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詩 清代

關燈
雲岩,驚起山中鳥。

    松滴響蓑衣,履聲回樹林。

    行看雨色中,露出化城小。

     ——《書帶草堂詩鈔》 憩鼓山第一亭 石壁飛泉作雨聲,萬重丹碧衛孤亭。

    支筇人倚風松下,閑看煙中鶴洗翎。

     ——《書帶草堂詩鈔》 鄧觀餘字醉山,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嘉慶時諸生,能詩善畫,每作一畫,必系一詩。

     乙酉花朝後五日,同陳蓬海、 董劍侬、齊韶齊、宋雪舫、宋國興、 陳英仲,六度遊鼓山宿湧泉寺 遊山如看書,不厭千回讀。

    又如好朋友,時常在心腹。

    我來經六度,愈覺佳處熟。

    早晨方蹑屐,大雨灑春服。

    停午開霁色,亂山飛怒瀑。

    人愛晴時遊,我愛雨後矚。

    一洗千芙蓉,朵朵明新綠。

    青霭散郊壑,白雲布林木。

    熊館逡巡深,蛇徑蜿蜒矗。

    寒風出古洞,欲入難秉燭。

    猿猱畏枳棘,欲行腳又縮。

    岩葩舒細錦,澗溜敲碎玉。

    虎蹤沒蒼苔,仙蛻遺幽谷。

    石豎當狹路,磴灣見茅屋。

    驚聲走鼪鼯,避人呦麋鹿。

    丹梯倚天根,披蓁步踯躅。

    引領眺海門,落日紅浪簇。

    俯瞰飛鳥歸,仰首星躔觸。

    言入湧泉寺,東際樓中宿。

    談笑坐清宵,盍簪朋五六。

    把酒勸君醉,願言良會續。

    理達導性靈,物變淡人欲。

    耽茲物外遊,敢雲山水福。

     ——《醉山詩存》。

    三山沈氏抄本 謝曦字育萬,号發川,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士骥子。

    以筆墨遊諸幕府,不談公事。

    清嘉慶元年(1796年)舉孝亷方正,年八十九卒。

     遊石鼓次端木韻 蹑屐憑童子,連騎喘健丁。

    飛觞觀海白,搔首問天青。

    牛飲龍頭瀑,蛇行鳳尾亭。

    幾時清石室,香茗侍談經。

     ——乾隆《鼓山志藝文》 吳榮先(1773~1843年)字荷屋,廣東南海(今廣州市)人,清嘉慶四年(1799年)進士。

    道光元年(1821年)任福建鹽法道,六年(1826年)及十七年(1837年)兩任福建布政使,累官湖南巡撫。

     遊鼓山 晨籃出東門,心目始一快。

    晚稻已盈疇,清泉自疏派。

    前望碧GFDA7GFDB1,始屈廿裡屆。

    少憩整腰腳,朝暾出山砦。

    四兩謝公屐,一幅将軍畫。

    天風琴築音,雲路松篁界。

    獅峰何昂藏,鳳池紛緯纟畫。

    龍徙僧乃居,荏苒日月邁。

    而我山水滋,未遑筇笠話。

    石氣起雲膚,日光動梵呗。

    倘有甘霖來,為我民再拜。

     ——《福建通志山川福州府閩縣》 同治十年(1871年)刊本 梁章钜(1775~1849年)字茝林,晚号退庵,福建長樂人,清嘉慶七年(1802年)進士,官至江蘇巡撫。

    他生平著述七十餘種,是清代督撫中著述最多的人。

     鼓山絕頂望海歌 千山萬山列眼底,倚天空碧不知止。

    眼中滄海小如杯,海上浮雲白如紙。

    流虬一發來青青,鲲身隐約浮東甯。

    天吳陽侯意叵測,蜃樓倒矗蛟涎腥。

    昨夜黑風吹海立,陰火難消水仙劫。

    天末遙遙蜑客愁,浪頭隐隐鲛人泣。

    我欲乘風遠扶搏,樓船突兀誰能攀?徒有襟期偃溟渤,惜無長策回狂瀾。

    忽憶神仙隔缥缈,蓬萊清淺無人曉。

    排雲但望金銀台,珊瑚枝老蟠桃小。

    便要東搴若木華,群仙接引如蟲沙。

    拍肩教我洗毛髓,應龍十二空衙衙。

    知不可得下山去,富貴神仙亦朝露。

    不如呼酒東際樓,海月山風足良晤。

     ——《退庵詩存》卷五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刊本 秋日登鼓山積翠寺與了堂和尚 夜話用曼叔家兄韻題壁 休言顯晦與升淪,不二門中認此身。

    雲到空山本無礙,秋來蕭寺豈嫌貧。

    藩籬洞達厐猶守,花草零星雀易馴。

    我欲相從甘淡泊,招提何日結芳鄰。

     何由辛苦構危峨,往事曾翻古井波。

    百折精心愁佛劫,三幡黑孽累詩魔。

    移山未必非權應,退院猶難說扈那。

    苦待因緣作初地,可知煩惱盡人多。

     耳熟湯休是妙才,黃雞白發不衰頹。

    放眸雲際天難問,招手人間曲可哀。

    剩有詩腸齊郁勃,何妨禅悅間談诙。

    梵鐘佛火通宵坐,記取浮生第幾回。

     行滕乍與洗征塵,方外旋來笑語親。

    乘興但随流水至,舊時齊指白雲鄰。

    (寺背即白雲寺)沉沉杯酒供饒舌,草草詩篇鮮入神。

    明發莫忘桑下宿,無端小住亦前因。

     ——《退庵詩存》卷五 薩察倫字珠士,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清嘉慶九年(1804年)舉人,官雲南省知縣。

     浴鳳池 神仙古所稀,樵者忽識面。

    鳳凰古所稀,樵者卻得見。

    榴花洞府浴鳳池,兩處樵夫奇不奇。

    我讀閩郡志,古來傳信合翻疑。

    記昔景星卿雲帝之世,于傳有之鳳來儀,此外惟有西伯德所緻,千載以後重鳴岐。

    非然,雖使大聖如孔子,猶曰鳳兮不來吾衰矣。

    樵夫本是流俗徒,談何容易便觀止。

    吾聞羅浮蛱蝶有五色,神人變化本難測。

    倘非青鳥之使出青冥,或且佛見之鳥來西域。

    神雀自是雀,愚泯何詫丹山翼。

    嗟嗟閩人少所見多所怪,三日不詫言,天柱應崩壞。

    所以釣龍無真龍,浴鳳非真鳳,倡者一人和者衆,萬古終成不覺夢。

     ——《珠光集》卷二 宣統二年(1910年)刊本 贈了堂上人 茗椀詩瓢結淨因,山門深鎖隔紅塵。

    我思一語稱文暢,名士高僧算此人。

     驢背推敲古莫當,浪仙詩格重韋莊。

    當年若見山青句,合把才名讓了堂。

    (上人《鼓山詩》有‘海翻滄嶼白,山接武夷青’之句。

    ) 廣陵風月舊曾谙,卻向維摩靜裡參。

    好是孤燈禅榻夜,可還唱否望江南?(上人原籍揚州。

    ) 生平不慣談禅悅,訪衲登山卻未曾。

    從此都官壇上去,滿囊詩句盡尋僧。

     ——《珠光集》卷四 葉申萬字芷汀,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清嘉慶十年(1805年)進士,由翰林院檢讨外放廣東高廉兵備道。

     圓通庵 茲庵舊知名,茶墨複新結。

    行人渴奔泉,饒此一瓯雪。

     ——《歺英軒詩鈔》卷三 道光十六年(1836年)刊本 無盡門 法門千百燈,厥初一枝引。

    老死與無明,既無亦無盡。

     ——《歺英軒詩鈔》卷三 白雲堂 徒覺寺湧泉,而實雲為勝。

    山中莫嫌貧,來往有持贈。

     ——《歺英軒詩鈔》卷三 東際樓 小樓倚東偏,于此宿檀越。

    夜半虛白生,窗棂先得月。

     ——《歺英軒詩鈔》卷三 放生池 但習功德香,不謀濠梁樂。

    策策複堂堂,呼之乃欲躍。

     ——《歺英軒詩鈔》卷三 喝水岩 靈泉非無源,可喝亦可唾。

    耽耽蒼石螭,借汝腹中過。

     ——《歺英軒詩鈔》卷三 國師岩 晏師開佛印,前後解二三。

    打坐石岩底,居然彌勒龛。

     ——《歺英軒詩鈔》卷三 鳳尾亭 何年鳳凰鳴?于彼飛思奮。

    至今竹翛翛,似聞歸昌韻。

     ——《歺英軒詩鈔》卷三 忘歸石 衆石藓駁斑,隐隐見題字。

    扪剔窮崖巅,不覺日沉寺。

     ——《歺英軒詩鈔》卷三 屴崱峰 雲梯度七裡,尚有數裡遙。

    再遊不能登,愧此雲薄霄。

     ——《歺英軒詩鈔》卷三 鄢翺字鶴汀,福建建甯人,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舉人。

     積翠閣贈圓智上人 雨歇通諸界,煙霏出遠山。

    昙花長晝靜,讓我兩人間。

    四大原無相,禅房尚有蘭。

    及時除蔓草,橫木不須關。

     ——《鶴汀詩稿》 道光二十年(1840年)刊本 林光天字忠輝,号水如,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副舉人,以授讀為生,年六十八卒。

     遊鼓山宿白雲堂 鳴泉半榻雨,飛籁五更松。

    夜靜塵心淡,堂虛露氣濃。

    禅房空對月,佛火照聞鐘。

    晨與山僧别,初陽下遠峰。

     ——《冶麓草堂詩鈔》 道光二年(1822年)刊本 喝水岩訪聖水詩僧不過 不向鼓山近十年,為尋梵隐到岩前。

    禅門寂寂沈夕照,落葉蕭蕭咽暮蟬。

    飛錫空懷天外迹,金州莫結佛中緣。

    攜鋤采藥在何處,古道雲深隻聽泉。

     ——《冶麓草堂詩鈔》 陳池養(1788~?)字春溟,福建莆田人,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進士,官河南中牟縣。

     鼓山寺了若上人遺牡丹一朵 湧泉佛士見花王,此日散花到下方。

    手既可拈空是色,衣原不着鼻聞香。

    參天爛漫曾隆慮,滿地芳菲有洛陽。

    我欲結緣遍遊玩,何論魏紫與姚黃。

     ——《慎餘書屋詩集》卷三 鹹豐五年(1855年)刊本 鼓山寺又遺牡丹 着屐尋芳莫漫誇,風風雨雨遍天涯。

    卻欣靜處維摩室,偏許重看富貴花。

     ——《慎餘書屋詩集》卷二 查廷華字九峰,安徽泾縣人,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任福州糧捕通判。

     半山亭 幾回結念叩禅關,此日才能到半山。

    好把腳根立得穩,上方還許再登攀。

     ——《鼓山藝文志詩補》舊抄本 林元英(1774~?)字弁瀛,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進士,授國子監學正,後主講漳州芝山書院,改江西龍泉知縣。

     鼓山朱晦翁天風海濤摩崖書歌 人傑地靈語不易,地靈人傑若相迫,名山終古鮮名人,石壁巉岩空自碧。

    我閩形勢天下奇,福地洞天海旁辟。

    層巒疊嶂插煙霄,一峰如鼓誰敲擊。

    俯窺島嶼袖堪藏,仰扪星鬥手可摘,罡風怒捲早潮喧,恰與西旗相對敵。

    當年憑眺紫陽翁,尋幽時蹑阮字屐。

    中道不阻力不疲,一奮直登雲外宅。

    衣上白雲海上濤,乘風快比附六翮。

    衆山羅列如兒孫,奇觀大觀适我适。

    峰頂一石廣而平,劖削居然巨掌擘。

    染濡椽筆灑墨渖,大書特書字徑尺。

    龍跳虎卧極精神,鳳翥鸾翔共标格。

    石刻至今七百年,鬼神呵護猶遺迹。

    我昔縱步陟山巅,對之如披古簡冊。

    摩崖镌石記姓名,文人例有标題癖。

    獨羨此中際遇奇,能得大儒縱腕力。

    古來吟詠幾汗牛,挂漏未免同捃摭。

    萬象包羅四字中,語重句奇勝千百。

    何人為我榻硬黃,拂拂風濤生四壁。

     ——《嗽石齋吟草容膝軒草》 蘇廷玉字鳌玉,福建同安人,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進士,官至大理寺少卿。

     遊鼓山宿湧泉寺(二首) 探幽來勝境,山靜抱雲眠。

    法界諸天列,鐘聲入夜圓。

    當頭宜皓月,到耳有靈泉。

    已覺煩襟滌,何須問偓佺? 素有遊山癖,登高絕萬緣。

    況當秋乍爽,恰值月初圓。

    夜氣無聲畫,清心入定禅。

    聽殘更漏永,相伴是爐煙。

     ——《亦佳室詩鈔》卷三 鹹豐六年(1856年)刊本 遊鼓山喝水岩(二首) 日向山中行,夜許山中住。

    鴻雪有爪泥,飛仙自來去。

     石磴自萦纡,白雲自朝暮。

    過眼豁煩襟,翠微隐高樹。

     ——《亦佳室詩鈔》卷一 梁雲镛字大中,福建長樂人,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舉人,晉安學教谕。

     鼓山絕頂望海 矯首危峰最上頭,罡風倒捲海濤秋。

    天低日氣蒸三島,地少人煙隘八州。

    放眼每驚翔白鹭,振衣便拟蹑蒼虬。

    廣陵枚叟憑高處,可有雄觀似此不? ——《江田梁氏詩存》卷七 道光十七年(1837年)刊本 楊慶琛字雪椒,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進士,曾官山東布政使,累官光祿寺卿。

     遊鼓山作(六首) 去年鼓山來,秋山獻明潔。

    今年鼓山來,伏暑蒸炎熱。

    舊伴仍三人,兒孫歡笑挈。

    天公憐遊侶,火傘炎官撤。

    驟雨送輕涼,奔泉蕩清洌。

    來叩無盡門,靜聽廣長舌。

     煙客籠樹杪,雲氣截山腰。

    有如美人睡,朦胧罥輕绡。

    冥心結遐想,高契淩虛霄。

    學佛既難悟,學仙亦無聊。

    隻有青山色,一年一度招。

    開眼見故人,欣欣雲際邀。

    含笑謝山靈,平視不為驕。

     古寺藏山窩,疏鐘出林隙。

    松門甘露多,蘿徑懸岩擘。

    來者往者題,名士紛如鲫。

    我亦踵前GFDD6,留名紀遊迹。

    天地一逆旅,名山不改易。

    以我镌崖心,試問點頭石。

    想亦知我心,悄然抱煙碧。

     酷愛喝水岩,疊嶂開禅關。

    可無琴築聲,禽語和潺潺。

    何以國師意,當年一喝還。

    欲學愚公愚,移取山外山。

    并作家園景,位置秋水灣。

    逝者有如斯,着屐吾能閑。

     夜宿東際樓,清景百蟲絕。

    天色入空虛,壁燈自明滅。

    悠然生道心,如是證佛說。

    世網眼過雲,塵根爐沃雪。

    即此微妙禅,已得菩提訣。

    底事着袈裟,天龍一指揭。

     小頂怯未上,大頂更難跻。

    愧乏濟勝具,峰巒空留題。

    行年逾六十,健步未扶藜。

    奈此截嵲何,心往青雲梯。

    安得披天風,筍輿舁小奚。

    待結後遊緣,指點佛天西。

    伊蒲飯已飽,下山聞午雞。

     ——《绛雪山房詩》卷三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刊本 閏五月十九挈次兒士頣、侄孫鶴齡 及蓮卿、達夫二甥宿鼓山僧院 寒泉潄石鳴天風,陽烏躍影驕長空。

    松柏一迳趨山背,中有蘭若光玲珑。

    樓閣華嚴現彈指,岩扉清翠高淩穹。

    我從前年辭帝阙,歸來喚作灌園翁。

    勳名富貴久如夢,依山結屋甘長終。

    平生海内半遊迹,每從佳處窮天工。

    薊北煙雲岱東雨,湖西花柳嶽南峰。

    滕王江閣剔殘碣,武夷仙府趨靈宮。

    吾郡名山首石鼓,九仙烏石難希蹤,乘興頻蹑阮孚屐,去來無定浮雲同。

    今年遊興尤豪健,入山先噉荔枝紅。

    靈源洞口試顧渚,國師岩下逢寶公。

    青山綠樹盡如此,白日黃雞何太匆。

    掰箋鬥韻二三子,各以尖叉專其功。

    或吟聳肩或擁鼻,我亦見獵号寒蟲。

    朅來初地得新句,也思呈佛撞清鐘。

    夜深燈灺人語寂,皎皎涼月生于東。

     ——《绛雪山房詩鈔》卷十八 挈黃蓮卿甥(瑞麟) 登鼓山宿東際樓(八首) 有約登山興,籃輿戒诘朝。

    草香秋露湛,日色早煙消。

    榕影碧橫澗,稻花黃過橋。

    東來岚翠重,迎面起岧峣。

     小憩留雲院,階前衆綠環。

    殘燈誰借榻,初地此登山。

    答響泉如語,依禅鳥亦閑。

    扶筇腰尚健,長嘯上孱顔。

     忠懿更衣地,危亭長綠苔。

    萬松圍寺古,群嶂逼天開。

    雲影向空盡,江光如畫來。

    甘棠遺港在,憑眺共低徊。

     育育魚知樂,粼粼水有聲。

    方塘恣遊泳,寒碧浸空明。

    佛法先無苦,天心本好生。

    我躬頻到此,為恐校人烹。

     樓閣空中現,華嚴寶相莊。

    金銀開佛界,鐘鼓禮閩王。

    塵海自喧寂,名山常老蒼。

    宋碑與唐刻,劫火幾滄桑。

     隻覺江天近,不聞鳥雀喧。

    兩峰盤絕澗,一水湧靈泉。

    隔洞綠成海,懸岩青到門。

    自從泉倒喝,奇景辟乾坤。

     江月天風句,曾聞屴崱遊。

    欲傾滄海浪,一寫暮山秋。

    餘亦耽高詠,詩還感互酬。

    會當淩絕頂,雙髻指琉球。

     二十五年前,僧樓襆被眠。

    今霄重話雨,舊夢已如煙。

    水月三生果,松風一榻禅。

    夜闌鐘響急,清梵落諸天。

     ——《绛雪山居詩鈔》卷九 宿鼓山僧院(二首) 吹來岚氣碧氤氲,香火綠深禮佛勤。

    到眼雲平千嶂暝,出林鐘遠四山分。

    天風石鼓空中悟,禅界樨香定後聞。

    更向經龛聽梵呗,旃檀爐熱手頻焚。

     東際樓高逼鬥牛,大千世界望中收。

    五更雪色孤峰月,七裡松聲一枕秋。

    落木空山時摵摵,白雲滄海兩悠悠。

    殘燈清夢歸何處,記與昙林惠遠遊。

     ——《绛雪山房詩鈔》卷三 題鼓山喝水岩 一喝當年水倒流,松門苔徑記前遊。

    沈沈鳥雀樹前沒,曆曆帆樯天半收。

    江海氣蒸危蹬雨,笙鐘聲捲暮山秋。

    忘歸我亦同頑石,三宿重為桑下留。

     ——《绛雪山房詩鈔》卷七 下山憩茶庵 數椽精舍與蝸分,憩足階前看夕矄。

    秋色上衣雙袖覺,泉聲如雨半山聞。

    評茶客到瓯吹雪,挑筍僧歸擔入雲。

    水影連天霞绮薄,西風楓葉叫鴉群。

     ——《绛雪山房詩鈔》卷三 與蓮卿話開山舊事 浴鳳驅龍迹未磨,開平日月去如梭。

    東南霸氣銷鐘鼓,山水清音出薜羅。

    靈液遠含雲海潤,神僧奇比雪峰多。

    隻今銅點秋風夜,誰續閩山石鼓歌。

     ——《绛雪山房詩鈔》卷九 閏九月十九日 同蓮卿重登鼓山宿白雲堂 青山一笑落吾曹,匝月重來屐齒勞。

    與佛有緣常再宿,好遊無具敢稱豪。

    泉飛秋籁篩寒玉,松并江聲作怒濤。

    卻望亭前煙曆曆,萬峰圍處一峰高。

     ——《绛雪山房詩鈔》卷九 七月望後挈次兒士頣 侄孫鶴齡宿鼓山湧泉寺 十年鴻爪認依稀,重挈兒孫宿翠微。

    山色不随青鬓改,泉聲還逐白雲飛。

    定中海月窺僧榻,空外天風冷客衣。

    魚梵未喧塵影淨,沈沈樓閣坐朝晖。

     群峭摩天崱屴高,闾閻十萬渺秋毫。

    青盤鶴翅回孤嶼,白走龍宮捲怒濤。

    放眼居然雙髻小,傳聲真覺九天豪。

    竿絲我亦垂綸手,欲傍珊瑚去釣鳌。

     ——《绛雪山房詩鈔》卷十七 白雲堂題壁次徐惟和先生韻 曈曈海日散朝氛,寺古苔花繡篆文。

    入谷風添千嶂鼓,登樓僧踏一梯雲。

    江天水月空人相,昏曉鐘魚證我聞。

    到此方知靈境淨,塵心早已息如焚。

     ——《绛雪山房詩鈔》卷十七 湧泉寺僧送牡丹(四首) 櫻桃作态未抽芽,寂寞蕭齋蝶不嘩。

    多感穿雲增白足,一肩香露送名花。

     連朝薄霧散東風,酥雨霏霏潤更工。

    忙到小奚還解事,哥瓷棟色供新紅。

     薝蔔旃檀味不分,帶來屴崱嶺頭雲。

    也知米汁禅門戒,多事沈香醉夕醺。

     嫣紫鞓紅價自高,金花箋上灑宣毫。

    夜來十色珠燈影,照耀詩人蜀錦袍。

     ——《绛雪山房詩鈔》卷十八 半山亭遇雷雨(二首) 急雷驅雨裂崖驚,不辨雷聲與雨聲。

    我戀青山山巒我,飛泉百道送歸程。

     磴道纡徐滑藓苔,鮮妍新葉隔崖開。

    留雲仙榻在何許,帶得滿衣松翠回。

     ——《绛雪山房詩鈔》卷十八 憩白雲廨院 夾澗喧逐樹半淹,奚僮赤足怯峰尖。

    當門萬丈紅泉塔,絕似香爐挂水簾。

     ——《绛雪山房詩鈔》卷十八 龔文齡字蔗汀,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進士。

     天風海濤亭 才從喝水岩前過,又上危亭踏綠莎。

    瞰到琉球雙髻影,海風吹月晚潮多。

     ——《擊缽吟》卷下 道光七年(1827年)荔香社刊本 徐經字芸圃,福建建陽人。

    清嘉慶中諸生。

    嘗旅遊川楚各地。

     題鼓山蔡永覺禅師小照 看到十二會,間行六合外。

    人謂老頭陀,誰知窮措大。

    打破人鬼關,參透野狐禅。

    不儒亦不佛,是乃散神仙。

     ——《慎陟集詩鈔》卷三 光緒二年(1876年)刊本 劉雲福建邵武人,清嘉慶間諸生。

     遊鼓山 橫峰青不斷,石鼓報清秋。

    風撼千門夜,霜飛萬壑幽。

    榕陰煙外寺,蜃氣海間樓。

    邈爾塵襟滌,徘徊最上頭。

     ——《昭陽扶雅》卷八 登屴崱峰 路盡鳥飛外,岧峣俯碧寰。

    風聲奔夜雨,濤勢挾秋山。

    莫辨重雲隔,閑看片月還。

    孤亭今古峙,清興晚霞殷。

     ——《昭陽扶雅》卷八 陳庚煥(1757~1820年)年道由,一字惕園,清福建長樂人,嘉慶歲貢生。

     初登鼓山 翠微路轉大江橫,回首煙霞隔冶城。

    松徑秋濤塵籁絕,稻田野水篆文明。

    千村下視群山伏,兩港遙通一掌平(江自懷安故治分二港,北港抱城繞左而南下,南港沿旗山、方山之趾,東趨出峽,複合于馬頭)。

    步步就高還起敬,昔賢遊屐此經行。

     ——《惕園詩稿》卷二 鹹豐元年(1851年)刊本 初到山門 松陰一道轉修蛇,如砥平行意境賒。

    屴崱才看真面目(在家日對大頂,至此方知其聳拔,如圖經所繪),香爐猶繞舊煙霞。

    頓忘世路塵勞擾,倍覺山林逸趣遐。

    迢遞疏鐘雲際落,始知身在梵王家。

     ——《惕園詩稿》卷二 東際樓夜話 白雲堂靜月微明,東際樓高夜氣清。

    說夢幻猶征至性,談心徹即了無生。

    丁丁隔院棋聲近,谡谡前山籁響輕。

    已覺塵緣消欲盡,況聞鄰梵動晨鲸。

     ——《惕園詩稿》卷二 諸君遊靈源脫履下澗,探國師岩, 予不能從,明日再登石門,至 白雲廨院,訪積翠庵,遇雨不果上 槖駝少見笑前聞,杖履何期逐屐裙。

    晚始來遊慚老我,具堪濟勝賴諸君。

    石床未許随緣上,積翠猶悭半榻分。

    惟有水雲亭下路,依依回首戀斜矄。

     ——《惕園詩稿》卷二 在山中日,入靈源洞,憩 龍頭泉,過石門,探忠定、文公諸石刻 潭空龍去寺宏深,選勝還應更入林。

    江上忘機魚自樂,洞中訪古客相尋。

    摩崖剔藓蒐名翰,倚樹聽泉滌素襟。

    頻度石門看未厭,紫陽遺墨在岩陰。

     ——《惕園詩稿》卷二 山遊書懷 儒門禅客兩悠悠,問水尋山亦浪遊。

    顧我飽歺香積飯,阿誰真見鼓山牛。

    塵心頗覺浮生幻,雲壑粗償勝賞幽。

    日過回廊看永覺,老人無語自風流(在寺日至祖師堂,觀永公塑像,頗能記其仿佛)。

     ——《惕園詩稿》卷二 王纴蘭字元忠,号雲峰,福建邵武人,清嘉慶中貢生,工書法,精音律。

     喝水岩 合沓奇難測,群峰繞作城。

    衆涼生夏壑,一水瀉寒聲。

    龍虎争盤踞,乾坤自晦明。

    紫陽書朗在,吟望若為情。

     ——《昭陽扶雅》卷八 宿白雲堂 息影僧寮悟佛緣,柴扉斜掩白雲眠。

    二三更夜秋如水,百八聲鐘月在天。

    塵世幾人醒大夢,乾坤無處不初禅。

    喬松靜度龍吟曲,卧憶岩居似聽泉。

     ——《昭陽扶雅》卷八 劉安善字敬齋,福建永安人,清嘉慶中貢生,官永春訓導。

     遊鼓山 第一閩山久著名,偶來蓮社訂新盟。

    咒龍壇下遺氛淨,喝水岩邊寂念生。

    雲海蕩胸眸乍豁,風泉滌慮聽初清。

    塵緣未斷浮生夢,慚愧秋堂梵呗聲。

     ——《閑閑堂詩鈔》 民國十九年(1930年)福州印本 黃淑畹字紉佩,福建永福(今永泰縣)人,黃任次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