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傳信錄卷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郡侯,一員;右虞衡紫巾亞卿,一員;副虞衡察侍紀,三員;掌筆帖,三員。
觀察司:總觀察郡侯,一員;副觀察紫巾亞卿,一員;掌筆帖,一員。
首裡三平等各鄉分巡察官:真平等,左大尹郡侯,一員;右大尹紫巾亞卿,一員;少尹察侍紀,四員。
南平等,左大尹郡侯,一員;右大尹紫巾亞卿,一員;少尹察侍紀,四員。
西平等,左大尹郡侯,一員;右大尹紫巾亞卿,一員;少尹察侍紀,四員。
理梵司:理梵正紫巾亞卿,一員;理梵副察侍紀,二員;掌筆帖,二員。
綜石局:督工察侍紀,一員;掌筆帖,一員。
鐵冶局:督工察侍紀,一員;掌筆帖,一員。
司窖局:督工察侍紀,一員;掌筆帖,三員。
嵌螺局:督工察侍紀,一員;掌筆帖,二員。
貯材局:督工察侍紀,一員;掌筆帖,二員。
工正所:督工察侍紀,一員;大使,一員;掌筆帖,二員。
審理所:大使,三員;掌筆帖,三員。
中山征課使:主事,一員;掌筆帖,五員。
山南、山北、古米山征課使,員同。
協理府:紫金大夫,一員;正議大夫、中議大夫,皆無定員;長史,二員;屬官大筆帖,一員;都通事、副通事,皆無定員;司曆通事,一員;筆帖式,一員;講解師,一員;訓诂師,一員(皆不拘品級);通事、秀才、若秀才等,皆無定員。
那霸官:左堂贊議官,一員;右堂察侍紀,一員;大筆帖,一員;小筆帖,一員;理問所理問,四員;承應所承應,一員;業辔所業辔,一員。
武備司:軍器監,一員;掌筆帖,一員。
彌世公館:大使,三員;掌筆帖,三員;若筆帖,六員;烹調膳夫,一員。
董舟所:大使,二員;大筆帖,一員;小筆帖,一員。
那霸庫:大使,一貝;大筆帖,一員;小筆帖,一員。
麻姑倉:大使,二員;掌筆帖,二員。
轉運所:大使,二員;掌筆帖,三員。
糠團:主事,一員;大使,二員;掌筆帖,二員。
奉監司:麻妨山監撫使,一員;監撫掌筆帖,二員。
八重山監撫使,一員;監撫掌筆帖,二員。
各府、各島監撫,不拘品級。
祝長:七社神樂祝,七員;神歌長,一員;神歌協長,三員;巫觋長,二員。
各郡土官:協尹治土泰,一員;首裡大使,一員。
麻姑山土官:頭目比郎椤,一員;芝茂治,一員;烏路嘉,一員;首裡大使,五員。
八重山土官:頭目彜師加紀,一員;烏巴麻,一員;椰椰椤,一員;首裡大使,四員。
臣葆光案:「舊錄」官制舛略,「汪錄」頗正其訛而未備。
今從蔡大夫溫得其品秩大概;程大夫順則示以官制,其進啟雲:『中山設官分職,已非一日。
恭逢聖天子聲教誕敷,本國官爵敢不仰遵翻正。
因照原銜,首定秩、勳,次列官、職。
大小官工,盡由資格;冠簪、服色,畫一不刊。
論名,則同而異;列品,則異而同。
總以符舊制,諧正音;雖班爵,實尊王也。
其書表列條晰,彬彬可觀。
但立國建官,文武并重。
今按儀衛使、武備司外,武職太略;軍制、兵仗,亦未詳載。
當俟後續考備列雲。
冠服 國王,側翅烏紗帽,盤金朱纓,龍頭金簪;蟒袍,帶用犀角、白玉,皆如前明賜衣制。
王妃;鳳頭金簪。
宮人,亦分為五等,約百人。
命婦,頭簪皆視其夫品秩。
正一品以下,帽八等、簪四等、帶四等。
具列如左: 正、從一品:金簪,彩織緞帽,錦帶,綠色袍。
正、從二品:正二品金簪、從二品金花銀柱簪,紫绫帽(有功者,賜彩織緞帽),龍蟠黃帶(有功者,賜錦帶),深青色袍(下至八、九品,朝服皆同)。
正、從三品:銀簪,黃绫帽,龍蟠黃帶。
正、從四品:簪、帽、袍同三品,龍蟠紅帶。
正、從五品:簪、帽、袍同三品,雜色花帶。
正、從六七品:簪、袍同三品,黃絹帽,帶同五品。
正、從八九品:簪、袍同三品,大紅绉紗帽,帶同五品。
雜職:簪、袍同三品,紅絹帽,帶同五品。
裡、保長:銅簪,藍袍,紅布帽或綠布帽。
蔭、官生:簪、帽、服、帶俱同八品。
外有青布帽,百姓頭目戴之。
凡官員外衣,長過身;大帶束之腰間,提起三、四寸:令寬博,以便懷納諸物--紙夾、煙袋皆自貯胸次,以時取用。
大僚、幼童,無不皆爾。
賤役執事,則反結其袖于脊上。
幼童,衣袖脅下令穿露三、四寸許;年長,剃頂中發,即縫屬之。
僧衣,兩脅下皆穿;其他皆連衽,無隙漏處。
首裡人衣,年小者皆用大紅為裡,外五色紬錦;亦反覆兩面着之。
官員,紬緞作衣,諸色不禁。
每制一衣,須大緞三丈五、六尺,其費殆倍于中國雲。
女人外衣,與男無别。
襟皆無帶,名之曰衾;披身上,左右手曳襟以行。
前「使錄」雲:『男婦皆無裡衣』。
今貴官裡衣,亦有如中國者。
女衣,貴家衣襟上,即本色紬紗作鱗比五層狀。
男衣,無是。
女比甲背後下垂處,或作燕尾形。
寝衣,比身加長其半;有袖及領,厚絮擁之。
國人呼衣曰衾,此則衾又如衣也。
各色錦帽、錦帶,本國皆無之,閩中店戶另織布與之。
本國惟蕉布,則家家有機,無女不能織者;出首裡者,文采尤佳。
自用,不以交易也。
國王烏紗帽,雙翅側沖,上向;盤金朱纓,結垂領下三、四寸許:蓋前所賜舊制也。
雲有皮弁為朝祭之服,而未之見。
帽,糊紙為骨。
帕蒙之式,如僧毘盧帽,中空無頂,絹方幅覆髻之半,口互交。
前檐着額處,鱗次七層;後檐十二層。
彩織帽以下,紫最貴、黃次之、紅又次之,中又以花素為等别;青、綠帽為下。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片帽,皆以黑色絹為之。
漫頂,下檐作六棱,寒時家居帽;醫官、樂工及執王宮茶灌之役,剃發如僧者皆戴之。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笠,多以麥莖為之。
亦有皮笠,外加黑漆而朱其裡。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短髻簪,長三、四寸許;已冠,去頂中發者簪之。
花頭圓柱,亦有方柱、六棱柱。
金最貴、金頭銀柱次之,銀又次之;銅為下。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長簪,長尺餘;婦人、幼童大髻者簪之;亦以金銀三品分貴賤。
民家女簪皆以玳瑁。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衣,皆寬博無後,交衽。
袖大二、三尺,長不過手指。
右襟未作缺勢,無衣帶;多以蕉布、蕉葛為之,綦文間采。
男、女衣皆同呼之曰衾。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大帶,長一丈四、五尺,寬六、七寸,蟠腰間三、四圍。
雜花錦地為貴,大花錦帶次之,龍蟠黃地、紅地者又次之;下者皆雜色花帶。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襪,或布或革,短及踝以上;向外,中線開口交系之。
近足指處,别作一窦柄,将指以着草靸中。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靸,以細席草編成。
前有一繩,界大指之間,踵曳以行。
男女皆着之。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儀從 國相,開棍二人、刀二人、槍二人、旗二人,共五十人。
綠紬傘
觀察司:總觀察郡侯,一員;副觀察紫巾亞卿,一員;掌筆帖,一員。
首裡三平等各鄉分巡察官:真平等,左大尹郡侯,一員;右大尹紫巾亞卿,一員;少尹察侍紀,四員。
南平等,左大尹郡侯,一員;右大尹紫巾亞卿,一員;少尹察侍紀,四員。
西平等,左大尹郡侯,一員;右大尹紫巾亞卿,一員;少尹察侍紀,四員。
理梵司:理梵正紫巾亞卿,一員;理梵副察侍紀,二員;掌筆帖,二員。
綜石局:督工察侍紀,一員;掌筆帖,一員。
鐵冶局:督工察侍紀,一員;掌筆帖,一員。
司窖局:督工察侍紀,一員;掌筆帖,三員。
嵌螺局:督工察侍紀,一員;掌筆帖,二員。
貯材局:督工察侍紀,一員;掌筆帖,二員。
工正所:督工察侍紀,一員;大使,一員;掌筆帖,二員。
審理所:大使,三員;掌筆帖,三員。
中山征課使:主事,一員;掌筆帖,五員。
山南、山北、古米山征課使,員同。
協理府:紫金大夫,一員;正議大夫、中議大夫,皆無定員;長史,二員;屬官大筆帖,一員;都通事、副通事,皆無定員;司曆通事,一員;筆帖式,一員;講解師,一員;訓诂師,一員(皆不拘品級);通事、秀才、若秀才等,皆無定員。
那霸官:左堂贊議官,一員;右堂察侍紀,一員;大筆帖,一員;小筆帖,一員;理問所理問,四員;承應所承應,一員;業辔所業辔,一員。
武備司:軍器監,一員;掌筆帖,一員。
彌世公館:大使,三員;掌筆帖,三員;若筆帖,六員;烹調膳夫,一員。
董舟所:大使,二員;大筆帖,一員;小筆帖,一員。
那霸庫:大使,一貝;大筆帖,一員;小筆帖,一員。
麻姑倉:大使,二員;掌筆帖,二員。
轉運所:大使,二員;掌筆帖,三員。
糠團:主事,一員;大使,二員;掌筆帖,二員。
奉監司:麻妨山監撫使,一員;監撫掌筆帖,二員。
八重山監撫使,一員;監撫掌筆帖,二員。
各府、各島監撫,不拘品級。
祝長:七社神樂祝,七員;神歌長,一員;神歌協長,三員;巫觋長,二員。
各郡土官:協尹治土泰,一員;首裡大使,一員。
麻姑山土官:頭目比郎椤,一員;芝茂治,一員;烏路嘉,一員;首裡大使,五員。
八重山土官:頭目彜師加紀,一員;烏巴麻,一員;椰椰椤,一員;首裡大使,四員。
臣葆光案:「舊錄」官制舛略,「汪錄」頗正其訛而未備。
今從蔡大夫溫得其品秩大概;程大夫順則示以官制,其進啟雲:『中山設官分職,已非一日。
恭逢聖天子聲教誕敷,本國官爵敢不仰遵翻正。
因照原銜,首定秩、勳,次列官、職。
大小官工,盡由資格;冠簪、服色,畫一不刊。
論名,則同而異;列品,則異而同。
總以符舊制,諧正音;雖班爵,實尊王也。
其書表列條晰,彬彬可觀。
但立國建官,文武并重。
今按儀衛使、武備司外,武職太略;軍制、兵仗,亦未詳載。
當俟後續考備列雲。
冠服 國王,側翅烏紗帽,盤金朱纓,龍頭金簪;蟒袍,帶用犀角、白玉,皆如前明賜衣制。
王妃;鳳頭金簪。
宮人,亦分為五等,約百人。
命婦,頭簪皆視其夫品秩。
正一品以下,帽八等、簪四等、帶四等。
具列如左: 正、從一品:金簪,彩織緞帽,錦帶,綠色袍。
正、從二品:正二品金簪、從二品金花銀柱簪,紫绫帽(有功者,賜彩織緞帽),龍蟠黃帶(有功者,賜錦帶),深青色袍(下至八、九品,朝服皆同)。
正、從三品:銀簪,黃绫帽,龍蟠黃帶。
正、從四品:簪、帽、袍同三品,龍蟠紅帶。
正、從五品:簪、帽、袍同三品,雜色花帶。
正、從六七品:簪、袍同三品,黃絹帽,帶同五品。
正、從八九品:簪、袍同三品,大紅绉紗帽,帶同五品。
雜職:簪、袍同三品,紅絹帽,帶同五品。
裡、保長:銅簪,藍袍,紅布帽或綠布帽。
蔭、官生:簪、帽、服、帶俱同八品。
外有青布帽,百姓頭目戴之。
凡官員外衣,長過身;大帶束之腰間,提起三、四寸:令寬博,以便懷納諸物--紙夾、煙袋皆自貯胸次,以時取用。
大僚、幼童,無不皆爾。
賤役執事,則反結其袖于脊上。
幼童,衣袖脅下令穿露三、四寸許;年長,剃頂中發,即縫屬之。
僧衣,兩脅下皆穿;其他皆連衽,無隙漏處。
首裡人衣,年小者皆用大紅為裡,外五色紬錦;亦反覆兩面着之。
官員,紬緞作衣,諸色不禁。
每制一衣,須大緞三丈五、六尺,其費殆倍于中國雲。
女人外衣,與男無别。
襟皆無帶,名之曰衾;披身上,左右手曳襟以行。
前「使錄」雲:『男婦皆無裡衣』。
今貴官裡衣,亦有如中國者。
女衣,貴家衣襟上,即本色紬紗作鱗比五層狀。
男衣,無是。
女比甲背後下垂處,或作燕尾形。
寝衣,比身加長其半;有袖及領,厚絮擁之。
國人呼衣曰衾,此則衾又如衣也。
各色錦帽、錦帶,本國皆無之,閩中店戶另織布與之。
本國惟蕉布,則家家有機,無女不能織者;出首裡者,文采尤佳。
自用,不以交易也。
國王烏紗帽,雙翅側沖,上向;盤金朱纓,結垂領下三、四寸許:蓋前所賜舊制也。
雲有皮弁為朝祭之服,而未之見。
帽,糊紙為骨。
帕蒙之式,如僧毘盧帽,中空無頂,絹方幅覆髻之半,口互交。
前檐着額處,鱗次七層;後檐十二層。
彩織帽以下,紫最貴、黃次之、紅又次之,中又以花素為等别;青、綠帽為下。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片帽,皆以黑色絹為之。
漫頂,下檐作六棱,寒時家居帽;醫官、樂工及執王宮茶灌之役,剃發如僧者皆戴之。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笠,多以麥莖為之。
亦有皮笠,外加黑漆而朱其裡。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短髻簪,長三、四寸許;已冠,去頂中發者簪之。
花頭圓柱,亦有方柱、六棱柱。
金最貴、金頭銀柱次之,銀又次之;銅為下。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長簪,長尺餘;婦人、幼童大髻者簪之;亦以金銀三品分貴賤。
民家女簪皆以玳瑁。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衣,皆寬博無後,交衽。
袖大二、三尺,長不過手指。
右襟未作缺勢,無衣帶;多以蕉布、蕉葛為之,綦文間采。
男、女衣皆同呼之曰衾。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大帶,長一丈四、五尺,寬六、七寸,蟠腰間三、四圍。
雜花錦地為貴,大花錦帶次之,龍蟠黃地、紅地者又次之;下者皆雜色花帶。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襪,或布或革,短及踝以上;向外,中線開口交系之。
近足指處,别作一窦柄,将指以着草靸中。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靸,以細席草編成。
前有一繩,界大指之間,踵曳以行。
男女皆着之。
(圖表,故省略,詳細内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 儀從 國相,開棍二人、刀二人、槍二人、旗二人,共五十人。
綠紬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