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傳信錄卷第三

關燈
倭入琉球,獲中山王;則三十七年三月事也』。

    「世缵圖」雲:『浦添孫慶長,即察度王之孫;興于日本,自薩摩洲島舉兵入中山,執王及群臣以歸,留二年。

    法司鄭迥(法司鄭迥,字利山;嘉靖四十四年,入太學。

    夏子陽「使錄」雲:『法司不用三十六姓;今用之,自鄭周始。

    按周字格橋,萬曆七年入太學;與迥為兄弟。

    但鄭周官至長史;為法司者,則迥也。

    今傳寫作鄭回,則尤誤矣。

    迥乃都通事鄭祿第二子,周第三子;其長曰達,無名回者)不屈,被殺;王危坐,不為動。

    慶長異之,卒放回。

    王在位三十二年,壽五十七歲;泰昌元年,薨。

     尚豐 明天啟元年(辛酉),尚豐即位。

     尚豐,尚永弟、尚久之第四子也。

    尚甯卒,無世子,國人立尚豐。

    萬曆十八年生;年三十二歲,于天啟元年即位(是年改元,頒登極诏,福建布政司轉命衛指揮蕭崇基齎诏至國)。

    三年,遣使蔡堅等貢硫磺、馬匹,請襲封。

    先是,定期二年一貢;萬曆間,國被倭難,诏停貢--已十年。

    至是,以為言;部議:『本國休養未久,暫拟五年一貢;待冊封後,另議』。

    五年,豐遣使入謝,并乞封典。

    六年,再遣使入貢;七年,遣正議大夫蔡延等入貢。

    宴赉悉如例。

    祟祯二年,豐遣使入貢,再申前請。

    命禮官何如寵複以履險糜費,請令陪臣領封;帝不從,乃命戶科左給事中杜三策為正使、行人司司正楊掄為副使,齎诏及儀物往對尚豐為琉球國中山王。

    六年,三策等始至國。

    王遣使入謝;九年、遣使入貢、宴赉悉如例。

     「中山世監」雲:王通諸藝,始制陶器以瞻國用。

    在位二十年,壽五十一歲;崇祯十三年,薨。

     尚賢 明崇祯十四年(庚辰),尚賢嗣位。

     尚賢,尚豐王第三子。

    天啟五年生,十七歲嗣位。

    十七年,遣使金應元入貢,請襲;會中朝道阻,不得歸。

    王在位七年,壽二十三歲;順治四年,薨。

     尚質 大清順治五年(戊子),尚質嗣位。

     尚質,尚賢之弟。

    崇祯二年生,年二十一歲嗣位。

    先是,尚賢請封未報,使者留閩中。

    至是,與通事謝必振等至江甯投經略臣洪承疇,轉送入京。

    禮部言:『前朝敕印未繳,未便授封』;遣通事谕旨。

    六年,賢弟尚質稱「世子」,遣本國通事周國盛賫表歸誠;随通事入朝。

    七年,遣王舅阿榜琨、正議大夫蔡錦等奉貢入賀,船漂沒未達;八年,世祖章皇帝令來使周國盛齎敕歸谕世子。

    十年,世子遣王舅馬宗毅、正議大夫蔡祚隆等貢方物,繳前朝敕印請封——備言其國王殁,敕即随葬;惟尚甯未葬,故即以甯敕齎繳。

    十一年,又遣官進貢、請封;賜國王蟒緞二、彩緞六、藍緞二、素緞二、閃鍛二、錦三、紬四、羅四、紗四,賜王妃彩緞四、閃緞一、藍緞二、素緞三、錦二、羅四、紗四,賞王舅彩緞表裡各四,正議大夫彩緞表裡各三、藍緞一、紬二、羅二,使者彩緞表裡各二、藍緞一、紬一、羅一、紗一,通事從人紗緞、紬布、銀兩各有差。

    遣兵科愛惜喇庫哈番張學禮為正使、行人司行人王垓為副使,賜诏書一道、鍍金銀印一顆,令二年一貢;進貢人數不得過一百五十人,許正副使二員、從人十五名入京,餘俱留邊聽賞。

    學禮等疏請十事,部議:賜一品麟蟒服,于欽天監選取天文生一人,南方自擇醫生二人,賜儀仗給驿護送,外給從人口糧。

    至福建,修造渡海船,選将弁二、兵二百人随行。

    因海氛未靖,還京待命,未行。

    今上禦極,念遠人延伫日久,譴責學禮等,卒遣行。

    康熙二年,奉诏敕至國;诏仍順治十一年所頒,敕則康熙元年也。

    敕曰:『皇帝敕谕琉球國世子尚質:爾國慕恩向化,遣使入貢;世祖章皇帝嘉乃抒誠,特頒恩赉,命使兵科副理官張學禮等齎捧敕印封爾為琉球國中山王。

    乃海道未通,滞閩多年,緻爾使人物故甚多。

    及學禮等奉掣回京,又不将前情奏明,該地方督、撫諸臣亦不行奏請。

    迨朕屢旨诘問,方悉此情。

    朕念爾國傾心修貢,宜加優恤;乃使臣及地方各官逗留遲誤。

    豈朕柔遠之意!今已将正副使、督撫等官分别處治,特頒恩赉;仍遣正使張學禮、副使王垓令其自贖前罪,暫還原職,速送使人歸國。

    一應敕封事宜,仍照世祖章皇帝前旨行。

    朕恐爾國未悉朕意,故再降敕谕,俾爾聞知』。

    诏曰:『帝王祗聽應治,協于上下,靈承于天時;則薄海通道,罔不率俾為藩屏臣。

    朕懋缵鴻緒,奄有中夏;聲教所綏,無間遐迩。

    雖炎方荒略,亦不忍遺。

    故遣使招徕,欲俾仁風暨于海澨。

    爾琉球國粵在南徼,乃世子尚質達時識勢,祗奉明綸,即令王舅馬宗毅等獻方物、禀正朔,抒誠進表,繳上舊诏敕印,朕甚嘉之!故特遣正使兵科副理官張學禮、副使行人司行人王垓齎捧诏印往封為琉球國中山王,仍賜以文币等物。

    爾國官僚及爾氓庶,尚其輔乃王饬乃侯度、協摅乃荩、守乃忠誠,慎乂厥職,以凝休祉,綿于奕世。

    故茲诏示,鹹使聞知』。

    賜王印一、緞币三十,妃緞币二十。

    三年,王遣陪臣吳國用、金正春奉表謝恩,進貢;且疏言:『捧讀敕谕,因臣使物故甚多、滞閩日久,将正副使并督撫諸臣處治。

    但中外均屬臣子,臣躬承天庥,不能少為諸臣之報,而反重為諸臣之累:臣何人斯,豈能宴然清夜』!上命還學禮等原職;賜國王蟒緞二、彩緞四、藍緞二、素緞二、閃緞二、錦二、紬二、羅二、紗二,賞王舅彩緞表裡各四、羅四、靴一雙、彩緞三,紫金大夫彩緞表裡各四、羅三、靴一雙,使者彩緞表裡各二(折鈔)、布四,通事從人緞布有差。

    四年,中山王遣使進香,并賀登極、進貢,其貢物有在梅花港口遭風漂溺者;奉旨:免其補進。

    五年,補進貢物;奉旨發回。

    又令應進瑪瑙、烏木、降香、木香、象牙、錫、速香、丁香、檀香、黃熟香等十件不系土産,免其進貢;其硫磺,留福建督、撫收貯;餘所貢方物,令督、撫差人解送。

    其來使不必賫送到京,即給賞遣回。

    六年,命貢使仍令賫表入觐。

    七年,王卒;在位二十一年,壽四十歲。

     尚貞 大清康熙八年(己酉),尚貞嗣位。

     尚貞,尚質子。

    順治二年生,年二十五歲嗣位。

    康熙八年,進貢耳目官到京,于常貢外,加進紅銅及黑漆、嵌螺茶碗;照例給賜--惟正使不系王舅,與副使正議大夫賞同。

    十年,進貢,于常貢外,加進鬃煙、番紙、蕉布;其被風飄失貢物,免其查議。

    十三年,進貢,于常貢外,加進紅銅及火爐、絲煙。

    十八年,補進十七年貢物;除赴京、存留官伴外,其餘員役令先乘原船歸國。

    十九年,遣使進貢;奉谕:『琉球國進貢方物,以後止令貢硫磺、海螺殼、紅銅,其餘不必進貢』。

    貢物,舊有金銀罐、金銀粉匣、金銀酒海、泥金彩畫屏風、泥金扇、泥銀扇、畫扇、蕉布、苎布、紅花、胡椒、蘇木、腰刀、大刀、槍、盔甲、馬鞍、絲綿、螺盤,後俱免進;外有加貢物無定額,熟硫磺一萬二千六百斤、海螺殼三千個、紅銅三千斤。

    二十年,遣使入貢。

    上以貞恪共藩職,當耿精忠叛亂之際,屢獻方物,恭順可嘉!賜敕褒谕,仍賜錦币五十;又于常貢内,免其貢馬:着為例。

    二十一年,世子遣耳目官毛見龍、正議大夫梁邦翰上言:『先王尚質于康熙七年告薨,貞嫡嗣,應襲爵;具通國結狀,請封』。

    禮部議:航海道遠,應令貢使領封。

    見龍等固請,部議執不可;上特允之,命翰林院檢讨汪楫為正使、内閣中書舍人林麟焻為副使。

    楫等疏陳七事:一、請頒禦筆;一、請照例谕祭海神;一、渡海之期,不必專候貢使;一、請帶修船官一同渡海;一、請給關防;一、請增兵護行;一、請預支俸銀。

    奏上,禦筆大書「中山世土」四字賜王,特許帶修船匠役随行,制祭文二道祈、報海神,并給俸二年以往。

    二十二年,楫等渡海。

    先行谕祭故王禮,谕祭文曰:『朕受天景命,君臨萬邦;殊方海澨,罔不賓服。

    凡有恪共藩職、累世輸誠,則必生加錫命之榮,殁隆赙恤之典。

    所以旌揚歸附、柔懷荒遠,垂為國憲,昭示億年。

    爾琉球國中山王尚質,式廓前徽,誕膺世祚;作藩屏于南海,輯圭瑞于中邦。

    浮航貢賮,凜遵王享之規;逾險求章,虔秉朝宗之志。

    方謂河山永固,帶砺之胙常存;何期霜雪遄零,松柏之姿忽謝!眷言藩服,朕實傷焉!爰沛褒綸,優加祭恤』。

    賜恤銀一百兩、闊絹五十疋。

    次行冊封禮,诏曰:『朕躬膺天眷,統禦萬邦;聲教誕敷,遐爾率俾。

    粵在荒服,悉溥仁恩;奕葉承祧,并加寵錫。

    爾琉球國地居炎徼,職列藩封;中山王世子尚貞屢使來朝,貢獻不懈。

    當閩疆反側、海寇陸梁之際,笃守臣節,恭順彌昭;克殚忠誠,深可嘉尚!茲以序當缵服,奏請嗣封。

    朕惟世繼為家國之常經,爵命乃朝廷之钜典;特遣正使翰林院檢讨汪楫、副使内閣中書舍人中一級林麟焻,齎诏往封為琉球國中山王。

    爾國臣僚以及士庶,尚其輔乃王(慎修德政,益勵悃誠;翼戴天家,慶延宗祀:實惟爾海邦無疆之休。

    故茲诏示,鹹使聞知』。

    又敕王曰:『惟爾遠處海隅,虔修職貢;屬在塚嗣,序應承祧。

    以朝命未膺,罔敢專擅;恪遵典制,奉表請封。

    朕念爾世守臣節,忠誠可嘉!特遣正使翰林院檢讨汪楫、副使内閣中書舍人加一級林麟焻齎敕封爾為琉球國中山王,并賜爾及妃文币等物。

    爾祗承寵眷,懋紹先猷;輯和臣民,慎固封守:用安宗社于苞桑,永作天家之翰屏。

    欽哉!毋替朕命』。

    賜主蟒緞、錦币三十疋,妃二十疋。

    二十二年,遣法司王舅毛國珍、紫金大夫王明佐等謝封。

    汪楫等回京,複為題請遠人向化,請賜就學;奉旨:準令就學。

    二十五年,王遣官生梁成楫、蔡文溥、阮維新、鄭秉鈞四人入太學,附貢使耳目官魏應伯、正議大夫曾夔船,桅折傷秉鈞,飄至太平山修船。

    二十七年,始到京;上令照都通事例,三人日廪甚優,春秋四季賜袍挂、衫褲、靴帽、被褥俱備,從人皆有賜。

    又月給紙筆墨朱銀一兩五錢,特設教習一人,又令博士一員督課。

    三十年,貢使耳目官溫允傑、正議大夫金元達到京,國王請官生歸國;賜宴,各給賞雲緞、紬布等,乘傳厚給,遣歸。

    三十二年,王遣耳目官馬廷器、正議大夫王可法等入貢方物;宴赉有差。

    三十四年,遣耳目官翁敬德、議正大夫蔡應瑞入貢。

    三十六年,遣耳目官毛天相、正議大夫鄭弘良入貢。

    三十八年,遣耳目官毛龍圖、正議大夫梁邦基入貢。

    四十年,遣耳目官毛得範、正議大夫鄭職良入貢;毛得範行至杭州,病卒。

    四十二年,遣耳目官毛興龍、正議大夫蔡應祥入貢。

    四十四年,遣耳目官溫開榮、正議大夫蔡肇功入貢。

    四十六年,遣耳目官馬元勳、正議大夫程順則入貢。

    四十八年,國中多災,宮殿盡焚;台飓頻作,人畜多死、草木皆枯。

    遣耳目官向英、正議大夫毛文哲入貢。

    是年七月十三日,王卒;在位四十一年,壽六十五歲。

     尚益 大清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尚益嗣位。

     尚益,尚貞王世子尚純之子。

    尚純為世子,時先卒;尚益以嫡孫嗣位,年三十三歲立。

    康熙五十年,遣耳目官孟命時、正議大夫阮維新入貢。

    五十一年七月十五日,王卒;立三年,未及請封。

     尚敬 大清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尚敬嗣位。

     尚敬,尚益第一子。

    年十四歲,康熙五十二年立。

    是年,遣耳目官毛九經、正議大夫蔡灼入貢;灼至福州,卒。

    五十四年,遣耳目官馬獻功、正議大夫阮璋入貢。

    五十六年,遣耳目官夏執中、正議大夫蔡溫入貢,且告曾祖尚貞與其父尚益之喪,請襲;疏雲:『琉球國中山王世曾孫尚敬謹奏:為請封襲爵,以效愚忠,以昭盛典事。

    臣曾祖尚貞,于康熙四十八年七月十三日薨逝。

    臣祖尚純為世子,時早已棄世;臣父尚益未及請封,已于康熙五十一年七月十五日薨逝。

    念臣小子,曾孫承祧;然侯服有度,不敢僭稱。

    王業永存,循例請襲。

    俾臣拜綸音于海島,砥柱中流;膺诰命于波區,雄藩外甸。

    謹遣陪臣耳目官夏執中、正議大夫蔡溫等虔齎奏請,伏望聖恩體循臣曾祖事例,乞差天使封襲王爵;上光寵渥之盛典,下效恭順之微忱:庶藩業得以代代相傳,預祝皇恩世世不朽矣』。

    五十七年六月朔,遣翰林院檢讨海寶、編修徐葆光充正副使往封。

    五十八年,又遣耳目官向秉幹、正議大夫楊聯桂入貢;聯桂行至通州,病卒。

    海寶等于五十八年六月朔至國,谕祭、冊封、諸宴禮皆畢;五十九年二月,海寶等自琉球還,代請官生入太學讀書,并請給海神、天妃春秋祀典,皆蒙準行。

    王遣王舅向龍翼、紫金大夫程順則入貢并謝封,貢金鶴、盔甲、馬鞍等物;賜宴赉有差(詳載第二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