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西城
都城隍廟在城隍廟街,元之舊也。
勝國廟市最盛,《五雜俎》、《野獲編》皆詳言之。
然即其所言,亦不過今東、西廟耳。
第改市于兩廟者,不知始自何時。
今城隍廟止五月上旬有市,亦不及兩廟之盛。
自同治十年廟災,僅正殿及儀門修複,馀則一片瓦礫場而已。
後殿基存,元、明碑或立或仆,換水碑則在左階下,惟北平府三字無存。
廟前街道寬宏,想見昔日繁盛。
廟西有地名花園宮,尚有陂塘遺址。
疑古月張園所謂“阜城門内侯城下”是也。
鹫峰寺俗稱卧佛寺,在卧佛寺街。
舊址甚宏敞,今止殿二重,亦不甚深。
正殿舊奉旃檀佛像,乾隆中移入宏仁寺。
存卧佛一軀。
唐淤泥寺經幢最有名,亦失去。
惟階下石缽一,甚光澤,疑是舊物,惜裂為二矣。
阮文達公蝶夢園在上岡。
公有記雲:辛未、壬申間,餘在京師賃屋于西城阜城門内之上岡。
有通溝自北而南,至岡折而東。
岡臨溝上,門多古槐。
屋後小園,不足十畝。
而亭館花木之勝,在城中為佳境矣。
松、柏、桑、榆、槐、柳、棠、梨、桃、杏、棗、柰、丁香、荼蘼、藤蘿之屬,交柯接蔭。
玲峰石井,嵌崎其間。
有一軒二亭一台,花晨月夕,不知門外有缁塵也。
餘舊藏董思翁自書詩扇,有“名園蝶夢,散绮看花”之句,常懸軒壁,雅與園合。
辛未秋,有異蝶來園中,識者知為太常仙蝶。
繼而複見之于瓜爾佳氏園中,客有呼之入匣,奉歸餘園者。
及至園啟之,則空匣也。
壬申春,蝶複見于餘園,畫者祝曰:苟近我,我當圖之。
蝶落其袖,審視良久,得其形色,乃從容鼓翅而去。
園故無名也,于是始以思翁詩及蝶意名之。
秋半,餘奉使出都,是園又屬他人。
回憶芳叢,真如夢境矣。
癸酉春,吳門楊氏補風為畫園圖,即以思翁詩翰裝冠卷首,以記春明遊迹焉。
此園今已改為花廠,無複亭台花木,祗石井存耳。
士夫近多喜住東城,趨朝便也。
西城舊屋,日見其少,真如昌黎所謂:一過之再過之,則為墟矣者。
故西城菜圃最多,菘韭連畦,固畫棟雕甍之變相也。
雙塔寺之西,頭條胡同西口外有井,上豎碑二,一大書刻曰:明大學士範文忠公殉節處;一書明史本傳。
額題為碑陰而實非陰。
書法學六朝,有龍門造像筆意,乃如冠九按察(山)所書。
蓋本之《日下舊聞》,此為吳橋範質公先生遺迹也。
冠九先生,滿洲赫舍裡氏,書畫冠當代。
書學北派而不犷,參南派而不怯。
使包慎伯見之,定當把臂入林。
德研香太守、錫厚庵都護皆所不及。
畫則張仙槎一派,未免小有迹象,然得意之作亦勝羅兩峰。
失偶,遂不娶,無子。
餘曾谒公于長蘆都轉署卧室之中,素帳、蒲團、木魚、梵笑,壁上自書一聯雲:到什幺地位說什幺話;當一日和尚撞一日鐘。
居然僧舍也。
旗人能書畫者,如黑石夫(葛)、赫澹士(奕)、莽卓然(鹄立)、高且園(其佩)、李齋(世倬)、唐毓東(岱)見《畫征錄》。
音聞遠(布)、圖牧山(清格)見《闆橋集》。
曹子清(寅)見《揚州畫舫錄》。
鄂剛烈(容安)見《春融堂随筆》。
此外,若阿少宰(爾稗)、傅凱亭(雯)及甘道淵(運源)、瑛夢禅(寶)、博問亭(爾都)、果益亭(齊斯歡)、玉次山(辂)、鄂虛谷(雲布)、德敬庵(敏)亦皆铮铮有聲。
且園、齋、凱亭、夢禅迹最多,然皆指畫。
餘見夢禅為英煦齋協揆畫扇十二,全用筆畫,不減文衡山,勝指畫甚遠,始知平日皆應酬之作耳。
李齋筆墨未脫俗,而名反出三家上,何也?毓東赝迹最多,其真迹則取法麓台,而澤以宋人也。
赫澹士畫,餘見山水一冊。
張浦山所稱“山岚秀發,草木華滋”者,信然。
音聞遠書學柳,餘見《蘭亭跋》兩行。
鄂剛烈餘見一扇,則得天法也。
博問亭書,《崇效寺青松紅杏圖》中有其詩,書法神似香光。
甘嘯岩餘見隸宇一幅,是傅青主一派。
若鄂虛谷、果益亭、玉次山書,世皆有之。
鄂專學閣帖,果學松雪,玉學香光,皆有名。
若《墨香居畫識》所記之西蜜揚阿、噶祿辰、于紫亭,猶未見其迹也。
今将書畫家之可考者,略載其概。
高其佩,字韋之,号且園,遼陽人。
善指頭畫,人物、花木、魚龍、鳥獸,天姿超邁,奇情異趣。
信手而得,四方重之。
餘嘗見扇上筆畫散仙數種尤妙,有如黃初平叱石成羊,作亂石一攢。
或已成羊而起立者,或将起而未起者,或半成而未離為石者。
神采熠熠,風趣橫生。
他如龍虎等,亦各極其态。
世人祗稱其指墨,而不知筆畫之佳也。
圖清格,字牧山,滿洲人。
以草書法寫菊花,蓋不屑随人步趨,而能自辟一徑者也。
官大同府太守,親喪廬墓,築丙舍于西山,孝行可風。
鄭闆橋詩雲:我訪圖牧山,步出沙窩門。
擁腫百本樹,斷續千丈垣。
野廟包其中,蹒跚僧灌園。
僮奴數十家,雞犬自成村。
青鞋踏曉露,小閣延朝暾。
烹茶亦已熟,洗盞猶細扪。
平生書畫意,絕口不一言。
又詩雲:昔餘老友音五哥,書字峭崛含阿那。
筆鋒下插九地裂,精氣上與雲霄摩。
陶顔鑄柳近歐薛,排黃铄蔡淩颠坡。
時時作草恣怪變,江翻龍怒魚騰梭。
與餘飲酒意靜重,讨論人物無偏頗。
衆人皆言酒失大,餘執不信嗔為訛。
大緻蕭蕭足風範,細端瑣碎甯非苛。
鄉裡小兒得暴志,好論世家談甲科。
音生不顧辄嚏唾,至親戚屬相矛戈。
逾老逾窮逾怫郁,屢颠屢仆成蹉跎。
革去秀才充騎卒,老兵健校相遮羅。
群呼先生拜于地,盆酒大肉排青莎。
音生瞪目大歡笑,狂鲸一吸空幹波。
醉來索筆索紙墨,一揮百幅成江河。
群争衆奪若拱璧,無知反得珍愛多。
昨遇老兵劇窮餓,頗以賣字溫釜鍋。
談及音生舊時事,頓足涕淚雙滂沱。
天與人才好花樣,如此行狀應不磨。
西蜜揚阿,字文晖,滿洲正紅旗人。
官協鎮杭州兼統領水師副将。
工指頭畫,山水蒼渾有氣勢,雜卉尤佳,奇情逸趣,信手而得。
高且園侍郎後一人而已。
黑壽亦高尚不仕,樂與江浙文士遊,人稱滿洲高士。
善畫,山水學董文敏。
又有赫奕,号澹士,山水宗法元人而獨開生面。
峰巒渾厚,草木華滋,迥異時流,豪傑士也。
官大司空(按:澹士,乃大學士希福孫)。
噶辰祿,滿洲人,官牛錄。
工畫蟹,草泥郭索,備極生趣。
尤精律呂,喜古樂。
操琴鼓瑟,雅歌投壺,頗有儒将風流。
于宗瑛,字英玉,号紫亭,漢軍鑲紅旗人。
襄勤公之孫。
乾隆甲戌進士,官江南監察禦史。
性簡淡,不趨榮利,所在掃地焚香,似韋左司之為人。
工詩文,着有《來鶴堂集》,随園主人嘗采其佳句入詩話中。
書學顔平原,參以蘇、米兩家,極蒼古渾厚之緻。
山水得清三昧,間作寫意,人物及花卉、禽蟲,皆有天趣。
甘運源,字道淵,号嘯岩,又自稱我道人,籍隸正藍旗。
性喜讀書,恂恂儒雅,忄亢爽有志節。
善詩古文詞,工行楷書。
而于模山範水,尤出宿慧,落筆便秀逸有緻。
生平遊曆,幾半天下,再入蜀,留西域者四年。
所着有《長江萬裡集》、《西域集》。
母張太恭人,博學工詩,人謂嘯岩之學,其淵源蓋出母氏雲。
嘯岩少随父司馬公遊川、楚、滇、黔,西至衛藏。
故詩體渾厚遒勁,有唐人風味。
為劉海峰弟子,海峰甚賞識之。
先生既屢不中,益放浪形骸,日酣飲酒肆中。
遇輿夫販負皆招與飲曰:近日公卿,皆若輩侪輩耳,餘有何區别焉。
故人多忌之,晚年始仕為英德縣象岡司巡檢。
福文襄王聞其善繪事,欲招緻之。
命韓桂舲司寇為介紹,先生複書曰:某雖不肖,豈可以筆墨為羔雁也。
卒不赴召,其耿介也若此。
瑛寶字夢禅,号問庵。
大學士永公諱貴之長嗣,以疾辭蔭。
曾一官筆帖式,旋罷去。
閉門卻掃,惟以詩歌自娛。
工畫山水,尤精指墨,張船山太守在都時極推服之。
餘昨見其巨冊十二葉,山水、花鳥、果品,悉以簡貴勝人,題識頗自矜許。
高且園侍郎後,當首屈一指。
夢禅居士,永相公子也。
其兄伊江阿任巡撫,一門赫奕。
而居士隐居不仕,有倪高士之風。
善繪事,摹倪高士而酷似之。
書法俊逸可喜,尤善指頭畫,識者以為高且園侍郎後一人而已。
夢禅老境愈貧,字似劉石庵,畫逼古人,不肯輕着墨。
歲暮,負米債無償,家人促其作書畫,零星鬻之,得者比兼金雲。
德敏字敬庵,先福中丞之兄,未仕。
明福,字闾山,明學士之兄,官甘肅同知。
世皆不知其工畫能詩。
法梧門藏敬庵畫扇、闾山《蘭山圖》,皆可寶愛。
慶蕉園保,滿洲人,雅望素隆。
工畫花卉,尤善畫蝴蝶。
官江蘇方伯時,嘗于九日登元妙觀彌羅閣。
指寫巨蝶于白玉蟾側,觀者如堵。
生動活潑,如羅浮仙蝶,栩栩欲飛。
陳雲伯曾題其纨扇一詩。
副都統朱涵齋倫翰,康熙壬辰武進士。
年四歲時,以煤塗壁,肖人鬼鳥獸狀,見者驚詫。
一日攀煤車取煤,壓傷右手。
中指治痊,則此甲獨厚而銳,有微凹,能容墨,遂以指代筆。
伊福納,滿洲輝發納刺氏,字雲五。
有抑堂詩雲:故友音布,字聞遠,又自号雙峰居士。
工書,嗜酒。
往往不與人書,其所善雖弗請亦與也。
以故多所不合,竟以諸生老。
闆橋鄭燮為長歌以哀之,詞旨悲怆。
餘深概夫故舊之淪亡也,為作是歌雲:吾鄉書法雙峰豪,藏帖千本如屋高。
摩娑寝食四十載,熔鑄昔哲神嚣嚣。
平生愛友兼愛酒,酒酣始肯揮霜毫。
筆圓墨潤腕肘活,往往如運庖丁刀。
楷書端莊雜流麗,九華春殿金環搖。
草書怪變莫方物,規矩巧随風雨交。
雲垂海立露蛟蜃,巨石大木趨波濤。
觀者屏息不得語,甬道九絕神兵鏖。
然卻立更呼酒,紙上馀力猶騰跳。
長安城中貴介子,高車大馬行相邀。
等閑隻字未易得,笑謂爾輩非吾曹。
琳宮梵宇偶獨往,要尋殘碣窺前朝。
沙彌衲子喜一至,争煎佳茗沽春醪。
解衣盤礴數十紙,戲拍僧頂聽空瓢。
晚遊西園好老友,葛衣竹杖從逍遙。
西園賓客多隽雅,一一心折同下僚。
相賞獨有闆橋鄭,酒場棋墅恒連镳。
歌呼爾汝任所适,非雲名士矜高标。
闆橋作字自奇古,畫被畫破多吳绡。
章草篆籀随手掇,懶同時輩為推敲。
喜共雙峰遇都下,韓陵片石尊瓊瑤。
戲鴻雲海亘傾倒,家雞野鹜由诋嘲。
即今雙峰墓木拱,荒原冷落迷蓬蒿。
猶複長歌緻深慨,凄音激越兼風騷。
寄我一篇寒月夕,燭花如豆熒虛寮。
命兒細讀再三聽,涔涔老淚垂青袍。
獨鶴無聲鬥杓轉,百靈下集雲旗飄。
懷人感舊渺何極,有酒難向霜空澆。
嗟乎!雙峰已矣闆橋遠,使我白發空蕭蕭。
旗人能書畫者多有之,論書畫之書則不多見。
乙未仲春,偶于大隆福寺故書堆中,得《畫學心法》二卷,為滿洲布顔圖,字竹蹊所着。
布官綏遠城副都統。
此書乃與其弟子戴德乾問答而作者。
書中論畫極有精義,自序用筆頗近《南華》,今錄之雲:或問山水畫學何由而好也?曰:吾不知其然而然也,似有所不能已者也。
竊思吾之所不能已者,殆有所偏僻而溺焉。
蓋人之性鮮得中,必有所偏,好人之
勝國廟市最盛,《五雜俎》、《野獲編》皆詳言之。
然即其所言,亦不過今東、西廟耳。
第改市于兩廟者,不知始自何時。
今城隍廟止五月上旬有市,亦不及兩廟之盛。
自同治十年廟災,僅正殿及儀門修複,馀則一片瓦礫場而已。
後殿基存,元、明碑或立或仆,換水碑則在左階下,惟北平府三字無存。
廟前街道寬宏,想見昔日繁盛。
廟西有地名花園宮,尚有陂塘遺址。
疑古月張園所謂“阜城門内侯城下”是也。
鹫峰寺俗稱卧佛寺,在卧佛寺街。
舊址甚宏敞,今止殿二重,亦不甚深。
正殿舊奉旃檀佛像,乾隆中移入宏仁寺。
存卧佛一軀。
唐淤泥寺經幢最有名,亦失去。
惟階下石缽一,甚光澤,疑是舊物,惜裂為二矣。
阮文達公蝶夢園在上岡。
公有記雲:辛未、壬申間,餘在京師賃屋于西城阜城門内之上岡。
有通溝自北而南,至岡折而東。
岡臨溝上,門多古槐。
屋後小園,不足十畝。
而亭館花木之勝,在城中為佳境矣。
松、柏、桑、榆、槐、柳、棠、梨、桃、杏、棗、柰、丁香、荼蘼、藤蘿之屬,交柯接蔭。
玲峰石井,嵌崎其間。
有一軒二亭一台,花晨月夕,不知門外有缁塵也。
餘舊藏董思翁自書詩扇,有“名園蝶夢,散绮看花”之句,常懸軒壁,雅與園合。
辛未秋,有異蝶來園中,識者知為太常仙蝶。
繼而複見之于瓜爾佳氏園中,客有呼之入匣,奉歸餘園者。
及至園啟之,則空匣也。
壬申春,蝶複見于餘園,畫者祝曰:苟近我,我當圖之。
蝶落其袖,審視良久,得其形色,乃從容鼓翅而去。
園故無名也,于是始以思翁詩及蝶意名之。
秋半,餘奉使出都,是園又屬他人。
回憶芳叢,真如夢境矣。
癸酉春,吳門楊氏補風為畫園圖,即以思翁詩翰裝冠卷首,以記春明遊迹焉。
此園今已改為花廠,無複亭台花木,祗石井存耳。
士夫近多喜住東城,趨朝便也。
西城舊屋,日見其少,真如昌黎所謂:一過之再過之,則為墟矣者。
故西城菜圃最多,菘韭連畦,固畫棟雕甍之變相也。
雙塔寺之西,頭條胡同西口外有井,上豎碑二,一大書刻曰:明大學士範文忠公殉節處;一書明史本傳。
額題為碑陰而實非陰。
書法學六朝,有龍門造像筆意,乃如冠九按察(山)所書。
蓋本之《日下舊聞》,此為吳橋範質公先生遺迹也。
冠九先生,滿洲赫舍裡氏,書畫冠當代。
書學北派而不犷,參南派而不怯。
使包慎伯見之,定當把臂入林。
德研香太守、錫厚庵都護皆所不及。
畫則張仙槎一派,未免小有迹象,然得意之作亦勝羅兩峰。
失偶,遂不娶,無子。
餘曾谒公于長蘆都轉署卧室之中,素帳、蒲團、木魚、梵笑,壁上自書一聯雲:到什幺地位說什幺話;當一日和尚撞一日鐘。
居然僧舍也。
旗人能書畫者,如黑石夫(葛)、赫澹士(奕)、莽卓然(鹄立)、高且園(其佩)、李齋(世倬)、唐毓東(岱)見《畫征錄》。
音聞遠(布)、圖牧山(清格)見《闆橋集》。
曹子清(寅)見《揚州畫舫錄》。
鄂剛烈(容安)見《春融堂随筆》。
此外,若阿少宰(爾稗)、傅凱亭(雯)及甘道淵(運源)、瑛夢禅(寶)、博問亭(爾都)、果益亭(齊斯歡)、玉次山(辂)、鄂虛谷(雲布)、德敬庵(敏)亦皆铮铮有聲。
且園、齋、凱亭、夢禅迹最多,然皆指畫。
餘見夢禅為英煦齋協揆畫扇十二,全用筆畫,不減文衡山,勝指畫甚遠,始知平日皆應酬之作耳。
李齋筆墨未脫俗,而名反出三家上,何也?毓東赝迹最多,其真迹則取法麓台,而澤以宋人也。
赫澹士畫,餘見山水一冊。
張浦山所稱“山岚秀發,草木華滋”者,信然。
音聞遠書學柳,餘見《蘭亭跋》兩行。
鄂剛烈餘見一扇,則得天法也。
博問亭書,《崇效寺青松紅杏圖》中有其詩,書法神似香光。
甘嘯岩餘見隸宇一幅,是傅青主一派。
若鄂虛谷、果益亭、玉次山書,世皆有之。
鄂專學閣帖,果學松雪,玉學香光,皆有名。
若《墨香居畫識》所記之西蜜揚阿、噶祿辰、于紫亭,猶未見其迹也。
今将書畫家之可考者,略載其概。
高其佩,字韋之,号且園,遼陽人。
善指頭畫,人物、花木、魚龍、鳥獸,天姿超邁,奇情異趣。
信手而得,四方重之。
餘嘗見扇上筆畫散仙數種尤妙,有如黃初平叱石成羊,作亂石一攢。
或已成羊而起立者,或将起而未起者,或半成而未離為石者。
神采熠熠,風趣橫生。
他如龍虎等,亦各極其态。
世人祗稱其指墨,而不知筆畫之佳也。
圖清格,字牧山,滿洲人。
以草書法寫菊花,蓋不屑随人步趨,而能自辟一徑者也。
官大同府太守,親喪廬墓,築丙舍于西山,孝行可風。
鄭闆橋詩雲:我訪圖牧山,步出沙窩門。
擁腫百本樹,斷續千丈垣。
野廟包其中,蹒跚僧灌園。
僮奴數十家,雞犬自成村。
青鞋踏曉露,小閣延朝暾。
烹茶亦已熟,洗盞猶細扪。
平生書畫意,絕口不一言。
又詩雲:昔餘老友音五哥,書字峭崛含阿那。
筆鋒下插九地裂,精氣上與雲霄摩。
陶顔鑄柳近歐薛,排黃铄蔡淩颠坡。
時時作草恣怪變,江翻龍怒魚騰梭。
與餘飲酒意靜重,讨論人物無偏頗。
衆人皆言酒失大,餘執不信嗔為訛。
大緻蕭蕭足風範,細端瑣碎甯非苛。
鄉裡小兒得暴志,好論世家談甲科。
音生不顧辄嚏唾,至親戚屬相矛戈。
逾老逾窮逾怫郁,屢颠屢仆成蹉跎。
革去秀才充騎卒,老兵健校相遮羅。
群呼先生拜于地,盆酒大肉排青莎。
音生瞪目大歡笑,狂鲸一吸空幹波。
醉來索筆索紙墨,一揮百幅成江河。
群争衆奪若拱璧,無知反得珍愛多。
昨遇老兵劇窮餓,頗以賣字溫釜鍋。
談及音生舊時事,頓足涕淚雙滂沱。
天與人才好花樣,如此行狀應不磨。
西蜜揚阿,字文晖,滿洲正紅旗人。
官協鎮杭州兼統領水師副将。
工指頭畫,山水蒼渾有氣勢,雜卉尤佳,奇情逸趣,信手而得。
高且園侍郎後一人而已。
黑壽亦高尚不仕,樂與江浙文士遊,人稱滿洲高士。
善畫,山水學董文敏。
又有赫奕,号澹士,山水宗法元人而獨開生面。
峰巒渾厚,草木華滋,迥異時流,豪傑士也。
官大司空(按:澹士,乃大學士希福孫)。
噶辰祿,滿洲人,官牛錄。
工畫蟹,草泥郭索,備極生趣。
尤精律呂,喜古樂。
操琴鼓瑟,雅歌投壺,頗有儒将風流。
于宗瑛,字英玉,号紫亭,漢軍鑲紅旗人。
襄勤公之孫。
乾隆甲戌進士,官江南監察禦史。
性簡淡,不趨榮利,所在掃地焚香,似韋左司之為人。
工詩文,着有《來鶴堂集》,随園主人嘗采其佳句入詩話中。
書學顔平原,參以蘇、米兩家,極蒼古渾厚之緻。
山水得清三昧,間作寫意,人物及花卉、禽蟲,皆有天趣。
甘運源,字道淵,号嘯岩,又自稱我道人,籍隸正藍旗。
性喜讀書,恂恂儒雅,忄亢爽有志節。
善詩古文詞,工行楷書。
而于模山範水,尤出宿慧,落筆便秀逸有緻。
生平遊曆,幾半天下,再入蜀,留西域者四年。
所着有《長江萬裡集》、《西域集》。
母張太恭人,博學工詩,人謂嘯岩之學,其淵源蓋出母氏雲。
嘯岩少随父司馬公遊川、楚、滇、黔,西至衛藏。
故詩體渾厚遒勁,有唐人風味。
為劉海峰弟子,海峰甚賞識之。
先生既屢不中,益放浪形骸,日酣飲酒肆中。
遇輿夫販負皆招與飲曰:近日公卿,皆若輩侪輩耳,餘有何區别焉。
故人多忌之,晚年始仕為英德縣象岡司巡檢。
福文襄王聞其善繪事,欲招緻之。
命韓桂舲司寇為介紹,先生複書曰:某雖不肖,豈可以筆墨為羔雁也。
卒不赴召,其耿介也若此。
瑛寶字夢禅,号問庵。
大學士永公諱貴之長嗣,以疾辭蔭。
曾一官筆帖式,旋罷去。
閉門卻掃,惟以詩歌自娛。
工畫山水,尤精指墨,張船山太守在都時極推服之。
餘昨見其巨冊十二葉,山水、花鳥、果品,悉以簡貴勝人,題識頗自矜許。
高且園侍郎後,當首屈一指。
夢禅居士,永相公子也。
其兄伊江阿任巡撫,一門赫奕。
而居士隐居不仕,有倪高士之風。
善繪事,摹倪高士而酷似之。
書法俊逸可喜,尤善指頭畫,識者以為高且園侍郎後一人而已。
夢禅老境愈貧,字似劉石庵,畫逼古人,不肯輕着墨。
歲暮,負米債無償,家人促其作書畫,零星鬻之,得者比兼金雲。
德敏字敬庵,先福中丞之兄,未仕。
明福,字闾山,明學士之兄,官甘肅同知。
世皆不知其工畫能詩。
法梧門藏敬庵畫扇、闾山《蘭山圖》,皆可寶愛。
慶蕉園保,滿洲人,雅望素隆。
工畫花卉,尤善畫蝴蝶。
官江蘇方伯時,嘗于九日登元妙觀彌羅閣。
指寫巨蝶于白玉蟾側,觀者如堵。
生動活潑,如羅浮仙蝶,栩栩欲飛。
陳雲伯曾題其纨扇一詩。
副都統朱涵齋倫翰,康熙壬辰武進士。
年四歲時,以煤塗壁,肖人鬼鳥獸狀,見者驚詫。
一日攀煤車取煤,壓傷右手。
中指治痊,則此甲獨厚而銳,有微凹,能容墨,遂以指代筆。
伊福納,滿洲輝發納刺氏,字雲五。
有抑堂詩雲:故友音布,字聞遠,又自号雙峰居士。
工書,嗜酒。
往往不與人書,其所善雖弗請亦與也。
以故多所不合,竟以諸生老。
闆橋鄭燮為長歌以哀之,詞旨悲怆。
餘深概夫故舊之淪亡也,為作是歌雲:吾鄉書法雙峰豪,藏帖千本如屋高。
摩娑寝食四十載,熔鑄昔哲神嚣嚣。
平生愛友兼愛酒,酒酣始肯揮霜毫。
筆圓墨潤腕肘活,往往如運庖丁刀。
楷書端莊雜流麗,九華春殿金環搖。
草書怪變莫方物,規矩巧随風雨交。
雲垂海立露蛟蜃,巨石大木趨波濤。
觀者屏息不得語,甬道九絕神兵鏖。
然卻立更呼酒,紙上馀力猶騰跳。
長安城中貴介子,高車大馬行相邀。
等閑隻字未易得,笑謂爾輩非吾曹。
琳宮梵宇偶獨往,要尋殘碣窺前朝。
沙彌衲子喜一至,争煎佳茗沽春醪。
解衣盤礴數十紙,戲拍僧頂聽空瓢。
晚遊西園好老友,葛衣竹杖從逍遙。
西園賓客多隽雅,一一心折同下僚。
相賞獨有闆橋鄭,酒場棋墅恒連镳。
歌呼爾汝任所适,非雲名士矜高标。
闆橋作字自奇古,畫被畫破多吳绡。
章草篆籀随手掇,懶同時輩為推敲。
喜共雙峰遇都下,韓陵片石尊瓊瑤。
戲鴻雲海亘傾倒,家雞野鹜由诋嘲。
即今雙峰墓木拱,荒原冷落迷蓬蒿。
猶複長歌緻深慨,凄音激越兼風騷。
寄我一篇寒月夕,燭花如豆熒虛寮。
命兒細讀再三聽,涔涔老淚垂青袍。
獨鶴無聲鬥杓轉,百靈下集雲旗飄。
懷人感舊渺何極,有酒難向霜空澆。
嗟乎!雙峰已矣闆橋遠,使我白發空蕭蕭。
旗人能書畫者多有之,論書畫之書則不多見。
乙未仲春,偶于大隆福寺故書堆中,得《畫學心法》二卷,為滿洲布顔圖,字竹蹊所着。
布官綏遠城副都統。
此書乃與其弟子戴德乾問答而作者。
書中論畫極有精義,自序用筆頗近《南華》,今錄之雲:或問山水畫學何由而好也?曰:吾不知其然而然也,似有所不能已者也。
竊思吾之所不能已者,殆有所偏僻而溺焉。
蓋人之性鮮得中,必有所偏,好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