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唐【為彰明縣地】宋【為江油縣地】元【至正中始置江油縣於武都興教鎭】明【洪武初倂入梓潼十四年複置江油縣屬劒州嘉靖四十五年改屬龍安府】 皇清因之 石泉縣 漢【蜀郡廣柔縣地】晉【為汝山郡地】後周【為汶州北川縣地】唐【貞觀八年分置石泉縣屬茂州永徽二年省北川縣入焉】宋【初因之熙甯九年改屬綿州政和七年於縣置石泉軍宣和三年廢軍仍屬綿州七年複置軍寶佑中移軍治龍安】元【中統五年置安州以石泉屬之】明【初屬成都府嘉靖四十五年改屬龍安府】 皇清因之 彰明縣 漢【廣漢郡涪縣地】晉【孝武帝自白沙戍移漢昌縣僑治於此仍屬巴西郡】梁【大同四年移治讓水鄕】後魏【移孟津裡廢帝改為昌隆縣】隋【屬金山郡】唐【先天元年改曰昌明屬綿州天寶中江水圮城建中元年仍移舊縣】後唐【改曰彰明】宋元【隷綿州】明【隷成都府】 皇清因之順治十六年省入綿州雍正六年複設隷綿 州九年改隷龍安府 松潘衛【禹貢梁州之域後為氐羌地】 漢【置湔氐道屬蜀郡】晉【改置升遷縣屬汶山郡後廢】後魏【為吐谷渾地】後周【天和元年始置扶州總管及龍洞郡治嘉誠縣】隋【開皇初府廢三年郡廢七年州廢以縣屬同昌郡】唐【武德元年複於嘉誠縣置松州貞觀二年置都督府督羁縻二十五州其後多至一百有四州皆生羌部落屬隴右道永徽後改屬劒南道天寶初改交川郡乾元初複曰松州廣德初陷於吐蕃】宋【亦為吐蕃地】元【屬吐蕃等處宣慰司】明【洪武十一年置松州潘州二衛尋倂為松潘衛二十年改松潘等處軍民指揮使司隷四川行都司嘉靖四十二年複改松潘?】 皇清屬成都府雍正八年改設撫民廳屬龍安府甯遠府 禹貢梁州南裔漢初為卭都國元鼎六年開置越巂郡屬靈關道【或作零關】王莽改郡曰集巂東漢複故晉亦曰越巂郡徙治會無縣【卽今會川廢衛】大安二年改屬甯州鹹康八年仍屬益州劉宋還治卭都齊時縣廢止曰越巂獠郡梁時嘗開置巂州後周天和二年置西甯州【隋志作周置嚴州開皇三年始改西甯州】隋開皇十八年置巂州大業初複曰越巂郡治越巂縣唐武德元年複曰巂州三年置總管府尋改為中都督府屬劒南道至德二載沒於吐蕃貞元十三年收複太和五年複為蠻寇所陷【移治台登】鹹通三年為蒙诏所據改城曰建昌府宋時羁縻屬於大理元憲宗時内附至元十二年置建昌路分其地置總管府【府治建安州】設羅羅斯宣慰司以統之屬四川行省尋改屬雲南行省明洪武二十五年罷宣慰司置建昌府屬四川布政司尋改為衛置行都司領之并增至前衛軍民指揮使司二十七年又置四川行都指揮使司成化二年設建昌兵備道萬曆三年省前衛 皇清康熙八年仍曰建昌衛屬建昌監理廳仍設建昌道并置總鎭府雍正六年裁衛置甯遠府領州一縣三衛一 西昌縣【附郭】 漢【越巂郡治】隋【開皇六年置越巂縣為巂州越巂郡治】唐【初為巂州治後廢】元【為建昌路治】明【為建昌衛】 皇清初年因之雍正六年改衛曰西昌縣為甯遠府治 所 會理州 漢【置會無縣屬越巂郡】晉【移越巂郡來治】宋【仍為屬縣】齊【省縣】唐【前上元二年改置會川縣屬巂州天寶末沒於南诏置會川都督府又号清甯郡】宋【屬大理為會川府】元【至元九年内附十四年置會川路十七年置武安州為治屬羅羅斯宣慰司】明【洪武中仍曰會川府屬四川布政使司後改為守禦千戶所屬建昌?二十七年改置會川衛軍民指揮使司屬四川行都司】 皇清仍曰會川衛屬建昌監理廳康熙二十九年分衛地置會理州於苦竹壩雍正六年裁衛移州治會川衛治屬甯遠府 冕甯縣【古西南徼外旄牛夷地】 漢【武帝置西部都慰治旄牛主外羌後為蘇示縣西境】唐【為月邊月亂二羁縻州屬巂州都督府蒙诏時屬建昌府】元【至元中置蘇州屬建昌路】明【洪武二十二年立蘇州衛二十七年改甯番衛軍民指揮使司屬四川行都司】 皇清仍曰甯番衛屬建昌監理廳雍正六年裁衛置冕 甯縣屬甯遠府 鹽源縣 漢【置定筰縣屬越巂郡為都慰治】晉【曰定筰】宋【仍曰定筰】齊【省縣】後周【武帝置定筰鎭】唐【武德二年置昆明縣屬巂州南诏蒙氏為香城都郡】元【至元十二年内附十四年立鹽井千戶十七年改為閏鹽州二十七年廢州為閏鹽縣仍於縣立柏興府屬羅羅斯宣慰司】明【洪武二十五年改為柏興千戶所屬建昌?二十七年改置鹽井?軍民指揮使司屬四川行都司】 皇清仍曰鹽井衛屬建昌監理廳雍正六年改衛為鹽 源縣屬甯遠府 越巂衛 漢【置蘭縣屬越巂郡】晉【省縣】劉宋【複置蘭縣屬沈黎郡】蕭齊【複廢】周【武帝改卭部縣置卭部郡】隋【開皇初郡廢縣屬越巂郡】唐【屬巂州鹹通中陷於蠻】宋【為卭部王國】元【憲宗時内附中統五年立卭部川安撫招讨使司屬成都元帥府至元十年割屬羅羅斯宣慰司二十一年改曰卭部州】明【洪武中改卭部軍民州尋廢州改置越巂衛軍民指揮使司屬四川行都司】 皇清仍曰越巂衛屬建昌監理廳雍正六年屬甯遠府雅州府 禹貢梁州之域商為氐羌地秦立嚴道縣漢增置青衣縣天漢四年分置蜀郡西部治青衣東漢延光三年改置屬國都尉陽嘉二年改青衣縣曰漢嘉蜀漢章武元年立為漢嘉郡晉亦曰漢嘉郡漢嘉縣李雄時郡廢宋屬晉原郡齊屬晉康郡【舊志宋齊梁無郡縣惟推土豪一人為堡主仍羁縻於益州】西魏廢帝二年始置始陽縣兼置蒙山郡隋開皇初郡廢十三年改縣曰蒙山仁壽四年置雅州【元和志以州境雅安山為名】大業初改縣曰嚴道廢州為臨卭郡唐武德元年複置雅州開元三年置都督府天寶初改蘆山郡乾元初複曰雅州屬劒南道五代屬蜀置永平軍節度使【王建時置】宋仍曰雅州蘆山郡【領羁縻州四十有四】屬成都路元初曰雅州屬嘉定路至元九年屬土番宣慰司明洪武四年改為直隷雅州省州治嚴道縣入州屬上南道 皇清因之雍正七年陞為雅州府領州一縣五 雅安縣【附郭】 秦漢【嚴道縣地】後漢【曰漢嘉】隋【初為蒙山後為嚴道】唐宋【因之俱為雅州治所】明【洪武初省縣入州】 皇清因之雍正七年設雅安縣屬雅州府 名山縣 漢【青衣縣地】西魏【始分置蒙山縣屬蒙山郡】隋【開皇十三年改曰名山屬卭州仁壽四年改屬雅州】唐宋元【俱因之】明【洪武十年省入州十三年複置省百丈縣入焉屬雅州】 皇清因之 榮經縣 漢【置嚴道縣屬蜀郡延光初屬屬國都尉】晉【屬漢嘉郡永嘉後荒廢】隋【為嚴道縣地】唐【武德三年始改置榮經縣屬雅州】宋【因之】元【省入嚴道設巡司】明【洪武十三年複置仍屬雅州】 皇清因之 蘆山縣 漢【青衣縣地】西魏【為始陽縣地】隋【仁壽三年始分置蘆山縣屬臨卭郡】唐【屬雅州】宋元【省入嚴道】明【洪武初複置蘆山縣屬雅州】 皇清因之 天全州【古西夷徙都地】 漢【置徙縣屬蜀郡至東漢屬屬國都尉】晉【曰徙陽屬漢嘉郡】宋【屬晉原郡】齊梁隋【并廢】唐【置始陽鎭兵為羁縻州屬雅州】五代【蜀時土人高曩閣藏楊夾失多爾濟率衆歸附置碉門黎雅長河西魚通甯遠六軍民安撫司屬雅州】宋【改曰碉門砦】元【初置碉門黎雅等為宣撫司屬圖沙瑪路至元二年授高保四為安撫使複置六安宣撫司屬土番等處宣慰司後改六番招讨司又分置天全招讨司】明【洪武初土酋高國英來歸合為天全六番招讨使司六番曰馬蘇金楊隴東西碉凡六村屬四川行都司】 皇清順治九年土官高跻泰來歸仍授前職屬雅州雍正七年廢司改置天全州治碉門屬雅州府清溪縣 秦【為蜀郡西南丹犂戎地】漢【初為西夷筰都侯國武帝元鼎六年定西夷分筰都為沈黎郡兼置旄牛縣天漢四年省沈黎以旄牛屬蜀郡為西部都尉至東漢屬蜀郡屬國都尉】蜀漢【屬漢嘉郡】晉【初因之永嘉後李雄據蜀複置沈黎郡分置漢源郡永和中蜀平郡并廢】劉宋【複置沈黎郡】蕭齊【曰沈黎獠郡】後周【天和三年開越巂置黎州尋并縣廢】隋【開皇中置沈黎縣仁壽末置登州大業初州廢分置漢源縣以縣屬臨卭郡】唐【武德元年複置登州九年罷州為沈黎鎭後置黎州并徙漢源縣為州附郭神龍三年州廢開元三年複置天寶初為黎州洪源郡尋改漢源郡乾元初複曰黎州屬劒南道設都督府督羁縻二十三州後增至五十五州皆徼外生獠】宋【曰黎州漢源郡屬成都府路仍領羁縻五十四州】元【曰黎州屬吐番宣慰司】明【洪武八年省州治漢源縣入焉改為黎州長官司十一年以土官馬芍德征讨有功襲授黎州安撫司屬四川布政使司萬曆二十四年降為千戶所隷四川行都司】 皇清倂黎州大渡河二所為一曰黎大所屬雅州雍正 八年改置清溪縣屬雅州府 嘉定府【舊設直隷嘉定州雍正十二年陞為嘉定府設樂山縣為附郭】 禹貢梁州之域秦為蜀郡地漢為犍為郡南安縣地【舊志武帝置犍為郡永初六年改嘉定光武改漢嘉晉複為犍為郡】梁普通中改置青州西魏改眉州後周複為青州置縣曰峩眉【元和志作隋開皇三年改】屬平羌郡宣帝二年改嘉州隋開皇九年改為青衣縣【别置峩眉縣於峩眉山下】十年又改為龍遊縣大業二年複曰眉州置眉山郡唐武德元年複曰嘉州天寶元年改犍為郡乾元初複曰嘉州屬劒南道宋宣和元年改為嘉祥後複故熙甯五年省平羌入焉慶元元年以甯宗潛邸升為嘉定府開禧元年又置嘉慶軍節度使屬成都府元至元十三年置嘉定路總管府明洪武四年仍為嘉定府九年以府治龍遊縣省入降為嘉定州隷四川布政司 皇清因之雍正十二年陞為嘉定府領縣七 峩眉縣 漢【南安縣地】後周【為平羌縣地】隋【開皇初為青衣縣地十三年始别置峩眉縣屬眉山郡】唐【屬嘉州】宋【屬嘉定府】元【屬嘉定路】明【屬嘉定州】 皇清因之 洪雅縣 漢【南安縣地】隋【開皇十三年始分置洪雅縣屬眉山郡】唐【武德九年於縣置犍州貞觀元年州廢屬眉州開元七年複於縣置義州八年州廢仍屬眉州】宋【初因之淳化四年改屬嘉州】元【至元二十年省入夾江縣】明【成化十八年複置屬嘉定州】 皇清因之 夾江縣 漢【置南安縣屬犍為郡】晉宋齊【皆因之】後周【為峩眉平羌二縣地】隋【開皇十三年始分置夾江縣屬眉山郡】唐【屬嘉州】宋【屬嘉定府】元【屬嘉定路】明【屬嘉定州】 皇清因之 犍為縣 漢【犍為郡南安縣地】後周【置沈犀郡幷置武陽縣】隋【開皇三年郡廢改縣曰犍為屬犍為郡】唐【初屬戎州前上元二年割屬嘉州】宋【屬嘉定府】元【屬嘉定路】明【屬嘉定州】 皇清因之 榮 縣 漢【犍為郡南安江陽二縣地】隋【開皇十三年始分置太牢縣屬資州】唐【武德元年析資州置榮州并置公井縣為州治六年徙治太牢貞觀元年又分置旭川縣永徽二年移榮州治之天寶初改和義郡乾元初複曰榮州屬劒南道】宋【改屬潼川路治平四年改州治旭川縣曰榮德熙甯四年省公井縣入焉紹熙中升為紹熙府端平三年擇地僑治寶佑後廢】元【複為榮州屬嘉定路】明【洪武九年降州為榮縣屬嘉定州】 皇清因之 威遠縣 漢【資中縣地】隋【開皇二年於此置威遠戍十一年改戍為縣屬資陽郡】唐【武德元年改屬榮州】宋【因之】元【省縣後複置】明【洪武四年省入榮縣九年複置屬嘉定州】 皇清因之康熙六年倂入榮縣雍正六年複設仍隷嘉 定州 直隷眉州 禹貢梁州之域秦為蜀郡地漢為犍為郡武陽縣地蕭齊建武三年始析置齊通郡梁太清二年置青州西魏為眉州周複曰青州尋又改嘉州隋開皇初改齊通為縣曰廣通仁壽元年改曰通義大業二年複曰眉州尋廢以縣屬眉山郡唐武德二年析嘉州始於通義縣置眉州天寶初改通義郡乾元初複曰眉州屬劒南道宋亦曰眉州通義郡屬成都路太平興國初改縣為眉山元曰眉州至元十四年屬嘉定路二十年以州治眉山縣省入明洪武九年降為眉縣十三年升為直隷眉州屬上南道 皇清因之今領縣三 丹棱縣 漢【犍為郡南安縣地】後周【明帝始分置齊樂縣武帝改曰洪雅】隋【開皇十二年又改曰丹棱屬眉山郡】唐【屬眉州】宋【因之】元【省入州】明【洪武十三年複置仍屬眉州】 皇清因之 青神縣 漢【犍為郡南安縣地】西魏【置青衣縣取蠶叢氏青衣勸農桑為名】後周【置青神縣幷置青神郡】隋【開皇初罷郡以縣屬嘉州】唐【武德八年移今治屬眉州】宋元【因之】明【洪武九年倂入眉州十三年複置隷眉州】 皇清康熙六年倂縣入州雍正六年複設仍隷眉州 彭山縣 漢晉【犍為郡武陽縣地】梁【置靈石縣】西魏【置江州】周【置隆山郡】隋【開皇初郡廢改縣屬陵州】唐【貞觀元年省入通義二年複置割屬眉州先天元年避諱改曰彭山】宋元【因之】明【洪武九年省十三年複置仍屬眉州】 皇清康熙元年倂縣入州雍正六年複設仍隷眉州直隷卭州 禹貢梁州之域秦置臨卭縣屬蜀郡漢因之晉初因之穆帝時改屬晉原郡宋因之齊屬晉康郡梁置卭州魏置臨卭郡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屬臨卭郡【時移郡治嚴道卽今雅州】唐武德元年複置卭州【治依政縣顯慶二年始置臨卭縣】天寶初曰臨卭郡乾元初複曰卭州屬劒南道寶應元年置鎭南軍大曆元年置防禦使尋升為節度使未幾廢鹹通八年置定邊軍節度使十一年罷文德元年又置永平節度使大順二年廢五代蜀置永平軍宋亦曰卭州臨卭郡屬成都路元曰卭州至元十四年立安撫司兼行州事尋罷二十一年以州治臨卭縣省入屬嘉定路明洪武九年降州為卭縣屬嘉定州成化十九年升為直隷卭州屬上南道 皇清因之領縣二 大邑縣 漢【蜀郡江原縣地】晉【以後為晉原縣地】唐【鹹亨二年析置大邑縣屬卭州】宋元明【不改】 皇清因之 蒲江縣 漢【臨卭縣地】魏【改蒲口鎭】西魏【置廣安縣又置蒲原郡】隋【開皇初郡廢仁壽初改縣曰蒲江屬臨卭郡】唐【屬卭州太和四年改屬巂州後複故】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