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傳信錄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有順逆也。
嘉、萬封舟回閩,率先冬至在九、十月中,朔風猶未勁,歸帆最宜。
十一月、十二月冬至前後,則風勢日勁,浪必從船上過矣。
若正月,則風飓最多,且應期不爽,萬無行舟之理。
二月中,則多霧,龍出海矣。
然春風和緩,茲役親驗之,浪無從船上過者,殆遠勝于冬至前後也。
海船老夥長言:十月二十日後,東風送順為吉。
葆光在琉球,無日不占風所向。
曆考數月内,風自東來不間斷者,惟十月二十日後、十一月初五日前半月中為然。
因考陳侃以來惟蕭崇業之歸閩較為安吉,其出海日期乃十月二十四日為不誣也。
附此,以告後來者。
風信 清明後,地氣自南而北,則南風為常;霜降後,地氣自北而南,則北風為常。
若反其常,則台飓将作。
風大而烈者,為飓;又甚者,為台。
飓常驟發,台則有漸;飓或瞬發倏止,台則連日夜或數日不止。
大約正、二、三、四月為飓,五、六、七、八月為台。
九月則北風初烈,或至連月,俗稱九降風;間或有台,則驟至如春台。
船在洋中,遇飓猶可為,遇台不可當矣。
十月以後,北風常作。
然台飓無定期,舟人視風隙以往來。
五、六、七、八月應屬南風,台将發,則北風先至,轉而東南,又轉而南,又轉而西南。
台飓始至,多帶雨;九降風,則無雨。
五、六、七月間,風雨俱至。
舟人視天色有點黑,則收帆嚴舵以待之;瞬息間,風雨驟至,随刻即止。
若豫備少遲,則收帆不及,或至傾覆。
天邊有斷虹,亦台将至。
雲片如帆者,曰破帆;稍及半天如鲎尾者,曰屈鲎。
出北方者,甚于他方。
海水驟變,水面多穢如米糠,海蛇浮遊水面,亦台将至。
風暴日期 正月初四日(接神飓)、初九日(玉皇飓。
此日有飓,後飓皆驗;否則,後亦多不驗者)、十三日(關帝飓)、二十九日(烏飓。
又龍神會)。
又正月初三日、初八日、十一日、二十五日、月晦日,皆龍會日;主風。
二月初二日(白須飓)、初七日(春明暴)、二十一日(觀音暴)、二十九日(龍神朝上帝)。
又二月初三日、初九日、十二日,皆龍神朝上帝之日。
三月初三日(上帝飓,又名真武暴)、初七日(閻王暴)、十五日(真人飓,又名真君暴)、二十三日(天妃誕,媽祖飓。
真人飓多風,媽祖飓多雨)、二十八日(諸神朝上帝)。
又三月初三日、初七日、二十七日,皆龍神朝星辰之日。
四月初一日(白龍暴)、初八日(佛子飓,又名太子暴)、二十三日(大保暴)二十五日(龍神太白暴)。
又四月初八日、十二日、十七日,皆龍會太白之日。
五月初五日(系大飓,名屈原飓)、十三日(關帝飓)、二十一日(龍母暴)。
又五月初五日、十一日、二十九日,皆天帝、龍王朝玉皇之日。
六月十二日(彭祖飓)、十八日(彭祖婆飓)、二十四日(雷公誕。
此暴最準,名為洗炊籠飓。
自十二日起、至二十四日止,皆系大飓之旬)。
又六月初九日、二十七日,皆地神、龍王朝玉皇之日。
七月初八日(神煞交會)、十五日(鬼飓)。
又七月初七日、初九日、十五日、二十七日,皆神煞交會之日。
八月初一日(竈君飓)、初五日(系大飓旬)、十四日(伽藍暴)、十五日(魁星飓)、二十一日(龍神大會)。
又八月初三日、初八日、二十七日,皆龍王大會之日。
九月初九日(重陽暴)、十六日(張良飓)、十九日(觀音飓)、二十七日(冷風暴)。
又九月十一日、十五日、十九日,皆龍神朝玉帝之日。
十月初五日(風信暴)、初十日(水仙王飓)、二十日(東嶽朝天)、二十六日(翁爹飓)。
又十月初八日、十五日、二十七日,皆東府君朝玉皇之日。
十一月十四日(水仙暴)、二十七日(普安飓)、二十九日(西嶽朝天)。
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飓,又名掃塵風)。
凡遇風暴日期,不在本日,則在前後三日之中。
又箕、壁、翼、轸四宿,亦主起風;皆當謹避之。
「風信考」以下至此,皆「指南廣義」所載。
或采禁忌方書,或出海師柁工所記;其語不盡雅馴,而參考多驗。
今附此,以告後來者。
天妃靈應記 天妃,莆田湄洲嶼林氏女也(張學禮「記」雲:『天妃蔡氏,猴嶼人』;非是)。
父名願(字曰惟悫。
母王氏,一雲林孚第六女);宋初,官都巡檢。
妃生而神靈,少與群女照井,有神捧銅符出以授妃;群女奔駭。
自是,屢着神異,常乘片蓆渡海;人鹹稱為「通賢靈女」。
一日,方織,忽據機瞑坐,顔色變異。
母蹴起問之,寤而泣曰:『父無恙,兄殁矣』!有頃信至,父與兄渡海舟覆,若有挾之者,父得不溺;兄以柁摧,遂堕海死。
雍熙四年,升化于湄州嶼(張學禮「記」雲:『救父,投海身亡』;非是。
一雲妃生于建隆元年庚申三月二十三日,一雲妃生于哲宗元佑八年,一雲生于甲申之歲。
按妃于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日升化,室處二十八歲,則當以建隆元年一說為是。
生彌月不啼,名曰默)。
時顯靈應,或示夢、或示神燈,海舟獲庇無數;土人相率祀之。
宋徽宗宣和五年,給事中路允迪使高麗,八舟溺其七;獨允迪舟見神朱衣坐桅上,遂安。
歸聞于朝,賜廟額曰「順濟」。
高宗紹興二十六年,始封「靈惠夫人」,賜廟額曰「靈應」。
三十年,海寇至江口,神見風濤中,寇潰就獲泉州。
上其事,封「靈惠昭應夫人」。
孝宗幹道二年,興化疫,神降于白湖,去潮丈許;得甘泉,飲者立愈。
又海寇至,霧迷其道,至廟前就擒;封「靈惠昭應崇福夫人」。
淳熙十一年,助巡檢姜特立捕溫、台寇,封「靈惠昭應崇福善利夫人」(「汪錄」作「靈慈昭應崇善福利夫人」;靈慈乃廟号,凡封皆原「靈惠」始封之号,當作靈惠。
崇福先封,後加善利二字,仍言為善人利之意。
以上封夫人,凡四封)。
光宗紹熙三年,以救疫旱功,特封「靈惠妃」。
甯宗慶元四年,以救潦,封「靈惠助順妃」。
嘉定元年,平大奚寇,以霧助擒賊。
金人犯淮甸,戰花靥鎮,神助戰;及戰紫金山,又見神像,再捷;三戰,遂解合肥之圍:封「靈惠助順顯衛妃」。
嘉定十年,救旱,獲海寇;加「靈惠助順顯衛英烈妃」。
嘉熙三年,錢塘潮決至艮山祠,若有限而退;封「靈惠助順嘉應英烈妃」。
寶佑二年,救旱;封「助順嘉應英烈協正妃」三年,又封「靈惠助順嘉應慈濟妃」。
四年,封「靈惠協正嘉應慈濟妃」。
是歲,浙江堤成,封「靈惠協正嘉應善慶妃」。
五年,教授王裡請于朝,封妃父「積慶侯」、母「顯慶夫人」,女兄以及神佐皆有錫命。
景定三年,反風膠海寇舟,就擒;封「靈惠顯濟嘉應善慶妃」(宋封夫人四、加封妃十,凡十四封)。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以海運得神佑,封「護國明着天妃」(封天妃之始),又進「顯佑」。
成宗大德三年,以漕運效靈,封「輔聖庇民明着天妃」。
仁宗,加封「護國庇民
嘉、萬封舟回閩,率先冬至在九、十月中,朔風猶未勁,歸帆最宜。
十一月、十二月冬至前後,則風勢日勁,浪必從船上過矣。
若正月,則風飓最多,且應期不爽,萬無行舟之理。
二月中,則多霧,龍出海矣。
然春風和緩,茲役親驗之,浪無從船上過者,殆遠勝于冬至前後也。
海船老夥長言:十月二十日後,東風送順為吉。
葆光在琉球,無日不占風所向。
曆考數月内,風自東來不間斷者,惟十月二十日後、十一月初五日前半月中為然。
因考陳侃以來惟蕭崇業之歸閩較為安吉,其出海日期乃十月二十四日為不誣也。
附此,以告後來者。
風信 清明後,地氣自南而北,則南風為常;霜降後,地氣自北而南,則北風為常。
若反其常,則台飓将作。
風大而烈者,為飓;又甚者,為台。
飓常驟發,台則有漸;飓或瞬發倏止,台則連日夜或數日不止。
大約正、二、三、四月為飓,五、六、七、八月為台。
九月則北風初烈,或至連月,俗稱九降風;間或有台,則驟至如春台。
船在洋中,遇飓猶可為,遇台不可當矣。
十月以後,北風常作。
然台飓無定期,舟人視風隙以往來。
五、六、七、八月應屬南風,台将發,則北風先至,轉而東南,又轉而南,又轉而西南。
台飓始至,多帶雨;九降風,則無雨。
五、六、七月間,風雨俱至。
舟人視天色有點黑,則收帆嚴舵以待之;瞬息間,風雨驟至,随刻即止。
若豫備少遲,則收帆不及,或至傾覆。
天邊有斷虹,亦台将至。
雲片如帆者,曰破帆;稍及半天如鲎尾者,曰屈鲎。
出北方者,甚于他方。
海水驟變,水面多穢如米糠,海蛇浮遊水面,亦台将至。
風暴日期 正月初四日(接神飓)、初九日(玉皇飓。
此日有飓,後飓皆驗;否則,後亦多不驗者)、十三日(關帝飓)、二十九日(烏飓。
又龍神會)。
又正月初三日、初八日、十一日、二十五日、月晦日,皆龍會日;主風。
二月初二日(白須飓)、初七日(春明暴)、二十一日(觀音暴)、二十九日(龍神朝上帝)。
又二月初三日、初九日、十二日,皆龍神朝上帝之日。
三月初三日(上帝飓,又名真武暴)、初七日(閻王暴)、十五日(真人飓,又名真君暴)、二十三日(天妃誕,媽祖飓。
真人飓多風,媽祖飓多雨)、二十八日(諸神朝上帝)。
又三月初三日、初七日、二十七日,皆龍神朝星辰之日。
四月初一日(白龍暴)、初八日(佛子飓,又名太子暴)、二十三日(大保暴)二十五日(龍神太白暴)。
又四月初八日、十二日、十七日,皆龍會太白之日。
五月初五日(系大飓,名屈原飓)、十三日(關帝飓)、二十一日(龍母暴)。
又五月初五日、十一日、二十九日,皆天帝、龍王朝玉皇之日。
六月十二日(彭祖飓)、十八日(彭祖婆飓)、二十四日(雷公誕。
此暴最準,名為洗炊籠飓。
自十二日起、至二十四日止,皆系大飓之旬)。
又六月初九日、二十七日,皆地神、龍王朝玉皇之日。
七月初八日(神煞交會)、十五日(鬼飓)。
又七月初七日、初九日、十五日、二十七日,皆神煞交會之日。
八月初一日(竈君飓)、初五日(系大飓旬)、十四日(伽藍暴)、十五日(魁星飓)、二十一日(龍神大會)。
又八月初三日、初八日、二十七日,皆龍王大會之日。
九月初九日(重陽暴)、十六日(張良飓)、十九日(觀音飓)、二十七日(冷風暴)。
又九月十一日、十五日、十九日,皆龍神朝玉帝之日。
十月初五日(風信暴)、初十日(水仙王飓)、二十日(東嶽朝天)、二十六日(翁爹飓)。
又十月初八日、十五日、二十七日,皆東府君朝玉皇之日。
十一月十四日(水仙暴)、二十七日(普安飓)、二十九日(西嶽朝天)。
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飓,又名掃塵風)。
凡遇風暴日期,不在本日,則在前後三日之中。
又箕、壁、翼、轸四宿,亦主起風;皆當謹避之。
「風信考」以下至此,皆「指南廣義」所載。
或采禁忌方書,或出海師柁工所記;其語不盡雅馴,而參考多驗。
今附此,以告後來者。
天妃靈應記 天妃,莆田湄洲嶼林氏女也(張學禮「記」雲:『天妃蔡氏,猴嶼人』;非是)。
父名願(字曰惟悫。
母王氏,一雲林孚第六女);宋初,官都巡檢。
妃生而神靈,少與群女照井,有神捧銅符出以授妃;群女奔駭。
自是,屢着神異,常乘片蓆渡海;人鹹稱為「通賢靈女」。
一日,方織,忽據機瞑坐,顔色變異。
母蹴起問之,寤而泣曰:『父無恙,兄殁矣』!有頃信至,父與兄渡海舟覆,若有挾之者,父得不溺;兄以柁摧,遂堕海死。
雍熙四年,升化于湄州嶼(張學禮「記」雲:『救父,投海身亡』;非是。
一雲妃生于建隆元年庚申三月二十三日,一雲妃生于哲宗元佑八年,一雲生于甲申之歲。
按妃于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日升化,室處二十八歲,則當以建隆元年一說為是。
生彌月不啼,名曰默)。
時顯靈應,或示夢、或示神燈,海舟獲庇無數;土人相率祀之。
宋徽宗宣和五年,給事中路允迪使高麗,八舟溺其七;獨允迪舟見神朱衣坐桅上,遂安。
歸聞于朝,賜廟額曰「順濟」。
高宗紹興二十六年,始封「靈惠夫人」,賜廟額曰「靈應」。
三十年,海寇至江口,神見風濤中,寇潰就獲泉州。
上其事,封「靈惠昭應夫人」。
孝宗幹道二年,興化疫,神降于白湖,去潮丈許;得甘泉,飲者立愈。
又海寇至,霧迷其道,至廟前就擒;封「靈惠昭應崇福夫人」。
淳熙十一年,助巡檢姜特立捕溫、台寇,封「靈惠昭應崇福善利夫人」(「汪錄」作「靈慈昭應崇善福利夫人」;靈慈乃廟号,凡封皆原「靈惠」始封之号,當作靈惠。
崇福先封,後加善利二字,仍言為善人利之意。
以上封夫人,凡四封)。
光宗紹熙三年,以救疫旱功,特封「靈惠妃」。
甯宗慶元四年,以救潦,封「靈惠助順妃」。
嘉定元年,平大奚寇,以霧助擒賊。
金人犯淮甸,戰花靥鎮,神助戰;及戰紫金山,又見神像,再捷;三戰,遂解合肥之圍:封「靈惠助順顯衛妃」。
嘉定十年,救旱,獲海寇;加「靈惠助順顯衛英烈妃」。
嘉熙三年,錢塘潮決至艮山祠,若有限而退;封「靈惠助順嘉應英烈妃」。
寶佑二年,救旱;封「助順嘉應英烈協正妃」三年,又封「靈惠助順嘉應慈濟妃」。
四年,封「靈惠協正嘉應慈濟妃」。
是歲,浙江堤成,封「靈惠協正嘉應善慶妃」。
五年,教授王裡請于朝,封妃父「積慶侯」、母「顯慶夫人」,女兄以及神佐皆有錫命。
景定三年,反風膠海寇舟,就擒;封「靈惠顯濟嘉應善慶妃」(宋封夫人四、加封妃十,凡十四封)。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以海運得神佑,封「護國明着天妃」(封天妃之始),又進「顯佑」。
成宗大德三年,以漕運效靈,封「輔聖庇民明着天妃」。
仁宗,加封「護國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