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太倉州
關燈
小
中
大
太倉,〈(又名東倉。
)〉古婁縣之惠安鄉。
相傳春秋時吳王于此置倉,或雲吳王濞也。
〈(楊穗言濞都廣陵,倉在泰州。
)〉或雲孫權和好于遼公孫淵置倉。
〈(陳伸《事迹記》謂在今武陵橋北。
)〉宋置節制司酒庫。
元創海運,〈(朱清、張瑄掌之,累官至參知政事。
)〉海外番舶珍貨皆于此市易,〈(初居民不過百家,至此遂成萬家之邑。
)〉俗謂六國馬頭。
〈(謂西洋、琉球、日本諸番。
)〉元貞二年升昆山縣為州。
延佑元年徙治太倉。
〈(在陳門橋西南。
)〉至正十三年立水軍萬戶府。
〈(時方國珍率島民千艘突入劉家港,燒海運官船無算,直抵太倉,大肆焚劫至武陵橋。
十四年國珍複入寇,水軍副萬戶董搏霄率衆禦之,斬賊數百于劉家港及半泾,自是遁去。
)〉十六年張士誠據平江,〈(時國珍已歸元為防禦萬戶,統溫台明三州舟師再趨太倉,士誠遣将呂珍守喬子橋,築營浚濠禦之,有為方氏内應,自古塘西來,出呂不意襲呂,呂僅以身免。
士誠遣将屠太倉,及國珍退兵,士誠又招民複業。
)〉十七年始築城,〈(遣将高智廣築城固守,時士誠亦歸元,除太尉。
國珍複集三州舟師入寇,士誠仍遣呂珍率兵,開門迎敵,殺賊于半泾,浮屍蔽川野,自是國珍不複至。
)〉治複徙昆山。
明吳元年立太倉衛。
洪武十二年分立鎮海衛。
弘治十年,始割昆山、〈(新安、惠安、湖川三鄉。
)〉常熟、〈(雙鳳鄉。
)〉嘉定地〈(樂、智、循義三鄉。
)〉置為州,凡三百一十二裡,領崇明縣,屬蘇州府。
王鏊·【至太倉欲觀海不遂】 我欲乘桴從魯叟,一觀出日恨無由。
扶桑祇在船窗外,怅望婁江日夜流。
桑琳百裡婁江路,重來不計年。
山橫城郭外,水繞寺門前。
遠近揪梧冢,高低禾黍田。
馬頭通六國,曾泊島夷船。
尹伸·【太倉發舟入郡】 畫舫宵趨郡,岩城記舊名。
五都缯玉市,萬部管弦聲。
窗暗經橋數,人喧識吏迎。
可憐绉唱人,束帶谒台卿。
穿山,在州東北五十裡,巨石屹立,高一十七丈,周三百五十步,中有石洞。
〈《臨海記》:穿山下洞高十馀丈,通南北往來,昔有舉帆經過其下者。
桑悅疑過帆為妄。
正統間近山居民鑿池得桅,其梢徑尺有二寸,始知為海中島無疑。
〉 徐有貞 一拳秋水骨,兀立浦雲邊。
地僻通靈島,門開似玉關。
碧分芳草色,蒼入古苔斑。
為有劉安客,題詩詠小山。
陸昶早朝天上黃金阙,堕落腰間白玉環。
愁殺奚奴尋不見,卻來平地作穿山。
陳蒙石門空虛誰鑿辟?薜荔挂影蒼苔積。
懸岸偃樹鹘栖巢,古洞出雲龍昔蟄。
【又穿山仙洞】 兩崖罨翠洞門幽,五色雲霞際曉浮。
何用更尋丹穴去?祇疑親到赤城幽。
桃花三月常如醉,瑤草千年不見秋。
吸景有人能服食,朝朝晞發坐岩頭。
劉玨 兀立晴沙翠作堆,是誰移得小蓬萊?雙崖不逐秦鞭去,一穴渾疑禹鑿開。
挾雨龍從雲裡出,看花人自洞中回。
浩歌倚杖層巅上,笑指滄□□□□。
寶山,明永樂間,平江伯陳逭奉命,以四十萬卒修海岸八百裡,因分築寶山。
〈楊文貞作公神道碑曰:航海至者茫洋莫知所停泊,往往膠淺。
公于太倉相可泊處,以二十萬卒築寶山為表識,上親制文樹碑焉。
今按:寶山在嘉定東南,去太倉百馀裡,而舊典皆以太倉為名,故太倉衛軍人尚有守了寶山台之役。
蓋陳恭襄管理海運,住紮太倉時所築,況在吳淞所旱寨,則太倉衛所轄也。
〉 成祖·【禦制】 滄溟巨浸渺無垠,混含天地相吐吞。
洪濤駕山蝶蝶奔,巨靈履聶相噓噴。
揮霍變化朝為昏,駭神褫魄目黯眢。
蒼黃拊髀孰為援?乃起茲山當海門。
孤高靓秀猶昆侖,千裡示表郁勃炖。
永令泛濟無憂煩,寶山之名萬古存,勒石悠久同乾坤。
高宗本·【寶山晴雲】 馳驅萬卒一山成,寶藏含輝雲自生。
隐約壺天浮瑞彩,依微海市弄新晴。
從龍日駭番船客,捧日歡騰水寨兵。
珍重吾皇灑宸翰,千年草木被光榮。
鎮洋山,在州治後。
明嘉靖間知州李端所築。
土岡蜿蜒可三百步,植桧百數,高峙三峰,累以湖石。
山下甃前有三亭,曰迎仙,曰來仙,曰遊仙,山麓為洞曰集仙,其上有亭曰醒翁,知州倪宗正建,今俱廢。
稍西下有亭曰吏隐,知州黃廷宣建。
山名鎮洋,取雄鎮東海之義。
〈祝允明、桑悅有記。
陸晨有頌。
〉 沈周 水彙風沖海渺茫,新州東壓示雄強。
白滔萬裡登臨近,青并三山指顧長。
歲久魚龍扶地軸,春深草樹發天香。
邦侯蔔築功成後,從此波濤不敢狂。
海在州城東七十裡劉家港南,環七鴉港北百馀裡,東北至崇明縣二百六十裡,其中沙場片段,今皆開荒作田,多屬崇明,而實太倉所統也。
海水環州境,入諸港灌田。
《一統志》謂之大海。
〈俗謂之海押,外通琉球、日本等六國,故太倉南關謂之六國馬頭。
又按:海之在東曰滄海,曰渤海,則太倉之海亦滄渤也。
〉 王鏊【望海行】 日沒處,天盡頭,尾闾東注何時休?蓬壺阆苑在何處?聞有金銀宮阙五城十二之瓊樓,我欲往之,但見洪濤巨浪從我今誰由?何當挾飛仙,汗漫同遨遊?弱流萬裡等閑度,遍覽三山與十洲。
高宗本·【滄海洪波】 六鳘吹雨漲鴻蒙,萬折全歸一氣中。
搏擊鶤鵬天上下,蕩搖烏免日西東。
神鞭血灑危橋石,番估船回曲岸風。
不遠蓬壺是仙境,幾時青鳥為相通? 陳蒙·【鲸海春濤】 雲卷驚波湧急流,滄溟東望水悠悠。
潮頭洶湧雷聲起,海氣空蒙曙色浮。
萬水朝宗歸巨壑,五山高拱隔玄洲。
元龍胸次吞江漢,亦欲乘槎汗漫遊。
劉家港,〈俗稱劉河。
〉在州城東七十裡,港外即大海。
水面宏廣,與他港浦不同。
〈昆人吳荃曰:太湖之水自東南分流,出白蚬入急水、澱山,由小漕、大瀝以入海者,曰東江。
自龐山過大姚,經昆山、石浦、安亭,由青浦達洹渎,東瀉入海者,曰吳淞江。
自東北分流,從郡城東行經古婁縣,水勢洪駛東北直下,今俗訛為劉家港者,曰婁江。
按:婁江乃夏禹時故道,疑劉為婁,蓋鄉音婁劉互呼,今呼婁塘謂劉塘,可證。
所謂家者何處得來?豈崇明姚劉二沙,時劉亦居此耶?太倉環州境皆水道,縱則有浦,橫則有塘。
門堰以堤防之,泾瀝以流洩之,小而曰浜、曰漕、曰溝、曰潭,莫非海潮貫徹,故舟有行止,必随潮之漲退,田無澇潴,必因潮之盈縮。
考其入諸港,南則劉家港入,經昆山,西至信義界。
北則七丫港入,徑任陽西之石牌灣,湖水逆流,過斜堰入巴城,此潮汐之大者也。
〉 高
)〉古婁縣之惠安鄉。
相傳春秋時吳王于此置倉,或雲吳王濞也。
〈(楊穗言濞都廣陵,倉在泰州。
)〉或雲孫權和好于遼公孫淵置倉。
〈(陳伸《事迹記》謂在今武陵橋北。
)〉宋置節制司酒庫。
元創海運,〈(朱清、張瑄掌之,累官至參知政事。
)〉海外番舶珍貨皆于此市易,〈(初居民不過百家,至此遂成萬家之邑。
)〉俗謂六國馬頭。
〈(謂西洋、琉球、日本諸番。
)〉元貞二年升昆山縣為州。
延佑元年徙治太倉。
〈(在陳門橋西南。
)〉至正十三年立水軍萬戶府。
〈(時方國珍率島民千艘突入劉家港,燒海運官船無算,直抵太倉,大肆焚劫至武陵橋。
十四年國珍複入寇,水軍副萬戶董搏霄率衆禦之,斬賊數百于劉家港及半泾,自是遁去。
)〉十六年張士誠據平江,〈(時國珍已歸元為防禦萬戶,統溫台明三州舟師再趨太倉,士誠遣将呂珍守喬子橋,築營浚濠禦之,有為方氏内應,自古塘西來,出呂不意襲呂,呂僅以身免。
士誠遣将屠太倉,及國珍退兵,士誠又招民複業。
)〉十七年始築城,〈(遣将高智廣築城固守,時士誠亦歸元,除太尉。
國珍複集三州舟師入寇,士誠仍遣呂珍率兵,開門迎敵,殺賊于半泾,浮屍蔽川野,自是國珍不複至。
)〉治複徙昆山。
明吳元年立太倉衛。
洪武十二年分立鎮海衛。
弘治十年,始割昆山、〈(新安、惠安、湖川三鄉。
)〉常熟、〈(雙鳳鄉。
)〉嘉定地〈(樂、智、循義三鄉。
)〉置為州,凡三百一十二裡,領崇明縣,屬蘇州府。
王鏊·【至太倉欲觀海不遂】 我欲乘桴從魯叟,一觀出日恨無由。
扶桑祇在船窗外,怅望婁江日夜流。
桑琳百裡婁江路,重來不計年。
山橫城郭外,水繞寺門前。
遠近揪梧冢,高低禾黍田。
馬頭通六國,曾泊島夷船。
尹伸·【太倉發舟入郡】 畫舫宵趨郡,岩城記舊名。
五都缯玉市,萬部管弦聲。
窗暗經橋數,人喧識吏迎。
可憐绉唱人,束帶谒台卿。
穿山,在州東北五十裡,巨石屹立,高一十七丈,周三百五十步,中有石洞。
〈《臨海記》:穿山下洞高十馀丈,通南北往來,昔有舉帆經過其下者。
桑悅疑過帆為妄。
正統間近山居民鑿池得桅,其梢徑尺有二寸,始知為海中島無疑。
〉 徐有貞 一拳秋水骨,兀立浦雲邊。
地僻通靈島,門開似玉關。
碧分芳草色,蒼入古苔斑。
為有劉安客,題詩詠小山。
陸昶早朝天上黃金阙,堕落腰間白玉環。
愁殺奚奴尋不見,卻來平地作穿山。
陳蒙石門空虛誰鑿辟?薜荔挂影蒼苔積。
懸岸偃樹鹘栖巢,古洞出雲龍昔蟄。
【又穿山仙洞】 兩崖罨翠洞門幽,五色雲霞際曉浮。
何用更尋丹穴去?祇疑親到赤城幽。
桃花三月常如醉,瑤草千年不見秋。
吸景有人能服食,朝朝晞發坐岩頭。
劉玨 兀立晴沙翠作堆,是誰移得小蓬萊?雙崖不逐秦鞭去,一穴渾疑禹鑿開。
挾雨龍從雲裡出,看花人自洞中回。
浩歌倚杖層巅上,笑指滄□□□□。
寶山,明永樂間,平江伯陳逭奉命,以四十萬卒修海岸八百裡,因分築寶山。
〈楊文貞作公神道碑曰:航海至者茫洋莫知所停泊,往往膠淺。
公于太倉相可泊處,以二十萬卒築寶山為表識,上親制文樹碑焉。
今按:寶山在嘉定東南,去太倉百馀裡,而舊典皆以太倉為名,故太倉衛軍人尚有守了寶山台之役。
蓋陳恭襄管理海運,住紮太倉時所築,況在吳淞所旱寨,則太倉衛所轄也。
〉 成祖·【禦制】 滄溟巨浸渺無垠,混含天地相吐吞。
洪濤駕山蝶蝶奔,巨靈履聶相噓噴。
揮霍變化朝為昏,駭神褫魄目黯眢。
蒼黃拊髀孰為援?乃起茲山當海門。
孤高靓秀猶昆侖,千裡示表郁勃炖。
永令泛濟無憂煩,寶山之名萬古存,勒石悠久同乾坤。
高宗本·【寶山晴雲】 馳驅萬卒一山成,寶藏含輝雲自生。
隐約壺天浮瑞彩,依微海市弄新晴。
從龍日駭番船客,捧日歡騰水寨兵。
珍重吾皇灑宸翰,千年草木被光榮。
鎮洋山,在州治後。
明嘉靖間知州李端所築。
土岡蜿蜒可三百步,植桧百數,高峙三峰,累以湖石。
山下甃前有三亭,曰迎仙,曰來仙,曰遊仙,山麓為洞曰集仙,其上有亭曰醒翁,知州倪宗正建,今俱廢。
稍西下有亭曰吏隐,知州黃廷宣建。
山名鎮洋,取雄鎮東海之義。
〈祝允明、桑悅有記。
陸晨有頌。
〉 沈周 水彙風沖海渺茫,新州東壓示雄強。
白滔萬裡登臨近,青并三山指顧長。
歲久魚龍扶地軸,春深草樹發天香。
邦侯蔔築功成後,從此波濤不敢狂。
海在州城東七十裡劉家港南,環七鴉港北百馀裡,東北至崇明縣二百六十裡,其中沙場片段,今皆開荒作田,多屬崇明,而實太倉所統也。
海水環州境,入諸港灌田。
《一統志》謂之大海。
〈俗謂之海押,外通琉球、日本等六國,故太倉南關謂之六國馬頭。
又按:海之在東曰滄海,曰渤海,則太倉之海亦滄渤也。
〉 王鏊【望海行】 日沒處,天盡頭,尾闾東注何時休?蓬壺阆苑在何處?聞有金銀宮阙五城十二之瓊樓,我欲往之,但見洪濤巨浪從我今誰由?何當挾飛仙,汗漫同遨遊?弱流萬裡等閑度,遍覽三山與十洲。
高宗本·【滄海洪波】 六鳘吹雨漲鴻蒙,萬折全歸一氣中。
搏擊鶤鵬天上下,蕩搖烏免日西東。
神鞭血灑危橋石,番估船回曲岸風。
不遠蓬壺是仙境,幾時青鳥為相通? 陳蒙·【鲸海春濤】 雲卷驚波湧急流,滄溟東望水悠悠。
潮頭洶湧雷聲起,海氣空蒙曙色浮。
萬水朝宗歸巨壑,五山高拱隔玄洲。
元龍胸次吞江漢,亦欲乘槎汗漫遊。
劉家港,〈俗稱劉河。
〉在州城東七十裡,港外即大海。
水面宏廣,與他港浦不同。
〈昆人吳荃曰:太湖之水自東南分流,出白蚬入急水、澱山,由小漕、大瀝以入海者,曰東江。
自龐山過大姚,經昆山、石浦、安亭,由青浦達洹渎,東瀉入海者,曰吳淞江。
自東北分流,從郡城東行經古婁縣,水勢洪駛東北直下,今俗訛為劉家港者,曰婁江。
按:婁江乃夏禹時故道,疑劉為婁,蓋鄉音婁劉互呼,今呼婁塘謂劉塘,可證。
所謂家者何處得來?豈崇明姚劉二沙,時劉亦居此耶?太倉環州境皆水道,縱則有浦,橫則有塘。
門堰以堤防之,泾瀝以流洩之,小而曰浜、曰漕、曰溝、曰潭,莫非海潮貫徹,故舟有行止,必随潮之漲退,田無澇潴,必因潮之盈縮。
考其入諸港,南則劉家港入,經昆山,西至信義界。
北則七丫港入,徑任陽西之石牌灣,湖水逆流,過斜堰入巴城,此潮汐之大者也。
〉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