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山熙甯三年以蓬山縣省入】元【至元二十年又省良山入焉仍屬蓬州】明【因之】 皇清改屬順慶府 儀隴縣 漢【巴郡阆中縣地】梁【置儀隴縣并置隆成縣】隋【開皇初郡廢縣屬巴西郡】唐【武德三年於縣置方州八年州廢縣屬蓬州】宋【因之】元【至元二十年倂蓬池入焉仍屬蓬州】明【因之】 皇清改屬順慶府 廣安州【古賨國地】 漢【巴郡宕渠安漢墊江三縣地】梁【置始安縣屬北宕渠郡】隋【開皇十八年改曰賨城屬宕渠郡】唐【武德元年複曰始安屬渠州天寶元年改曰渠江】宋【開寶二年於縣濃洄鎭置廣安軍屬梓州路鹹淳二年改甯西軍】元【至元十五年軍廢二十年升為廣安府屬順慶路】明【洪武四年改廣安州以州治渠江縣省入仍屬順慶府】 皇清因之 渠 縣【古賨國地】 漢【置宕渠縣屬巴郡建安中分屬巴西郡】蜀漢【先主置宕渠郡尋省延熙中又置九年複省】晉【永興九年李雄複置郡東晉郡廢】劉宋【屬南宕渠郡】齊【因之】梁【置梁州及北宕渠郡】後魏【改置流江縣及流江郡】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複曰宕渠郡】唐【武德元年複曰渠州久視元年分置大竹縣天寶元年改州為潾山郡乾元初複曰渠州屬山南西道】五代【屬蜀】宋【亦曰渠州潾山郡屬潼川府路】元【曰渠州至元十一年立安撫司二十年罷司屬順慶府路】明【洪武初以州治流江縣省入仍廢州為渠縣屬順慶府】 皇清因之 大竹縣 漢【宕渠縣地】梁【置鄰山縣兼置鄰州】後魏【改曰鄰山郡】隋【開皇初郡廢倂縣入鄰水】唐【武德元年複置鄰山縣又置鄰州八年州廢縣屬渠州】宋【景佑三年省入流江紹興三年複置】元【至元二十年移大竹縣來治省鄰山鄰水二縣入焉】明【洪武初改屬廣安州】 皇清屬順慶府 嶽池縣 漢【南充縣地】梁【相如南充二縣地】唐【萬歲通天二年始分其地置嶽池縣屬果州開元二十年移治今所】宋【開寶二年改屬廣安軍】元【屬廣安府】明【屬廣安州】 皇清康熙七年省入廣安州六十年複設屬順慶府 鄰水縣 漢【宕渠縣地】梁【始置鄰水縣於縣置鄰州】後魏【改鄰山縣屬鄰山郡】隋【屬宕渠郡】唐【武德初屬鄰州三年還屬渠州寶曆元年省州入鄰水大中初複置】宋【因之】元【至元二十年省入大竹】明【成化二年複置鄰水縣屬順慶府】 皇清因之 叙州府 禹貢梁州之域秦為西南夷地漢建元六年開夜郎國置犍為郡【華陽國志郡初治鄨元光五年移治南廣孝昭元年始治僰道】屬益州王莽改曰西順東漢複為犍為郡地移治武陽晉宋因之蕭齊複為犍為郡治梁大同十年置戎州隋初郡廢大業初改州為犍為郡唐武德初複為戎州移治南溪貞觀六年還治僰道【長慶中複置南溪會昌二年複還僰道】置都督府天寶初曰南溪郡乾元初複曰戎州屬劒南道宋初因之政和四年改曰叙州屬潼川路元至元十三年立安撫司尋罷司立叙州十八年升為叙州路明玉珍改為軍民宣撫司明洪武六年改為叙州府屬下南道 皇清因之領縣十一 宜賓縣【附郭古西南夷僰侯國】 漢【武帝開置僰道縣為犍為郡治王莽改曰僰治至東漢複故屬犍為郡】晉宋【因之】蕭齊【複為郡治】梁【為戎州治】周【保定三年改曰外江】隋【大業初複曰僰道為犍為郡治】唐【為戎州治】宋【政和四年改曰宜賓為叙州治】明【為叙州府治】 皇清因之 南溪縣 漢【僰道縣地】梁【分置南廣縣并置六同郡】隋【開皇初郡廢仁壽初改曰南溪屬犍為郡】唐【初為戎州治貞觀中州移僰道長慶中複為州治會昌二年複移州還僰道南溪縣屬焉】宋【屬叙州】元【因之】明【屬叙州府】 皇清因之 富順縣 漢【犍為郡江陽縣地】後周【武帝析置富世縣幷置洛原郡】隋【開皇初郡廢以縣屬泸州郡】唐【屬泸州貞觀二十二年改曰富義】宋【乾德四年以縣掌煎鹽升為富義監五年縣廢太平興國元年避諱改曰富順監置富順縣屬焉屬潼州府路熙甯元年縣省嘉熙元年監廢尋複置鹹淳元年徙治虎頭山】元【至元十二年複於舊治置富順監安撫司二十年罷安撫司升為富順州屬叙州路】明【改州為縣屬叙州府】 皇清因之 長甯縣 漢【犍為郡漢陽江陽二縣地】唐【初置羁縻長甯淯井二州屬泸州都督府】宋【熙甯八年夷人獻地置淯井監仍屬泸州政和四年改監為長甯軍立安甯縣屬潼州路】元【至元二十二年設籙事司後與安甯縣俱省入本軍隷馬湖路】明【洪武初改軍為縣屬叙州府】 皇清因之 隆昌縣 明【隆慶元年割泸州富順榮昌三縣之界置隆昌縣卽古隆橋驿地屬叙州府】 皇清因之 慶符縣 漢【犍為郡僰道漢陽二縣地】唐【為開邊縣地】宋【初為叙州徼外地政和三年建祥州及慶符來附二縣宣和二年州廢省來附入慶符縣屬叙州】元【屬叙州路】明【屬叙州府】 皇清因之 高 縣 漢【犍為郡南廣縣地】唐【置羁縻高州隷泸州都督府】宋【初因之熙甯後廢屬長甯軍】元【複為高州屬叙州路】明【洪武初改州為縣屬叙州府】 皇清因之 筠連縣 漢【犍為郡南廣縣地】唐【高祖置筠州武氏置為定州俱為羁縻屬戎州都督府】宋【為羁縻筠連二縣】元【初置筠連州屬永甯路幷置定川縣為治屬永甯宣撫司尋廢縣存州】明【改州為筠連縣屬叙州府】 皇清因之 珙 縣 漢【置南廣縣屬犍為郡】蜀漢【延熙中置南廣郡】晉宋齊【因之後沒於蠻】唐【儀鳳二年開山洞置鞏州先天二年降為羁縻州天寶初改曰忠郡乾元初複曰鞏州屬泸州都督府】宋【初因之熙甯後廢屬長甯軍其後分姓他居有上下羅計之名】元【至元十三年歸附改屬上下羅計長官司屬叙南宣撫司明玉珍複改珙州】明【初降州為縣屬叙州府】 皇清因之 興文縣 漢【犍為郡漢陽縣地後沒於蠻獠】唐【儀鳳二年開山洞置晏州先天二年降為羁縻州天寶初改羅陽郡乾元初複曰晏州屬泸州都督府】宋【初因之熙甯後廢屬長甯軍後為大壩都掌蠻地】元【至元十七年立大壩都總管二十二年升為戎州隷馬湖路】明【初降州為戎縣萬曆四年改曰興文縣隷叙州府】 皇清因之 屛山縣 漢【犍為郡僰道朱提二縣地】蜀漢【時嘗置馬湖縣】晉【省縣】唐宋【皆為羁縻蠻州地】元【至元十二年置馬湖路於郭下統泥溪等六長官司】明【洪武四年為馬湖土府治弘治九年改土萬曆十七年始置屛山縣為馬湖府治】 皇清因之雍正五年裁府以縣屬叙州府 直隷叙永廳【轄永甯縣】 周秦【為蜀郡地】漢【屬益州】晉【置永甯縣屬雲南郡】劉宋周隋【因之】唐【元和元年置簡州】宋【革州為江安合江二縣之境後設永甯路遷治馬口崖魚漕溪側】元【置騰川縣隷筠連州尋改軍民宣撫司明玉珍改設永甯鎭邊都元帥府仍設宣撫司】明【洪武十三年設永甯衛隷雲南改宣撫司為永甯長官司隷四川永樂十一年改衛隷貴州都司後陞長官司為宣撫司隷四川布政司屬川南領長官司天啓初土官奢寅叛讨平之崇禛三年改土設叙永同知屬叙州府川貴同城】 皇清康熙四年分西城隷四川叙永同知東城隷貴州威甯府二十六年改永甯衛為縣仍隷貴州雍正五年倂歸四川為永甯縣屬叙州府雍正八年改隷叙永廳 直隷雷波衛【轄黃螂所】 漢唐【以下為馬湖郡屬夷地】元【至元十三年内附置雷波等六長官司創設馬湖路以統之】明【洪武二十六年以民少省為雷波鄉屬屏山縣】 皇清康熙初年土酋投誠納土仍置長官司雍正六年以土官楊明義助逆剿平改土置雷波衛隷叙州府 夔州府 禹貢荊梁二州之域春秋為庸國地後屬巴國戰國時屬楚【舊志周初為魚複國春秋為夔子國僖公三十六年秋楚人滅夔地倂於楚為楚九縣之一】秦屬巴郡漢因之初平元年劉璋分立固陵郡建安六年改為巴東郡仍屬益州晉仍曰巴東郡太康中屬梁州太安二年屬益州永和初屬荊州劉宋泰始五年置三巴校尉【寰宇記宋末廢】蕭齊建元二年置巴州永明元年省梁普通四年改置信州後周置總管府【寰宇記後魏廢帝三年移巴東郡於陽口縣周明帝二年於州置永安郡其巴東郡唯領雲安一縣宣政元年於州置總管府】隋開皇三年郡廢大業元年府廢複為巴東郡唐武德元年複曰信州二年改曰夔州仍置總管府【管十九郡】貞觀十四年改都督府【督七州】後置府天寶元年改雲安郡乾元元年複曰夔州屬山南東道二年複為都督府尋又罷天佑三年升鎭江軍節度使五代屬蜀後唐天成二年改曰甯江軍孟蜀仍為夔州宋亦曰夔州雲安郡改甯江軍節度為都督府開寶六年分置峽西路鹹平四年改夔州路元至元十五年立夔州路總管府隷四川明洪武四年改夔州府九年改州隷重慶府十四年複升為府屬川東道 皇清因之【雍正十二年分梁山隷直隷忠州分新甯隷直隷達州今領縣七】 奉節縣【附郭】 周【庸國之魚邑】秦【為魚複縣】漢【置魚複縣為江關都尉治屬巴郡建安中為巴東郡治】蜀漢【章武二年改曰永安】晉【太康元年複曰魚複】宋齊【因之】梁【置信州治此】西魏【改縣曰入複】隋【因之仍為巴東郡治】唐【初為夔州治貞觀二十三年改曰奉節】宋元【因之】明【洪武九年省縣入州十四年複置屬夔州府】 皇清因之 大甯縣【古永安郡】 晉【泰昌縣地】後周【置始安郡天和二年廢入永昌郡】隋【屬巴東郡】唐【屬夔州】宋【開寶六年置大甯監隷夔州路】元【至元二十年升為大甯州隷夔州路總管府】明【洪武九年改州為大甯縣隷夔州府】 皇清因之康熙六年省入奉節雍正七年複設 巫山縣 周【楚巫郡】秦【改為巫縣屬南郡】漢【因之建安中先主改屬宜都郡】晉【初置建平都尉治此鹹甯元年改都尉為建平郡】宋齊【因之】隋【開皇初廢郡改縣曰巫山屬巴東郡】唐【屬夔州】宋元【因之】明【屬夔州府】 皇清因之康熙九年省大昌縣入焉 雲陽縣 漢【置??縣屬巴郡】晉【屬巴東郡】宋齊【因之】後周【武帝改為雲安縣】隋【仍屬巴東郡】唐【屬夔州】宋【開寶六年置雲安軍屬山南東道宋末軍廢】元【至元十五年複置軍二十年升為雲陽州】明【洪武七年改州為縣屬夔州府】 皇清因之 梁山縣 漢【??縣地後為南浦縣地】西魏【置梁山縣】隋【屬巴東郡】唐【屬萬州】宋【開寶三年置梁山軍屬夔州路撥梁山縣隷萬州尋複故】元【至元二十年改軍為梁山州縣屬州】明【洪武七年廢州為縣屬夔州府】 皇清因之雍正十二年改隷忠州 新甯縣 漢【宕渠縣地至東漢為宣漢縣地】西魏【置新甯縣屬新甯郡】隋【廢郡以縣省入通川縣】唐【武德二年析通川複置屬通州太和三年屬開州四年仍屬通州】宋【以三岡縣省入屬達州】元【因之】明【洪武四年省入梁山十四年複置】 皇清因之康熙七年又省入梁山雍正七年複設隷夔 州府雍正十二年改隷達州 萬縣 漢【??縣地】蜀漢【建興八年置南浦縣屬巴東郡】晉宋齊【因之】後魏【改曰魚泉】後周【置安鄕郡尋改縣曰安鄕改郡曰萬川】隋【開皇初郡廢十八年改縣曰南浦屬巴東郡】唐【武德二年析信州於縣置南浦州八年州廢縣屬夔州九年複置浦州貞觀八年改曰萬州天寶初改曰南浦郡乾元初複為萬州屬山南東道】宋【仍曰萬州南浦郡屬夔州路縣并為州郡治所】元【至元十二年省南浦縣入萬州】明【洪武七年廢州為縣屬夔州府】 皇清因之 開 縣 漢【??縣地建安二十一年析置漢豐縣屬巴東郡】晉【初廢郡後複置仍屬巴東郡】宋齊【因之】西魏【改曰永甯】隋【開皇末又改曰盛山屬巴東郡義甯二年於縣置萬州】唐【武德初改曰開州天寶元年改曰盛山郡乾元初複曰開州廣德元年改縣曰開江】宋【仍曰開州盛山郡屬夔州路】元【省縣入州】明【洪武四年仍為開州七年改州為縣屬夔州府】 皇清因之 建始縣 漢【巫縣地】晉【泰始初置建始縣屬建平郡太康五年省尋複置】劉宋【元嘉中廢】後周【建德三年複置倂置業州及軍屯郡】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以縣屬清江郡義甯二年複置業州】唐【貞觀八年州廢縣屬施州】宋元【因之】明【洪武初改屬夔州府】 皇清因之 龍安府 禹貢梁州之域周秦氐羌地漢為廣漢郡剛氐道東漢置廣漢屬國都尉蜀漢為江油戍兼置廣武縣屬陰平郡晉因之宋齊屬北陰平郡梁大通初為楊傑李龍遷所據後魏武帝置江油郡西魏置江油縣為江油郡治廢帝二年置龍州隋開皇三年郡廢大業初改州為平武郡義甯二年改龍門郡尋曰西龍門郡唐武德初曰西龍門州貞觀元年為龍門州初為羁縻屬茂州垂拱中為正州天寶元年複曰江油郡至德二載改靈應郡乾元元年複曰龍州屬劒南道中和初改為聖縣宋仍曰龍州江油郡政和五年改曰政州紹興元年複曰龍州屬利州西路端平三年兵亂寶佑六年徙治雍村【在今江油縣西南二十裡】元曰龍州屬廣元路至元二十二年省江油縣入州至正中徙州治武都【今江油縣】陞為元帥府明洪武七年徙治青川仍曰龍州屬四川布政司二十三年改龍州軍民千戶所尋複為龍州永樂十年遷州治樂平鎭【卽今府治舊志作明洪武初移於盤龍壩箭樓山之麓】宣德七年【舊志作九年】改為宣撫司屬保甯府嘉靖四十五年改土為龍安府屬川西道 皇清因之今領縣四衛一 平武縣【附郭】 漢【置剛氐道至東漢為廣漢屬國都尉】蜀漢【分立廣武縣屬隂平郡】晉【太康元年更名曰平武】宋齊【屬北隂平郡】西魏【複改為平武縣】隋【因之屬平武郡】唐【貞觀八年省縣入江油】宋【為龍州治】元【為龍州宣慰司治】明【洪武二十三年複移州於今治嘉靖中改州為府萬曆十九年始改置今縣為附郭】 皇清因之順治十六年省青川守禦千戶所入焉 江油縣 漢【剛氐道地】蜀漢【置江油戍】晉【為平武縣地】西魏【為龍州江油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