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重興隆琦隐元祖師原本門弟子性幽獨往等編訂,當山世孫 了磬 清香道■〈目上山下〉 道本崇儀舜普 續修,監寺副寺 校刊 達光 道進道升 永悅開滋慧秀 ○寺 眦耶丈室,一榻風光,舍衛講堂,四面通達。

    至于我土,琳官绀殿,表表可望者,皆因人而緻之,匪徒構其虛席,間雖隆替不一,中興每自有待焉。

    是以帝德旌崇,民心歸仰,寶殿龍樓,一時顯煥,祖庭僧舍,八字打開,慕道缁素,莫不由斯門而入也; 萬福禅寺寺之創,自唐正幹禅師始,蓋貞元五年也,額曰“般若堂”,後八年于其東大辟堂宇,德宗改為“建德禅寺”。

    盛于宋,微于元,重興于明。

    洪武二十三年,莆陽心鑒周公為檀越,大休禅師主之。

    規制自本山落脈而下為法堂,次為大雄寶殿。

    殿之前有放生池,池邊石橋。

    二門其東為香積廚,西為轉輪藏。

    前有小溪,自天柱石門來,遠五裡許,繞寺而東,上有拱橋,跨岸而過,更百餘武,為天王殿。

    殿而下為甬道,長可七十餘丈,即三門。

    門左右有伽藍、祖師二堂及十方寮舍,一時殿閣偉麗,而田産亦盛。

    以嘉靖乙卯倭變,灰焚殆盡,僧徙星散,又成榛莽之區。

    久之,近民生心,田地幾為烏有。

    隆慶初,僧中天圓公誅茅于斯,志圖恢複。

    萬曆辛醜,毅然赴阙,請賜龍藏,崇鎮寶林。

    居八年,未蒙渝旨,以疾卒于都之長榮茶庵。

    其徒孫興壽、興慈不怠先志,懇請愈堅。

    越六年,相國葉文忠公力代奏請,改額曰“萬福禅寺”。

    神宗皇帝敕賜全藏,計六百七十八函,敕書一道,命中使王舉同僧赉護到山,仍發帑金三百兩為赉經費,時萬曆甲寅年也。

    是年相國告歸,汪邑侯泗論疏,令壽慈募化重興,太學林守玄、林泊春董其事。

    建寶殿于法堂舊址,壘築月台于殿前廊之下。

    由台而南,構藏經閣,珍崇禦藏。

    又構擇木堂于殿之東,今相國像在焉。

    移舊佛堂于殿之西,為方丈。

    戊午春,興慈歸寂,丙寅而興壽亦歸。

    崇祯己已,玄孫隆宓、隆瑞等複構二客堂于殿之左右。

    已而念祖庭秋晚,正道無聞,必有弘法開堂者,庶不失古今标格。

    以是謀諸檀越外護,敦請金粟密雲禅師主席。

    庚午春,飛錫南來,全提向上大機,直指當人本旨,黃檗宗風,于斯始振。

    未幾而還金粟。

    癸酉冬,宓瑞複同外護龔居士等恭請費隐禅師住持,恢張祖道,永為十方禅刹。

    衲子無遠近,望風率至。

    丙子夏,師應建甯蓮峰之請,瑞同檀信等念黃檗為列祖之席,不可空懸,請隐元禅師以繼其位。

    未期年,衲履盈室,大振臨濟之風,中興黃檗之道,師之功于前此殆有加矣。

    庚辰春,拆月台,重建大殿于舊址,以舊殿仍為法堂,移藏閣于西廊之後,構齋堂于雲廚之前。

    辛巳,建鐘鼓樓、山門、雲廚、庫房并諸寮舍,一一鹹備。

    凡所作法,遵依祖制,成大禅刹,入斯門者莫不皈依。

    甲申孟春,師有天童掃塔之行,寺事請羅山亘禅師主之。

    是冬,構左右兩廊于殿之前,奉祀伽藍祖師。

    丙戌春,亘公同諸檀信仍接師回山。

    時适世界紛紛,僧俗戚戚,幸祖道如故,大教不祧,而親領大乘,同悟禅宗者,不下數十人,所謂長安甚鬧,我國晏然,誠不虛矣。

     ○殿 大雄寶殿 計五間,高四丈七尺,縱六丈七尺,廣八丈七尺,重檐結角,金碧流輝。

    外遊廊之前,中階九級,明堂深四丈九尺,廣八丈六尺五寸。

    上時梁,老人升座雲:“托出脊梁橫法界,大開眼目耀乾坤,都盧一座空王殿,百萬四千解脫門。

    正當與麼時撐時者撐持,蓋覆者蓋覆。

    且道阿那個作得其中主?”良久雲:“兒孫卓立如麻栗,沒量大人獨個尊。

    ” 舊天王殿在放生池南,今廢。

     ○堂 法堂計五間,高三丈有六,廣八丈,深七丈。

    乙卯歲,僧興壽等建為殿。

    庚辰春,複改為法堂。

     禅堂在閣下西廊之後,縱五丈六尺,廣六丈二尺,有嘲者雲:“和尚不可以經閣混為禅堂。

    ”師雲:“這裡甚麼所在,許你分經分禅?苟悟一椎兩當,則千百個古錐三藏,爛熳葛藤,無地可寄矣!” 學事堂在鐘鼓樓下,計三間。

     雲水堂在山門左。

     應供堂在東廊後。

    計三間,高二丈有八,廣六丈有六,深六丈有三,師示衆雲:“法眼圓明,日費千金非分外;偷心不死,時嘗滴水也難消。

     ○閣樓 藏閣在殿右。

    計五間,高三丈有五,廣六丈有二,深五丈有六。

    八閩中藏閣甚多,奉特賜者甚少。

    惟黃檗僧興壽、興慈,成中天老人之志,叩阙堅請。

    乙卯歲,蒙神宗皇帝特差内監王公赉送至山,有敕書一道雲:“敕谕福建福州府福清縣黃檗山萬福禅寺住持僧人正圓及僧衆人等。

    朕發誠心,造印佛大藏經,頒施在京及天下名山寺院供奉,經首護敕已谕其由;爾住持及僧衆人等,務要虔潔供安,朝夕禮誦,保眇躬康樂,宮壺肅清。

    忏已往愆尤,祈無疆壽福。

    民安國泰,天下太平;俾四海入荒,鹹歸仁慈善教,朕成恭已無為之治道焉。

    今特差禦馬監太監王舉赉請前去彼處供安,各宜仰體知悉。

    欽哉!故谕”戊寅春,諸紳士請師開閱。

    師上堂開閱竟,複說偈雲:“四十九年爛葛藤,看來真個可憐生,大家出手俱翻卻,始信共途不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