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詩 元代
關燈
小
中
大
色不流滄海水,鐘聲長度石門風。
超凡閣冷朝霞外,浴鳳池寒夕照中。
前後登臨為惆怅,惟餘山色古今同。
——乾隆《鼓山志藝文》 王翰又名王那木罕,字時齋,甘肅靈州人。
元至正中,為福建行省郎中,升任同知。
複為潮州路總管。
世亂,棄官走福建永福(今永泰)。
元亡,朱元璋強起之,翰自殺。
鼓山 旭日照高岑,天風振遠林。
不分滄海色,那識白雲心。
瑤樹空香滿,珠林積翠深。
坐來明月上,何處起潮音。
——乾隆《鼓山志藝文》 帖木兒按元代姓帖木兒者多矣,元至正間,官本省平章政事者,有普化帖木兒,完者帖木兒;官左丞者有也先帖木兒,舊志失其名,姑錄。
登屴崱峰 肩輿直上白雲梯,古刹林深路欲迷。
絕頂一聲長嘯罷,海天空闊萬山低。
——乾隆《鼓山志藝文》 黃鎮成字元鎮,福建邵武人,自幼勵志力學,隐居不仕,自号存存子。
元末,使者屢薦之不就,最後,執政奏授江西路儒學副提舉,命下而卒。
鼓山靈源洞 屴崱峰高萬丈梯,上方高與白雲齊。
青山盡處海門闊,紅日升來天宇低。
喝水無人空宴坐,摩崖有客漫留題。
飄然欲禦長風去,一笑何煩過虎溪。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秋聲集》卷三 台灣《四庫全書》本 楊剛中字志行,集慶上元(今南京市)人。
元皇慶中,官江東憲府照磨,遷翰林待制。
鼓山(二首) 飛構表林崇,下與層雲平。
陟峤良已超,況乃臨滄瀛。
盤盤汀樹分,離離海帆征。
曙發沙旭近,秋澄潦區明。
憑高慨徂晖,撫往空遺名。
混混弗自期,營營定何成。
名峰冒南州,靈境仍幽深。
春結丹樹禾弟,秋明紫煙岑。
峻遠遂真賞,清曠舒遠心。
惜無同懷登,共引芳醑斟。
冷風奏飛淙,絕澗調羁禽。
誰為鐘子期,續此雲海音? ——乾隆《鼓山志藝文》 吳毅字尚志,江西南城人。
元至正二年(1342年)進士;明洪武初,征拜博士典簽,預修大明律令,不久即緻仕歸,教授鄉裡。
學者稱“學海先生”。
洪武庚戌秋八月同 廬陵蕭受益、王禮、劉于, 上饒餘善同遊鼓山 全閩第一峰頭寺,積翠岧峣控海隅。
鐘磬遙聞通上界,江山俯視隘中區。
楓林翳月秋容綠,松磴盤空石勢纡。
更挾天風淩絕頂,扶桑東望曉模糊。
——乾隆《鼓山志藝文》 鼓山和王安中 步從松徑費攀緣,來叩松關問老禅。
一徑樹陰秋雨後,半間塔影白雲邊。
星分水國開蓬島,風卷煙濤漲海天。
此日登臨無盡思,揮毫題石記華年。
——乾隆《鼓山志藝文》 劉于字允恭,江西永豐人。
元至正七年(1347年)舉人,明洪武初,征至京師,派充福建主考。
登大頂 石磴通霄郁古松,禅林日暮遞疏鐘。
月華近落滄溟水,雲氣高浮屴崱峰。
地控諸番分島嶼,潮生巨海混魚龍。
古來墨客多題詠,字結蛟螭翠藓封。
——乾隆《鼓山志藝文》 宋元禧字無逸,浙江餘姚人。
元至正十年(1350年)舉人,補繁昌教谕。
明洪武初,召修《元史》,主考福建。
登鼓山寺呈用明禅師 棘闱半月閑秋暑,岩寺幾程起暮雲。
勝地江山兵後見,高天風雨客邊聞。
送師東海新春别,秉燭南州靜夜分。
賓主三生端有契,靈源重會讀吾文。
——乾隆《鼓山志藝文》 至剛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居羅山,元末明初人,曾在湧泉寺為僧,人稱石門和尚,其門徒姚廣孝。
鼓山超凡閣 鼓山寺裡超凡閣,暇日登臨興浩然。
靈運未先能作佛,老坡漫爾欲登仙。
雲峰環繞開圖畫,天籁于禺奏管弦。
凡聖本來無二緻,海天月上一般圓。
——乾隆《鼓山志藝文》
超凡閣冷朝霞外,浴鳳池寒夕照中。
前後登臨為惆怅,惟餘山色古今同。
——乾隆《鼓山志藝文》 王翰又名王那木罕,字時齋,甘肅靈州人。
元至正中,為福建行省郎中,升任同知。
複為潮州路總管。
世亂,棄官走福建永福(今永泰)。
元亡,朱元璋強起之,翰自殺。
鼓山 旭日照高岑,天風振遠林。
不分滄海色,那識白雲心。
瑤樹空香滿,珠林積翠深。
坐來明月上,何處起潮音。
——乾隆《鼓山志藝文》 帖木兒按元代姓帖木兒者多矣,元至正間,官本省平章政事者,有普化帖木兒,完者帖木兒;官左丞者有也先帖木兒,舊志失其名,姑錄。
登屴崱峰 肩輿直上白雲梯,古刹林深路欲迷。
絕頂一聲長嘯罷,海天空闊萬山低。
——乾隆《鼓山志藝文》 黃鎮成字元鎮,福建邵武人,自幼勵志力學,隐居不仕,自号存存子。
元末,使者屢薦之不就,最後,執政奏授江西路儒學副提舉,命下而卒。
鼓山靈源洞 屴崱峰高萬丈梯,上方高與白雲齊。
青山盡處海門闊,紅日升來天宇低。
喝水無人空宴坐,摩崖有客漫留題。
飄然欲禦長風去,一笑何煩過虎溪。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秋聲集》卷三 台灣《四庫全書》本 楊剛中字志行,集慶上元(今南京市)人。
元皇慶中,官江東憲府照磨,遷翰林待制。
鼓山(二首) 飛構表林崇,下與層雲平。
陟峤良已超,況乃臨滄瀛。
盤盤汀樹分,離離海帆征。
曙發沙旭近,秋澄潦區明。
憑高慨徂晖,撫往空遺名。
混混弗自期,營營定何成。
名峰冒南州,靈境仍幽深。
春結丹樹禾弟,秋明紫煙岑。
峻遠遂真賞,清曠舒遠心。
惜無同懷登,共引芳醑斟。
冷風奏飛淙,絕澗調羁禽。
誰為鐘子期,續此雲海音? ——乾隆《鼓山志藝文》 吳毅字尚志,江西南城人。
元至正二年(1342年)進士;明洪武初,征拜博士典簽,預修大明律令,不久即緻仕歸,教授鄉裡。
學者稱“學海先生”。
洪武庚戌秋八月同 廬陵蕭受益、王禮、劉于, 上饒餘善同遊鼓山 全閩第一峰頭寺,積翠岧峣控海隅。
鐘磬遙聞通上界,江山俯視隘中區。
楓林翳月秋容綠,松磴盤空石勢纡。
更挾天風淩絕頂,扶桑東望曉模糊。
——乾隆《鼓山志藝文》 鼓山和王安中 步從松徑費攀緣,來叩松關問老禅。
一徑樹陰秋雨後,半間塔影白雲邊。
星分水國開蓬島,風卷煙濤漲海天。
此日登臨無盡思,揮毫題石記華年。
——乾隆《鼓山志藝文》 劉于字允恭,江西永豐人。
元至正七年(1347年)舉人,明洪武初,征至京師,派充福建主考。
登大頂 石磴通霄郁古松,禅林日暮遞疏鐘。
月華近落滄溟水,雲氣高浮屴崱峰。
地控諸番分島嶼,潮生巨海混魚龍。
古來墨客多題詠,字結蛟螭翠藓封。
——乾隆《鼓山志藝文》 宋元禧字無逸,浙江餘姚人。
元至正十年(1350年)舉人,補繁昌教谕。
明洪武初,召修《元史》,主考福建。
登鼓山寺呈用明禅師 棘闱半月閑秋暑,岩寺幾程起暮雲。
勝地江山兵後見,高天風雨客邊聞。
送師東海新春别,秉燭南州靜夜分。
賓主三生端有契,靈源重會讀吾文。
——乾隆《鼓山志藝文》 至剛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居羅山,元末明初人,曾在湧泉寺為僧,人稱石門和尚,其門徒姚廣孝。
鼓山超凡閣 鼓山寺裡超凡閣,暇日登臨興浩然。
靈運未先能作佛,老坡漫爾欲登仙。
雲峰環繞開圖畫,天籁于禺奏管弦。
凡聖本來無二緻,海天月上一般圓。
——乾隆《鼓山志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