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嘉定縣

關燈
嘉定縣,在府東一百四十裡,故為昆山之城鄉。

    宋嘉定十年,知府趙彥楠奏割昆山縣安亭等五鄉于練祁市,置縣。

    元元貞二年升州,明洪武二年複為縣。

     許渾 故國今何在?扁舟意不歸。

    雲移山漠漠,江闊樹依依。

    晚色千帆落,秋聲一雁飛。

    此時兼送客,憑檻欲沾衣。

    米芾樹外蟻舟晚,翠馀雙眼醒。

    水光涵一氣,星彩動圓靈。

    炯炯月初上,修修風更冷。

    遠山橫秀碧,淡墨說吾經。

     吳惟信·【泊舟祁川】 片帆屢卷暫停船,東望微茫接巨川。

    幾簇人家煙水外,數聲漁唱夕陽邊。

    雁知黍熟呼聲下,鷗為沙晴傍母眠。

    銀絲莼今正美,且拼一醉曲江天。

     王子昭·【詠練川】 吳淞江上流來水,鴨綠鄰鄰漾清。

    東風無力藹晴光,一片谷紋吹不起。

    夜來雨漲三尺深,灘鴻争浮沈。

    芹芽進上抽白玉,柳線拂浪搖青金。

    錦袍先生乘一舸,此處恍然天上坐。

    閑聽漁郎唱棹歌,遙指奇峰三四朵。

    堤旁有人新結廬,軒窗瞰水宜幽居。

    村童喚渡去沽酒,野叟就船來買魚。

    風清月淡堪娛樂,笑掬滄浪纓可濯。

    何須尋訪武陵溪?不必思吞雲夢澤。

    下流香水正遲遲,草邊得句何新奇。

    地靈人傑萃斯景,尚傳靈運嚴維詩。

    獺卡浪暖魚遊處,三十六鱗欲飛舉。

    有龍若向此中蟠,早為蒼生作霖雨。

     王逢·【柬夏嘉定】 百裡繞吳煙,重過喜地偏。

    深城遲閉戶,細港倒回船。

    暮汐娌開甲,秋原木放棉。

    民風返淳樸,正賴使君賢。

     倪瓒·【送張德常同知嘉定】 聞道之官嘉定去,載書連舸泊江漬。

    城樓近瞰吳淞月,堠館微沾滄海雲。

    宓子風流常宰邑,張翰識達更能文。

    亦欲東觀釣鲸子,棹歌秋趁白鷗群。

     宋登春·【泛舟吳淞江】 早發木蘭桡,江行趁落潮。

    雨分牛脊近,雲隔馬鞍遙。

    弟妹成疏闊,交朋竟寂寥。

    漫持昌蜀酒,那得客愁消? 陳一元·【翏城即事】 海上耕耘邑,輸将恃有年。

    如何梅雨漲?乃在麥秋前。

    浪擁失高隴,潮平接遠天。

    馀慚刍牧者,一望一湎漣。

     徐學谟·【公塘夜泊】 微雲翳纖月,四顧但蒼茫。

    沙際扁舟靜,江村白酒香。

    清言趨酩酊,高詠出滄浪。

    東去蓬瀛近,尋直意未忘。

     歸有光·【留别安亭諸友】 黾勉複行役,殷勤感故知。

    悠悠寒水上,獵獵朔風吹。

    彈雀人多笑,屠龍世久嗤。

    往來誠數數,公等得無疑。

     程嘉燧·【晚發小婁塘】 夕陽渡婁曲,高隴半原明。

    林葉翻秋色,江潮落夜聲。

    霞歸纖月在,風白細煙生。

    拙養幽居慣,衡門系别情。

     【婁塘夜泛】 河流向晚淨,際岸響蒹葭。

    高樹猶霞氣,孤帆已月華。

    火明遙辨郭,風便屢緣沙。

    容與清秋興,歸期莫論賒。

     【吳淞夜雨】 江夜間風雨,桃花莫又疏。

    溪亭水應長,山屋潦何如?惜與故人别,心知歸計虛。

    君還向朋好,先詫右軍書。

     李流芳·【婁塘過楊婁南故居】 曾侍先人說舊遊,漫尋遺迹到林丘。

    婆娑老樹猶堪蔭,清淺回塘已不流。

    當日交情留片石,誰家新構起飛樓。

    百年興廢尋常事,眼底傷心又白頭。

     婁堅·【婁塘桃蹊】 種魚塘上連村樹,低水橋邊兩岸花。

    除卻平沙玉壺酒,不知何物是生涯? 【又】 東風初急日初斜,苦憶江邊千樹花。

    留取十分濃豔在,待攜詩酒到田家。

     伏虎神君廟,在七圖,宋嘉定十一年知縣事高衍孫建。

     王彜·【題伏虎廟】 金錢紙撤掀空舞,群巫啾啾答神語。

    旋風山下百面鼓,神馬如人馱一虎。

    豹作兒啼随鬼母,缬裙嬌女出神帷。

    拔得虎須留畫眉,妖歌自飲髑髅邑。

    蠻夫拜神求虎血,洗箭入山求虎穴。

    家家望見觚棱月,一路神燈亂如雪。

     徐嵩·【翏溪谒伏虎廟】 俎豆千秋肅,來瞻廟貌崇。

    捍災符祀典,護國紀元功。

    四境聞歌舞,三時贶雨風。

    松聲橫碧落,劍氣倚長虹。

    海晏鲸鲵遠,人和頌禱同。

    應将聽民意,默默護年豐。

     吳康侯·【和松之伏虎祠詩】 舊令無苛政,應為伏虎祠。

    春秋同世享,暮夜有天知。

    憂國愁禾稼,哀時念孑遣。

    流風猶未泯,詛敢靳新詩? 真如寺,在縣東南五十裡十都桃樹浦。

    宋嘉定中,釋永安起真如院,本在官場元佑間僧妙心請額,移置于此。

    明洪武三十年道馨重修。

    弘治中法雷重建。

    崇祯末,裡人李中宜捐資,慧雲重修。

    清康熙己酉,延湖州道場兀庵和尚開法。

    〈師,金壇人,名本源,弘覺老人高弟。

    其首座嘯嶽,出家真如,住恐朗照之徒也。

    師一日晚參,因侍者點燭不著,乃雲:點燭不著,露柱眼黑,撞人燈籠,螺蛳吞鴨。

    遂掀髯雲:笑煞老翁須尺八。

    〉 張恒·【真如寺聽松風】 兀坐日蕭然,飛濤振法筵。

    聿來空際響,添得靜中緣。

    逸韻和仙梵,清音應客弦。

    偶從聞處入,頓悟一乘禅。

     釋本源·【和張大參明初公聽松詩】 松化徑茫然,何人識梵筵?披襟新得月,猶話舊因緣?卷翠雖無浪,馀音宛在弦。

    明公曾有賦,誰與共參禅? 【赴嘉定真如苕上中逸雲青雯燦三居士買棹相送别去感賦】 抱琴買棹下蘇州,直到桃溪古渡頭。

    多謝故人遠相送,猶憐華發暮生愁。

    青苕山色望中盡,白鶴江聲夢裡遊。

    未折離亭楊柳月,先期瓢笠晤深秋。

     【楷庵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