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詩 宋代

關燈
邵餗字去華,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進士,有節操,精于篆書,為範仲淹所稱道。

    慶曆中,為福建轉運使。

     宿鼓山 玉磬聲沉夜聞寂,天風吹送海門濤。

    鶴來松頂雲歸後,人倚闌幹日正高。

     ——《閩都記》卷十二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刊本 李觏(1009~1059年)字泰伯,建昌軍南城(今江西南城)人。

    善辯能文,舉茂才高等。

    宋皇祐初,範仲淹薦為太學助教,二年(1050年)曾遊福州。

    嘉祐中,曆太學說書卒。

    有《盱江集》。

     靈源洞 朝出城東徑委蛇,漸攀藤竹漸臨危。

    伏流似是龍藏處,古樹應無春到時。

    誰把石岩齊戋刂削,直教雲氣當簾帷。

    良工畫得猶宜秘,莫與凡夫肉眼窺。

     ——《石倉曆代詩選》卷一百六十五 台灣《四庫全書》本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興化軍仙遊(今福建仙遊)人。

    宋天聖八年(1030年)進士,慶曆五年(1045年)和嘉祐元年(1056年)兩次知福州,官至端明殿學士,卒贈吏部侍郎,追谥忠惠。

     遊鼓山靈源洞 郡樓瞻東方,岚光瑩人目。

    乘舟逐早潮,十裡登南麓。

    雲深翳前路,樹暗迷幽谷。

    朝雞亂木魚,晏日明金屋。

    靈泉注石窦,清吹出篁竹。

    飛毫劃峭壁,勢力勿驚觸。

    扪蘿跻上峰,太空延眺矚。

    孤青浮海山,長白挂天瀑。

    況逢肥遁人,性尚自幽獨。

    西景複向城,淹留未雲足。

     ——乾隆《鼓山志藝文》,又見 《莆陽居士詩集》卷七 嘉靖六年(1527年)刊本 曾鞏(1019~1033年),字子固,建昌軍南豐(今江西南豐)人。

    宋嘉祐進士,為實錄檢讨官。

    曆任越州、齊州、福州知州,頗有政績。

    後調任史館修撰,拜中書舍人。

    有文名,列唐宋八大家。

     鳳池山 多年聞說鳳池山,蠟屐方偷半日閑。

    笑語客來朱閣飲,醉醒身在白雲間。

    溪橋野水清猶急,海岸輕鷗去複還。

    為郡天涯亦潇酒,莫嗟流落鬓毛斑。

     ——乾隆《鼓山志藝文》 鄭洙字教先,其先侯官(今福州市)人,徙居長樂。

    宋寶元元年(1038年)掇三禮科,仕至虞部郎中,卒。

    初,郡未立學,洙請于知州謝徽,于是始立學,閩人德之,号東山先生。

    陳襄稱其“談天詞藻駕曹王,炙地聲華壓元白”。

     遊鼓山 閩王昔時登鼓山,鑿雲梯石開松關。

    國師喝水遺聖迹,靈骨深閟石岩間。

    隻今四百三十載,陵谷桑田幾更改。

    樓台猶聳舊孤棱,屴崱高臨古滄海。

    我來正當二月初,野橋幽徑聯肩輿。

    乘雲直上度林壑,俯視城郭連村墟。

    石門迎客僧成列,鐘鼓交鳴龍象悅。

    升堂秉燭憩禅床,清夢無塵灑冰雪。

    曉登白雲觀湧泉,摩挲題刻知何年。

    天風萬裡春浩蕩,海濤洶湧聲潺湲。

    老禅攜觞陪杖履,欲上危峰最高處。

    紫陽遺墨鎖蒼苔,嗟我詩成無好句。

    為君刻石留姓名,酒酣日午潮初平。

    安得扁舟泛溟渤,行看四海風塵清。

     ——乾隆《鼓山志藝文》 陳襄(1017~1080年)字述古,福州侯官(今福州市)人。

    宋慶曆二年(1042年)進士,授浦城尉,官至樞密直學士,為蘇轼摯友。

    卒年六十四。

     和程大卿遊鳳池院 白雲深處一軒開,鳳去池空折野梅。

    山接九龍争夭矯,路盤千騎久徘徊。

    煙岚翠入樽前滴,水石深從澗底來。

    誰與忘機此栖息,笑看林鳥下層台。

     ——《古靈集》卷二十五 台灣《四庫全書》本 按:此詩為熙甯元年(1068年)作,舊志未引。

    程大卿指程師孟,時知福州。

     元绛字厚之,杭州錢塘(今杭州市)人。

    宋天聖八年(1030年)進士,授上元令,出為廣東轉運使。

    嘉祐七年(1062年)以天章閣待制知福州,奏罷錢氏苛政。

    累官參知政事,以太子太保緻仕,卒年七十六。

     重遊鼓山(有元公亭) 誰書吾姓揭亭顔?棟宇飛騰氣勢完。

    谷口秋風吹鬓發,海東朝日上欄杆。

    地高頓覺群山小,天近須知六合寬。

    三到岩扉殊不厭,異時長向畫圖看。

     ——乾隆《鼓山志藝文》 邵去華名飾,江蘇丹陽人。

    宋大中評符元年(1008年)進士,官兩浙、福建、淮南轉運使。

     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