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曆融通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秒半
鹑火之次初起柳四度空分六十二秒半
鹑尾之次初起張十四度八十四分三十七秒半夀星之次初起轸九度二十八分十二秒半大火之次初起氐一度十一分八十七秒半析木之次初起尾三度十五分六十二秒半星紀之次初起鬥四度九分三十七秒半
?枵之次初起女二度十三分十二秒半
黃道娵訾之次初起危十二度八十分三十一秒降婁之次初起奎一度七十三分六十七秒大梁之次初起胃三度七十分四十五秒
實沈之次初起畢六度八十一分三十三秒鹑首之次初起井八度三十六分十一秒
鹑火之次初起柳三度九十一分六十七秒鹑尾之次初起張十五度四十四分二十三秒夀星之次初起轸十度六分四十二秒
大火之次初起氐一度十三分三十九秒
析木之次初起尾二度九十八分十八秒
星紀之次初起鬥三度七十七分九十六秒?枵之次初起女二度八分八十四秒
赤道有常黃道無定凡推辰次當以赤道為準随日度嵗差推變黃道右據萬曆甲午年嵗差所推已後臨時推變
推變十二次宿度
置赤道入次宿度及分秒以前宿赤道距後積度加之滿象策去之為四正後赤道入次積度以其赤道積度減之餘以黃道率乘之如赤道率而一所得以加黃道積度為四正後黃道入次積度以前宿黃道距後積度減之如不及減加象策以減之餘即所求黃道入赤道十二次宿度及分秒
求入十二次時刻
各置黃道入次宿度及分秒以其日晨前夜半黃道日度及分秒減之餘以日平行度乘之為實以其日行定度為法實如法而一所得依時刻法求之即入次時刻
歩晷漏第五
京師北極出地四十度太
冬至中晷恒數丈五尺九寸六分
夏至中晷恒數二尺三寸四分
冬至晝夏至夜三十八刻
夏至晝冬至夜六十二刻【已上見元志】
嶽台北極出地三十五度
冬至中晷恒數丈二尺八寸三分
夏至中晷恒數尺五寸七分
冬至晝夏至夜四十刻
夏至晝冬至夜六十刻【已上見宋志】
黃道出入赤道内外度及半晝夜分
京師譬如北辰四方拱之晝夜漏刻宜為曆準至如嶽台乃前代測景之處謂之地中故略載之以見随處晷漏不同
求毎日子正午正日躔黃道去極度
置所求日晨前夜半黃道積度滿躔中去之在象策已下為初限已上反減躔中餘為末限滿積度去之餘以其段内外差乗之如律母而一為分用減内外度為出入赤道内外度内減外加象策即所求日子正去極度及分秒求午正去極度放此
求毎日午正随處日去地度
置所求日午正日躔黃道去極度及分并其處北極出地度及分用減躔中餘即其處日去地度為弧半背【若弧半背在象策已上反減躔中餘為弧半背則知景在表南】約量矢數與限二十九度五分五十秒相減餘以六十一分七十七秒乘之律母除之為加減差矢在限已上加已下減加減百八十七度九十分為定差以矢與五十八度十一分相減餘以定差乘之度如律母而一為分不滿退除為秒并入九度為法複以矢與百一十六度二十二分相減相乘及矢自乘相并為實開方所得進一位以法除之為弧半背即其處日去地度及分秒如不同更増損矢數筭之以同為矢定數
求毎日随處中晷泛數
置五十八度十一分減去所求矢定數餘用八因為實複以矢與百一十六度二十二分相減相乘平方開之為法除實命度為尺即其日其處中晷泛數
求每日随處中晷定數
各于其處立八尺表毎日實測午晷真數而與筭術所求晷數相減餘名為地形差所測晷數多則為加少則為減加減所筭晷數即其日其處中晷定數
求二至加時真數
取二至前後晷數近似者相減餘以律母乗之為實取其次日晷數相減餘為法實如法而一為刻求冬至視其前晷多則為減差少則為加差夏至反之摠計距日刻數以差加減折半加五十刻為前距定日以其日筭外命之即二至加時真數
求毎日半晝夜及日出入晨昏分
置所求初末限滿積度去之餘以其段晝夜差乘之如律母而一為分前多後少為減前少後多為加加減其段半晝夜分為所求半晝夜分以半夜分便為日出分用減百刻餘為日入分于日出分減二刻半餘為晨分于日入分加二刻半則為昏分
求晝夜刻及日出入時刻
置其日半夜分二因之如律母而一所得為夜刻用減百刻餘為晝刻以日出入分依時刻法求之即得所求時刻
求更防所在時刻
置其日晨分二因五約之為更率又五約之為防率各以其率乘所求更防數用加其日昏分内減更防率滿百刻去之不滿依時刻法求之即得所求時刻
求昏後夜半中星
置躔中度及分以其次日晨前夜半赤道日度及分秒加而命之即所求日昏後夜半中星積度及分秒
求逐日昏曉中星
置其次日晨分以躔周加一度乘之萬約為度昏減曉加所求日昏後夜半中星積度即昏曉中星積度及分秒
求逐更逐防中星
置昏後曉中星積度【不及則加躔周】以曉前昏中星積度減之餘二十五而一所得為防差置昏中星積度命為一更一防以防差累加之滿赤道宿度去之即逐更逐防中星宿度及分秒
求九服所在漏刻
各于所在以儀測驗或下水漏以定其處冬至或夏至夜刻與五十刻相減餘為至差刻以所求日黃道出入赤道内外度及分秒乘之二十三度九十分除之所得内減外加五十刻即所求夜刻以減百刻餘為晝刻其九服所在逐段晝夜差半晝夜分及日出入晨昏分更防中星等率竝準随處晷漏脩短依術推之
律曆融通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