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傳信錄卷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冊封疏球國王副使賜正一品麟蟒服翰林院編修加二級臣徐葆光纂
風俗
屋舍
米廪
器皿
女集(錢、女飾)
舟
轎
馬
弓箭
月令
物産
字母
琉球語
風俗
中山風俗,已見「前錄」。
茲役久淹,見聞尤核;略為诠次,以備采風。
正月十六日,男婦俱拜墓。
女子于歲初,皆擊球為戲。
又有闆舞戲,橫巨闆于木椿上,兩頭下空二、三尺許,二女對立闆上,一起一落,就勢躍起五、六尺許,不傾跌欹側也。
二月,麥穗祭,國中同日祭麥神。
此日婦女不作女紅,男不事田野(麥、榖四祭皆同)。
二月十二日,花朝;前二日,各家俱浚井,女汲取井水洗額,雲可免疾病。
闆舞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三月三日上巳,家作艾糕相饷遺。
官民皆海濱禊飲,又拜節相往來。
此月中,同日又祭麥神,謂之「大祭」。
五月五日,競渡龍舟三(泊一、那霸一、久米一)。
一日至五日,角黍、蒲酒同中國;亦拜節。
此月稻穗祭,選吉;同日祭稻神。
此祭未行,稻雖登場,不敢入家。
明夏冊使子陽「使錄」雲:『國中神有女王者,王宗姊妹之屬,世由神選以相代。
五谷成時,女王渡海至姑達佳山,探其榖穗成熟者嚼之,各處乃敢獲。
若未嘗先獲者,食之即斃。
故田間絕無盜采者』。
六月,稻大祭,選吉;同日祭稻神。
又有六月節,國中蒸糯米為飯,家家相饷;此日亦不作女紅、不事田野,同上四祭日。
此月有月之夜,士民皆拔河争勝。
七月十五日,盆祭祀先。
預于十三日夜,家家列火炬二于大門外,以迎祖神。
十五日盆祭後,送神。
八月,家家拜月。
明夏子陽「使錄」雲:『俗有待月之願。
凡月初三、十八、二十三夜,皆修吉果拜待。
初三夜,焚香對月拜;十八夜,焚香立待,待升明而拜,拜畢乃敢坐;二十三日,焚香坐待,待月出則拜:謂可益壽延禧。
白露,為八月節。
先後三日,男女皆閉戶,不事事;名「守天孫」。
此數日内,如有角口等諸事故,必犯蛇傷。
國中蛇,九月出,傷人立斃。
同日,蒸糯米,交赤小豆為飯,相饷。
十二月,逢庚午、庚申日,通國皆作糯米糕,棕葉包裹三、四層,和葉蒸食相饷,名曰「鬼餅」。
俗傳古有鬼出,作此祭之;亦驅傩、禳疫之意。
二十四日,送竈。
次年正月初五日,始迎竈。
每月朔、望,家家婦女取瓶罂至炮台汲新潮水,歸獻竈神或獻天妃前石神。
正、三、五、九——此四月國人名為吉月,婦女相率至沿海雪崎洞中拜水神祈福。
官民家有人渡海者,斲木為小舟--長尺許,樯帆俱備;着竿首,立庭中,候風以蔔歸信。
歸即撤之(名風旗,亦名五兩旗)。
凡許願,皆以石為神。
凡神嶽、叢祠之所,皆有巨石數處離立,設香爐,炷香燭于前。
燒酒、設牲果酬願,皆就石獻供,不設神像也。
「舊錄」有女王、女君、辨才天、六臂神之類,蓋即君君、祝祝開國諸神;傳久異辭,不盡核也。
女巫為人祈疾者,曼聲呗誦徹夜,無鼓樂。
通國平民死,葬皆用棺椁(土名曰龛)。
官宦有力之家,儀物仿「家禮」,有詳略。
會葬者,皆衣白蕉衫。
久米村大夫中,近有從「家禮」葬,不用浮屠者。
棺制,比中國棺略小;闆厚不過一寸,長四尺五寸。
墓,皆穴山為之。
既窆,壘以石;貴家則磨石方整,亦建拜台。
墓門,遠望如橋門。
更有穴山,葬在層崖之上者。
女墓前,挂棕葉片扇、白巾;男墓前,白布笠,立杖,草履、木屐。
插花筒、設香爐,則男女墓皆同。
男女食皆不同器,各設具别食,食餘棄之。
與客會飲,不各設具;一桮傳飲,筋一雙着盎間,同用。
今其貴宮對客,亦效中國同器、分筋飲食;或其居常尚仍舊俗耳。
夏子陽「錄」雲:『居官言事,必具酒二壺,至其家跪而酌之;酌畢,告以所事雲』。
剃頂發 前明琉球人,皆不剃發,惟不明網巾。
萬曆中,冊使謝行人傑--閩之長樂人,母舅某從行,攜網巾數百事,至無可售;謝使遲冊封禮久不行,雲本國既服中華冠帶,冊封日如陪臣有一不網巾者,冊事不舉;琉人競市一空。
福建至今相谑強市者,則雲「琉球人戴網巾也」。
至本朝,始剃頂發。
自國王以下,皆遵時制留外發一圍,绾小髻于頂之正中;首裡與久米人,皆無異。
夏子陽「錄」雲:『首裡人髻居偏,久米人髻居中』;今不然也。
剪唇上髭令齊者,間有之。
五官正 國中惟三種人,皆剃發如僧。
一為醫官,名曰五官正;一為王宮執茶役者,名曰宗叟,又名禦茶湯,六人;又有司灌園六人:皆全剃發,戴黑色六棱幔頂寬檐帽,名曰片帽。
衣外多着短挂一領,比大衣略短二、三尺許,黑色。
二種人皆趨役,無時栉發;恐稽時事,故皆使從徑省雲。
屋舍 作屋,皆不甚高,以避海風;去地必三、四尺許,以避地濕。
民間作屋,每一間瓦脊四出,如亭子樣。
瓦如中國■〈同瓦〉瓦,極堅厚;非此不能禦飓故也。
無磚牆,每屋四旁皆夾設闆為壁。
庭院中圍牆及外圍牆,則用蛎石壘成。
首裡大家外圍牆,磨削一面如切成,極堅整。
無磚地,多用闆閣,高三、四尺許。
門窗,皆無戶樞;上下限,皆刻雙溝道,設門扇其中,左右推移以為啟閉。
室中以席裡草,厚寸許,緣以青布;布滿室中。
入室,必脫三闆,故名「腳踏綿」。
自王宮以至民間,皆然。
屋宇,在那霸所見者,皆村中民居。
首裡所見官戚大家,牆垣、棟宇,皆極華整;然亦一行作屋分内外,無層構複室也。
惟官署始連楹八、九作大屋,每屋一間柱礎多至二十餘所。
屋用■〈木堅〉木作梁柱,堅潤細理,千年不蠹。
一名羅漢杉,大島、奇界所出尤良,價亦甚貴;作屋一間,費至五百金。
故久米大夫家從宦有年,尚多結茅者。
首裡大家皆以此造屋鋪地,久之光潤可監。
壁既用闆,無粉墁牆,多用砑花重粉箋,或白色、或白地緣花者糊之。
竹簾極粗,以細竹全幹編之;挂屋檐四周。
屋中畫軸皆短小,不過四、五尺;屋小故也。
若首裡貴家,長與中國畫軸無異。
屏幅字,或用四扇;例先書一大字于首,如春、夏、秋、冬、仁、義、禮、智之類;下綴詩語三、四行,亦不必與大字相應。
屋中開軒,多旁向,或東、或西。
庭院中設小山石,樹黃楊、烏木、桧、松之類;必剪束整齊,或方、或圓,層層有緻。
茸草如茵,極細軟,柔結寸許;連土不散,布滿山上下。
或置小石池,畜魚其中;中立小石,石上植鐵蕉等小木為玩。
村迳皆極寬潔,多編細葉小竹作屏籬;剪葉令齊,方整缜密:村落皆是。
寺院前,或列植黃楊,剪束就方,葉密如牆數十步許。
又有樹,葉如冬青,六、七月生小白花,香如栀子,極芬烈,土名十裡香;亦截作籬屏。
将至王宮,夾道數裡。
屋宇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米廪 藏米廪,亦懸地四、五尺,遠望如草亭。
下施十六柱,柱間空處可通人行;上為闆閣。
官倉皆如此。
村民或數家共為一亭,藏米其中,分日守望。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器皿 室中皆席地坐,無椅桌之用。
飲食諸具,皆低小,以便用。
其與中土異制者,圖之如左: 盤 凡飲食置碗之具,如古俎豆盤器,或方、或圓,皆着腳,高五、六寸許。
食,羅數具于前。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煙架 煙架一奁中,火爐一、唾壺一、煙盆一;室中置數具,人前各置一具。
王宮制用,甚精飾。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棋枰 棋局,高尺許,腳二、三寸,面厚七、八寸;極堅重,使不傾側。
黑子,磨黧石為之;白子,磨螺蛤頂骨為之。
人皆善奕,謂之「悟棋」。
下時,不用四角黑白勢子;局終,數空眼多少以定虧嬴,不數實子也。
亦有象棋。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榼 士夫家有一榼,或朱、或黑,滲金間采,制作甚精。
郊飲,各攜一具。
中四器,置食物;旁置酒壺一、盞一、筋二,諸具略備。
民家食榼,或方、或圓,皆作三、四層;刳木為之。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罏 水火罏,制用輕簡,銅面錫裡;一置火、一置水,外作一小木架盛之。
下二層,黑漆奁三、四事,中藏茗具。
入茶擔中,國王令秀才二人值之。
客出遊,則攜以随。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幾
茲役久淹,見聞尤核;略為诠次,以備采風。
正月十六日,男婦俱拜墓。
女子于歲初,皆擊球為戲。
又有闆舞戲,橫巨闆于木椿上,兩頭下空二、三尺許,二女對立闆上,一起一落,就勢躍起五、六尺許,不傾跌欹側也。
二月,麥穗祭,國中同日祭麥神。
此日婦女不作女紅,男不事田野(麥、榖四祭皆同)。
二月十二日,花朝;前二日,各家俱浚井,女汲取井水洗額,雲可免疾病。
闆舞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三月三日上巳,家作艾糕相饷遺。
官民皆海濱禊飲,又拜節相往來。
此月中,同日又祭麥神,謂之「大祭」。
五月五日,競渡龍舟三(泊一、那霸一、久米一)。
一日至五日,角黍、蒲酒同中國;亦拜節。
此月稻穗祭,選吉;同日祭稻神。
此祭未行,稻雖登場,不敢入家。
明夏冊使子陽「使錄」雲:『國中神有女王者,王宗姊妹之屬,世由神選以相代。
五谷成時,女王渡海至姑達佳山,探其榖穗成熟者嚼之,各處乃敢獲。
若未嘗先獲者,食之即斃。
故田間絕無盜采者』。
六月,稻大祭,選吉;同日祭稻神。
又有六月節,國中蒸糯米為飯,家家相饷;此日亦不作女紅、不事田野,同上四祭日。
此月有月之夜,士民皆拔河争勝。
七月十五日,盆祭祀先。
預于十三日夜,家家列火炬二于大門外,以迎祖神。
十五日盆祭後,送神。
八月,家家拜月。
明夏子陽「使錄」雲:『俗有待月之願。
凡月初三、十八、二十三夜,皆修吉果拜待。
初三夜,焚香對月拜;十八夜,焚香立待,待升明而拜,拜畢乃敢坐;二十三日,焚香坐待,待月出則拜:謂可益壽延禧。
白露,為八月節。
先後三日,男女皆閉戶,不事事;名「守天孫」。
此數日内,如有角口等諸事故,必犯蛇傷。
國中蛇,九月出,傷人立斃。
同日,蒸糯米,交赤小豆為飯,相饷。
十二月,逢庚午、庚申日,通國皆作糯米糕,棕葉包裹三、四層,和葉蒸食相饷,名曰「鬼餅」。
俗傳古有鬼出,作此祭之;亦驅傩、禳疫之意。
二十四日,送竈。
次年正月初五日,始迎竈。
每月朔、望,家家婦女取瓶罂至炮台汲新潮水,歸獻竈神或獻天妃前石神。
正、三、五、九——此四月國人名為吉月,婦女相率至沿海雪崎洞中拜水神祈福。
官民家有人渡海者,斲木為小舟--長尺許,樯帆俱備;着竿首,立庭中,候風以蔔歸信。
歸即撤之(名風旗,亦名五兩旗)。
凡許願,皆以石為神。
凡神嶽、叢祠之所,皆有巨石數處離立,設香爐,炷香燭于前。
燒酒、設牲果酬願,皆就石獻供,不設神像也。
「舊錄」有女王、女君、辨才天、六臂神之類,蓋即君君、祝祝開國諸神;傳久異辭,不盡核也。
女巫為人祈疾者,曼聲呗誦徹夜,無鼓樂。
通國平民死,葬皆用棺椁(土名曰龛)。
官宦有力之家,儀物仿「家禮」,有詳略。
會葬者,皆衣白蕉衫。
久米村大夫中,近有從「家禮」葬,不用浮屠者。
棺制,比中國棺略小;闆厚不過一寸,長四尺五寸。
墓,皆穴山為之。
既窆,壘以石;貴家則磨石方整,亦建拜台。
墓門,遠望如橋門。
更有穴山,葬在層崖之上者。
女墓前,挂棕葉片扇、白巾;男墓前,白布笠,立杖,草履、木屐。
插花筒、設香爐,則男女墓皆同。
男女食皆不同器,各設具别食,食餘棄之。
與客會飲,不各設具;一桮傳飲,筋一雙着盎間,同用。
今其貴宮對客,亦效中國同器、分筋飲食;或其居常尚仍舊俗耳。
夏子陽「錄」雲:『居官言事,必具酒二壺,至其家跪而酌之;酌畢,告以所事雲』。
剃頂發 前明琉球人,皆不剃發,惟不明網巾。
萬曆中,冊使謝行人傑--閩之長樂人,母舅某從行,攜網巾數百事,至無可售;謝使遲冊封禮久不行,雲本國既服中華冠帶,冊封日如陪臣有一不網巾者,冊事不舉;琉人競市一空。
福建至今相谑強市者,則雲「琉球人戴網巾也」。
至本朝,始剃頂發。
自國王以下,皆遵時制留外發一圍,绾小髻于頂之正中;首裡與久米人,皆無異。
夏子陽「錄」雲:『首裡人髻居偏,久米人髻居中』;今不然也。
剪唇上髭令齊者,間有之。
五官正 國中惟三種人,皆剃發如僧。
一為醫官,名曰五官正;一為王宮執茶役者,名曰宗叟,又名禦茶湯,六人;又有司灌園六人:皆全剃發,戴黑色六棱幔頂寬檐帽,名曰片帽。
衣外多着短挂一領,比大衣略短二、三尺許,黑色。
二種人皆趨役,無時栉發;恐稽時事,故皆使從徑省雲。
屋舍 作屋,皆不甚高,以避海風;去地必三、四尺許,以避地濕。
民間作屋,每一間瓦脊四出,如亭子樣。
瓦如中國■〈同瓦〉瓦,極堅厚;非此不能禦飓故也。
無磚牆,每屋四旁皆夾設闆為壁。
庭院中圍牆及外圍牆,則用蛎石壘成。
首裡大家外圍牆,磨削一面如切成,極堅整。
無磚地,多用闆閣,高三、四尺許。
門窗,皆無戶樞;上下限,皆刻雙溝道,設門扇其中,左右推移以為啟閉。
室中以席裡草,厚寸許,緣以青布;布滿室中。
入室,必脫三闆,故名「腳踏綿」。
自王宮以至民間,皆然。
屋宇,在那霸所見者,皆村中民居。
首裡所見官戚大家,牆垣、棟宇,皆極華整;然亦一行作屋分内外,無層構複室也。
惟官署始連楹八、九作大屋,每屋一間柱礎多至二十餘所。
屋用■〈木堅〉木作梁柱,堅潤細理,千年不蠹。
一名羅漢杉,大島、奇界所出尤良,價亦甚貴;作屋一間,費至五百金。
故久米大夫家從宦有年,尚多結茅者。
首裡大家皆以此造屋鋪地,久之光潤可監。
壁既用闆,無粉墁牆,多用砑花重粉箋,或白色、或白地緣花者糊之。
竹簾極粗,以細竹全幹編之;挂屋檐四周。
屋中畫軸皆短小,不過四、五尺;屋小故也。
若首裡貴家,長與中國畫軸無異。
屏幅字,或用四扇;例先書一大字于首,如春、夏、秋、冬、仁、義、禮、智之類;下綴詩語三、四行,亦不必與大字相應。
屋中開軒,多旁向,或東、或西。
庭院中設小山石,樹黃楊、烏木、桧、松之類;必剪束整齊,或方、或圓,層層有緻。
茸草如茵,極細軟,柔結寸許;連土不散,布滿山上下。
或置小石池,畜魚其中;中立小石,石上植鐵蕉等小木為玩。
村迳皆極寬潔,多編細葉小竹作屏籬;剪葉令齊,方整缜密:村落皆是。
寺院前,或列植黃楊,剪束就方,葉密如牆數十步許。
又有樹,葉如冬青,六、七月生小白花,香如栀子,極芬烈,土名十裡香;亦截作籬屏。
将至王宮,夾道數裡。
屋宇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米廪 藏米廪,亦懸地四、五尺,遠望如草亭。
下施十六柱,柱間空處可通人行;上為闆閣。
官倉皆如此。
村民或數家共為一亭,藏米其中,分日守望。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器皿 室中皆席地坐,無椅桌之用。
飲食諸具,皆低小,以便用。
其與中土異制者,圖之如左: 盤 凡飲食置碗之具,如古俎豆盤器,或方、或圓,皆着腳,高五、六寸許。
食,羅數具于前。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煙架 煙架一奁中,火爐一、唾壺一、煙盆一;室中置數具,人前各置一具。
王宮制用,甚精飾。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棋枰 棋局,高尺許,腳二、三寸,面厚七、八寸;極堅重,使不傾側。
黑子,磨黧石為之;白子,磨螺蛤頂骨為之。
人皆善奕,謂之「悟棋」。
下時,不用四角黑白勢子;局終,數空眼多少以定虧嬴,不數實子也。
亦有象棋。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榼 士夫家有一榼,或朱、或黑,滲金間采,制作甚精。
郊飲,各攜一具。
中四器,置食物;旁置酒壺一、盞一、筋二,諸具略備。
民家食榼,或方、或圓,皆作三、四層;刳木為之。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罏 水火罏,制用輕簡,銅面錫裡;一置火、一置水,外作一小木架盛之。
下二層,黑漆奁三、四事,中藏茗具。
入茶擔中,國王令秀才二人值之。
客出遊,則攜以随。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