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詩 明代
關燈
小
中
大
景清字竹窗,福建連江人。
明成化間庠生,援例入太學,授湖廣興國州判官。
有《竹窗小草》。
二月望日從鎮守繡衣遊鼓山 着屐尋幽到上方,遐心肯向暫時忘。
白雲飛處千山隔,東望連川是故鄉。
坐閱江山會此亭,天風拂面酒微醒。
長空一望春無際,落日千峰鳥外青。
——《石倉曆代詩選》卷四百四十四 陳策字嘉言,江南無錫(今江蘇無錫)人。
明弘治六年(1493)進士,官福建布政司右參政。
鼓山(正德己卯仲春九日) 曳舟鼓山前,到山僅一裡。
平生愛茲山,浩興浪不已。
沙彌候山門,芒鞋踏青翠。
松桂滿山陰,煙岚半空起。
野鹿銜客衣,靈源洗塵耳。
攀蘿上危巅,疑出人間世。
古石風雨摩,隐隐見題字。
遐哉考亭書,相傳三百祀。
回頭瞰大洋,洪濤翻赑屃。
孤青島嶼浮,黃鹄來天際。
山風撲衣寒,且向禅扉憩。
汲泉煮山茶,聊以醒倦思。
作詩記東峰,五載始一至。
——乾隆《鼓山志藝文》 又次蔡君谟韻 隅東有佳山,屴崱駭吾目。
天風吹我遊,迤逦入深麓。
雲開半山亭,旭日升旸谷。
撞鐘何處聲,老僧迓林屋。
龍化石潭秋,鳳浴天池竹。
崩石山枯藤,疑是不周觸。
下界渺河沙,島夷遐可矚。
大頂摩空青,幽壑垂寒瀑。
長嘯問山靈,茲遊許吾獨。
斜陽閣虎頭,回首跂塵足。
——乾隆《鼓山志藝文》 鄭汝美字希大,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
明弘治六年(1493年)進士,官戶部員外郎。
鼓山次林子羽韻 石鼓啟宿霧,高峰亂攢青。
長江走其下,五虎障東溟。
金濤萬頃翻,扶桑日初出。
鳌極嘯然存,古今亦倏忽。
全閩稱一絕,斯言誠不虛。
華夷大界限,此鎮為之樞。
如握老豫樟,培植有年歲。
何限明堂材,岩阿與山背。
無諸事如何?吾欲問屴崱。
霸業釣台荒,桑田海濤白。
——乾隆《鼓山志藝文》 鼓山 招提高聳九霄間,滿眼新詩半在山。
春色無情花落去,夕陽有信鳥飛還。
靈源洞口泉猶白,喝水岩頭藓已斑。
勝賞百年知有幾,奚奴囊裡莫空悭。
——乾隆《鼓山志藝文》 和黃鐵橋遊鼓山韻 萬丈巍于五丈原,懸崖怪石絡松根。
尋真雲踏屐千頃,寫景詩鈎酒一樽。
人憩半山亭有扁,茶供上國寺無園。
鐵橋未盡登臨興,回首斜陽照石門。
——《石倉曆代詩選》卷四百六十六 林庭模字利正,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舉人,官潮州府同知。
遊鼓山 偶随芳草訪禅關,乘興還登江上山。
黃鳥有情留客醉,白雲無恙伴僧閑。
竹籬春暮花獨媚,茶竈煙消鶴自還。
不識舊遊題詠句,也曾籠入碧紗間。
——乾隆《鼓山志藝文》 按:《全閩明詩傳》卷十三錄此詩雲:“偶随芳草訪禅關,乘興來登萬仞山。
黃鳥有情留客坐,白雲無恙伴僧閑。
齋堂飯罷猿相喚,茶竈煙銷鶴未還。
滄海晨昏萬變滅,誰能寫入畫圖間。
” 謝廷柱字邦用,福建長樂人。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官湖廣提學按察佥事。
陪林見素都憲遊鼓山 群公多暇趁春朝,為愛清遊近紫霄。
風送亂松喧澗道,雲生絕壁礙星杓。
前朝霸業龍台古,隔海仙山鶴馭遙。
此日憑高瞻北極,西南妖祲喜全消。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雙湖集》。
舊抄本 盧宅仁字伯居,廣東四會人。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授都水主事,累官福建、廣西按察使,以父憂歸。
工吟詠,世稱其博雅。
鼓山次蔡君谟韻 侵曉作山行,便覺醒塵目。
曙光動星河,野色淡林麓。
奇花夾古道,好鳥弄幽谷。
朝暾挂海天,寒雲護梵屋。
勝遊累壺觞,清歌間絲竹。
掃壁拟留題,名作偶披觸。
有景欲道難,左盼還右矚。
安得文思逸,有如瀉長瀑。
赓和與衆同,平凡知我獨。
但取記昔遊,渴心償頗足。
——乾隆《鼓山志藝文》 張天顯字敬中,一字巽所,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
明弘治十四年(1051年)舉人,任教授。
登鼓山 勝日尋幽古寺來,松風吹冷法王台。
雲中一水白飛練,鳥外數峰蒼點苔。
影落昙花僧已老,聲傳法錫鶴初回。
扶筇頻步天池望,萬國無塵心眼開。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孝友堂世稿》 福州沈氏抄本 寄靈源宣禅師 千年詩夢繞靈源,今日相看尚白雲。
羅漢泉頭清見底,将軍石畔綠成屯。
鶴飛曾動西峰錫,苔老應留舊雨痕。
卻憶解衣真盛事,題函愧接大巅論。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孝友堂世稿》 喝水岩 喝斷泉聲百劫空,寒煙荒草寄遺蹤。
我來卻愛風光好,笑破岩雲萬裡重。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孝友堂世稿》 周宣字彥通,福建莆田人。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進士,除常德推官,擢監察禦史,巡按山西,累官廣東左布政使。
題白雲亭 十日春山兩度遊,坐臨平野思悠悠。
城煙近帶千山雨,島樹寒生六月秋。
塵夢豈知滄海變,野心直被白雲留。
便須跨此天風去,飛上孤峰最上頭。
——乾隆《鼓山志藝文》 李志剛字近仁,四川成都人。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進士,任刑部員外郎,出為福建按察副使。
鼓山次蔡君谟韻 鼓山高插天,空翠寒奪目。
巉石欹石含砑,野花笑林麓。
題刻紀靈源,亭台臨澗谷。
梅雨灑客衣,茶煙霭僧屋。
老鶴巢孤松,箨龍起修竹。
下山藤相牽,往還雲欲觸。
家國來遠思,島夷恣暇矚。
岩藓點錢斑,澗泉懸布瀑。
留帶坡老曾,敲詩浪仙獨。
覽勝良有緣,逃禅愧不足。
——乾隆《鼓山志藝文》 蔡天佑(?~1533年)字成之,河南睢州(今睢縣)人。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進士,授吏部給事中,出為福建按察司佥事,累官兵部右侍郎。
登鼓山 獨立青霄望海東,飄然萬裡禦天風。
潮聲乍湧春雷壯,雲氣輕籠曉日紅。
秦帝石邊蓬島隔,越王台上绮羅空。
徘徊覽勝兼懷古,歸路林鴉度夕鐘。
——乾隆《鼓山志藝文》 吳華字時夫,江西臨川(今九江)人。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進士。
登大頂峰 直上屴崱峰,俯視群山小。
江流一線萦,溟渤真可沼。
咫尺對天顔,獨立萬物表。
吞吐八荒雲,巍然鎮閩峤。
——乾隆《鼓山志藝文》 鄭善夫(1485~1523年)字繼之,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進士,官南京吏部郎中,年三十九卒。
登屴崱峰 盤礴地靈在,東南天柱高。
三江分燕尾,百粵亂牛毛。
未出無生網,難忘大覺刀。
巢雲定何日,萬國且旌旄。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少谷全集》卷五 道光四年(1824年)開封刊本 題臨滄亭 未暇乘桴去,憑欄且放歌。
天聲過霧嶽,海氣接煙波。
軒組非吾願,漁樵奈爾何!靈源意不惡,去去結雲蘿。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少谷全集》卷六 寒食與傅子登鼓山 絕頂天風雲亂飛,海門高浪拍春衣。
霸業王氣東南盡,堯韭秦花天漢稀。
此地賞心惟汝共,萬方愁目欲何依。
要知寒食山中意,萍梗江湖幾是非。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少谷全集》卷五 次素翁臨滄亭 滄海鲸波天漢長,壺公東影佛扶桑。
彤雲彩霧行空壁,此是人間素老鄉。
——《少谷全集》卷八 道光四年(1824年)開封刊本 葉溥字時用,浙江龍泉人。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進士,由郎中出任福州知府。
有善政,進士林釴作《閩愛賦》贻之。
鼓山 登此一山高,見彼衆山小。
上挹天風細,下視海濤渺。
古迹尋已遍,留題看未了。
日暝方吸泉,言歸路還杳。
——乾隆《鼓山志藝文》 傅汝舟(1476~1558年)字木虛,自号丁戊山人,明弘治間諸生。
九日鼓山酬陳九川 秋日同高眺,秋懷萬裡間。
白為滄海浪,青入島夷山。
逐客停杯酒,悲風動壯顔。
去天應咫尺,誰叩紫皇關?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啽呓存稿》卷二 光緒七年(1881年)沁泉山館刊本 同九川宿鼓山(二首) 入洞風初定,乘橋月正明。
斷岩流水轉,依樹濕雲行。
林缺呈江練,泉香長石英。
誰憐去國者,猶聽暮猿聲! 朝遊已覺好,夜生更冷然。
明月忽滿洞,客星長在天。
高下樹俱寂,往來雲無邊。
誰能知所在,共掃石苔眠? ——乾隆《鼓山志藝文》 酌大頂峰 大頂崔嵬星漢邊,亂峰低落酒杯前。
三洲波浪搖寒日,四野山河起靜煙。
異域獨驚浮海客,長林遺恨渡江年(峰外林浦宋端宗曾駐骅)。
高風況複飛黃葉,共羨冥鴻入遠天。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啽呓存稿》卷二 從汪郡公登鼓山值雨駐小頂 天入翠宮低窈窕,洞回滄海倒山龍山從。
山林著處宜狂客,風雨閑遊接上公。
共倚短筇千澗底,獨穿高木萬煙中。
觀濤更進雲邊酒,待月思眠石上楓。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啽呓存稿》卷二 遊鼓山 徙倚蒼巅看海東,下方無地不驚風。
茗杯初泛松花綠,丹竈曾燒柿葉紅。
吊古有懷應拜石,憑高無計欲書空。
俗情更覺雲林遠,來聽晨雞與暮鐘。
——乾隆《鼓山志藝文》 桂同德号容齋,浙江慈溪人。
淹貫經史,謹厚敦樸。
明弘治間嘗教授本邑,教人以德行為先,世稱容齋先生。
鼓山贈明上人(二首) 石磴萦纡入翠微,參差樓閣畫屏圖。
神工夙啟靈山域,妙語重參聖箭機。
千古乾坤留勝概,一天風雨洗炎威。
香泉煮茗論文久,但覺清涼襲客衣。
兩載論交道味濃,别來遠想對山松。
近聞杖錫遊京國,忽報承恩住鼓峰。
裡父遠迎誇衣錦,禅流争集聽鳴鐘。
閩關迢遞重雲外,何日 林間一笑逢。
——乾隆《鼓山志藝文》 王大用(?~1553年)字時行,其先江南儀真(今江蘇儀真)人,以戌隸籍興化衛,為莆田人,登明正德三年(1508年)進士,授都水主事,擢廣東按察司佥事,累官南京刑部侍郎。
登屴崱峰 鼓峰高出白雲渠,聳秀峨峨接太虛。
俯瞰窮荒天覺盡,仰瞻玄象鬥堪挐。
浮沉日月滄波遠,隐現乾坤貝葉疏。
飛錫是誰追鶴去,皇封嬴得作僧居。
——乾隆《鼓山志藝文》 屠僑字安卿,浙江鄞縣(今甯波市)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進士,官福建左布政使。
重登鼓山絕頂 春山有約客重來,雲盡高峰面面開。
靈洞近窺三島路,碧霄平築列仙台。
風煙傲睨人千古,天地蒼茫海一杯。
樂事可堪追往事,斯文殘刻掃莓苔。
——《石倉曆代詩選》卷四百五十一 周廷用字子賢,湖廣華容(今湖北華容)人。
明正德六年(1511年)進士,官至江西按察使。
汪白泉太守同石門高子、 丁戊傅子遊鼓山,以青天白日 高山仰止為韻,予因赓之八首 鼓山秘靈氣,岌業橫滄溟。
鹹池蕩初晰,景迫扶桑青。
岩華與水碧,符彩揚精熒。
我行聊徙倚,如從泰華登。
茲嶺奠閩服,屼屼淩蒼天。
建标滄海側,結根太古前。
中有幽栖士,采秀餐雲煙。
瞥然與之遇,授我長生篇。
燦燦金鵝蕊,英英雲間白。
玄蓋引天風,靈籁殒日夕。
攀松上丹岩,搴蘿坐元石。
眷言悟心期,遲爾延佳客。
屴崱敞高峰,晴空屹自立。
緒風散清氛,朱華冒白日。
昔有真仙居,伐毛煉元汁。
郁彼蓬萊宮,窅窅風雲集。
重關莽回互,闶阆丹霄高。
中有金銀台,三山蟠巨鳌。
仙人遊海上,照耀雲霞袍。
因遇阜卿侶,乘桴鼓碧濤。
淹留伫日夕,延覽窮茲山。
靈符肇太始,佳氣乃郁盤。
我因啟玄秘,屣步青雲關。
長嘯餐石髓,日暮當來還。
風吹雲錦裳,窈窕丹梯上。
黃鹄嘯蓬池,乘飙肆沆瀁。
桂樹挺崇岡,葳蕤日以長。
眷茲謝冥筌,聊以遂偃仰。
春日寡塵務,覽觀及茲始。
采芳入雲峰,散發臨溪水。
天行恣所如,泉石曆或止。
心賞秘天機,沉冥得吾理。
——乾隆《鼓山志藝文》 林炫字貞孚,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
明正德九年(1514年)進士,南京禮部郎中。
登鼓山次張東沙韻 海色連郊甸,秋聲落澗阿。
孤峰上雲日,萬井俯星羅。
泉湧蒼龍洞,池清赤鳳坡。
幽人倚雙樹,擊石發清歌。
——乾隆《鼓山志藝文》 林春澤(1480~1583年)字德敷,福建侯官(今閩侯縣)人。
明正德九年(1514年)進士,授戶部主事,出為松番知府,年一百零四歲卒。
明成化間庠生,援例入太學,授湖廣興國州判官。
有《竹窗小草》。
二月望日從鎮守繡衣遊鼓山 着屐尋幽到上方,遐心肯向暫時忘。
白雲飛處千山隔,東望連川是故鄉。
坐閱江山會此亭,天風拂面酒微醒。
長空一望春無際,落日千峰鳥外青。
——《石倉曆代詩選》卷四百四十四 陳策字嘉言,江南無錫(今江蘇無錫)人。
明弘治六年(1493)進士,官福建布政司右參政。
鼓山(正德己卯仲春九日) 曳舟鼓山前,到山僅一裡。
平生愛茲山,浩興浪不已。
沙彌候山門,芒鞋踏青翠。
松桂滿山陰,煙岚半空起。
野鹿銜客衣,靈源洗塵耳。
攀蘿上危巅,疑出人間世。
古石風雨摩,隐隐見題字。
遐哉考亭書,相傳三百祀。
回頭瞰大洋,洪濤翻赑屃。
孤青島嶼浮,黃鹄來天際。
山風撲衣寒,且向禅扉憩。
汲泉煮山茶,聊以醒倦思。
作詩記東峰,五載始一至。
——乾隆《鼓山志藝文》 又次蔡君谟韻 隅東有佳山,屴崱駭吾目。
天風吹我遊,迤逦入深麓。
雲開半山亭,旭日升旸谷。
撞鐘何處聲,老僧迓林屋。
龍化石潭秋,鳳浴天池竹。
崩石山枯藤,疑是不周觸。
下界渺河沙,島夷遐可矚。
大頂摩空青,幽壑垂寒瀑。
長嘯問山靈,茲遊許吾獨。
斜陽閣虎頭,回首跂塵足。
——乾隆《鼓山志藝文》 鄭汝美字希大,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
明弘治六年(1493年)進士,官戶部員外郎。
鼓山次林子羽韻 石鼓啟宿霧,高峰亂攢青。
長江走其下,五虎障東溟。
金濤萬頃翻,扶桑日初出。
鳌極嘯然存,古今亦倏忽。
全閩稱一絕,斯言誠不虛。
華夷大界限,此鎮為之樞。
如握老豫樟,培植有年歲。
何限明堂材,岩阿與山背。
無諸事如何?吾欲問屴崱。
霸業釣台荒,桑田海濤白。
——乾隆《鼓山志藝文》 鼓山 招提高聳九霄間,滿眼新詩半在山。
春色無情花落去,夕陽有信鳥飛還。
靈源洞口泉猶白,喝水岩頭藓已斑。
勝賞百年知有幾,奚奴囊裡莫空悭。
——乾隆《鼓山志藝文》 和黃鐵橋遊鼓山韻 萬丈巍于五丈原,懸崖怪石絡松根。
尋真雲踏屐千頃,寫景詩鈎酒一樽。
人憩半山亭有扁,茶供上國寺無園。
鐵橋未盡登臨興,回首斜陽照石門。
——《石倉曆代詩選》卷四百六十六 林庭模字利正,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舉人,官潮州府同知。
遊鼓山 偶随芳草訪禅關,乘興還登江上山。
黃鳥有情留客醉,白雲無恙伴僧閑。
竹籬春暮花獨媚,茶竈煙消鶴自還。
不識舊遊題詠句,也曾籠入碧紗間。
——乾隆《鼓山志藝文》 按:《全閩明詩傳》卷十三錄此詩雲:“偶随芳草訪禅關,乘興來登萬仞山。
黃鳥有情留客坐,白雲無恙伴僧閑。
齋堂飯罷猿相喚,茶竈煙銷鶴未還。
滄海晨昏萬變滅,誰能寫入畫圖間。
” 謝廷柱字邦用,福建長樂人。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官湖廣提學按察佥事。
陪林見素都憲遊鼓山 群公多暇趁春朝,為愛清遊近紫霄。
風送亂松喧澗道,雲生絕壁礙星杓。
前朝霸業龍台古,隔海仙山鶴馭遙。
此日憑高瞻北極,西南妖祲喜全消。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雙湖集》。
舊抄本 盧宅仁字伯居,廣東四會人。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授都水主事,累官福建、廣西按察使,以父憂歸。
工吟詠,世稱其博雅。
鼓山次蔡君谟韻 侵曉作山行,便覺醒塵目。
曙光動星河,野色淡林麓。
奇花夾古道,好鳥弄幽谷。
朝暾挂海天,寒雲護梵屋。
勝遊累壺觞,清歌間絲竹。
掃壁拟留題,名作偶披觸。
有景欲道難,左盼還右矚。
安得文思逸,有如瀉長瀑。
赓和與衆同,平凡知我獨。
但取記昔遊,渴心償頗足。
——乾隆《鼓山志藝文》 張天顯字敬中,一字巽所,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
明弘治十四年(1051年)舉人,任教授。
登鼓山 勝日尋幽古寺來,松風吹冷法王台。
雲中一水白飛練,鳥外數峰蒼點苔。
影落昙花僧已老,聲傳法錫鶴初回。
扶筇頻步天池望,萬國無塵心眼開。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孝友堂世稿》 福州沈氏抄本 寄靈源宣禅師 千年詩夢繞靈源,今日相看尚白雲。
羅漢泉頭清見底,将軍石畔綠成屯。
鶴飛曾動西峰錫,苔老應留舊雨痕。
卻憶解衣真盛事,題函愧接大巅論。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孝友堂世稿》 喝水岩 喝斷泉聲百劫空,寒煙荒草寄遺蹤。
我來卻愛風光好,笑破岩雲萬裡重。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孝友堂世稿》 周宣字彥通,福建莆田人。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進士,除常德推官,擢監察禦史,巡按山西,累官廣東左布政使。
題白雲亭 十日春山兩度遊,坐臨平野思悠悠。
城煙近帶千山雨,島樹寒生六月秋。
塵夢豈知滄海變,野心直被白雲留。
便須跨此天風去,飛上孤峰最上頭。
——乾隆《鼓山志藝文》 李志剛字近仁,四川成都人。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進士,任刑部員外郎,出為福建按察副使。
鼓山次蔡君谟韻 鼓山高插天,空翠寒奪目。
巉石欹石含砑,野花笑林麓。
題刻紀靈源,亭台臨澗谷。
梅雨灑客衣,茶煙霭僧屋。
老鶴巢孤松,箨龍起修竹。
下山藤相牽,往還雲欲觸。
家國來遠思,島夷恣暇矚。
岩藓點錢斑,澗泉懸布瀑。
留帶坡老曾,敲詩浪仙獨。
覽勝良有緣,逃禅愧不足。
——乾隆《鼓山志藝文》 蔡天佑(?~1533年)字成之,河南睢州(今睢縣)人。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進士,授吏部給事中,出為福建按察司佥事,累官兵部右侍郎。
登鼓山 獨立青霄望海東,飄然萬裡禦天風。
潮聲乍湧春雷壯,雲氣輕籠曉日紅。
秦帝石邊蓬島隔,越王台上绮羅空。
徘徊覽勝兼懷古,歸路林鴉度夕鐘。
——乾隆《鼓山志藝文》 吳華字時夫,江西臨川(今九江)人。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進士。
登大頂峰 直上屴崱峰,俯視群山小。
江流一線萦,溟渤真可沼。
咫尺對天顔,獨立萬物表。
吞吐八荒雲,巍然鎮閩峤。
——乾隆《鼓山志藝文》 鄭善夫(1485~1523年)字繼之,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進士,官南京吏部郎中,年三十九卒。
登屴崱峰 盤礴地靈在,東南天柱高。
三江分燕尾,百粵亂牛毛。
未出無生網,難忘大覺刀。
巢雲定何日,萬國且旌旄。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少谷全集》卷五 道光四年(1824年)開封刊本 題臨滄亭 未暇乘桴去,憑欄且放歌。
天聲過霧嶽,海氣接煙波。
軒組非吾願,漁樵奈爾何!靈源意不惡,去去結雲蘿。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少谷全集》卷六 寒食與傅子登鼓山 絕頂天風雲亂飛,海門高浪拍春衣。
霸業王氣東南盡,堯韭秦花天漢稀。
此地賞心惟汝共,萬方愁目欲何依。
要知寒食山中意,萍梗江湖幾是非。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少谷全集》卷五 次素翁臨滄亭 滄海鲸波天漢長,壺公東影佛扶桑。
彤雲彩霧行空壁,此是人間素老鄉。
——《少谷全集》卷八 道光四年(1824年)開封刊本 葉溥字時用,浙江龍泉人。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進士,由郎中出任福州知府。
有善政,進士林釴作《閩愛賦》贻之。
鼓山 登此一山高,見彼衆山小。
上挹天風細,下視海濤渺。
古迹尋已遍,留題看未了。
日暝方吸泉,言歸路還杳。
——乾隆《鼓山志藝文》 傅汝舟(1476~1558年)字木虛,自号丁戊山人,明弘治間諸生。
九日鼓山酬陳九川 秋日同高眺,秋懷萬裡間。
白為滄海浪,青入島夷山。
逐客停杯酒,悲風動壯顔。
去天應咫尺,誰叩紫皇關?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啽呓存稿》卷二 光緒七年(1881年)沁泉山館刊本 同九川宿鼓山(二首) 入洞風初定,乘橋月正明。
斷岩流水轉,依樹濕雲行。
林缺呈江練,泉香長石英。
誰憐去國者,猶聽暮猿聲! 朝遊已覺好,夜生更冷然。
明月忽滿洞,客星長在天。
高下樹俱寂,往來雲無邊。
誰能知所在,共掃石苔眠? ——乾隆《鼓山志藝文》 酌大頂峰 大頂崔嵬星漢邊,亂峰低落酒杯前。
三洲波浪搖寒日,四野山河起靜煙。
異域獨驚浮海客,長林遺恨渡江年(峰外林浦宋端宗曾駐骅)。
高風況複飛黃葉,共羨冥鴻入遠天。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啽呓存稿》卷二 從汪郡公登鼓山值雨駐小頂 天入翠宮低窈窕,洞回滄海倒山龍山從。
山林著處宜狂客,風雨閑遊接上公。
共倚短筇千澗底,獨穿高木萬煙中。
觀濤更進雲邊酒,待月思眠石上楓。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啽呓存稿》卷二 遊鼓山 徙倚蒼巅看海東,下方無地不驚風。
茗杯初泛松花綠,丹竈曾燒柿葉紅。
吊古有懷應拜石,憑高無計欲書空。
俗情更覺雲林遠,來聽晨雞與暮鐘。
——乾隆《鼓山志藝文》 桂同德号容齋,浙江慈溪人。
淹貫經史,謹厚敦樸。
明弘治間嘗教授本邑,教人以德行為先,世稱容齋先生。
鼓山贈明上人(二首) 石磴萦纡入翠微,參差樓閣畫屏圖。
神工夙啟靈山域,妙語重參聖箭機。
千古乾坤留勝概,一天風雨洗炎威。
香泉煮茗論文久,但覺清涼襲客衣。
兩載論交道味濃,别來遠想對山松。
近聞杖錫遊京國,忽報承恩住鼓峰。
裡父遠迎誇衣錦,禅流争集聽鳴鐘。
閩關迢遞重雲外,何日 林間一笑逢。
——乾隆《鼓山志藝文》 王大用(?~1553年)字時行,其先江南儀真(今江蘇儀真)人,以戌隸籍興化衛,為莆田人,登明正德三年(1508年)進士,授都水主事,擢廣東按察司佥事,累官南京刑部侍郎。
登屴崱峰 鼓峰高出白雲渠,聳秀峨峨接太虛。
俯瞰窮荒天覺盡,仰瞻玄象鬥堪挐。
浮沉日月滄波遠,隐現乾坤貝葉疏。
飛錫是誰追鶴去,皇封嬴得作僧居。
——乾隆《鼓山志藝文》 屠僑字安卿,浙江鄞縣(今甯波市)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進士,官福建左布政使。
重登鼓山絕頂 春山有約客重來,雲盡高峰面面開。
靈洞近窺三島路,碧霄平築列仙台。
風煙傲睨人千古,天地蒼茫海一杯。
樂事可堪追往事,斯文殘刻掃莓苔。
——《石倉曆代詩選》卷四百五十一 周廷用字子賢,湖廣華容(今湖北華容)人。
明正德六年(1511年)進士,官至江西按察使。
汪白泉太守同石門高子、 丁戊傅子遊鼓山,以青天白日 高山仰止為韻,予因赓之八首 鼓山秘靈氣,岌業橫滄溟。
鹹池蕩初晰,景迫扶桑青。
岩華與水碧,符彩揚精熒。
我行聊徙倚,如從泰華登。
茲嶺奠閩服,屼屼淩蒼天。
建标滄海側,結根太古前。
中有幽栖士,采秀餐雲煙。
瞥然與之遇,授我長生篇。
燦燦金鵝蕊,英英雲間白。
玄蓋引天風,靈籁殒日夕。
攀松上丹岩,搴蘿坐元石。
眷言悟心期,遲爾延佳客。
屴崱敞高峰,晴空屹自立。
緒風散清氛,朱華冒白日。
昔有真仙居,伐毛煉元汁。
郁彼蓬萊宮,窅窅風雲集。
重關莽回互,闶阆丹霄高。
中有金銀台,三山蟠巨鳌。
仙人遊海上,照耀雲霞袍。
因遇阜卿侶,乘桴鼓碧濤。
淹留伫日夕,延覽窮茲山。
靈符肇太始,佳氣乃郁盤。
我因啟玄秘,屣步青雲關。
長嘯餐石髓,日暮當來還。
風吹雲錦裳,窈窕丹梯上。
黃鹄嘯蓬池,乘飙肆沆瀁。
桂樹挺崇岡,葳蕤日以長。
眷茲謝冥筌,聊以遂偃仰。
春日寡塵務,覽觀及茲始。
采芳入雲峰,散發臨溪水。
天行恣所如,泉石曆或止。
心賞秘天機,沉冥得吾理。
——乾隆《鼓山志藝文》 林炫字貞孚,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
明正德九年(1514年)進士,南京禮部郎中。
登鼓山次張東沙韻 海色連郊甸,秋聲落澗阿。
孤峰上雲日,萬井俯星羅。
泉湧蒼龍洞,池清赤鳳坡。
幽人倚雙樹,擊石發清歌。
——乾隆《鼓山志藝文》 林春澤(1480~1583年)字德敷,福建侯官(今閩侯縣)人。
明正德九年(1514年)進士,授戶部主事,出為松番知府,年一百零四歲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