門。

    擅震旦之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