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詩 明代
關燈
小
中
大
,松花酒熟客來時。
天風亭下靈源洞,采秀攜琴随所之。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耕隐集》 寄鼓山如公 十年不到白雲樓,何日題詩紀勝遊。
屴崱鐘聲天外度,峽江帆影雨中收。
别來故舊猶青眼,老去風塵總白頭。
欲向禅房分半榻,吾師 還肯暫相留。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耕隐集》 屴崱峰 中天削出玉芙蓉,迥壓全閩氣象雄。
半夜 峰頭看日出,扶桑近在海門東。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耕隐集》 靈源洞 蒼苔絕壁去天低,古洞煙霞遠近迷。
是處 好山堪載酒,扁舟莫訝武陵溪。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耕隐集》 湧泉寺 雲根晴潄雪花寒,百尺清流繞石欄。
午夜月明天籁寂,抱琴來聽玉潺潺。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耕隐集》 仙人迹 飛鳥曾遊海上山,尚留遺迹在人間。
當時誤采長生藥,一入壺中去不還。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耕隐集》 天風海濤 絕頂高風日怒号,際天遙起白銀濤。
扁舟拟欲窮溟海,直挂雲帆百丈高。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耕隐集》 鼓山偶成 樓閣層層隐翠微,石門松迳白雲飛。
山中六月渾無暑,八十老僧猶褡衣。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耕隐集》 白雲樓寄大愚弟 何處山林可避氛,石林空翠曉氤氲。
三年不到新樓上,憶弟時時看白雲。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耕隐集》 如公惠茶 遠公别後眼長青,曾寄先春到野亭。
卻憶白雲樓上宿,一杯香露酒初醒。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耕隐集》 高棅(1350~1423年)字彥恢,福建長樂人。
後名廷禮。
明永樂時,被召入翰林,為待诏,遷典籍。
為閩中十才子之一,能書畫,有《嘯台集》、《木天清氣集》。
首秋同群公遊靈源寺 靈境不厭遠,仙源在雲端。
入溪日已午,猿鳥鳴聲寒。
釋子愛玄度,停鐘啟幽關。
山門坐翠微,石橋聽飛湍。
隻疑接衆真,日與秋風還。
神遊無所事,誓将去人間。
況我非作者,懷芬異希顔。
幸因清嬴意,助爾禅心間。
——《閩中十才子詩高待诏詩》卷一 鼓山寺送鄭秀才 屴崱海上秀,中峰開禅宮。
虛亭挂空翠,直上臨方蓬。
溟漲在幾席,天光映簾栊。
目極萬裡外,但見青濛濛。
曙色從東來,晃然靈境空。
登臨豈不美,别意歎無窮。
——乾隆《鼓山志藝文》 宿鼓山 夜宿白雲寺,風泉雙籁鳴。
廚香花外度,燈影竹間明。
水月心方靜,江湖夢轉清。
談詩猶未已,東閣曙鐘聲。
——乾隆《鼓山志藝文》 遊鼓山雙澗庵 愛山不奈又登山,衲帽芒鞋且自閑。
萬怪儒衣數相見,了心空在刹那間。
——乾隆《鼓山志藝文》 黃谷民福建福清人。
明永樂時貢生,任懷安縣訓導。
登天風海濤亭 高秋登屴崱,嘯傲第一峰。
五湖俯視等杯勺,大海流入吾心胸。
口尃口尃清籁起空谷,倏忽江水波沖融。
海濤一線來日本,動蕩萬裡來天風。
雪山銀屋勢偃蹇,素車白馬何奔沖。
茫茫大塊鼓橐籥,來自阊阖排雌雄。
蜚廉海若交震怒,何物可以當其鋒?我有滄洲約,攬此氣不平。
左挈獨芳子,右拉浮邱生。
夷猶泛仙槎,欲作蓬萊行。
馮夷鼓瑟,漢女吹笙,蒼龍後擁紫鳳迎,萬怪可愕亦可驚。
籲嗟,神仙心悟不可學,何必勇往疲吾精。
興闌濤退風亦止,東際飛上銀盤明。
子歸白雲窩,我返碧榕城。
或演西來法,或誦東魯經。
何年再約三生石,啜茗焚香叙舊盟? ——乾隆《鼓山志藝文》 高恭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明永樂時庠生。
鼓山寺 梵宮高枕碧芙蓉,蘿徑迢迢紫翠重。
萬壑泉驚秋後冷,五更鐘報日初紅。
粵城俯視旌旗動,海國遙知禮樂同。
老眼欲窮千裡目,題詩鳳沼倚天風。
——乾隆《鼓山志藝文》 周玄字微之,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
明永樂中,以文學征拜祠部尚書郎。
為閩中十才子之一。
遊鼓山西畲 穹形抱虬水,璧色眼蒼鐵。
澉澉身屢傾,量轍崖頻折。
披蘿至雲杪,恍視崑侖竭。
初景動扶桑,電旌或明滅。
高秋轶纖翳,千裡亘寥廓。
野曠衆慮恬,天清百愁絕。
青陽與赤谷,讵可辨優劣?設險造化功,蟠幽鬼神穴。
國師峰萬丈,鐘靈氣參錯。
雙鳳何年來?徒聞此栖躍。
睡遊非所私,況賴古賢哲。
崔嵬泰華巅,作書家人訣。
——《閩中十才子詩周祠部詩》卷一 甲子孟夏陪林膳部遊鼓山 五桂開皇運,三峰繞佛筵。
雲霞通寶地,日月麗金天。
石罅泉源出,山回漲海連。
麥風銷碧氣,梅雨布蒼煙。
夏屆裁衣候,宵風捲幔前。
攀岩如過鳥,入洞訝逢仙。
道喜傳燈久,名推射箭賢。
談空超物累,習定演經禅。
大化應知寂,微生欲棄捐。
軒車待明發,回首更茫然。
——乾隆《鼓山志藝文》 陪潘祠部遊屴崱峰 化城東畔大江流,江上涼風雨未收。
南國詞人期載酒,漢宮仙吏更移舟。
寒燈雙樹空濛見,瑞霭諸天積翠浮。
鞍馬向西歸興動,不應歌舞更淹留。
——乾隆《鼓山志藝文》 林敏字漢孟,福建長樂人,明永樂中布衣。
期宗人林大遊華藏海 巾舃行歌接梵筵,偶來松下草芊芊。
也知隻在秋雲裡,潭水溪花到處禅。
——《全閩明詩傳》卷八 黃環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
明宣德七年(1432年)舉人。
按舊志作“元,黃環”,誤。
江上望鼓山 萬嶂雲收石迳回,上方樓閣郁崔嵬。
谷深雨潤秋凝竹,江遠霜飛月在梅。
幾夕殘鐘清梵淨,數聲寒笛夜漁來。
幽栖盡日稀人迹,惟見藤花落碧苔。
——乾隆《鼓山志藝文》 李顒字思誠,廣東博羅人。
明正統元年(1436年)進士,初為福建按察司佥事。
景泰中,擢布政司左參政,官至工部侍郎。
鼓山 古寺朝登宿霧開,悠然風景勝天台。
香飄柏子禅經動,濤響松梢鶴夢回。
高嶂連雲青插漢,飛泉落澗冷侵埃。
坐來頓覺精神爽,一笑天風撲面來。
——乾隆《鼓山志藝文》 楊珏字廷珪,浙江臨海人。
明正統元年(1506年)進士,官福建按察使,左遷刑部主事。
陪陳直指遊鼓山 絕頂高深梵宇開,登登雲路逼三台。
靈源洞裡源長在,喝水岩邊水自回。
僧舍拂檐皆碧樹,山亭引徑遍蒼苔。
老僧細語空門妙,幾度天花堕露台。
——乾隆《鼓山志藝文》 黃鎬(1420~1483年)字叔高,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明正統十年(1445年)進士,授監察禦史,累官南京工部尚書。
緻仕,卒于歸途。
鼓山(四首) 行到鼓山寺,山高路轉微。
濤聲天外起,人迹雨中稀。
絕澗寒猿嘯,深林宿鳥歸。
興闌下山去,城郭掩斜晖。
古寺逢僧話,岚光擁紫袍。
塵空諸品淨,雲散兩峰高。
法雨回龍洞,天風送海濤。
乘幽豁清興,山路豈辭勞。
雨過靈源洞,山深望眼迷。
寺藏燕巢裡,僧住鳳池西。
喝水歸龍缽,乘雲上石梯。
低頭看城市,平地起虹霓。
欲到山窮處,中峰阻雨回。
鳥穿岚影去,人逐磬聲來。
古刹香拖霧,殘碑字掩苔。
東溟未可望,聊待午煙開。
——乾隆《鼓山志藝文》 曾蒙簡名廉,以字行,江西泰和人。
明正統十年(1445年)進士,為禦史,有名,擢福建按察使佥事,布政使參政,累官浙江按察使。
陪陳直指遊鼓山 青蓮坐穩殿門開,白玉毫光接上台。
鐘鼓數聲山杳霭,松杉十裡路萦回。
老僧騎虎遊何處,仙客乘骢踏古苔。
康樂平生有佳興,翻經直造遠公台。
——乾隆《鼓山志藝文》 許仕遠字廷佐,江南歙縣(今安徽歙縣)人。
明正統十年(1445年)進士,景泰初,以監察禦史巡撫福建,有善政。
與巡撫論事交争,诏令還朝,人民詣阙乞留,命複巡按一年。
登鼓山 天順己卯春二月,望後一日,餘因升官東魯,偕知已舊同寅參政劉公登鼓山寺。
是日也,宿雨初收,萬景明媚。
餘與劉公情興無已,偶成聯句,未足為詩,聊以紀事雲耳。
幾年聞勝地,今日始同遊。
越國山川壯,螺江煙雨收。
靈源長不斷,喝水自回流。
梵宇惟宜夏,僧房易及秋。
飛花當座落,香霧隔窗浮。
巢鶴松偏老,潛龍洞更幽。
何須尋海島,此處即蓬邱。
——乾隆《鼓山志藝文》 古鑒籍邑無考,曾充福州僧都綱,明正統中(1436~1448年)為鼓山湧泉寺住持。
靈源洞 西風林葉滿山飛,片片晴霞綴衲衣。
泉咽靈岩如有意,雲閑幽壑自忘機。
虛亭霧鎖欄幹濕,古洞苔封磴路微。
世事悠悠誰可通,幾人到此坐忘歸。
——乾隆《鼓山志藝文》 王勝字子奇,壽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明正統間,授福建右衛都指揮使。
登鼓山 千岩萬壑步煙霞,樹杪逶迤古道賒。
柿葉凋時猿獻果,松風動處鳥銜花。
天連海外三千界,地俯城中十萬家。
此日勝遊臨絕頂,幾回翹首望京華。
——乾隆《鼓山志藝文》 劉敷字叔榮,江西永新人。
明景泰二年(1451年)進士,授禦史,遷福建布政使,累官湖廣巡撫。
登鼓山 天風吹我上山巅,遐眺滄茫思渺然。
金刹高臨飛鳥外,璚峰回出夕陽邊。
掃苔細讀題詩壁,瀹茗頻斟卓錫泉。
坐久不知歸路晚,前溪明月已娟娟。
——乾隆《鼓山志藝文》 遊明字大升,江西豐城人。
明景泰二年(1451年)進士,天順末,為福建督學佥事。
鼓山(二首) 曾到鼓山寺,尋幽入翠微。
鳳池遺迹久,猿峽嘯聲稀。
喝水岩前過,蹴鳌橋上歸。
幾多懷古意,都付與斜晖。
古洞多佳緻,經遊已幾回。
雲從石門起,風逐海潮來。
絕壑元非澗,幽岩半是苔。
興闌且歸去,長嘯出山隈。
——乾隆《鼓山志藝文》 湧泉遲劉阮二君 從大頂還不至戲柬(二首) 聞說仙源有路通,偶因劉阮訪遺蹤。
穿雲不避巉岩石,乘興遠登屴崱峰。
鳥外遙空連渤海,山頭紅日下高春。
一時誤作天台境,流水桃花思幾重。
步入靈源一徑通,白雲深處覓仙蹤。
随緣且飽胡麻飯,縱目須登大頂峰。
瀛海微茫閩越小,煙霞杳霭夕陽春。
卻思晨肇當年事,知在天台第幾重? ——乾隆《鼓山志藝文》 張潛字孔昭,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
明景泰四年(1453年)以河南籍中舉人,授沐陽訓導。
鼓山 超然出海山,巍巍與天齊。
仰看衆山小,始悟泰華低。
瑞霭散蒼翠,靈光發虹霓。
琪樹曉瑟瑟,瑤草春萋萋。
蓬萊在人間,梯磴亦可跻。
上通無極境,日月行東西。
星鬥繞朱甍,雲龍護璇題。
我欲結茲室,靜言窺天倪。
——乾隆《鼓山志藝文》 杜庠字公序,江南吳縣(今蘇州市)人。
明景泰五年(1454年)進士,知攸縣。
旋罷歸,遂縱情詩酒,遨遊山水,嬉笑怒罵,皆發為詩。
鼓山 尋到僧房扣竹扃,鳥鳴花裡喚人醒。
石泉寒浸松杉翠,海國微分島嶼青。
水月靜中神晏室,天風高處晦翁亭。
登臨讀遍前朝字,徙倚危欄對晚汀。
——乾隆《鼓山志藝文》 嚴端字克正,浙江鄞縣(今甯波市)人。
明景泰五年(1454年)進士,官兵部武庫主事。
以忤巨珰落職,家居事母四十餘年,為詩文,高轶超勁,自成一家。
鼓山 羊腸為路石為峰,樓閣參差知幾重。
遊客應愁蒼藓滑,定僧每受白雲封。
人誇子直新詩句,我愛文公舊筆蹤。
落日可憐留不住,跻攀未盡已鳴鐘。
——乾隆《鼓山志藝文》 林宗字惟正,号靜庵,福建懷安(今閩侯縣)人。
明景泰五年(1454年)進士,官洋縣知縣。
鼓山 屴崱閩南第一峰,梵王宮殿倚層空。
雲歸石洞千山霁,霜染林楓萬葉紅。
煙火隔江通地脈,松濤入海響天風。
醉來不盡登臨意,碧落晴霞幾點鴻。
——乾隆《鼓山志藝文》 何喬新(1427~1502年)字廷秀,江西廣昌人。
明景泰五年(1454年)進士,官福建按察副使。
鼓山 閩鄉多靈山,茲峰特蒼峭。
況聞紫陽翁,石壁遺墨妙。
英僚适林暇,駕言事臨眺。
行行造禅扉,林壑覺幽悄。
窮搜意未已,不憚披蓬藋。
共跻崖際亭,稍憩道旁廟。
度澗冷淙琤,尋岩穿窈窕。
扪蘿陟崇巅,超然出雲表。
俯瞰孤隼翔,遠觀巨鳌掉。
三陟亦雲疲,班荊發清嘯。
山僧具壺觞,欣然為飲酬。
鮮飚撼長松,恍如奏清調。
笑談情正洽,暮色生遠峤。
登覽慚未周,匆匆促歸轎。
昔賢有高躅,願言
天風亭下靈源洞,采秀攜琴随所之。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耕隐集》 寄鼓山如公 十年不到白雲樓,何日題詩紀勝遊。
屴崱鐘聲天外度,峽江帆影雨中收。
别來故舊猶青眼,老去風塵總白頭。
欲向禅房分半榻,吾師 還肯暫相留。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耕隐集》 屴崱峰 中天削出玉芙蓉,迥壓全閩氣象雄。
半夜 峰頭看日出,扶桑近在海門東。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耕隐集》 靈源洞 蒼苔絕壁去天低,古洞煙霞遠近迷。
是處 好山堪載酒,扁舟莫訝武陵溪。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耕隐集》 湧泉寺 雲根晴潄雪花寒,百尺清流繞石欄。
午夜月明天籁寂,抱琴來聽玉潺潺。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耕隐集》 仙人迹 飛鳥曾遊海上山,尚留遺迹在人間。
當時誤采長生藥,一入壺中去不還。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耕隐集》 天風海濤 絕頂高風日怒号,際天遙起白銀濤。
扁舟拟欲窮溟海,直挂雲帆百丈高。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耕隐集》 鼓山偶成 樓閣層層隐翠微,石門松迳白雲飛。
山中六月渾無暑,八十老僧猶褡衣。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耕隐集》 白雲樓寄大愚弟 何處山林可避氛,石林空翠曉氤氲。
三年不到新樓上,憶弟時時看白雲。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耕隐集》 如公惠茶 遠公别後眼長青,曾寄先春到野亭。
卻憶白雲樓上宿,一杯香露酒初醒。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耕隐集》 高棅(1350~1423年)字彥恢,福建長樂人。
後名廷禮。
明永樂時,被召入翰林,為待诏,遷典籍。
為閩中十才子之一,能書畫,有《嘯台集》、《木天清氣集》。
首秋同群公遊靈源寺 靈境不厭遠,仙源在雲端。
入溪日已午,猿鳥鳴聲寒。
釋子愛玄度,停鐘啟幽關。
山門坐翠微,石橋聽飛湍。
隻疑接衆真,日與秋風還。
神遊無所事,誓将去人間。
況我非作者,懷芬異希顔。
幸因清嬴意,助爾禅心間。
——《閩中十才子詩高待诏詩》卷一 鼓山寺送鄭秀才 屴崱海上秀,中峰開禅宮。
虛亭挂空翠,直上臨方蓬。
溟漲在幾席,天光映簾栊。
目極萬裡外,但見青濛濛。
曙色從東來,晃然靈境空。
登臨豈不美,别意歎無窮。
——乾隆《鼓山志藝文》 宿鼓山 夜宿白雲寺,風泉雙籁鳴。
廚香花外度,燈影竹間明。
水月心方靜,江湖夢轉清。
談詩猶未已,東閣曙鐘聲。
——乾隆《鼓山志藝文》 遊鼓山雙澗庵 愛山不奈又登山,衲帽芒鞋且自閑。
萬怪儒衣數相見,了心空在刹那間。
——乾隆《鼓山志藝文》 黃谷民福建福清人。
明永樂時貢生,任懷安縣訓導。
登天風海濤亭 高秋登屴崱,嘯傲第一峰。
五湖俯視等杯勺,大海流入吾心胸。
口尃口尃清籁起空谷,倏忽江水波沖融。
海濤一線來日本,動蕩萬裡來天風。
雪山銀屋勢偃蹇,素車白馬何奔沖。
茫茫大塊鼓橐籥,來自阊阖排雌雄。
蜚廉海若交震怒,何物可以當其鋒?我有滄洲約,攬此氣不平。
左挈獨芳子,右拉浮邱生。
夷猶泛仙槎,欲作蓬萊行。
馮夷鼓瑟,漢女吹笙,蒼龍後擁紫鳳迎,萬怪可愕亦可驚。
籲嗟,神仙心悟不可學,何必勇往疲吾精。
興闌濤退風亦止,東際飛上銀盤明。
子歸白雲窩,我返碧榕城。
或演西來法,或誦東魯經。
何年再約三生石,啜茗焚香叙舊盟? ——乾隆《鼓山志藝文》 高恭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明永樂時庠生。
鼓山寺 梵宮高枕碧芙蓉,蘿徑迢迢紫翠重。
萬壑泉驚秋後冷,五更鐘報日初紅。
粵城俯視旌旗動,海國遙知禮樂同。
老眼欲窮千裡目,題詩鳳沼倚天風。
——乾隆《鼓山志藝文》 周玄字微之,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
明永樂中,以文學征拜祠部尚書郎。
為閩中十才子之一。
遊鼓山西畲 穹形抱虬水,璧色眼蒼鐵。
澉澉身屢傾,量轍崖頻折。
披蘿至雲杪,恍視崑侖竭。
初景動扶桑,電旌或明滅。
高秋轶纖翳,千裡亘寥廓。
野曠衆慮恬,天清百愁絕。
青陽與赤谷,讵可辨優劣?設險造化功,蟠幽鬼神穴。
國師峰萬丈,鐘靈氣參錯。
雙鳳何年來?徒聞此栖躍。
睡遊非所私,況賴古賢哲。
崔嵬泰華巅,作書家人訣。
——《閩中十才子詩周祠部詩》卷一 甲子孟夏陪林膳部遊鼓山 五桂開皇運,三峰繞佛筵。
雲霞通寶地,日月麗金天。
石罅泉源出,山回漲海連。
麥風銷碧氣,梅雨布蒼煙。
夏屆裁衣候,宵風捲幔前。
攀岩如過鳥,入洞訝逢仙。
道喜傳燈久,名推射箭賢。
談空超物累,習定演經禅。
大化應知寂,微生欲棄捐。
軒車待明發,回首更茫然。
——乾隆《鼓山志藝文》 陪潘祠部遊屴崱峰 化城東畔大江流,江上涼風雨未收。
南國詞人期載酒,漢宮仙吏更移舟。
寒燈雙樹空濛見,瑞霭諸天積翠浮。
鞍馬向西歸興動,不應歌舞更淹留。
——乾隆《鼓山志藝文》 林敏字漢孟,福建長樂人,明永樂中布衣。
期宗人林大遊華藏海 巾舃行歌接梵筵,偶來松下草芊芊。
也知隻在秋雲裡,潭水溪花到處禅。
——《全閩明詩傳》卷八 黃環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
明宣德七年(1432年)舉人。
按舊志作“元,黃環”,誤。
江上望鼓山 萬嶂雲收石迳回,上方樓閣郁崔嵬。
谷深雨潤秋凝竹,江遠霜飛月在梅。
幾夕殘鐘清梵淨,數聲寒笛夜漁來。
幽栖盡日稀人迹,惟見藤花落碧苔。
——乾隆《鼓山志藝文》 李顒字思誠,廣東博羅人。
明正統元年(1436年)進士,初為福建按察司佥事。
景泰中,擢布政司左參政,官至工部侍郎。
鼓山 古寺朝登宿霧開,悠然風景勝天台。
香飄柏子禅經動,濤響松梢鶴夢回。
高嶂連雲青插漢,飛泉落澗冷侵埃。
坐來頓覺精神爽,一笑天風撲面來。
——乾隆《鼓山志藝文》 楊珏字廷珪,浙江臨海人。
明正統元年(1506年)進士,官福建按察使,左遷刑部主事。
陪陳直指遊鼓山 絕頂高深梵宇開,登登雲路逼三台。
靈源洞裡源長在,喝水岩邊水自回。
僧舍拂檐皆碧樹,山亭引徑遍蒼苔。
老僧細語空門妙,幾度天花堕露台。
——乾隆《鼓山志藝文》 黃鎬(1420~1483年)字叔高,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明正統十年(1445年)進士,授監察禦史,累官南京工部尚書。
緻仕,卒于歸途。
鼓山(四首) 行到鼓山寺,山高路轉微。
濤聲天外起,人迹雨中稀。
絕澗寒猿嘯,深林宿鳥歸。
興闌下山去,城郭掩斜晖。
古寺逢僧話,岚光擁紫袍。
塵空諸品淨,雲散兩峰高。
法雨回龍洞,天風送海濤。
乘幽豁清興,山路豈辭勞。
雨過靈源洞,山深望眼迷。
寺藏燕巢裡,僧住鳳池西。
喝水歸龍缽,乘雲上石梯。
低頭看城市,平地起虹霓。
欲到山窮處,中峰阻雨回。
鳥穿岚影去,人逐磬聲來。
古刹香拖霧,殘碑字掩苔。
東溟未可望,聊待午煙開。
——乾隆《鼓山志藝文》 曾蒙簡名廉,以字行,江西泰和人。
明正統十年(1445年)進士,為禦史,有名,擢福建按察使佥事,布政使參政,累官浙江按察使。
陪陳直指遊鼓山 青蓮坐穩殿門開,白玉毫光接上台。
鐘鼓數聲山杳霭,松杉十裡路萦回。
老僧騎虎遊何處,仙客乘骢踏古苔。
康樂平生有佳興,翻經直造遠公台。
——乾隆《鼓山志藝文》 許仕遠字廷佐,江南歙縣(今安徽歙縣)人。
明正統十年(1445年)進士,景泰初,以監察禦史巡撫福建,有善政。
與巡撫論事交争,诏令還朝,人民詣阙乞留,命複巡按一年。
登鼓山 天順己卯春二月,望後一日,餘因升官東魯,偕知已舊同寅參政劉公登鼓山寺。
是日也,宿雨初收,萬景明媚。
餘與劉公情興無已,偶成聯句,未足為詩,聊以紀事雲耳。
幾年聞勝地,今日始同遊。
越國山川壯,螺江煙雨收。
靈源長不斷,喝水自回流。
梵宇惟宜夏,僧房易及秋。
飛花當座落,香霧隔窗浮。
巢鶴松偏老,潛龍洞更幽。
何須尋海島,此處即蓬邱。
——乾隆《鼓山志藝文》 古鑒籍邑無考,曾充福州僧都綱,明正統中(1436~1448年)為鼓山湧泉寺住持。
靈源洞 西風林葉滿山飛,片片晴霞綴衲衣。
泉咽靈岩如有意,雲閑幽壑自忘機。
虛亭霧鎖欄幹濕,古洞苔封磴路微。
世事悠悠誰可通,幾人到此坐忘歸。
——乾隆《鼓山志藝文》 王勝字子奇,壽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明正統間,授福建右衛都指揮使。
登鼓山 千岩萬壑步煙霞,樹杪逶迤古道賒。
柿葉凋時猿獻果,松風動處鳥銜花。
天連海外三千界,地俯城中十萬家。
此日勝遊臨絕頂,幾回翹首望京華。
——乾隆《鼓山志藝文》 劉敷字叔榮,江西永新人。
明景泰二年(1451年)進士,授禦史,遷福建布政使,累官湖廣巡撫。
登鼓山 天風吹我上山巅,遐眺滄茫思渺然。
金刹高臨飛鳥外,璚峰回出夕陽邊。
掃苔細讀題詩壁,瀹茗頻斟卓錫泉。
坐久不知歸路晚,前溪明月已娟娟。
——乾隆《鼓山志藝文》 遊明字大升,江西豐城人。
明景泰二年(1451年)進士,天順末,為福建督學佥事。
鼓山(二首) 曾到鼓山寺,尋幽入翠微。
鳳池遺迹久,猿峽嘯聲稀。
喝水岩前過,蹴鳌橋上歸。
幾多懷古意,都付與斜晖。
古洞多佳緻,經遊已幾回。
雲從石門起,風逐海潮來。
絕壑元非澗,幽岩半是苔。
興闌且歸去,長嘯出山隈。
——乾隆《鼓山志藝文》 湧泉遲劉阮二君 從大頂還不至戲柬(二首) 聞說仙源有路通,偶因劉阮訪遺蹤。
穿雲不避巉岩石,乘興遠登屴崱峰。
鳥外遙空連渤海,山頭紅日下高春。
一時誤作天台境,流水桃花思幾重。
步入靈源一徑通,白雲深處覓仙蹤。
随緣且飽胡麻飯,縱目須登大頂峰。
瀛海微茫閩越小,煙霞杳霭夕陽春。
卻思晨肇當年事,知在天台第幾重? ——乾隆《鼓山志藝文》 張潛字孔昭,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
明景泰四年(1453年)以河南籍中舉人,授沐陽訓導。
鼓山 超然出海山,巍巍與天齊。
仰看衆山小,始悟泰華低。
瑞霭散蒼翠,靈光發虹霓。
琪樹曉瑟瑟,瑤草春萋萋。
蓬萊在人間,梯磴亦可跻。
上通無極境,日月行東西。
星鬥繞朱甍,雲龍護璇題。
我欲結茲室,靜言窺天倪。
——乾隆《鼓山志藝文》 杜庠字公序,江南吳縣(今蘇州市)人。
明景泰五年(1454年)進士,知攸縣。
旋罷歸,遂縱情詩酒,遨遊山水,嬉笑怒罵,皆發為詩。
鼓山 尋到僧房扣竹扃,鳥鳴花裡喚人醒。
石泉寒浸松杉翠,海國微分島嶼青。
水月靜中神晏室,天風高處晦翁亭。
登臨讀遍前朝字,徙倚危欄對晚汀。
——乾隆《鼓山志藝文》 嚴端字克正,浙江鄞縣(今甯波市)人。
明景泰五年(1454年)進士,官兵部武庫主事。
以忤巨珰落職,家居事母四十餘年,為詩文,高轶超勁,自成一家。
鼓山 羊腸為路石為峰,樓閣參差知幾重。
遊客應愁蒼藓滑,定僧每受白雲封。
人誇子直新詩句,我愛文公舊筆蹤。
落日可憐留不住,跻攀未盡已鳴鐘。
——乾隆《鼓山志藝文》 林宗字惟正,号靜庵,福建懷安(今閩侯縣)人。
明景泰五年(1454年)進士,官洋縣知縣。
鼓山 屴崱閩南第一峰,梵王宮殿倚層空。
雲歸石洞千山霁,霜染林楓萬葉紅。
煙火隔江通地脈,松濤入海響天風。
醉來不盡登臨意,碧落晴霞幾點鴻。
——乾隆《鼓山志藝文》 何喬新(1427~1502年)字廷秀,江西廣昌人。
明景泰五年(1454年)進士,官福建按察副使。
鼓山 閩鄉多靈山,茲峰特蒼峭。
況聞紫陽翁,石壁遺墨妙。
英僚适林暇,駕言事臨眺。
行行造禅扉,林壑覺幽悄。
窮搜意未已,不憚披蓬藋。
共跻崖際亭,稍憩道旁廟。
度澗冷淙琤,尋岩穿窈窕。
扪蘿陟崇巅,超然出雲表。
俯瞰孤隼翔,遠觀巨鳌掉。
三陟亦雲疲,班荊發清嘯。
山僧具壺觞,欣然為飲酬。
鮮飚撼長松,恍如奏清調。
笑談情正洽,暮色生遠峤。
登覽慚未周,匆匆促歸轎。
昔賢有高躅,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