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詩 清代
關燈
小
中
大
,選勝減驺仆。
甘雨自東來,滴溜滑林麓。
野水團白銀,海榴爛紅肉。
山林緣何悭,高衙閟金玉。
茲行恐不遂,良辰須改蔔。
(初約遊山,以雨阻不果) 命駕南郊行,芳塍環古寺。
父老爾俱前,所先在孝悌。
當此苗懷新,進土欲每每。
好雨遍爾田,畟畟出良耜。
室家爾自勉,公庭無笞箠。
德禮儒教醇,民俗化有恥。
受賜各歡拜,濁酒兼餈餌。
骢馬乃向東,控辔上遙巋。
(南禅寺勸農後,取道鼓山) 平野闊于江,諸山腳向波。
浩渺鼓崎水,潤我千頃禾。
遠石圓若鏡,雲雨時濯磨。
後騎緩緩來,幽壑潛靈鼍。
伫立遙相見,健步正番番。
僧鐘日卓午,清響徹三摩。
且複加餐飯,醇酌醉如何?卷簾山翠入,澗路苔滑多。
芊眠東岩間,并駕陵層峨。
(憩鼓山下院,遲亷憲曹公至) 一亭上一亭,幽磴回龍骨。
半嶺維摩居,量之可十笏。
從者且勿前,少坐同消暍。
江流漲青天,孤舟渺一發。
此山乃障東,神工妙剞劂。
北風陰欲來,鳴泉注乳窟。
矯矯參天松,泛步虛清樾。
不覺臨山巅,仰首逼離阙。
崇情抒長歌,千載樹豐碣。
(登山) 忽然落平地,中凹栖雲寮。
昔潭有毒龍,潭深龍乃驕。
聞經不敢怒,掉尾歸春潮。
遂及神晏師,杖錫隔江招。
閩王城中來,開戶淩雲霄。
劍空王氣盡,灰刼餘山椒。
荒丘風雨合,山暝若不朝。
興廢亦有數,勝迹今重标。
遙房滴空翠,殿角掛□杓。
昭昭羅漢水,噴吸發清謠。
(湧泉寺) 行行蹵鳌橋,少憩靈源洞。
洞深石髓寒,雲虛岩腹空。
嵣山芒遙相車君,累砢若懸甕。
衆木悄以立,風發忽生哄。
一喝泉不鳴,欹岩争磨砻。
近者镵刻新,左者如鳥GFDA3。
登覽駐遊蹤,恍作神仙夢。
(喝水岩) 石龍盤危磴,清泉颔下流。
一滴可成雨,再滴彌南洲。
晶晶泉赴池,雲翳風乃收。
潄瀹散清氣,臨鑒定我眸。
山脈深且曲,噴瀉及青疇。
桑麻江海間,萬象供羅搜。
稱心固為好,歡惬成茲遊。
斯道不在遠,悟者複何求?靜對有源水,懸瀑衆山頭。
(龍頭泉) 苔澗溜清水,微雲出洞寬。
誰為置此亭,古木森幽攢。
半面石壁險,箽篾紛澶漫。
雲與水同色,高下束清岏。
粘衣雲氣濕,劈石流痕單。
願得吹雲起,叆靅成大觀。
骀蕩慰懷抱,樂意足忘餐。
(水雲亭) 一峰欲到天,極目屬屴崱。
何當迸叢林,牽繩系日昃。
縱步上上頭,崇覽窮四極。
天風落仙花,海水搖空色。
六鳌不能背,偉哉造化力。
歸來摛奧詞,撞鐘開耳食。
氵儵氵閃沛淵涵,屬和金玉勒。
小子難俱陳,精彩吐歙赩。
(日暮未登屴崱而歸) ——乾隆《鼓山志藝文》 鼓山半山亭望江 亭依半嶺俯寒流,飒飒西風山意幽。
歸鳥數聲千嶂夕,澄江萬裡一天秋。
煙橫晚白迷荒塹,樹出孤青辨遠州。
遙望夕陽晴雨外,斷虹飛挂最高頭。
——《清全閩詩錄初集續》卷十 陳登龍(1742~1815年)字壽朋,号秋坪,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舉人,署四川天全知州。
年七十四卒。
他還是地理學家,著有《蜀水考》 自白雲洞登屴崱峰望海 平旦蹑白雲,直跻翠微上。
鈎梯何岧峣,石壁欲蕩漾。
幽幽崖洞古,長林郁相望。
懸廣開齋堂,煙霞滿屏障。
心夷險不陂,遊興益恣放。
思窮最高頂,因以陟疊嶂。
逶迤傍徑岘,迢遞蹴砢琅。
危峰見屴崱,萬裡供一望。
群山正朝爽,大海恰秋漲。
島夷指點間,洲嶼參差向。
蓬萊何缥渺,震搖駕高浪。
思當乘三峤,禦風一相訪。
安期不可尋,波濤俛浩瀁。
——《秋坪詩存》卷一 台江泛舟抵鼓山廨院 停午發台江,薄昏憩下院。
輕舟訴空明,澄波剪秋練。
纡青疊層巒,積翠羅芳甸。
茫茫海門潮,拍拍晴天雁。
雲霞既多态,煙濤亦百變。
仰首望祗園,孤塔林端見。
愉悅款山門,招尋宿蘭殿。
依草鹿行慵,投林鳥飛倦。
覽物機自忘,橅化心彌眷。
——《秋坪詩存》卷一 重至靈源洞宿湧泉寺白雲堂 古洞盡陰邃,粘空灌雲木。
巨壑噴靈湫,絕岩架幽屋。
石門風石含砑,斷澗松蓋複。
初秋重杖策,延矚豁兩目。
昔來歲徂春,今至氣始肅。
日月曾幾時,風景變換速。
林葉無靜聲,瀑流轉怒洑。
草枯崖覺瘦,氣淨岚若伏。
神行度鳌背,心遠出嶰谷。
鹿谷倚山凹,樓閣衆香馥。
息意藉蒲團,淹留乞茗粥。
三乘本未參,四禅亦何逐。
境寂衷不煩,色空夢無蹙。
惜寡賞心上,獨伴白雲宿。
——《秋坪詩存》卷一 天風海濤亭歌 名臣詩句大賢書,古來僅有今所無。
千秋萬載立屴崱,岌岌欲動高淩虛。
我來仲秋氣始肅,雲岚四淨澄冰壺。
土囊噫氣蓬勃噴,空中作響撼奧區,扶搖萬裡蕩雲立,潮頭千丈驚雷驅,上風下濤相搏擊,勢壓蛟蜃翻天吳,息心屏慮坐半日,已覺神氣遊太初。
岩陬百斛傾瓊酥,有酒不飲胡為乎。
五虎門前木蕭瑟,釣龍台上雲模糊。
九仙乘鯉去不返,英雄割據夫何如。
神仙富貴塵土俱,茅亭亦已堆青蕪。
惟有高名不磨滅,至今猶耀山之隅。
吾将結茅于其側,相期與古人為徒。
——《秋坪詩存》卷九 同謝春塘民山,劉爾南、王綸啟 、葉松山、江梅園、弟卓友 遊鼓山湧泉寺探靈源洞 古洞陰陰磴道欹,危岩千笏立嵯峨。
月薛松影雲孤立,風送濤聲海倒吹。
澗水枯因僧喝後,石門開為客來時。
摩崖姓字森森列,千古心期有所思。
——《秋坪詩存》卷一 嘉慶十九年(1814年)刊本 龔景瀚字惟廣,一字海峰,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進士,官至蘭州府。
登鼓山半嶺亭望閩中形勝 石磴千八百,鳥道入雲盤。
長枝蔽天日,松柏青丸丸。
舉步蒼煙破,到面山風寒。
蕭條衆壑響,天外落飛湍。
小亭試一眺,曠然眼界寬。
三江澄素練,疾走靜無瀾。
閩都十萬戶,郁郁如龍蟠。
雄圖控山海,轉輸走諸番。
嗚呼宋明末,草創亦已艱。
在德不在險,喟然起長歎。
——《澹靜齋詩鈔》卷一 同治八年(1869年)刊本 盧遂字易良,号霁漁,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進士,官翰林院編修。
題澄心亭 絕徑臨禅室,依稀得小亭。
池迎新月淨,窗壓遠峰青。
鶴影迷叢竹,魚名記紙屏。
此心澄如水,幽韻倩誰聽? ——乾隆《鼓山藝藝文》 澄心亭晚坐 新亭幽曠轉從容,倚檻觀魚靜晚春。
潑刺一聲行客少,松風潭月數聲鐘。
——乾隆《鼓山志藝文》 吳玉麟号素村,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舉人,曆任龍溪、惠安等縣教谕。
靈源洞 石鼓郁崔嵬,高峰何屴崱。
其下有靈源,其源深不測。
蹑履到山腰,洞中聊憩息。
無複老僧存,惟餘舊題刻。
洞口藓花斑,孤雲自往還。
岩頭泉滴滴,澗底水潺潺。
剛風吹古木,鬼雨落空山。
泠然意境徹,杳不知人間。
——《素村小草》卷一 宣統三年(1911年)福州刊本 宿湧泉寺 地寂塵心淨,天空月色涼。
香風輕度帳,花雨暗平床。
梵醒三生夢,鐘敲五夜霜。
誰雲方丈室,不及白雲鄉。
——《素村小草》卷九 重遊鼓山二首 按圖幾度夢遊勞,今日登臨又一遭。
萬頃桑田滄海水,千山松籁廣陵濤。
峰巒舊識疏狂面,蘭芷新添溪澗毛。
安得結廬絕頂上,長年高卧拟吳猱。
無端名利苦拘牽,恰似春蠶已再眠。
是處便為歡喜地,前身疑在辨才天。
三生香穗參塵劫,雙屐青山了夙緣。
徙倚夕陽歸去晚,好風吹月送人圓。
——《素村小草》卷十 遊鼓山 登臨是處足移情,況此名山冠郡城。
衆壑聞雲蒸不潤,亂峰飛瀑護花明。
煙開遠樹龍蛇動,履響空林鳥雀驚。
我欲更窮千裡目,天風吹送海濤鳴。
——《素邨小草》卷十 任燦字輝五,福建浦城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舉人,官永安教谕。
白雲洞 雨洗空山石骨新,朅來随喜叩禅因。
缁衣未遇嘲題午。
黃絹難逢問受辛。
空谷迷離雲似絮,峰頭冪罒歷霧如巾,瓣香浣露唫瓊琯,止止庵前願結鄰。
——《柘浦詩抄》卷四 鹹豐五年(1855年)刊本 劉永标字次北,号良瑞,福建長樂人。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進士,官江蘇江浦知縣。
鼓山喝水岩 深潭藏古洞,虛窅馮夷舍。
乳窦通泉脈,潺湲流日夜。
相傳神晏師,一喝便倒瀉。
豐碣标奇蹤,此事毋乃詐。
吾聞聖人語,水性本就下,如何懾佛力,乃逆天地化。
安得起神禹,導之歸石罅。
——《盥日齋詩鈔》卷一 道光九年(1829年)刊本 龍頭泉 巨靈制孽龍,叱石鎮其腹。
矯首馴不驕,清泉自吐屬。
滾滾來真源,一日三千斛。
諸天風雨聲,大地桑麻福。
虛亭臨深潭,靈氣相往複。
濕雲隐鱗鬣,變化不可觸。
神物能蟠空,終當起局縮。
為霖遍十洲,滋潤及百族。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盥日齋詩鈔》卷一 石門 鬼斧試奇鑿,劈石為山門。
風雲自開合,薜荔牽籬藩。
仄徑僅容步,豁GFDB6生朝暾。
翠壁凍且滑,莾霧留苔痕。
艻竹堆怪石,疑有虎豹蹲。
旁臨千尺潭,下與江聲吞。
纡徐出險奧,咫尺通天阍。
——《盥日齋詩鈔》卷一 水雲亭 一亭屃欹岩,四面愁颠仆。
緣崖鑿小徑,險滑不可步。
扪蘿攀石欄,憑空恐不固。
空洞無一物,閑雲自朝暮。
長江界天末,縱橫走纨素。
高嘯激清風,灏氣相吞吐。
——《盥日齋詩鈔》卷一 林一桂字鈍村,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舉人,官永安教谕,卒年八十。
登鼓山大頂峰 昔登鄰霄台,榕城盡一睹。
今登屴崱峰,鳥石一抔土。
孔子登東山,眼中已小魯。
他日登泰山,鼓山一石鼓。
——《鈍村詩草》福州沈氏抄本 薩玉衡字檀河,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舉人,官陝西洵陽縣知縣。
遊石鼓山雜詠(八首) 浴鳳池 師來曾徙龍,師去豈鞭鳳。
至今池水清,寂寂山鳥哢。
雙髻石 鬘陀雲作頂,雙髻不用绾。
君問四大軀,假合本成幻。
喝水岩 憑誰更喝回,一慊幽耳賞。
蒼岩寂無聲,風松作泉響。
石門 峭立自古今,嵯峨無開合。
與證不二門,林風吹翛飒。
箫灣嶺 石腹漲如鼓,岩頭懸若鐘。
何當一撞伐,直作三日聾。
劍石 千載山為砥,觀者勿求痕。
神工誰鑄出?割此煩惱根。
白雲洞 洞門日常開,雲氣時欲暝。
無心自去來,一片落清磬。
放生池 矯俗有乞伏,施生有孟簡。
人人藏衣缽,誰欤具慧眼? ——《白華樓詩鈔》卷一 宣統元年(1909年)刊本 鄢尚豐字步菊,福建建甯人。
清乾隆間諸生。
屴崱峰望海日(四首) 晨興超郊坰,夕憩訪般若。
繁星耿河漢,孤月涵精舍。
谡谡松風吹,涓涓石泉瀉。
況複聞疏鐘,遲留足稅駕。
稅駕企山麓,高峰藐在茲。
逶迤陟其巅,攀援戒勿馳。
千裡揚海波,萬怪駭無涯。
遐哉成連侶,伫想亦情移。
情移立踟蹰,猋輸若風疾,初疑薄鹵沉,奄見已東隲,璀燦奪绮霞,遐迩鹹可悉。
倘假扶桑輝,一傾藜藿質。
藿質慚光化,誕生不可谕。
思偕二三友,輕舠溯百源。
遠望安得濟?怒濤旦夕翻。
行用休征車,杖策歸邱園。
——《曼翁詩集》卷上 嘉慶元年(1796年)刊本 遊湧泉寺 禅關背海浔,雲際一登臨。
水埒遊神蔡,山椒響怪禽。
奇聞驚佛齒,大戒洗塵心。
倘悟維摩偈,無花空滿林。
——《曼翁詩集》卷下 林彖字廋南,号易堂,福建龍溪(今漳州市)人,清乾隆中生員。
鼓山 山名石鼓徑通幽,目盡閩天足勝遊。
遠矗千層盤屴崱,空青一發指硫球。
紫陽書迹傳薪在,趙相詩篇往事留。
試與禅僧同指點,天風送處海濤秋。
——《自怡詩集》卷五 嘉慶十六年(1811年)刊本 林尚銘字坦生,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清乾隆間邑庠生。
白雲洞 千盤憑鳥道,百折下羊腸。
洞口青苔厚,山中白晝長。
岩花迎客笑,野鶴向人翔。
霧斂峰巒紫,雲歸霄漢蒼。
籬筠疏作障,斷碣架為梁。
檐溜晴猶滴,松風午亦涼。
行來空俗慮,到處借春光。
棄業尋缁侶,焚香禮法王。
供分猿獻果,食乞鼠餘糧。
此地真堪樂,勞生隻自傷。
——乾隆《鼓山志藝文》 陳堯俞字迪光,福建邵武人,清乾隆六年(1741年)拔貢,曾掌教郡樵川書院。
遊白雲洞遇雨 一徑入山寺,涼風吹我衣。
坐驚蒼雨至,遙望白雲歸。
貝葉當窗落,昙花帶濕飛。
不知方丈外,何處有炎威。
——《若庵詩集》卷三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刊本 秋日同諸子遊鼓山即事(八首) 何處探奇結想勞,釣台東望一峰高。
隻緣世網嬰身累,未睹天風送海濤。
入谷周轅文盡勒,尋山謝履興偏豪。
與君同泛扁舟去,三十年來第一遭。
系纜将登屴崱峰,靈山咫尺隔千重。
多岐欲作楊朱泣,導轍難尋牧豎蹤。
石上解衣形勃窣,林間見月語從容。
諸天不是迷人處,嶺半遙聞百八鐘。
踏破雲根路漸夷,松陰隐隐見招提。
到來茗椀談空地,剛是蒲團入定時。
仙梵遠聞山寂曆,佛光長照月迷離。
重樓半榻容高卧,那許塵勞擾夢思。
客散齋筵佛罷參,幽尋曆曆遍精藍。
摩崖太守名空在,喝水神僧迹可探。
海湧潮聲虛入閣,雲拖日色暝生岚。
何時得遂幽栖志,羅漢泉邊結草庵。
秋陰不礙碧天長,絕頂分明見大荒。
霧散龍江寒漠漠,煙消蟒穴郁蒼蒼。
海中盡處浮空色,天地中間結混茫。
安得乘槎徑東渡,手攜孤劍拂扶桑。
沿山十裡萬松盤,偃蓋童童護石壇。
歲久成龍标節古,秋高有鶴寄巢安。
僧歸淨域遊行樂,客去禅門覽眺寬。
卻悔向來趨道左,荊榛滿地夜艱難。
朝來揖别白雲窩,自诩茲遊覽勝多。
聞道窟中藏舍利,更從山下谒維摩。
梅花有韻春先去,桂子初香客正過。
餘興且須平發遣,莫教匆遽謝煙蘿。
孤峰天末聳崚嶒,布襪棕鞋此處登。
雲磬每宵開上界,雁堂當日領高僧。
買山任爾辭支遁,傳缽應渠敵惠能。
今日壁間留手記,居然妙教演三乘。
——《若庵詩集》卷四 謝士骥字汝奇,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清乾隆初諸生。
陪高鵲橋孝亷遊鼓山次韻 蠟屐追尋屴崱峰,昙花香裡覓禅宗。
通霄有路風頻掃,古洞無人草自封。
幾度穿雲镌怪石,每同臨水聽寒松。
山深六月渾忘暑,瘦骨崚嶒不道慵。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春草堂詩抄》卷四舊抄本 登大頂旋憩喝水岩亭子 一筇天半步逶迤,合十亭前禮大悲。
亂石有聲流水急,千峰如畫夏雲奇。
禅林永鎮潛龍壑,山勢深藏浴鳳池。
際此塵心消欲盡,可人回首許多時。
——《春草堂詩抄》卷四 端木元珍字拱璧,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乾隆間布衣。
登鼓山 鳥道盤螺頂,輿人當五丁。
雲随雙澗白,眼為萬松青。
泊泊泉鳴石,巍巍樹翼亭。
聞鐘知寺近,親與證圖經。
——乾隆《鼓山志藝文》 饒春田字心畊,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乾隆間諸生。
重遊鼓山 不到靈源四十秋,春風三月客重遊。
班斓石筍多青藓,少小沙彌半白頭。
喝水崖添新法眼,放生池憶舊名遊(池畔有亭為亡友盧霁漁所建)。
禅關仍是無拘束,一任閑雲自去留。
——《卧南齋小草》卷二 同治六年(1867年)刊本 田振藻字文英,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清乾隆間貢生。
尋白雲洞 昔聞白雲洞,今作白雲遊。
洞遠不可即,白雲空悠悠。
湫吼雷、潭印月、天門石磴皆硉矹。
終期披棘窮跻攀,坐對白雲自超忽。
——乾隆《鼓山志藝文》 林邦柱字石之,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清乾隆間諸生。
按:舊志作林柱邦,茲依濂浦《林氏族譜》更正。
遊鼓山依元祖庭模公原韻 幻景欲參好叩關,白雲牽袂陟高山。
名賢岩刻奇尤古,我祖篇存靜更閑。
領略經文馴虎聽,渾涵梵偈老龍還。
千峰萬壑皆成畫,無用多傳筆墨間。
——乾隆《鼓山志藝文》 林春和字常中,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清乾隆間諸生。
壽鼓山上人遍公六十初度 帶鎮山門甲子周,風濤遙報已添籌。
煙凝碧幹靈椿曉,日醉黃英瑞菊秋。
湧水塵消無垢服,屴峰石點聽經頭。
八旬豈強青山屐,聊寄俚言祝比邱。
——乾隆《鼓山志藝文》 遊鼓山依元祖庭模公原韻 天生絕頂鎮榕關,俯瞰中原百萬山。
靈洞水開丹鳥浴,屴峰籁息白雲閑。
諸岩不少花榮落,列祖曾經迹往還。
為訪遠公扶杖至,仰瞻常在詠吟間。
——乾隆《鼓山志藝文》 黃廷英字寶田,福建邵武人,清乾隆間諸生。
遊鼓山觀放生池餌魚歌 大火西流溽署池,秋風澹蕩吹江水。
回沿移棹泛中流,頃刻青山過十裡。
為覓靈源池鏡開,青天倒浸綠如绮。
悄然不見一魚來,藻荇牽空水氵彌氵彌。
有客來遊四五人,魚餌不惜千錢市。
一撇未與人聲期,再撇細鱗尾簁簁。
三撇四撇滿波中,萬口喁喁作歡喜。
忽然拍浪水痕分,長魚起立如人豕。
揚鬐瀺灂無東西,突目翕張磨雪齒。
争之不得繼以怒,勢吼風雷混泥滓。
濁淖掀翻濺人衣,觀者哄然起于嗟。
魚兮不是池中物,玉偃金橫何傀傀。
貪施聚食依空林,胡不為滄海東飛北溟徙?況複不入牧人夢,室家凋瘵難女仳,此時尚恣魚饕餮,魚何肥兮人何瘠,魚無知兮食人食,魚乎魚乎飽欲死。
——《昭陽扶雅》卷三 鹹豐四年(1854年)刊本 秋日登鼓山 屴崱峰何聳,秋高爽氣懸。
黛浮五虎臂,青控九仙肩。
寺下雙松磴,門開萬裡船。
會當淩絕頂,風捲海濤天。
——《昭陽扶雅》卷三 黃元度字奉左,号藏侯,福建建甯人,清乾隆間廪生。
年四十餘卒。
遊鼓山 萬峰飛去一峰回,屴崱濃青法界開。
鳥塚梵音驚日落,龍江波浪拍天來。
參禅酷愛回頭水,題石生憐出世才。
同是昔人吟眺處,天花無恙月徘徊。
——《建甯耆舊詩鈔》卷六 徐顯璋字質甫,福建建甯人。
清乾隆中國學生,曆松溪,海澄、閩清教谕。
客死福州。
乙酉初秋謝十笏約遊鼓山賦此奉答 秋氣澄沆瀣,飚輸扇阊阖。
我友早卬須,遊山屐已蠟。
兩度走南閩,足未石鼓踏。
扪籥詫日光,夢想空紛還。
平生煙霞心,靈區窮卄州。
如何阻幽尋,齒冷湧泉衲。
尺簡緻咛叮,踐約吾能答。
去矣望雲峰,信宿期禅榻。
——《質甫詩稿》卷八 道光十三年(1833年)刊本 遊鼓山 夾道長松一迳通,遊人指點夕陽紅。
半天殿宇風靈護,萬裡江山帶砺同。
撰杖願随劉秘監,愛山誰似葉知宮。
國師岩畔靈源洞,好築茅椒隐此中。
——《質甫詩稿》卷八 郭守仁字敬齋,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乾隆間諸生。
秋日登鼓山 偶步松陰覓故丘,遙看滄海白雲浮。
方山屹立千年峙,曲水潆洄萬古流。
清磬數聲風過雁,長天一色月澄秋。
梅州勝景應輸此,竟日登臨自解愁。
——《敬齋詩草》舊抄本 嚴永齡字仲修,福建長樂人,清乾隆間監生。
喝水岩 喝水僧已遐,谽谺餘深洞。
東澗倐流西,泠泠潭影空。
清氣溢素襟,不減堯露甕。
空曆道心生,悠然清午夢。
——《清全閩詩錄初集》卷十七 鄭遠芳字朝宏,福建莆田人。
清乾隆間拔貢。
水雲亭 纡回石磴上,更有一亭仰。
仄徑疊苔藓,天光照虛朗。
我坐危亭中,倚闌石作丈。
眺望天地寬,雲白平如掌。
江水環綠疇,卑流空泱漭。
回首擁莫岚,超然塵外賞。
——乾隆《鼓山志藝文》 陳廷钅黃字尹涵,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清乾隆間諸生。
國師岩 自昔有國師,蒲團坐石鼓。
說偈優昙香,無聲散花雨。
左右踞巉岩,巍然伏龍虎。
百獸迹遁逃,山魈頻戰股。
卓錫入層雲,靈岩墜塵宇。
絕頂覆松楸,仿佛鬚眉古。
洞陰穿澗風,苔滑流石乳。
寂寂暝煙中,老猿作人語。
——乾隆《鼓山志藝文》 胡公煥四川犍為人,清乾隆間諸生。
登鼓山(辛巳五月) 石鼓摩霄列翠屏,振衣登覽極滄溟。
修羅垂地千尋碧,古栢參天萬丈青。
何室不為镌佛相,有台皆可望仙靈。
列來消盡黃塵慮,流水桃花洞不扄。
——乾隆《鼓山志藝文》 按:辛巳當系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林春旸字常賓,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清乾隆間諸生。
遊鼓山依元祖庭模公原韻 湧泉寂靜鍵玄關,蒼郁淩雲屴崱山。
萬象幽岩憑眺望,一泓清澗偶偷閑。
靈源開朗喧聲杳,壽壁昭明仰止還。
人定鐘鳴香刹裡,毒龍清省寸心間。
——乾隆《鼓山志藝文》 鄭廷涖字慕林,福州侯官(今福州市)人,清乾隆間書賈。
壬子除夕宿鼓山湧泉寺 閑忙雖異緻,卒歲各有榮。
今夕複何夕,得為塵外身。
季月已雲殚,空山絕送迎。
镫懸諸品淨,松艹熱亂峰明。
普茶從香積,喃喃梵呗聲。
沙門無栢酒,燒筍作香羮。
趺坐法雲地,經帙燭紛陳。
歲分景更寂,古寺獨行行。
回憶去年時,煩跼沉嚣塵。
禅房一寤宿,益覺世情輕。
東山忽已曙,喜見年複新。
——《書帶草堂詩鈔》 乾隆六十年(1795年)福州刊本 冒雨登鼓山 宿雨篷背濕,古岸登春曉。
曲曲轉
甘雨自東來,滴溜滑林麓。
野水團白銀,海榴爛紅肉。
山林緣何悭,高衙閟金玉。
茲行恐不遂,良辰須改蔔。
(初約遊山,以雨阻不果) 命駕南郊行,芳塍環古寺。
父老爾俱前,所先在孝悌。
當此苗懷新,進土欲每每。
好雨遍爾田,畟畟出良耜。
室家爾自勉,公庭無笞箠。
德禮儒教醇,民俗化有恥。
受賜各歡拜,濁酒兼餈餌。
骢馬乃向東,控辔上遙巋。
(南禅寺勸農後,取道鼓山) 平野闊于江,諸山腳向波。
浩渺鼓崎水,潤我千頃禾。
遠石圓若鏡,雲雨時濯磨。
後騎緩緩來,幽壑潛靈鼍。
伫立遙相見,健步正番番。
僧鐘日卓午,清響徹三摩。
且複加餐飯,醇酌醉如何?卷簾山翠入,澗路苔滑多。
芊眠東岩間,并駕陵層峨。
(憩鼓山下院,遲亷憲曹公至) 一亭上一亭,幽磴回龍骨。
半嶺維摩居,量之可十笏。
從者且勿前,少坐同消暍。
江流漲青天,孤舟渺一發。
此山乃障東,神工妙剞劂。
北風陰欲來,鳴泉注乳窟。
矯矯參天松,泛步虛清樾。
不覺臨山巅,仰首逼離阙。
崇情抒長歌,千載樹豐碣。
(登山) 忽然落平地,中凹栖雲寮。
昔潭有毒龍,潭深龍乃驕。
聞經不敢怒,掉尾歸春潮。
遂及神晏師,杖錫隔江招。
閩王城中來,開戶淩雲霄。
劍空王氣盡,灰刼餘山椒。
荒丘風雨合,山暝若不朝。
興廢亦有數,勝迹今重标。
遙房滴空翠,殿角掛□杓。
昭昭羅漢水,噴吸發清謠。
(湧泉寺) 行行蹵鳌橋,少憩靈源洞。
洞深石髓寒,雲虛岩腹空。
嵣山芒遙相車君,累砢若懸甕。
衆木悄以立,風發忽生哄。
一喝泉不鳴,欹岩争磨砻。
近者镵刻新,左者如鳥GFDA3。
登覽駐遊蹤,恍作神仙夢。
(喝水岩) 石龍盤危磴,清泉颔下流。
一滴可成雨,再滴彌南洲。
晶晶泉赴池,雲翳風乃收。
潄瀹散清氣,臨鑒定我眸。
山脈深且曲,噴瀉及青疇。
桑麻江海間,萬象供羅搜。
稱心固為好,歡惬成茲遊。
斯道不在遠,悟者複何求?靜對有源水,懸瀑衆山頭。
(龍頭泉) 苔澗溜清水,微雲出洞寬。
誰為置此亭,古木森幽攢。
半面石壁險,箽篾紛澶漫。
雲與水同色,高下束清岏。
粘衣雲氣濕,劈石流痕單。
願得吹雲起,叆靅成大觀。
骀蕩慰懷抱,樂意足忘餐。
(水雲亭) 一峰欲到天,極目屬屴崱。
何當迸叢林,牽繩系日昃。
縱步上上頭,崇覽窮四極。
天風落仙花,海水搖空色。
六鳌不能背,偉哉造化力。
歸來摛奧詞,撞鐘開耳食。
氵儵氵閃沛淵涵,屬和金玉勒。
小子難俱陳,精彩吐歙赩。
(日暮未登屴崱而歸) ——乾隆《鼓山志藝文》 鼓山半山亭望江 亭依半嶺俯寒流,飒飒西風山意幽。
歸鳥數聲千嶂夕,澄江萬裡一天秋。
煙橫晚白迷荒塹,樹出孤青辨遠州。
遙望夕陽晴雨外,斷虹飛挂最高頭。
——《清全閩詩錄初集續》卷十 陳登龍(1742~1815年)字壽朋,号秋坪,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舉人,署四川天全知州。
年七十四卒。
他還是地理學家,著有《蜀水考》 自白雲洞登屴崱峰望海 平旦蹑白雲,直跻翠微上。
鈎梯何岧峣,石壁欲蕩漾。
幽幽崖洞古,長林郁相望。
懸廣開齋堂,煙霞滿屏障。
心夷險不陂,遊興益恣放。
思窮最高頂,因以陟疊嶂。
逶迤傍徑岘,迢遞蹴砢琅。
危峰見屴崱,萬裡供一望。
群山正朝爽,大海恰秋漲。
島夷指點間,洲嶼參差向。
蓬萊何缥渺,震搖駕高浪。
思當乘三峤,禦風一相訪。
安期不可尋,波濤俛浩瀁。
——《秋坪詩存》卷一 台江泛舟抵鼓山廨院 停午發台江,薄昏憩下院。
輕舟訴空明,澄波剪秋練。
纡青疊層巒,積翠羅芳甸。
茫茫海門潮,拍拍晴天雁。
雲霞既多态,煙濤亦百變。
仰首望祗園,孤塔林端見。
愉悅款山門,招尋宿蘭殿。
依草鹿行慵,投林鳥飛倦。
覽物機自忘,橅化心彌眷。
——《秋坪詩存》卷一 重至靈源洞宿湧泉寺白雲堂 古洞盡陰邃,粘空灌雲木。
巨壑噴靈湫,絕岩架幽屋。
石門風石含砑,斷澗松蓋複。
初秋重杖策,延矚豁兩目。
昔來歲徂春,今至氣始肅。
日月曾幾時,風景變換速。
林葉無靜聲,瀑流轉怒洑。
草枯崖覺瘦,氣淨岚若伏。
神行度鳌背,心遠出嶰谷。
鹿谷倚山凹,樓閣衆香馥。
息意藉蒲團,淹留乞茗粥。
三乘本未參,四禅亦何逐。
境寂衷不煩,色空夢無蹙。
惜寡賞心上,獨伴白雲宿。
——《秋坪詩存》卷一 天風海濤亭歌 名臣詩句大賢書,古來僅有今所無。
千秋萬載立屴崱,岌岌欲動高淩虛。
我來仲秋氣始肅,雲岚四淨澄冰壺。
土囊噫氣蓬勃噴,空中作響撼奧區,扶搖萬裡蕩雲立,潮頭千丈驚雷驅,上風下濤相搏擊,勢壓蛟蜃翻天吳,息心屏慮坐半日,已覺神氣遊太初。
岩陬百斛傾瓊酥,有酒不飲胡為乎。
五虎門前木蕭瑟,釣龍台上雲模糊。
九仙乘鯉去不返,英雄割據夫何如。
神仙富貴塵土俱,茅亭亦已堆青蕪。
惟有高名不磨滅,至今猶耀山之隅。
吾将結茅于其側,相期與古人為徒。
——《秋坪詩存》卷九 同謝春塘民山,劉爾南、王綸啟 、葉松山、江梅園、弟卓友 遊鼓山湧泉寺探靈源洞 古洞陰陰磴道欹,危岩千笏立嵯峨。
月薛松影雲孤立,風送濤聲海倒吹。
澗水枯因僧喝後,石門開為客來時。
摩崖姓字森森列,千古心期有所思。
——《秋坪詩存》卷一 嘉慶十九年(1814年)刊本 龔景瀚字惟廣,一字海峰,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進士,官至蘭州府。
登鼓山半嶺亭望閩中形勝 石磴千八百,鳥道入雲盤。
長枝蔽天日,松柏青丸丸。
舉步蒼煙破,到面山風寒。
蕭條衆壑響,天外落飛湍。
小亭試一眺,曠然眼界寬。
三江澄素練,疾走靜無瀾。
閩都十萬戶,郁郁如龍蟠。
雄圖控山海,轉輸走諸番。
嗚呼宋明末,草創亦已艱。
在德不在險,喟然起長歎。
——《澹靜齋詩鈔》卷一 同治八年(1869年)刊本 盧遂字易良,号霁漁,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進士,官翰林院編修。
題澄心亭 絕徑臨禅室,依稀得小亭。
池迎新月淨,窗壓遠峰青。
鶴影迷叢竹,魚名記紙屏。
此心澄如水,幽韻倩誰聽? ——乾隆《鼓山藝藝文》 澄心亭晚坐 新亭幽曠轉從容,倚檻觀魚靜晚春。
潑刺一聲行客少,松風潭月數聲鐘。
——乾隆《鼓山志藝文》 吳玉麟号素村,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舉人,曆任龍溪、惠安等縣教谕。
靈源洞 石鼓郁崔嵬,高峰何屴崱。
其下有靈源,其源深不測。
蹑履到山腰,洞中聊憩息。
無複老僧存,惟餘舊題刻。
洞口藓花斑,孤雲自往還。
岩頭泉滴滴,澗底水潺潺。
剛風吹古木,鬼雨落空山。
泠然意境徹,杳不知人間。
——《素村小草》卷一 宣統三年(1911年)福州刊本 宿湧泉寺 地寂塵心淨,天空月色涼。
香風輕度帳,花雨暗平床。
梵醒三生夢,鐘敲五夜霜。
誰雲方丈室,不及白雲鄉。
——《素村小草》卷九 重遊鼓山二首 按圖幾度夢遊勞,今日登臨又一遭。
萬頃桑田滄海水,千山松籁廣陵濤。
峰巒舊識疏狂面,蘭芷新添溪澗毛。
安得結廬絕頂上,長年高卧拟吳猱。
無端名利苦拘牽,恰似春蠶已再眠。
是處便為歡喜地,前身疑在辨才天。
三生香穗參塵劫,雙屐青山了夙緣。
徙倚夕陽歸去晚,好風吹月送人圓。
——《素村小草》卷十 遊鼓山 登臨是處足移情,況此名山冠郡城。
衆壑聞雲蒸不潤,亂峰飛瀑護花明。
煙開遠樹龍蛇動,履響空林鳥雀驚。
我欲更窮千裡目,天風吹送海濤鳴。
——《素邨小草》卷十 任燦字輝五,福建浦城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舉人,官永安教谕。
白雲洞 雨洗空山石骨新,朅來随喜叩禅因。
缁衣未遇嘲題午。
黃絹難逢問受辛。
空谷迷離雲似絮,峰頭冪罒歷霧如巾,瓣香浣露唫瓊琯,止止庵前願結鄰。
——《柘浦詩抄》卷四 鹹豐五年(1855年)刊本 劉永标字次北,号良瑞,福建長樂人。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進士,官江蘇江浦知縣。
鼓山喝水岩 深潭藏古洞,虛窅馮夷舍。
乳窦通泉脈,潺湲流日夜。
相傳神晏師,一喝便倒瀉。
豐碣标奇蹤,此事毋乃詐。
吾聞聖人語,水性本就下,如何懾佛力,乃逆天地化。
安得起神禹,導之歸石罅。
——《盥日齋詩鈔》卷一 道光九年(1829年)刊本 龍頭泉 巨靈制孽龍,叱石鎮其腹。
矯首馴不驕,清泉自吐屬。
滾滾來真源,一日三千斛。
諸天風雨聲,大地桑麻福。
虛亭臨深潭,靈氣相往複。
濕雲隐鱗鬣,變化不可觸。
神物能蟠空,終當起局縮。
為霖遍十洲,滋潤及百族。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盥日齋詩鈔》卷一 石門 鬼斧試奇鑿,劈石為山門。
風雲自開合,薜荔牽籬藩。
仄徑僅容步,豁GFDB6生朝暾。
翠壁凍且滑,莾霧留苔痕。
艻竹堆怪石,疑有虎豹蹲。
旁臨千尺潭,下與江聲吞。
纡徐出險奧,咫尺通天阍。
——《盥日齋詩鈔》卷一 水雲亭 一亭屃欹岩,四面愁颠仆。
緣崖鑿小徑,險滑不可步。
扪蘿攀石欄,憑空恐不固。
空洞無一物,閑雲自朝暮。
長江界天末,縱橫走纨素。
高嘯激清風,灏氣相吞吐。
——《盥日齋詩鈔》卷一 林一桂字鈍村,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舉人,官永安教谕,卒年八十。
登鼓山大頂峰 昔登鄰霄台,榕城盡一睹。
今登屴崱峰,鳥石一抔土。
孔子登東山,眼中已小魯。
他日登泰山,鼓山一石鼓。
——《鈍村詩草》福州沈氏抄本 薩玉衡字檀河,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舉人,官陝西洵陽縣知縣。
遊石鼓山雜詠(八首) 浴鳳池 師來曾徙龍,師去豈鞭鳳。
至今池水清,寂寂山鳥哢。
雙髻石 鬘陀雲作頂,雙髻不用绾。
君問四大軀,假合本成幻。
喝水岩 憑誰更喝回,一慊幽耳賞。
蒼岩寂無聲,風松作泉響。
石門 峭立自古今,嵯峨無開合。
與證不二門,林風吹翛飒。
箫灣嶺 石腹漲如鼓,岩頭懸若鐘。
何當一撞伐,直作三日聾。
劍石 千載山為砥,觀者勿求痕。
神工誰鑄出?割此煩惱根。
白雲洞 洞門日常開,雲氣時欲暝。
無心自去來,一片落清磬。
放生池 矯俗有乞伏,施生有孟簡。
人人藏衣缽,誰欤具慧眼? ——《白華樓詩鈔》卷一 宣統元年(1909年)刊本 鄢尚豐字步菊,福建建甯人。
清乾隆間諸生。
屴崱峰望海日(四首) 晨興超郊坰,夕憩訪般若。
繁星耿河漢,孤月涵精舍。
谡谡松風吹,涓涓石泉瀉。
況複聞疏鐘,遲留足稅駕。
稅駕企山麓,高峰藐在茲。
逶迤陟其巅,攀援戒勿馳。
千裡揚海波,萬怪駭無涯。
遐哉成連侶,伫想亦情移。
情移立踟蹰,猋輸若風疾,初疑薄鹵沉,奄見已東隲,璀燦奪绮霞,遐迩鹹可悉。
倘假扶桑輝,一傾藜藿質。
藿質慚光化,誕生不可谕。
思偕二三友,輕舠溯百源。
遠望安得濟?怒濤旦夕翻。
行用休征車,杖策歸邱園。
——《曼翁詩集》卷上 嘉慶元年(1796年)刊本 遊湧泉寺 禅關背海浔,雲際一登臨。
水埒遊神蔡,山椒響怪禽。
奇聞驚佛齒,大戒洗塵心。
倘悟維摩偈,無花空滿林。
——《曼翁詩集》卷下 林彖字廋南,号易堂,福建龍溪(今漳州市)人,清乾隆中生員。
鼓山 山名石鼓徑通幽,目盡閩天足勝遊。
遠矗千層盤屴崱,空青一發指硫球。
紫陽書迹傳薪在,趙相詩篇往事留。
試與禅僧同指點,天風送處海濤秋。
——《自怡詩集》卷五 嘉慶十六年(1811年)刊本 林尚銘字坦生,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清乾隆間邑庠生。
白雲洞 千盤憑鳥道,百折下羊腸。
洞口青苔厚,山中白晝長。
岩花迎客笑,野鶴向人翔。
霧斂峰巒紫,雲歸霄漢蒼。
籬筠疏作障,斷碣架為梁。
檐溜晴猶滴,松風午亦涼。
行來空俗慮,到處借春光。
棄業尋缁侶,焚香禮法王。
供分猿獻果,食乞鼠餘糧。
此地真堪樂,勞生隻自傷。
——乾隆《鼓山志藝文》 陳堯俞字迪光,福建邵武人,清乾隆六年(1741年)拔貢,曾掌教郡樵川書院。
遊白雲洞遇雨 一徑入山寺,涼風吹我衣。
坐驚蒼雨至,遙望白雲歸。
貝葉當窗落,昙花帶濕飛。
不知方丈外,何處有炎威。
——《若庵詩集》卷三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刊本 秋日同諸子遊鼓山即事(八首) 何處探奇結想勞,釣台東望一峰高。
隻緣世網嬰身累,未睹天風送海濤。
入谷周轅文盡勒,尋山謝履興偏豪。
與君同泛扁舟去,三十年來第一遭。
系纜将登屴崱峰,靈山咫尺隔千重。
多岐欲作楊朱泣,導轍難尋牧豎蹤。
石上解衣形勃窣,林間見月語從容。
諸天不是迷人處,嶺半遙聞百八鐘。
踏破雲根路漸夷,松陰隐隐見招提。
到來茗椀談空地,剛是蒲團入定時。
仙梵遠聞山寂曆,佛光長照月迷離。
重樓半榻容高卧,那許塵勞擾夢思。
客散齋筵佛罷參,幽尋曆曆遍精藍。
摩崖太守名空在,喝水神僧迹可探。
海湧潮聲虛入閣,雲拖日色暝生岚。
何時得遂幽栖志,羅漢泉邊結草庵。
秋陰不礙碧天長,絕頂分明見大荒。
霧散龍江寒漠漠,煙消蟒穴郁蒼蒼。
海中盡處浮空色,天地中間結混茫。
安得乘槎徑東渡,手攜孤劍拂扶桑。
沿山十裡萬松盤,偃蓋童童護石壇。
歲久成龍标節古,秋高有鶴寄巢安。
僧歸淨域遊行樂,客去禅門覽眺寬。
卻悔向來趨道左,荊榛滿地夜艱難。
朝來揖别白雲窩,自诩茲遊覽勝多。
聞道窟中藏舍利,更從山下谒維摩。
梅花有韻春先去,桂子初香客正過。
餘興且須平發遣,莫教匆遽謝煙蘿。
孤峰天末聳崚嶒,布襪棕鞋此處登。
雲磬每宵開上界,雁堂當日領高僧。
買山任爾辭支遁,傳缽應渠敵惠能。
今日壁間留手記,居然妙教演三乘。
——《若庵詩集》卷四 謝士骥字汝奇,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清乾隆初諸生。
陪高鵲橋孝亷遊鼓山次韻 蠟屐追尋屴崱峰,昙花香裡覓禅宗。
通霄有路風頻掃,古洞無人草自封。
幾度穿雲镌怪石,每同臨水聽寒松。
山深六月渾忘暑,瘦骨崚嶒不道慵。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春草堂詩抄》卷四舊抄本 登大頂旋憩喝水岩亭子 一筇天半步逶迤,合十亭前禮大悲。
亂石有聲流水急,千峰如畫夏雲奇。
禅林永鎮潛龍壑,山勢深藏浴鳳池。
際此塵心消欲盡,可人回首許多時。
——《春草堂詩抄》卷四 端木元珍字拱璧,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乾隆間布衣。
登鼓山 鳥道盤螺頂,輿人當五丁。
雲随雙澗白,眼為萬松青。
泊泊泉鳴石,巍巍樹翼亭。
聞鐘知寺近,親與證圖經。
——乾隆《鼓山志藝文》 饒春田字心畊,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乾隆間諸生。
重遊鼓山 不到靈源四十秋,春風三月客重遊。
班斓石筍多青藓,少小沙彌半白頭。
喝水崖添新法眼,放生池憶舊名遊(池畔有亭為亡友盧霁漁所建)。
禅關仍是無拘束,一任閑雲自去留。
——《卧南齋小草》卷二 同治六年(1867年)刊本 田振藻字文英,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清乾隆間貢生。
尋白雲洞 昔聞白雲洞,今作白雲遊。
洞遠不可即,白雲空悠悠。
湫吼雷、潭印月、天門石磴皆硉矹。
終期披棘窮跻攀,坐對白雲自超忽。
——乾隆《鼓山志藝文》 林邦柱字石之,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清乾隆間諸生。
按:舊志作林柱邦,茲依濂浦《林氏族譜》更正。
遊鼓山依元祖庭模公原韻 幻景欲參好叩關,白雲牽袂陟高山。
名賢岩刻奇尤古,我祖篇存靜更閑。
領略經文馴虎聽,渾涵梵偈老龍還。
千峰萬壑皆成畫,無用多傳筆墨間。
——乾隆《鼓山志藝文》 林春和字常中,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清乾隆間諸生。
壽鼓山上人遍公六十初度 帶鎮山門甲子周,風濤遙報已添籌。
煙凝碧幹靈椿曉,日醉黃英瑞菊秋。
湧水塵消無垢服,屴峰石點聽經頭。
八旬豈強青山屐,聊寄俚言祝比邱。
——乾隆《鼓山志藝文》 遊鼓山依元祖庭模公原韻 天生絕頂鎮榕關,俯瞰中原百萬山。
靈洞水開丹鳥浴,屴峰籁息白雲閑。
諸岩不少花榮落,列祖曾經迹往還。
為訪遠公扶杖至,仰瞻常在詠吟間。
——乾隆《鼓山志藝文》 黃廷英字寶田,福建邵武人,清乾隆間諸生。
遊鼓山觀放生池餌魚歌 大火西流溽署池,秋風澹蕩吹江水。
回沿移棹泛中流,頃刻青山過十裡。
為覓靈源池鏡開,青天倒浸綠如绮。
悄然不見一魚來,藻荇牽空水氵彌氵彌。
有客來遊四五人,魚餌不惜千錢市。
一撇未與人聲期,再撇細鱗尾簁簁。
三撇四撇滿波中,萬口喁喁作歡喜。
忽然拍浪水痕分,長魚起立如人豕。
揚鬐瀺灂無東西,突目翕張磨雪齒。
争之不得繼以怒,勢吼風雷混泥滓。
濁淖掀翻濺人衣,觀者哄然起于嗟。
魚兮不是池中物,玉偃金橫何傀傀。
貪施聚食依空林,胡不為滄海東飛北溟徙?況複不入牧人夢,室家凋瘵難女仳,此時尚恣魚饕餮,魚何肥兮人何瘠,魚無知兮食人食,魚乎魚乎飽欲死。
——《昭陽扶雅》卷三 鹹豐四年(1854年)刊本 秋日登鼓山 屴崱峰何聳,秋高爽氣懸。
黛浮五虎臂,青控九仙肩。
寺下雙松磴,門開萬裡船。
會當淩絕頂,風捲海濤天。
——《昭陽扶雅》卷三 黃元度字奉左,号藏侯,福建建甯人,清乾隆間廪生。
年四十餘卒。
遊鼓山 萬峰飛去一峰回,屴崱濃青法界開。
鳥塚梵音驚日落,龍江波浪拍天來。
參禅酷愛回頭水,題石生憐出世才。
同是昔人吟眺處,天花無恙月徘徊。
——《建甯耆舊詩鈔》卷六 徐顯璋字質甫,福建建甯人。
清乾隆中國學生,曆松溪,海澄、閩清教谕。
客死福州。
乙酉初秋謝十笏約遊鼓山賦此奉答 秋氣澄沆瀣,飚輸扇阊阖。
我友早卬須,遊山屐已蠟。
兩度走南閩,足未石鼓踏。
扪籥詫日光,夢想空紛還。
平生煙霞心,靈區窮卄州。
如何阻幽尋,齒冷湧泉衲。
尺簡緻咛叮,踐約吾能答。
去矣望雲峰,信宿期禅榻。
——《質甫詩稿》卷八 道光十三年(1833年)刊本 遊鼓山 夾道長松一迳通,遊人指點夕陽紅。
半天殿宇風靈護,萬裡江山帶砺同。
撰杖願随劉秘監,愛山誰似葉知宮。
國師岩畔靈源洞,好築茅椒隐此中。
——《質甫詩稿》卷八 郭守仁字敬齋,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乾隆間諸生。
秋日登鼓山 偶步松陰覓故丘,遙看滄海白雲浮。
方山屹立千年峙,曲水潆洄萬古流。
清磬數聲風過雁,長天一色月澄秋。
梅州勝景應輸此,竟日登臨自解愁。
——《敬齋詩草》舊抄本 嚴永齡字仲修,福建長樂人,清乾隆間監生。
喝水岩 喝水僧已遐,谽谺餘深洞。
東澗倐流西,泠泠潭影空。
清氣溢素襟,不減堯露甕。
空曆道心生,悠然清午夢。
——《清全閩詩錄初集》卷十七 鄭遠芳字朝宏,福建莆田人。
清乾隆間拔貢。
水雲亭 纡回石磴上,更有一亭仰。
仄徑疊苔藓,天光照虛朗。
我坐危亭中,倚闌石作丈。
眺望天地寬,雲白平如掌。
江水環綠疇,卑流空泱漭。
回首擁莫岚,超然塵外賞。
——乾隆《鼓山志藝文》 陳廷钅黃字尹涵,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清乾隆間諸生。
國師岩 自昔有國師,蒲團坐石鼓。
說偈優昙香,無聲散花雨。
左右踞巉岩,巍然伏龍虎。
百獸迹遁逃,山魈頻戰股。
卓錫入層雲,靈岩墜塵宇。
絕頂覆松楸,仿佛鬚眉古。
洞陰穿澗風,苔滑流石乳。
寂寂暝煙中,老猿作人語。
——乾隆《鼓山志藝文》 胡公煥四川犍為人,清乾隆間諸生。
登鼓山(辛巳五月) 石鼓摩霄列翠屏,振衣登覽極滄溟。
修羅垂地千尋碧,古栢參天萬丈青。
何室不為镌佛相,有台皆可望仙靈。
列來消盡黃塵慮,流水桃花洞不扄。
——乾隆《鼓山志藝文》 按:辛巳當系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林春旸字常賓,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清乾隆間諸生。
遊鼓山依元祖庭模公原韻 湧泉寂靜鍵玄關,蒼郁淩雲屴崱山。
萬象幽岩憑眺望,一泓清澗偶偷閑。
靈源開朗喧聲杳,壽壁昭明仰止還。
人定鐘鳴香刹裡,毒龍清省寸心間。
——乾隆《鼓山志藝文》 鄭廷涖字慕林,福州侯官(今福州市)人,清乾隆間書賈。
壬子除夕宿鼓山湧泉寺 閑忙雖異緻,卒歲各有榮。
今夕複何夕,得為塵外身。
季月已雲殚,空山絕送迎。
镫懸諸品淨,松艹熱亂峰明。
普茶從香積,喃喃梵呗聲。
沙門無栢酒,燒筍作香羮。
趺坐法雲地,經帙燭紛陳。
歲分景更寂,古寺獨行行。
回憶去年時,煩跼沉嚣塵。
禅房一寤宿,益覺世情輕。
東山忽已曙,喜見年複新。
——《書帶草堂詩鈔》 乾隆六十年(1795年)福州刊本 冒雨登鼓山 宿雨篷背濕,古岸登春曉。
曲曲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