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詩 元代

關燈
王恽(1227~1304年)字仲謀,河南汲縣人,道德端正,好學善文,元中統初,為東平詳議官。

    上書論時政,遷監察禦史。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為福建按察使,累官通議大夫,知制诰。

     遊鼓山(五首)并序 鼓山在閩中為特秀,餘到官五月,王事鞅掌,未遑登覽,以盡江山之勝。

    迨明年庚寅四月庚辰,遂與天平參政獻子、大都李郎中德昌、禦史聊城師彥貞、居延蔺寶臣、提刑東原曹仲明、憲帻張遂良、程舜臣、何舜卿來遊,尋前盟也。

    辰刻抵戒院,舍鞍,肩輿迤逦而進,至望州亭。

    主僧平楚來迓,用軟腳,例酒數行,曆松關,由石門入白雲寺。

    适簽省樂公亦供佛來此,乃相與禮像殿,浴佛於西寮。

    既而飯屴崱峰丈室,眺上方重閣,降觀湧泉,步入靈源洞,度喝水岩,登天風海濤亭。

    觞詠間,獻子、德昌扶攜上征徑,欲造大頂峰,觀紫陽遺刻,石礜雲荒,中途而返。

    時宿雨濯山,林壑争秀,煙霏空翠,有顧揖不暇者,莫不欣然。

    志歸沖沖,若有所得。

    佥曰:“樂哉,今日之遊也!吾侪越在絕域,縱使重來,無複此歡耳。

    ”至元歲月,不可以不紀,詩亦不當無也。

    明日探囊,得唐律五詩,俾刻諸亭上,以為山中故事。

     峰回路轉已層雲,望遠風塵接海門。

    宿霭去收千嶂雨,老僧迎勸半山樽。

    岩幽選勝窮詩境,山迥登危黯客魂。

    闊絕殊方同大塊,坡仙心事強為論。

     筍輿同駕蹑鳌群,冷帶秋聲入白雲。

    雪窦有禅容暫叩,名山無分與平分。

    雲憐嶺斷聯松蔭,雨惜題芳護藓紋。

    會約贊公重借榻,鼓音同向夜深聞。

     上方遊遍雨花天,沿壑尋幽得壯觀。

    林影滿空金界闊,天風吹袂海濤寒。

    江山若爾不辭醉,杖屦再來無此歡。

    詩在眼前拈不出,碧瀾景色上層巒。

     杖藜尋壑遊初遍,倚檻冥搜興未闌。

    濁酒一杯方大嚼,蒼煙千頃要奇觀。

    放教眼界寬無際,徑上山椒不作難。

    若欲攀蘿窮絕頂,海濤風勁不勝寒。

     複嶺重岡奠七閩,鼓山東峙最崇尊。

    嶼亭詩好風濤湧,靈洞龍移窟宅存。

    千尺翠屏宜晚對,一泓滄海侭雄吞。

    雲煙禾困載歸時晚,月偃松梢玉一痕。

     ——《秋澗先生大全文集》卷二十 《四部叢刊》本 按:其中一、二、五諸首見《鼓山志藝文》 贈鼓山長老平楚 不下禅床四十年,老軒頭角出冷淵,久從貝葉傳心印,來與雲山結靜緣。

    蘭馥蕙光增妩媚,竹風松月共清圓。

    荔舟有約重登覽,轉首天風恐飒然(楚有畫蘭絕句,故雲)。

     ——《秋澗先生大全文集》卷二十 趙文昌字明叔,山東長清人。

    元至元十年(1273年)選為本縣尹,剛一月,即治聲大著,遷行台侍禦史、福建閩海道廉訪使,累官國子監祭酒。

     遊鼓山 海上孤峰劍戟稠,茲山磅礴甲閩瓯。

    天風下降三千界,島月傍通十二樓。

    郡志昔嘗誇絕域,版圖今始附中州。

    六朝而後多詞客,誰得題詩到上頭。

     ——乾隆《鼓山志藝文》 程钜夫(1231~1300年)初名文海,避元武宗諱,以字行。

    江西建昌人,至元十三年(1276年)以侍禦史為福建廉訪使。

     鼓山有引 日與王寅夫約登鼓山,二月十一日竟獨往,而不我告。

    繼聞是日乃寅夫初度,即事以壽。

     朝天笏柱西山頤,忽此來窺南海奇。

    平生亦有觀山癖,已約同題石鼓詩。

    誰知青雀銜桃至,競着先鞭了不知。

    東望蓬萊半明滅,想應獨壽長生訣。

    天風海濤萬裡寒,高人題匾知未滅。

    眼中定有警人句,我今想像何能賦。

    佛成靈運誰後生,重期一指蓬仙路。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雪樓集》卷二十六 台灣《四庫全書》本 王寅夫惠教遊鼓山四詩, 細讀如在屴崱,屢間想像,追 和用堅重遊之約(四首) 城市林泉隔幾關,半山幽興欠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