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法
(上缺)中也,若猶未也。
劍去久矣,奚事刻舟? 斷際運禅師 【上堂一則 機緣四則】 “上堂雲:“汝等衆人欲何所求?”遂以拄杖趕之,大衆不散。
師卻複坐,曰:“汝等衆人盡是瞳酒糟漢,恁麼行腳取笑于人。
但見八百一千人處便去,不可圖他爇鬧也。
老漢行腳時,或遇草根下有一個漢,便從頂門上一錐,看他若是痛癢,可以布袋盛米供養他,可中總似汝如此容易,何處更有今日事也?汝等即稱行腳,亦須著些精神好。
還知道大唐國内無禅師麼?”時有僧問:“諸方尊宿盡聚衆開化,為甚麼卻道無禅師?”師曰:“不道無禅,隻是無師。
閣黎不見馬大師下有八十四人坐道場,得馬大師正法眼者止兩三人,廬山歸宗和尚是其一。
夫出家人須知有從上來事分始得。
且如四祖下牛頭,橫說豎說,猶未知向上阕棙子,有此眼目,方辨得邪正宗黨。
且當人事宜不能體會得,但知學者言語念向皮袋裡安著,到處稱我會禅,替得汝生死麼?輕忽老宿入地獄如箭,我才見汝入門來,便識得了也。
還知麼?急須努力,莫容易事持片衣口食空過一生。
明眼人笑汝,久後總被俗漢算将去。
在宜自看遠近是阿誰面上事?若會即便會,若不會即散去。
珍重!” 師因臨濟義玄問:“如何是佛法的的意”?聲未絕,師便打,如是三度問,三度俱打,濟皆不領旨,遂辭師往諸方行腳去。
師指參大愚。
濟到大愚,愚曰:“那裡來?”濟日:“黃檗來。
”愚日:“黃檗有何言句?”濟曰:“親問佛法的意,蒙三度賜棒,未審有過無過。
”愚曰:“黃檗恁麼老婆為汝撤困,猶覓過在。
”濟于言下大悟曰:“原來黃檗佛法無多子。
”愚擋住雲:“者尿床鬼子适來問有過無過;如今卻道佛法無多子,汝見個什麼道理?速道速道!”濟于大愚肋下築三拳,愚托開,雲:“汝師黃檗,非幹我事。
”濟回黃檗。
師曰:“汝回何速生?”濟曰:“祇為老婆心切;便入事了。
”侍立。
師曰:“大愚有何言句?”濟遂舉前話。
師曰:“大愚老漢饒舌;待來痛與一頓。
”濟曰:“說甚待來,即今便打。
”随後便掌,師曰:“者風颠漢來者裡捋虎須。
”濟便喝,師曰:“侍者引這風颠漢參堂去。
” 師禮佛次,時唐宣宗為沙彌,問曰:“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長志禮拜當何所求?”師曰:“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常禮如是事。
”彌曰:“用禮何為?”師便掌彌,曰“太生。
”師曰:“者裡是甚麼所在?說粗說細。
”随後又掌。
裴相國一日托尊佛于師前,跪曰:“請師安名。
”師召曰:“裴休。
”休應諸。
師曰:“與汝安名竟。
”休禮拜。
師一日捏拳,曰:“天下老和尚總在這裡,我若放一線道,從汝七縱八橫,若不放過,不消一捏。
”僧問,“放一線道時如何?”師日:“七縱八橫。
”曰:“不放過不消一捏時如何?”師曰:“普。
” 大安禅師【上堂一則 機緣四則】 上堂雲:“汝諸人總來就安,求覓甚麼?若欲作佛,汝自是佛。
擔佛傍家走,如渴鹿趁陽焰相似,何時得相應去?汝欲作佛,但無許多颠倒攀緣,妄想惡覺垢淨,衆生之心便是初心,正覺佛更向何處别讨?所以安在沩山三十年,喫沩山飯,屙沩山屎,不學沩山禅。
祇看一頭水牯牛,若落路入草,便把鼻孔拽轉來才犯人苗稼,即鞭撻。
調伏既久,可憐生受人言語。
如今變作個露地白牛,常在面門,終日露迥迥地趕亦不去。
汝諸人各自有無價大寶,從眼門放光,照見山河大地,耳朵放光,領采一切善惡音響。
如是六門晝夜常放光明,亦名放光三昧。
汝自不識。
取影在四大身中,内外扶持,不教傾側,如人負重擔,從獨木橋上過,亦不教失腳。
且道是什麼物任持便得如是,且無絲發可見?豈不見志公和尚雲‘内外追尋覓總無;境上施為渾大有,珍重!’” 僧問:“大用現前不存軌則時如何?”師曰:“汝用得便用。
”僧乃脫膊繞師三匝,師曰:“向上事何不道取?”僧拟開口,師曰:“者野狐精出去!” 雪峰因入山采得一枝木,其形似蛇,于背上題曰:“本自天然,不假雕琢。
”寄與師。
師曰:“本色住山人,且無刀斧痕。
” 上南嶽下 月輪禅師【上堂一則 機緣四則】 上堂雲:“祖師西來特唱此事,自是諸人不薦冋外馳求。
投赤水以尋珠,就荊山而覓玉,所以道從門入者,不是家珍,認影迷頭,豈非大錯”?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梁殿不施功,魏邦絕心迹。
” 僧問:“如何得見本來面目?”師日:“不勞懸石鏡;天曉自雞鳴。
” 僧問:“如何是目前意?”師曰:“秋風有韻,片月無方。
” 憎問:“如何是衲衣下事?”師日:“石牛水上卧,東西且自由。
” (上青原下) 大休禅師【愒一首 據莆周轸撰《心鑒公建寺始末紀》錄出】 不立孤危不背宗,水銀墜地鏡懸空;道人看盡西湖景,畫艇依然系晚風。
第一代開法密雲圓悟禅師【入院法語二則 上堂二則】 入院至山門,師以拄杖指雲:“昔日遠祖斷際禅師從此出,今日不肖兒孫從此入。
雖然出入不同,要且同為标格。
“呈拄杖雲:“大衆還見麼?”便入。
至方丈,師佇立雲:“隻者些兒去處,從上佛祖與人解粘去縛之所。
”且道:“忽遇赤條條地來時,如何正好?與伊三十拄杖,為甚如此?不見道青天也須吃棒”。
上堂拈香雲:“者瓣香與天地同根,萬物一體,爇向爐中,端為祝延今上皇帝聖躬萬歲、萬歲,萬萬歲!恭願皇圖鞏固,帝道遐昌,天下太平,萬民樂業。
”次拈香,雲:“者瓣香收來劫遠,舉處全真爇向爐中,奉為滿朝文武、天下官僚、本山護法請主并及遠近檀那,伏願同明本地風光,共證玄初正體。
”複拈香雲:“者瓣香不從他處得來,祇向自信中拈出。
”四回爇向爐中:“供養直隸常州府荊溪龍池山禹門禅院傳曹溪正脈第三十三世幻有先師傳和尚,用酬法乳之恩。
”斂衣敷坐上首,白椎竟,師雲:“雙葉扁舟泛海中,乘風來到福城東。
洪波浩渺無餘事,隻作抛綸擲釣翁。
還有沖浪金鱗麼?”出衆相見。
一僧出,以坐具覆頂,雲:“和尚還會麼?”師打雲:“一釣便上。
”僧一喝歸。
衆僧問:“昨日金粟,今朝黃檗,金粟、黃檗,即不問獅吼句是如何?”師雲:“看腳下。
”僧呈坐具,師便打。
僧喝,師複打。
問:“如何是向上事?”師雲:“黃檗山頂。
”問:“慈雲彌布,獅象骈臻,和尚将何垂示?”師便打,進雲:“憑麼無影樹下一枝華,香滿大千世界。
”師雲:“切莫眼花。
”僧禮拜。
師乃雲:“口吞佛祖,氣蓋乾坤,刹海無餘,大方獨步。
所以道法随法行,法幢随處建立,全機大用,觐面提持,若金翅擘海,直取龍吞。
衲僧無湊泊處,衆生無回避處。
隻要諸人略回光相,著眼自看,便見透脫分曉。
”蓦呈拄杖,雲:“還見麼?”擊香幾,雲:“還聞麼?若也聞處精明,見處透徹,則聲色翳障全消,聞見之元亦脫,似透網金鱗,通身踴躍。
正當恁麼時,如何舉頭天外看,誰是我般人?”複舉黃檗斷際禅師旅寓洪州開元寺,裴相國一日入寺,見壁間畫,問寺主雲:“畫是什麼?”寺主雲;“是高僧。
”相國雲:“形影在者裡,高僧在什麼處?” 寺主無對。
相國雲:“是處有禅僧麼?”寺主雲:“有一人。
”相國遂請黃檗相見,舉前話問檗。
檗召雲:“裴休!”休應:“諾。
”檗雲:“在什麼處?”相國于言下有省。
師雲:“二大老激揚個事,大似焦磚打着連底凍,自他不隔于毫端。
雖然如是簡點,将來未免旁觀者曬。
”且道:“誰是旁觀者?”良久,高聲召雲:“大衆還省麼?苟省,則知裴相國落處;不省,則隻知事逐眼前過,不覺老從頭上來。
”喝一喝下座。
解制上堂,僧問:“解制結制,總不問不解不結一句,作麼生?”師雲:“舌頭原在口。
”僧佛油便行。
師雲:“切莫亂走。
”問:“三月安居今已滿,歸家底事如何?”師雲:“看腳下。
”憎頓足。
師雲:“未在。
”問:“如何是中元節屆?”師雲:“今朝七月十五。
”問:“大座當軒,獨露本來面目;豁開戶牖,放出無位真人。
元是屋裡底,為甚人不識?”師雲:“為汝眼花。
”進雲:“和尚道什麼?”師雲:“道汝耳聾。
”僧便出。
師乃雲:“共來黃檗山,聚首三個月,愧我無法說,白棒當頭楔。
不圖結良緣,卻要恨徹骨。
今朝各自行,個個都秃撅。
”複雲:“今朝七月十五,家家追宗薦祖,寺寺供佛供祖,惟是本分衲僧,卻尚超佛越祖,為甚如是?丈夫自有沖天志,不向他人行處行。
”便下座。
第二代費隐通容禅師【入院法語五則上堂二則序二首】 入院至山門雲:“盡大地是個解脫門,且道從何處入?”良久,從腳跟下入,便進。
佛殿雲:“過去已過去,未來猶未來,現在作麼生?坐斷主人公向何處出氣?容上座到者裡即得。
”大展三拜。
” 伽藍雲:“叢林藩籬,佛法金湯,自受靈山囑咐,直到而今不忘。
且道以何為驗?看燒這一瓣香。
” 祖堂雲:“西天四七,東土二三,盡在者裡日午打三更。
”舉香雲;“今日不肖兒孫到來,一時捉敗便燒。
” 丈方雲:“釋迦在者裡掩室,維摩在者裡默然,古今天下老和尚在者裡橫說豎說,容上座在者裡作麼生?施設一棒一條痕,一掌一握血。
”遂據坐。
當日衆請上堂,師至座前,拈山門請啟雲:“披瀝佛祖肝膽,拈掇衲僧性命,盡在個裡。
山僧不敢囊藏被蓋,時向人間拈出。
仰煩維那對衆宣讀。
”維那宣疏畢,師指法座雲:“寶華王座為衆兄弟顯本分事了也,既若眼見耳聞,便可休機罷釣;設或未然,容上座錦上鋪花去也。
”遂升拈香雲:“者一瓣香,如天普蓋,似地普擎,爇向爐中,端為祝延今上皇帝聖壽萬歲、萬歲、萬萬歲。
恭願皇圖綿鞏固之休,峻命衍基隆之運。
者一瓣香,該羅今古,統禦人寰,爇向爐中,奉為滿朝文武、天下官僚,并及福清縣主諸位高官,恭願福祿同滄海,壽算等喬松。
者一瓣香,根苗有據,不涉繁端,爇向爐中,奉為現前兄弟、本山護法、遠近檀那,恭願同明向上宗猷,共證本地風光。
者一瓣香,最初到處尋覓不得到手,一旦到手,便乃當陽披露,不可指目,末後遇著個沒眼睛老和尚,伸手一捏,直得脫白無光。
爇向爐中,專為現住浙江甯波府鄞縣天童寺傅曹溪正脈三十四世本師密雲悟和尚,用酬法乳之恩。
”遂斂衣就座上首白椎竟,師雲:“龍象衆目前,彌滿第一義,理合共知,請出來吐露看。
”僧問:“昔從黃檗去,今向黃檗來,請問和尚無去無來作麼生道?”師雲:“頭頂天,腳踏地。
”進雲:“去來且止,黃檗消息如何?”師便喝。
進雲:“砂盆雖破,家風還在。
”師雲:“與阇黎無幹。
”問:“坐斷白雲,佛祖無處潛蹤;縱橫十字,凡聖不可等階。
意旨如何?”師雲:“放汝三十棒。
”進雲:“恁麼則亘古長明,祖燈增照去也。
”師雲:“閑言語。
”問:“未離馬峰,遍界風光騰瑞彩;才跨猊座,眉間劍氣爍鋒铓。
黃檗門庭即不問,祝聖報恩事若何?”師雲:“天長地久。
”進雲:“九天阊阖開宮阙,萬國衣冠拜冕旒。
”師雲:“阿誰不願?”進雲:“一句了然超百意。
”便禮拜。
師噓一噓,問:“一綠陽春曲,由來和者稀。
如何是陽春曲?”師雲;“眉毛八尺長。
”僧禮拜。
師雲:“何不再進後語?”僧歸位。
問:“黃檗祖庭久寂寥,蹉跎虛度幾春秋;今日蒙師呈此令,臨濟家風事若何?”師便打。
進雲:“恁麼則昔日臨濟,今朝黃檗去也”。
師雲:“汝增我不得。
”乃雲:“全機展演,一道提持,蓋古覆今,超聲越色,突出報化,佛頭拽脫。
娘生鼻孔向此辨明得去,便可施大機,發大用,與銅頭鐵額敲枷打鎖,超宗□目,碎骨取髓。
天上人間,解粘去縛,佛祖場中,抽釘拔楔。
所以道縱橫無礙,殺活自由。
我為法王,于法自在,正當恁麼時。
安家定業一句作麼生道?”拈拄杖按膝,雲:“橫按莫邪全正令,太平寰宇斬癡頑”。
複舉當時世尊初降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目顧四方,周行七步。
雲:“天上天下,惟吾獨尊。
”後來雲門文偃禅師雲:“我當時若見,一棒打殺與狗子吃。
貴圖天下太平。
”師雲:“世尊衍鐵牛機雲門明格外句,雖則各露風規,要且未合本據。
且道如何是本據底意?天上有星皆拱北,人間無水不朝東。
”卓一卓下座。
居士凍治安、林有喜、林正立、夏春晖、吳承啟、龔士龍等請上堂。
僧問:“身居學海,意出雲霄。
花無戀影之心,境不留人之迹,正恁麼時是何境界?”師雲:“獨步大方。
”進雲:“如何是黃檗境?”師雲:“十二峰高。
”“如何是境中人?”師雲:“頂天立地。
”“如何是人中意?”師雲:“自家薦取。
”進雲:“人境已蒙師指示,人忘境寂事如何?”師雲:“頂門劈開。
”進雲:“如何是學人自己?”師便打,雲:“還不知羞?”問:“色身非我,我亦非真。
如何是本來面目?”師良久雲:“會麼?”僧噓一噓。
師雲:“鼓粥飯氣。
”乃雲:“眉橫錦繡,披一念于古今;目機铢兩,融古今于一念。
非彼非此,非遠非近,即躔離■〈石廛〉,居世出世,遊曆宗家,舉揚佛事,道骨參天,仁風洽爾。
人天贊之,有分缁素。
誦固無窮,然而更要信得。
當人自己分上有一段,描也描不成,畫也畫不就。
如此底奇特之事,佛祖窮之不到,人天贊猶莫及,坐斷要津,不通階級。
所以發明奇特事,須是恁麼人,要是恁麼人,方明奇特事。
既若發明得去,則與山僧拄杖子。
同條合命且拄杖子,初無多少奇特,隻是風标獨立,斬釘截鐵。
喚作山僧拄杖子,卻是現前衆居士;喚作現前衆居士,卻是山僧拄杖子。
無二無二分無别無斷,故正當恁麼時。
歸根複本一句作麼生道?萬物盡資和氣力,靈苗豈藉四時推?”以拄杖卓一卓下座。
題白雲端禅師語錄序 遠祖白雲守端禅師于曹溪正脈,自南嶽讓始源流,至祖乃第三十世也。
示生于宋,及其出世始末事績,略載《會元》。
曩者,通容行腳時,閱方冊中,有浮山遠,推重其發明臨濟三頓棒,大有過人處。
因是覓祖全錄,竟不獲一睹為懷。
茲赴黃檗請,有興化若雪禅人,偶于店鋪敗紙堆中拾得一冊,被蟲蛀所食,殘缺殊甚,雖非全帙,而亦嘗脔得鼎,亦有頌古,試比聯珠,僅存什一。
遂命侍者将聯珠内凡屬祖所著者盡書出,合編以備觀覽。
然于錄内有字句因蛀缺減,再全錄時,依其補正。
時默宓公同峻初嚴居士發意受梓,筆為紀雲。
題虎丘隆禅師語錄序 曹溪源流第十六世祖虎丘紹隆師,于佛果會下為知藏。
一日入室次,果舉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
乃舉拳問之曰:“還見麼?”祖曰:“見。
”果曰:“頭上安頭。
”祖聞脫然契證。
果叱曰:“見個什麼?”祖曰:“竹密不妨流水過。
”果肯之。
自爾深藏履踐,不露圭角。
有問果曰:“隆藏主柔易若此,何能為哉?”果曰:“瞌睡虎耳。
”過後出世有語錄,當時人集以成篇,不盛帙。
觀其威弘自若,磊落精健,睡虎之言,益顯不虛。
方外多刻行,獨于閩中少有見者。
故舊年于此山镂刻,便與缁素請閱。
按源流,祖之降生于宋和州區含山人,在高宗紹興六年丙辰五月八日乙亥示寂也。
時崇祯乙亥仲春甲戌日,第二十代嗣法孫通容拜書。
于黃檗丈室堂。
第三代隐元隆琦國師【入院法語五則 上堂九則 機錄三則 序二首 書啟五篇 規文一則】 入院至山門雲:“以上已來閑門破戶,一時八字打開了也。
且道關棙子在甚麼處?”喝一喝,便入。
佛殿雲:“巍巍堂堂,坐斷十方,正當與麼時好與三十拄杖。
何故不見道?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
” 伽藍堂雲:“城塹三寶即不無,重振宗風如何著力?”舉香雲:“一番提起一番斷。
” 祖師堂雲:“西天四七,眼橫鼻直;東土二三,寐語喃喃,惑亂天下,人無
劍去久矣,奚事刻舟? 斷際運禅師 【上堂一則 機緣四則】 “上堂雲:“汝等衆人欲何所求?”遂以拄杖趕之,大衆不散。
師卻複坐,曰:“汝等衆人盡是瞳酒糟漢,恁麼行腳取笑于人。
但見八百一千人處便去,不可圖他爇鬧也。
老漢行腳時,或遇草根下有一個漢,便從頂門上一錐,看他若是痛癢,可以布袋盛米供養他,可中總似汝如此容易,何處更有今日事也?汝等即稱行腳,亦須著些精神好。
還知道大唐國内無禅師麼?”時有僧問:“諸方尊宿盡聚衆開化,為甚麼卻道無禅師?”師曰:“不道無禅,隻是無師。
閣黎不見馬大師下有八十四人坐道場,得馬大師正法眼者止兩三人,廬山歸宗和尚是其一。
夫出家人須知有從上來事分始得。
且如四祖下牛頭,橫說豎說,猶未知向上阕棙子,有此眼目,方辨得邪正宗黨。
且當人事宜不能體會得,但知學者言語念向皮袋裡安著,到處稱我會禅,替得汝生死麼?輕忽老宿入地獄如箭,我才見汝入門來,便識得了也。
還知麼?急須努力,莫容易事持片衣口食空過一生。
明眼人笑汝,久後總被俗漢算将去。
在宜自看遠近是阿誰面上事?若會即便會,若不會即散去。
珍重!” 師因臨濟義玄問:“如何是佛法的的意”?聲未絕,師便打,如是三度問,三度俱打,濟皆不領旨,遂辭師往諸方行腳去。
師指參大愚。
濟到大愚,愚曰:“那裡來?”濟日:“黃檗來。
”愚日:“黃檗有何言句?”濟曰:“親問佛法的意,蒙三度賜棒,未審有過無過。
”愚曰:“黃檗恁麼老婆為汝撤困,猶覓過在。
”濟于言下大悟曰:“原來黃檗佛法無多子。
”愚擋住雲:“者尿床鬼子适來問有過無過;如今卻道佛法無多子,汝見個什麼道理?速道速道!”濟于大愚肋下築三拳,愚托開,雲:“汝師黃檗,非幹我事。
”濟回黃檗。
師曰:“汝回何速生?”濟曰:“祇為老婆心切;便入事了。
”侍立。
師曰:“大愚有何言句?”濟遂舉前話。
師曰:“大愚老漢饒舌;待來痛與一頓。
”濟曰:“說甚待來,即今便打。
”随後便掌,師曰:“者風颠漢來者裡捋虎須。
”濟便喝,師曰:“侍者引這風颠漢參堂去。
” 師禮佛次,時唐宣宗為沙彌,問曰:“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長志禮拜當何所求?”師曰:“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常禮如是事。
”彌曰:“用禮何為?”師便掌彌,曰“太生。
”師曰:“者裡是甚麼所在?說粗說細。
”随後又掌。
裴相國一日托尊佛于師前,跪曰:“請師安名。
”師召曰:“裴休。
”休應諸。
師曰:“與汝安名竟。
”休禮拜。
師一日捏拳,曰:“天下老和尚總在這裡,我若放一線道,從汝七縱八橫,若不放過,不消一捏。
”僧問,“放一線道時如何?”師日:“七縱八橫。
”曰:“不放過不消一捏時如何?”師曰:“普。
” 大安禅師【上堂一則 機緣四則】 上堂雲:“汝諸人總來就安,求覓甚麼?若欲作佛,汝自是佛。
擔佛傍家走,如渴鹿趁陽焰相似,何時得相應去?汝欲作佛,但無許多颠倒攀緣,妄想惡覺垢淨,衆生之心便是初心,正覺佛更向何處别讨?所以安在沩山三十年,喫沩山飯,屙沩山屎,不學沩山禅。
祇看一頭水牯牛,若落路入草,便把鼻孔拽轉來才犯人苗稼,即鞭撻。
調伏既久,可憐生受人言語。
如今變作個露地白牛,常在面門,終日露迥迥地趕亦不去。
汝諸人各自有無價大寶,從眼門放光,照見山河大地,耳朵放光,領采一切善惡音響。
如是六門晝夜常放光明,亦名放光三昧。
汝自不識。
取影在四大身中,内外扶持,不教傾側,如人負重擔,從獨木橋上過,亦不教失腳。
且道是什麼物任持便得如是,且無絲發可見?豈不見志公和尚雲‘内外追尋覓總無;境上施為渾大有,珍重!’” 僧問:“大用現前不存軌則時如何?”師曰:“汝用得便用。
”僧乃脫膊繞師三匝,師曰:“向上事何不道取?”僧拟開口,師曰:“者野狐精出去!” 雪峰因入山采得一枝木,其形似蛇,于背上題曰:“本自天然,不假雕琢。
”寄與師。
師曰:“本色住山人,且無刀斧痕。
” 上南嶽下 月輪禅師【上堂一則 機緣四則】 上堂雲:“祖師西來特唱此事,自是諸人不薦冋外馳求。
投赤水以尋珠,就荊山而覓玉,所以道從門入者,不是家珍,認影迷頭,豈非大錯”?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梁殿不施功,魏邦絕心迹。
” 僧問:“如何得見本來面目?”師日:“不勞懸石鏡;天曉自雞鳴。
” 僧問:“如何是目前意?”師曰:“秋風有韻,片月無方。
” 憎問:“如何是衲衣下事?”師日:“石牛水上卧,東西且自由。
” (上青原下) 大休禅師【愒一首 據莆周轸撰《心鑒公建寺始末紀》錄出】 不立孤危不背宗,水銀墜地鏡懸空;道人看盡西湖景,畫艇依然系晚風。
第一代開法密雲圓悟禅師【入院法語二則 上堂二則】 入院至山門,師以拄杖指雲:“昔日遠祖斷際禅師從此出,今日不肖兒孫從此入。
雖然出入不同,要且同為标格。
“呈拄杖雲:“大衆還見麼?”便入。
至方丈,師佇立雲:“隻者些兒去處,從上佛祖與人解粘去縛之所。
”且道:“忽遇赤條條地來時,如何正好?與伊三十拄杖,為甚如此?不見道青天也須吃棒”。
上堂拈香雲:“者瓣香與天地同根,萬物一體,爇向爐中,端為祝延今上皇帝聖躬萬歲、萬歲,萬萬歲!恭願皇圖鞏固,帝道遐昌,天下太平,萬民樂業。
”次拈香,雲:“者瓣香收來劫遠,舉處全真爇向爐中,奉為滿朝文武、天下官僚、本山護法請主并及遠近檀那,伏願同明本地風光,共證玄初正體。
”複拈香雲:“者瓣香不從他處得來,祇向自信中拈出。
”四回爇向爐中:“供養直隸常州府荊溪龍池山禹門禅院傳曹溪正脈第三十三世幻有先師傳和尚,用酬法乳之恩。
”斂衣敷坐上首,白椎竟,師雲:“雙葉扁舟泛海中,乘風來到福城東。
洪波浩渺無餘事,隻作抛綸擲釣翁。
還有沖浪金鱗麼?”出衆相見。
一僧出,以坐具覆頂,雲:“和尚還會麼?”師打雲:“一釣便上。
”僧一喝歸。
衆僧問:“昨日金粟,今朝黃檗,金粟、黃檗,即不問獅吼句是如何?”師雲:“看腳下。
”僧呈坐具,師便打。
僧喝,師複打。
問:“如何是向上事?”師雲:“黃檗山頂。
”問:“慈雲彌布,獅象骈臻,和尚将何垂示?”師便打,進雲:“憑麼無影樹下一枝華,香滿大千世界。
”師雲:“切莫眼花。
”僧禮拜。
師乃雲:“口吞佛祖,氣蓋乾坤,刹海無餘,大方獨步。
所以道法随法行,法幢随處建立,全機大用,觐面提持,若金翅擘海,直取龍吞。
衲僧無湊泊處,衆生無回避處。
隻要諸人略回光相,著眼自看,便見透脫分曉。
”蓦呈拄杖,雲:“還見麼?”擊香幾,雲:“還聞麼?若也聞處精明,見處透徹,則聲色翳障全消,聞見之元亦脫,似透網金鱗,通身踴躍。
正當恁麼時,如何舉頭天外看,誰是我般人?”複舉黃檗斷際禅師旅寓洪州開元寺,裴相國一日入寺,見壁間畫,問寺主雲:“畫是什麼?”寺主雲;“是高僧。
”相國雲:“形影在者裡,高僧在什麼處?” 寺主無對。
相國雲:“是處有禅僧麼?”寺主雲:“有一人。
”相國遂請黃檗相見,舉前話問檗。
檗召雲:“裴休!”休應:“諾。
”檗雲:“在什麼處?”相國于言下有省。
師雲:“二大老激揚個事,大似焦磚打着連底凍,自他不隔于毫端。
雖然如是簡點,将來未免旁觀者曬。
”且道:“誰是旁觀者?”良久,高聲召雲:“大衆還省麼?苟省,則知裴相國落處;不省,則隻知事逐眼前過,不覺老從頭上來。
”喝一喝下座。
解制上堂,僧問:“解制結制,總不問不解不結一句,作麼生?”師雲:“舌頭原在口。
”僧佛油便行。
師雲:“切莫亂走。
”問:“三月安居今已滿,歸家底事如何?”師雲:“看腳下。
”憎頓足。
師雲:“未在。
”問:“如何是中元節屆?”師雲:“今朝七月十五。
”問:“大座當軒,獨露本來面目;豁開戶牖,放出無位真人。
元是屋裡底,為甚人不識?”師雲:“為汝眼花。
”進雲:“和尚道什麼?”師雲:“道汝耳聾。
”僧便出。
師乃雲:“共來黃檗山,聚首三個月,愧我無法說,白棒當頭楔。
不圖結良緣,卻要恨徹骨。
今朝各自行,個個都秃撅。
”複雲:“今朝七月十五,家家追宗薦祖,寺寺供佛供祖,惟是本分衲僧,卻尚超佛越祖,為甚如是?丈夫自有沖天志,不向他人行處行。
”便下座。
第二代費隐通容禅師【入院法語五則上堂二則序二首】 入院至山門雲:“盡大地是個解脫門,且道從何處入?”良久,從腳跟下入,便進。
佛殿雲:“過去已過去,未來猶未來,現在作麼生?坐斷主人公向何處出氣?容上座到者裡即得。
”大展三拜。
” 伽藍雲:“叢林藩籬,佛法金湯,自受靈山囑咐,直到而今不忘。
且道以何為驗?看燒這一瓣香。
” 祖堂雲:“西天四七,東土二三,盡在者裡日午打三更。
”舉香雲;“今日不肖兒孫到來,一時捉敗便燒。
” 丈方雲:“釋迦在者裡掩室,維摩在者裡默然,古今天下老和尚在者裡橫說豎說,容上座在者裡作麼生?施設一棒一條痕,一掌一握血。
”遂據坐。
當日衆請上堂,師至座前,拈山門請啟雲:“披瀝佛祖肝膽,拈掇衲僧性命,盡在個裡。
山僧不敢囊藏被蓋,時向人間拈出。
仰煩維那對衆宣讀。
”維那宣疏畢,師指法座雲:“寶華王座為衆兄弟顯本分事了也,既若眼見耳聞,便可休機罷釣;設或未然,容上座錦上鋪花去也。
”遂升拈香雲:“者一瓣香,如天普蓋,似地普擎,爇向爐中,端為祝延今上皇帝聖壽萬歲、萬歲、萬萬歲。
恭願皇圖綿鞏固之休,峻命衍基隆之運。
者一瓣香,該羅今古,統禦人寰,爇向爐中,奉為滿朝文武、天下官僚,并及福清縣主諸位高官,恭願福祿同滄海,壽算等喬松。
者一瓣香,根苗有據,不涉繁端,爇向爐中,奉為現前兄弟、本山護法、遠近檀那,恭願同明向上宗猷,共證本地風光。
者一瓣香,最初到處尋覓不得到手,一旦到手,便乃當陽披露,不可指目,末後遇著個沒眼睛老和尚,伸手一捏,直得脫白無光。
爇向爐中,專為現住浙江甯波府鄞縣天童寺傅曹溪正脈三十四世本師密雲悟和尚,用酬法乳之恩。
”遂斂衣就座上首白椎竟,師雲:“龍象衆目前,彌滿第一義,理合共知,請出來吐露看。
”僧問:“昔從黃檗去,今向黃檗來,請問和尚無去無來作麼生道?”師雲:“頭頂天,腳踏地。
”進雲:“去來且止,黃檗消息如何?”師便喝。
進雲:“砂盆雖破,家風還在。
”師雲:“與阇黎無幹。
”問:“坐斷白雲,佛祖無處潛蹤;縱橫十字,凡聖不可等階。
意旨如何?”師雲:“放汝三十棒。
”進雲:“恁麼則亘古長明,祖燈增照去也。
”師雲:“閑言語。
”問:“未離馬峰,遍界風光騰瑞彩;才跨猊座,眉間劍氣爍鋒铓。
黃檗門庭即不問,祝聖報恩事若何?”師雲:“天長地久。
”進雲:“九天阊阖開宮阙,萬國衣冠拜冕旒。
”師雲:“阿誰不願?”進雲:“一句了然超百意。
”便禮拜。
師噓一噓,問:“一綠陽春曲,由來和者稀。
如何是陽春曲?”師雲;“眉毛八尺長。
”僧禮拜。
師雲:“何不再進後語?”僧歸位。
問:“黃檗祖庭久寂寥,蹉跎虛度幾春秋;今日蒙師呈此令,臨濟家風事若何?”師便打。
進雲:“恁麼則昔日臨濟,今朝黃檗去也”。
師雲:“汝增我不得。
”乃雲:“全機展演,一道提持,蓋古覆今,超聲越色,突出報化,佛頭拽脫。
娘生鼻孔向此辨明得去,便可施大機,發大用,與銅頭鐵額敲枷打鎖,超宗□目,碎骨取髓。
天上人間,解粘去縛,佛祖場中,抽釘拔楔。
所以道縱橫無礙,殺活自由。
我為法王,于法自在,正當恁麼時。
安家定業一句作麼生道?”拈拄杖按膝,雲:“橫按莫邪全正令,太平寰宇斬癡頑”。
複舉當時世尊初降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目顧四方,周行七步。
雲:“天上天下,惟吾獨尊。
”後來雲門文偃禅師雲:“我當時若見,一棒打殺與狗子吃。
貴圖天下太平。
”師雲:“世尊衍鐵牛機雲門明格外句,雖則各露風規,要且未合本據。
且道如何是本據底意?天上有星皆拱北,人間無水不朝東。
”卓一卓下座。
居士凍治安、林有喜、林正立、夏春晖、吳承啟、龔士龍等請上堂。
僧問:“身居學海,意出雲霄。
花無戀影之心,境不留人之迹,正恁麼時是何境界?”師雲:“獨步大方。
”進雲:“如何是黃檗境?”師雲:“十二峰高。
”“如何是境中人?”師雲:“頂天立地。
”“如何是人中意?”師雲:“自家薦取。
”進雲:“人境已蒙師指示,人忘境寂事如何?”師雲:“頂門劈開。
”進雲:“如何是學人自己?”師便打,雲:“還不知羞?”問:“色身非我,我亦非真。
如何是本來面目?”師良久雲:“會麼?”僧噓一噓。
師雲:“鼓粥飯氣。
”乃雲:“眉橫錦繡,披一念于古今;目機铢兩,融古今于一念。
非彼非此,非遠非近,即躔離■〈石廛〉,居世出世,遊曆宗家,舉揚佛事,道骨參天,仁風洽爾。
人天贊之,有分缁素。
誦固無窮,然而更要信得。
當人自己分上有一段,描也描不成,畫也畫不就。
如此底奇特之事,佛祖窮之不到,人天贊猶莫及,坐斷要津,不通階級。
所以發明奇特事,須是恁麼人,要是恁麼人,方明奇特事。
既若發明得去,則與山僧拄杖子。
同條合命且拄杖子,初無多少奇特,隻是風标獨立,斬釘截鐵。
喚作山僧拄杖子,卻是現前衆居士;喚作現前衆居士,卻是山僧拄杖子。
無二無二分無别無斷,故正當恁麼時。
歸根複本一句作麼生道?萬物盡資和氣力,靈苗豈藉四時推?”以拄杖卓一卓下座。
題白雲端禅師語錄序 遠祖白雲守端禅師于曹溪正脈,自南嶽讓始源流,至祖乃第三十世也。
示生于宋,及其出世始末事績,略載《會元》。
曩者,通容行腳時,閱方冊中,有浮山遠,推重其發明臨濟三頓棒,大有過人處。
因是覓祖全錄,竟不獲一睹為懷。
茲赴黃檗請,有興化若雪禅人,偶于店鋪敗紙堆中拾得一冊,被蟲蛀所食,殘缺殊甚,雖非全帙,而亦嘗脔得鼎,亦有頌古,試比聯珠,僅存什一。
遂命侍者将聯珠内凡屬祖所著者盡書出,合編以備觀覽。
然于錄内有字句因蛀缺減,再全錄時,依其補正。
時默宓公同峻初嚴居士發意受梓,筆為紀雲。
題虎丘隆禅師語錄序 曹溪源流第十六世祖虎丘紹隆師,于佛果會下為知藏。
一日入室次,果舉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
乃舉拳問之曰:“還見麼?”祖曰:“見。
”果曰:“頭上安頭。
”祖聞脫然契證。
果叱曰:“見個什麼?”祖曰:“竹密不妨流水過。
”果肯之。
自爾深藏履踐,不露圭角。
有問果曰:“隆藏主柔易若此,何能為哉?”果曰:“瞌睡虎耳。
”過後出世有語錄,當時人集以成篇,不盛帙。
觀其威弘自若,磊落精健,睡虎之言,益顯不虛。
方外多刻行,獨于閩中少有見者。
故舊年于此山镂刻,便與缁素請閱。
按源流,祖之降生于宋和州區含山人,在高宗紹興六年丙辰五月八日乙亥示寂也。
時崇祯乙亥仲春甲戌日,第二十代嗣法孫通容拜書。
于黃檗丈室堂。
第三代隐元隆琦國師【入院法語五則 上堂九則 機錄三則 序二首 書啟五篇 規文一則】 入院至山門雲:“以上已來閑門破戶,一時八字打開了也。
且道關棙子在甚麼處?”喝一喝,便入。
佛殿雲:“巍巍堂堂,坐斷十方,正當與麼時好與三十拄杖。
何故不見道?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
” 伽藍堂雲:“城塹三寶即不無,重振宗風如何著力?”舉香雲:“一番提起一番斷。
” 祖師堂雲:“西天四七,眼橫鼻直;東土二三,寐語喃喃,惑亂天下,人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