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昆山縣
關燈
小
中
大
昆山縣,在府城東七十裡,秦漢婁縣地,〈(以婁江得名。
)〉相傳其城吳子壽夢所築。
〈(或雲在漢為翏縣,後避錢镠諱改今名。
又《吳志》:張昭封婁侯。
或雲改于王莽時。
)〉梁天豎六年分置信義縣,屬信義郡。
〈(今縣西二十裡村曰信義,疑古縣治,俗又訛為真義。
)〉大同初又分置昆山縣,〈(門東有昆山。
)〉隋開皇九年廢,十八年複置。
唐天資十載,太守趙居貞奏分縣之南境及嘉興、海鹽二縣地入華亭縣。
大曆十二年升驿,會昌四年升望,後析安亭等五鄉隸嘉定。
元元貞元年升州,明洪武二年複改為縣。
張方平·【昆山初秋觀稼回縣署與同僚及示姑蘇幕府】 邑民三萬家,四邊湖海繞。
家家勤穑事,市井嬉遊少。
薦歲逢水冷,饑勞何擾擾?我來忝撫字,見此心如搗。
去秋僅有年,高田尚停潦。
今幸風雨調,皆話天時好。
春喜鵲巢低,夏更蟬聲早。
〈吳民以此候旱潦饑穰。
〉孥船袂參差,葑岸萦回缭。
藝插暮更急,車聲達清曉。
紡笪猶挂壁,何暇張魚鳥?我時行近郊,小艇穿萍藻。
渚長葭莢深,野沃杷租倒。
孺子遠饷歸,閑暇顔色飽。
預喜省敲笞,租賦可時了。
歸來軒館清,曠蕩盈懷抱。
衙退人吏散,庭廟閑窈窈。
露筱映孤亭,風荷動幽沼。
置身木雁間,茲焉願終老。
颠蹶走榮利,況馀拙非巧。
鲈鲙飯紫芒,鵝脂酒清瞟。
〈紫芒、鵝脂,稻名。
〉怅然懷友生,虛齋為誰掃? 馬鞍山,在城内西北隅,廣袤三裡,高七十馀丈,其形似馬鞍,故名。
又以産良石,其質如玉,秀巧玲珑,〈土人掘取鬻之,為書齋供玩,今禁不複采。
〉故縣名昆山。
其山稱玉峰,舊傳登臨勝處,古上方為冠,月華閣、妙峰庵次之。
〈《三志罷》雲:此山四圍皆水,至明變為桑田。
〉明正統間,天如律師始培松柏十萬馀株,呼為郎官大夫,勒石紀之。
〈嘉靖間倭寇圍城,盡截為擂木。
〉呂令君複植小松三萬馀株,始陟為步。
玉峰怪石蹭伏,綠陰彌嶺,台榭參差,而華藏寺歸然出矣。
寺初名股若,〈基今為厲壇。
〉在山北麓。
宋宣和間,信法師重建,遂易今名。
洪武十三年,僧大雅移建山巅塔所。
石王廟,僧弘澍創建,在山門左。
〈石固,秦代贛州人,漢高帝六年神降颍,多靈迹,其繇詞呼江東簽,敕開帝廟載其繇,應亦如響。
實宋寶慶間贛尉莆田傅烨所撰。
〉樊公祠在山門右,〈名玉沖,乙未進士,令昆山五年,政尚簡要。
〉稍上為山門。
天王殿,萬曆間僧寂默建,殿之左為雲居庵,右為玉林精舍。
玄秘閣,亦寂默建,裡級以上為大雄殿,而碧霞元君行宮輔焉。
塔,本梁天監十年慧向法師建,明嘉靖間大梁王公屬僧曙岩、道人方圓靜募修,止成六級,僧寂默募增第七級。
〈有沈博士應奎塔記。
〉内有百裡樓,西南為卧雲閣,閣新毀,令王公命默重建,改為歌薰堂,仄接含秀山房,登隐玉樓,可望虞山。
又南為春風亭、文筆峰、白雲洞、〈一名定風洞。
〉三元殿、玄帝宮、武安王廟。
〈即關帝。
〉嶺之西為仙人橋,橋下為試劍石、一線天、飛來峰、鬥母石。
〈即群豬石,今有石彌勒,叩之甚響。
〉寺東有四面觀音殿、揚威侯廟,次探抱玉洞,〈内供石佛。
〉洞右為玉泉禅院,〈今稱魁星閣。
〉内有玉泉井。
〈今名玉磬泉,深十馀丈。
〉由禅院西,有疊浪軒舊址,度天阙,三茅、真武諸殿,即趨東岩亭。
亭下有劉龍洲先生墓,與梅花石為鄰。
山麓小溪,橋下有泉名不竭。
又西為山王廟,〈山王廟建于唐中和中,堂毀而後廟立,宋徽宗賜額惠應。
黃芮撰記。
嗣後封号不一,明初改封昆山之神至今。
四月望,百神朝參,禱祀益盛。
〉後有海眼泉,而三貞祠、鎮山土地廟在步。
玉峰右雲桃源洞在山半,〈壘石嵌空,中有布席。
〉宋陳澤始開,以供詩僧沖邈者。
〈沖邈号翠微。
〉元泰定間,邑富民陳氏複辟除之。
萬曆間,學憲陳公晉卿屬子上舍延僧湛源,〈名如清,又名普冰。
〉造定光殿、佛樓,〈塑諸聖像。
〉十年起昙花亭,〈更塑應真五百尊及玄帝三官神像。
〉十二年造藏經閣及禅堂,十三年開井,十四年建小樓房廚漏之屬,至二十二年建翠微樓,〈表邈公也。
〉洞前建關壯缪廟。
又長陽洞、劉公洞,麻城劉諧為少尹時所标。
其馀酒藥泥洞、箬帽嶺、四賢祠址、留憩亭、張仙祠、文昌祠,未能枚舉。
沈荃·【嘉平月望後三日玉峰雨泊喜晤諸親知】 鹿城煙霧滞征桡,婁水潆洄急暮潮。
故裡山河逢歲晏,隔年親友聚寒宵。
疏燈細雨同歡谯,畫肪清樽慰寂寥。
漫道奚囊新句滿,登臨自古賦情遙。
徐嵩·【戊午九日登玉峰分韻索和】 昨日扁舟至,今朝一杖從。
金溪城畔水,玉筍殿前峰。
斜照光含月,深秋氣漸冬。
群神紛欲至,歌吹入青松。
徐開任·【和松之玉峰九日詩】 白發年年異,黃花處處同。
攤書移硯北,避世蔔牆東。
日月雙九裡,乾坤一掌中。
孟嘉非俊物,落帽侍桓公。
張立廉 玉峰高矗處,山勢枕婁江。
叢菊枝相俪,賓鴻字并雙。
塵阛紛轸蓋,雲海蕩檐窗。
賦就垂天句,吟懷或未降。
徐晟 今日登高處,閑情勝卻無。
名峰玉自貴,用九節成娛。
景物還蒼莽,鄉風遍鬼巫。
遙憐諸弟隔,還覺虎丘殊。
葛芝 又逢佳節至,攜杖曆前蹊。
雲表觀新獲,林端聞午雞。
草枯幽徑出,水遠夕陽低。
浩蕩從吾好,歸欤逐馬蹄。
徐幹學·【望日遠歸追和】 故鄉兄弟好,此日聚高齋。
樹色秋尤爽,岚光夕更佳。
豈無人望楚?〈襄陽望楚山,舊名馬鞍山。
〉應有酒如淮。
蕭瑟南歸客,良辰動旅懷。
馬鳴銮 親朋欣令節,攜策共登台。
往事半生過,幽情叢桂開。
籬邊花待笑,鬓裡雪相催。
遠眺煙林久,吟同片月回。
張乘 年來愁令節,今日倍傷神。
黃菊依然綻,青霜忽見新。
詩成金谷酒,秋轉玉山春。
予最凄凄者,那堪吟向人?〈時遭鼓盆。
〉 顧鼈 風冷槐花落,霜催楓葉丹。
帽斜甯避醉,裘敝早驚寒。
浪迹山川勝,閑情天地寬。
遙知觞詠好,興盡白雲端。
徐元灏 令節多酬倡,高風并不凡。
青山藏古寺,紅樹映輕帆。
榻下尊徐孺,林中愧阮鹹。
獨當籬菊綻,風冷著征衫。
徐嵩·【十日果亭立齋招登玉峰】 采菊開仍未,登高合再随。
舉觞無李白,落帽複嚴維。
易啜山僧茗,難題粉壁詩。
寄言同志者,十日是良期。
徐秉義·【十日同臞庵立齋登玉峰】 莫訝來登晚,政期塵迹稀。
萬家斜日下,孤塔片雲飛。
秋老紅生葉,山晴翠染衣。
茱萸何用佩?摘得野花歸。
徐元文 日已過秋楔,人真慰索居。
招要翠微半,徙倚夕陽初。
雁影晴郊近,林煙晚堞疏。
相攜茗碗在,鬥酒不須儲。
王緝植·【和十日登玉峰】 攬勝偏今日,籃輿好待閑。
酒邊原有菊,人去始登山。
社鼓晴逾鬧,靈旗昨未還。
反嫌遊屐衆,幽徑似塵寰。
陳銳 十日懷臯羽,登臨興有馀。
卻看鴻雁過,猶是菊花初。
古墓碑還立,枯藤樹欲疏。
繞山行一匝,獨此可城居。
西藥師殿,在西門内田北。
明萬曆問,太常葛公錫擴地,〈始自商人。
〉屬僧聖林建。
〈葛,萬曆辛醜進士,寓北京靈光庵,庵僧聖林來吳,遂令駐錫。
又公守兖州時,府治有屋,為魅所憑,時時出殺人,人不敢居。
公之封,公因肖藥師像其中,而己日誦《藥師經》,久之,魅絕。
公曰:“佛之靈響如是。
”故是地特供藥師像,因名。
〉崇祯初,志初亮繼之,建後殿。
〈己卯九月密老人過昆,為書“禅堂”二字。
〉康熙庚戊,天山禅師重加修築。
〈中有小塹三楹,葛龍仙授金天公,得之以祀其亡友朱節孝、陶仁節兩公。
〉戊午三月,延其師雲漢和尚禅講普提,遠近雲集,名妙喜禅院。
辛酉四月示寂,複歸天公。
前帶奉司徒、土地、火神及舊令聶公像。
〈聶名雲翰,字化南,曲周人,官兵部主事。
聶樊二公為明賢令,時民間門聯有“堯舜垂裳日,聶樊飲水時”之句。
樊公祠在山上華藏寺右隅,聶公祠界東寺、書院之間。
順治丙申,督學張能鱗廣署廢祠,邑人别為蔔地,重塑其像,而葛毅調錄其政績藏腹中。
當萬曆初,拔尤文社十二人,獨葛公未進,而聶公月課屢最,公有相知之雅,其移于此,先志也。
〉 戴笠·【玉峰南郊遇臞庵法兄寄妙喜雲和上】 遁浦當時别,思今二十年。
同誰吟笠澤,獨自望琴川。
煙水情空切,雲山句已傳。
為逢徐孺在,半偈寄峰前。
徐嵩·【戊午暮春過藥師殿時雲和上論楞嚴因示在座諸公】 十日五遇雨,愁人意如結。
誰知天稍晴,春光即炎熱。
出門随東風,楊花亂如雪。
鮮華漸不見,古木盡叢蘖。
杖策獨郊遊,撫時感鳴鴂。
虞山來雲翁,兩口無一舌。
坐此玉峰蓮,能以不說說?馀今六十二,發白齒将缺。
青年過倏忽,回首欲嗚咽。
堂中四座看,好道半耆耋。
潤悴顔有殊,童耇智無别。
有始自有卒,孰雲斯道減? 【戊午夏日同玉峰諸公集妙喜方丈】 鹿苑方休夏,松風拂座間。
林中宜白社,城内有青山。
靈運心猶雜,遺民鬓已斑。
時應乘暇日,坐向夕陽還。
【戊午七月望日過妙喜喜雨】 盂蘭精舍供,一杖與雲停。
電影天真笑,雷音耳願聽。
佛幢乘溜白,庭柏籠煙青。
試問功歸處,何如喜雨亭? 釋行滿·【次答臞庵居士】 撤講因休夏,逍遙雲水間。
門前無俗客,屋後有青山。
徐孺名猶著,支公發盡斑。
遙思三十載,杯茗共回還。
馬鳴銮·【訪庵于妙喜兼柬靈石蓮國二上人】 步躁招提近,春風上柳枝。
高人常下榻,開士解吟詩。
戶倚一峰秀,鐘鳴萬壑知。
白蓮尋社約,陶令舊來遲。
〈雲和尚談法華,予曾聽講。
〉 梁逸【藥師院奉贈徐臞庵】 日暮風色苦,來扣柴門。
老僧自補衲,相對無寒溫。
遠鐘出山際,白石埋松根。
四顧爨廚冷,恻恻不可言。
我友南州彥,于焉避俗喧。
擁帙日酣卧,煙水窮其源。
逸也多坎坷,垂老歸南村。
門祚感衰薄,誰複哀王孫?感君附骥尾,數語真不煩。
何以酬明德?遺之酒盈樽。
淡然君子交,古道終相敦。
镂隐庵,去城東玉柱塔北三裡。
順治間濟宗二勝禅師〈本邑諸生李子柴,乙酉後剃染,嗣法古南。
〉禅靜之地,已而入閩,未幾化去。
友人葛龍仙懷之,為作《镂隐庵記》,載在本集中。
康熙辛酉,其門人攸公募衆修葺,為永久計。
葛芝·【寓镂隐庵】 窺戶閱無人,支公寄此身。
空池多藻荇,久雨蔽荊榛。
迂拙甯堪托,疏慵轉見親。
從今蓮社約,不必往來頻。
般若庵,去城北二裡龔家角。
七空居士葛毅調〈名?。
〉得時園廢址,康熙十五年建,以流通所輯《般若綱要》,故名。
像設精雅,兼供法藏。
〈《般若經》六百卷,有未能購閱者。
康熙己酉,毅調矢輯綱要,寒暑無間,幾及三年,一日晨起,填注品目同異,頃刻而就,若有神助,遂得成書,文簡而義不漏,然精力耗盡。
辛亥夏,扶病往政興福牧老人,老人見之大喜,欲名聚處為般若軒,校四閱月,前後兩作序,複入三處。
壬子春刻成,見書樣,病遂起。
〉 錢朝鼎·【過般若庵贈七空居士】 小佰菰蒲拂棹深,短籬斜見一窗臨。
堪芟荊棘開禅窟,自緻旃檀作道林。
金磬一聲群影靜,貝書數卷月華侵。
九秋已自逢蕭瑟,更得空山寂曆心。
【又】 蓮社初開喜共遊,冷筇斜笠石床幽。
無妨殷浩吟方縱,更許陶潛醉欲留。
潭淨水看鸠杖影,香清人坐玉峰秋。
不堪别後頻相憶,有興還乘一葉舟。
茅蓬,在東南門外陳氏菜圃中,濟宗懶拙禅師栖隐處,草蓋泥
)〉相傳其城吳子壽夢所築。
〈(或雲在漢為翏縣,後避錢镠諱改今名。
又《吳志》:張昭封婁侯。
或雲改于王莽時。
)〉梁天豎六年分置信義縣,屬信義郡。
〈(今縣西二十裡村曰信義,疑古縣治,俗又訛為真義。
)〉大同初又分置昆山縣,〈(門東有昆山。
)〉隋開皇九年廢,十八年複置。
唐天資十載,太守趙居貞奏分縣之南境及嘉興、海鹽二縣地入華亭縣。
大曆十二年升驿,會昌四年升望,後析安亭等五鄉隸嘉定。
元元貞元年升州,明洪武二年複改為縣。
張方平·【昆山初秋觀稼回縣署與同僚及示姑蘇幕府】 邑民三萬家,四邊湖海繞。
家家勤穑事,市井嬉遊少。
薦歲逢水冷,饑勞何擾擾?我來忝撫字,見此心如搗。
去秋僅有年,高田尚停潦。
今幸風雨調,皆話天時好。
春喜鵲巢低,夏更蟬聲早。
〈吳民以此候旱潦饑穰。
〉孥船袂參差,葑岸萦回缭。
藝插暮更急,車聲達清曉。
紡笪猶挂壁,何暇張魚鳥?我時行近郊,小艇穿萍藻。
渚長葭莢深,野沃杷租倒。
孺子遠饷歸,閑暇顔色飽。
預喜省敲笞,租賦可時了。
歸來軒館清,曠蕩盈懷抱。
衙退人吏散,庭廟閑窈窈。
露筱映孤亭,風荷動幽沼。
置身木雁間,茲焉願終老。
颠蹶走榮利,況馀拙非巧。
鲈鲙飯紫芒,鵝脂酒清瞟。
〈紫芒、鵝脂,稻名。
〉怅然懷友生,虛齋為誰掃? 馬鞍山,在城内西北隅,廣袤三裡,高七十馀丈,其形似馬鞍,故名。
又以産良石,其質如玉,秀巧玲珑,〈土人掘取鬻之,為書齋供玩,今禁不複采。
〉故縣名昆山。
其山稱玉峰,舊傳登臨勝處,古上方為冠,月華閣、妙峰庵次之。
〈《三志罷》雲:此山四圍皆水,至明變為桑田。
〉明正統間,天如律師始培松柏十萬馀株,呼為郎官大夫,勒石紀之。
〈嘉靖間倭寇圍城,盡截為擂木。
〉呂令君複植小松三萬馀株,始陟為步。
玉峰怪石蹭伏,綠陰彌嶺,台榭參差,而華藏寺歸然出矣。
寺初名股若,〈基今為厲壇。
〉在山北麓。
宋宣和間,信法師重建,遂易今名。
洪武十三年,僧大雅移建山巅塔所。
石王廟,僧弘澍創建,在山門左。
〈石固,秦代贛州人,漢高帝六年神降颍,多靈迹,其繇詞呼江東簽,敕開帝廟載其繇,應亦如響。
實宋寶慶間贛尉莆田傅烨所撰。
〉樊公祠在山門右,〈名玉沖,乙未進士,令昆山五年,政尚簡要。
〉稍上為山門。
天王殿,萬曆間僧寂默建,殿之左為雲居庵,右為玉林精舍。
玄秘閣,亦寂默建,裡級以上為大雄殿,而碧霞元君行宮輔焉。
塔,本梁天監十年慧向法師建,明嘉靖間大梁王公屬僧曙岩、道人方圓靜募修,止成六級,僧寂默募增第七級。
〈有沈博士應奎塔記。
〉内有百裡樓,西南為卧雲閣,閣新毀,令王公命默重建,改為歌薰堂,仄接含秀山房,登隐玉樓,可望虞山。
又南為春風亭、文筆峰、白雲洞、〈一名定風洞。
〉三元殿、玄帝宮、武安王廟。
〈即關帝。
〉嶺之西為仙人橋,橋下為試劍石、一線天、飛來峰、鬥母石。
〈即群豬石,今有石彌勒,叩之甚響。
〉寺東有四面觀音殿、揚威侯廟,次探抱玉洞,〈内供石佛。
〉洞右為玉泉禅院,〈今稱魁星閣。
〉内有玉泉井。
〈今名玉磬泉,深十馀丈。
〉由禅院西,有疊浪軒舊址,度天阙,三茅、真武諸殿,即趨東岩亭。
亭下有劉龍洲先生墓,與梅花石為鄰。
山麓小溪,橋下有泉名不竭。
又西為山王廟,〈山王廟建于唐中和中,堂毀而後廟立,宋徽宗賜額惠應。
黃芮撰記。
嗣後封号不一,明初改封昆山之神至今。
四月望,百神朝參,禱祀益盛。
〉後有海眼泉,而三貞祠、鎮山土地廟在步。
玉峰右雲桃源洞在山半,〈壘石嵌空,中有布席。
〉宋陳澤始開,以供詩僧沖邈者。
〈沖邈号翠微。
〉元泰定間,邑富民陳氏複辟除之。
萬曆間,學憲陳公晉卿屬子上舍延僧湛源,〈名如清,又名普冰。
〉造定光殿、佛樓,〈塑諸聖像。
〉十年起昙花亭,〈更塑應真五百尊及玄帝三官神像。
〉十二年造藏經閣及禅堂,十三年開井,十四年建小樓房廚漏之屬,至二十二年建翠微樓,〈表邈公也。
〉洞前建關壯缪廟。
又長陽洞、劉公洞,麻城劉諧為少尹時所标。
其馀酒藥泥洞、箬帽嶺、四賢祠址、留憩亭、張仙祠、文昌祠,未能枚舉。
沈荃·【嘉平月望後三日玉峰雨泊喜晤諸親知】 鹿城煙霧滞征桡,婁水潆洄急暮潮。
故裡山河逢歲晏,隔年親友聚寒宵。
疏燈細雨同歡谯,畫肪清樽慰寂寥。
漫道奚囊新句滿,登臨自古賦情遙。
徐嵩·【戊午九日登玉峰分韻索和】 昨日扁舟至,今朝一杖從。
金溪城畔水,玉筍殿前峰。
斜照光含月,深秋氣漸冬。
群神紛欲至,歌吹入青松。
徐開任·【和松之玉峰九日詩】 白發年年異,黃花處處同。
攤書移硯北,避世蔔牆東。
日月雙九裡,乾坤一掌中。
孟嘉非俊物,落帽侍桓公。
張立廉 玉峰高矗處,山勢枕婁江。
叢菊枝相俪,賓鴻字并雙。
塵阛紛轸蓋,雲海蕩檐窗。
賦就垂天句,吟懷或未降。
徐晟 今日登高處,閑情勝卻無。
名峰玉自貴,用九節成娛。
景物還蒼莽,鄉風遍鬼巫。
遙憐諸弟隔,還覺虎丘殊。
葛芝 又逢佳節至,攜杖曆前蹊。
雲表觀新獲,林端聞午雞。
草枯幽徑出,水遠夕陽低。
浩蕩從吾好,歸欤逐馬蹄。
徐幹學·【望日遠歸追和】 故鄉兄弟好,此日聚高齋。
樹色秋尤爽,岚光夕更佳。
豈無人望楚?〈襄陽望楚山,舊名馬鞍山。
〉應有酒如淮。
蕭瑟南歸客,良辰動旅懷。
馬鳴銮 親朋欣令節,攜策共登台。
往事半生過,幽情叢桂開。
籬邊花待笑,鬓裡雪相催。
遠眺煙林久,吟同片月回。
張乘 年來愁令節,今日倍傷神。
黃菊依然綻,青霜忽見新。
詩成金谷酒,秋轉玉山春。
予最凄凄者,那堪吟向人?〈時遭鼓盆。
〉 顧鼈 風冷槐花落,霜催楓葉丹。
帽斜甯避醉,裘敝早驚寒。
浪迹山川勝,閑情天地寬。
遙知觞詠好,興盡白雲端。
徐元灏 令節多酬倡,高風并不凡。
青山藏古寺,紅樹映輕帆。
榻下尊徐孺,林中愧阮鹹。
獨當籬菊綻,風冷著征衫。
徐嵩·【十日果亭立齋招登玉峰】 采菊開仍未,登高合再随。
舉觞無李白,落帽複嚴維。
易啜山僧茗,難題粉壁詩。
寄言同志者,十日是良期。
徐秉義·【十日同臞庵立齋登玉峰】 莫訝來登晚,政期塵迹稀。
萬家斜日下,孤塔片雲飛。
秋老紅生葉,山晴翠染衣。
茱萸何用佩?摘得野花歸。
徐元文 日已過秋楔,人真慰索居。
招要翠微半,徙倚夕陽初。
雁影晴郊近,林煙晚堞疏。
相攜茗碗在,鬥酒不須儲。
王緝植·【和十日登玉峰】 攬勝偏今日,籃輿好待閑。
酒邊原有菊,人去始登山。
社鼓晴逾鬧,靈旗昨未還。
反嫌遊屐衆,幽徑似塵寰。
陳銳 十日懷臯羽,登臨興有馀。
卻看鴻雁過,猶是菊花初。
古墓碑還立,枯藤樹欲疏。
繞山行一匝,獨此可城居。
西藥師殿,在西門内田北。
明萬曆問,太常葛公錫擴地,〈始自商人。
〉屬僧聖林建。
〈葛,萬曆辛醜進士,寓北京靈光庵,庵僧聖林來吳,遂令駐錫。
又公守兖州時,府治有屋,為魅所憑,時時出殺人,人不敢居。
公之封,公因肖藥師像其中,而己日誦《藥師經》,久之,魅絕。
公曰:“佛之靈響如是。
”故是地特供藥師像,因名。
〉崇祯初,志初亮繼之,建後殿。
〈己卯九月密老人過昆,為書“禅堂”二字。
〉康熙庚戊,天山禅師重加修築。
〈中有小塹三楹,葛龍仙授金天公,得之以祀其亡友朱節孝、陶仁節兩公。
〉戊午三月,延其師雲漢和尚禅講普提,遠近雲集,名妙喜禅院。
辛酉四月示寂,複歸天公。
前帶奉司徒、土地、火神及舊令聶公像。
〈聶名雲翰,字化南,曲周人,官兵部主事。
聶樊二公為明賢令,時民間門聯有“堯舜垂裳日,聶樊飲水時”之句。
樊公祠在山上華藏寺右隅,聶公祠界東寺、書院之間。
順治丙申,督學張能鱗廣署廢祠,邑人别為蔔地,重塑其像,而葛毅調錄其政績藏腹中。
當萬曆初,拔尤文社十二人,獨葛公未進,而聶公月課屢最,公有相知之雅,其移于此,先志也。
〉 戴笠·【玉峰南郊遇臞庵法兄寄妙喜雲和上】 遁浦當時别,思今二十年。
同誰吟笠澤,獨自望琴川。
煙水情空切,雲山句已傳。
為逢徐孺在,半偈寄峰前。
徐嵩·【戊午暮春過藥師殿時雲和上論楞嚴因示在座諸公】 十日五遇雨,愁人意如結。
誰知天稍晴,春光即炎熱。
出門随東風,楊花亂如雪。
鮮華漸不見,古木盡叢蘖。
杖策獨郊遊,撫時感鳴鴂。
虞山來雲翁,兩口無一舌。
坐此玉峰蓮,能以不說說?馀今六十二,發白齒将缺。
青年過倏忽,回首欲嗚咽。
堂中四座看,好道半耆耋。
潤悴顔有殊,童耇智無别。
有始自有卒,孰雲斯道減? 【戊午夏日同玉峰諸公集妙喜方丈】 鹿苑方休夏,松風拂座間。
林中宜白社,城内有青山。
靈運心猶雜,遺民鬓已斑。
時應乘暇日,坐向夕陽還。
【戊午七月望日過妙喜喜雨】 盂蘭精舍供,一杖與雲停。
電影天真笑,雷音耳願聽。
佛幢乘溜白,庭柏籠煙青。
試問功歸處,何如喜雨亭? 釋行滿·【次答臞庵居士】 撤講因休夏,逍遙雲水間。
門前無俗客,屋後有青山。
徐孺名猶著,支公發盡斑。
遙思三十載,杯茗共回還。
馬鳴銮·【訪庵于妙喜兼柬靈石蓮國二上人】 步躁招提近,春風上柳枝。
高人常下榻,開士解吟詩。
戶倚一峰秀,鐘鳴萬壑知。
白蓮尋社約,陶令舊來遲。
〈雲和尚談法華,予曾聽講。
〉 梁逸【藥師院奉贈徐臞庵】 日暮風色苦,來扣柴門。
老僧自補衲,相對無寒溫。
遠鐘出山際,白石埋松根。
四顧爨廚冷,恻恻不可言。
我友南州彥,于焉避俗喧。
擁帙日酣卧,煙水窮其源。
逸也多坎坷,垂老歸南村。
門祚感衰薄,誰複哀王孫?感君附骥尾,數語真不煩。
何以酬明德?遺之酒盈樽。
淡然君子交,古道終相敦。
镂隐庵,去城東玉柱塔北三裡。
順治間濟宗二勝禅師〈本邑諸生李子柴,乙酉後剃染,嗣法古南。
〉禅靜之地,已而入閩,未幾化去。
友人葛龍仙懷之,為作《镂隐庵記》,載在本集中。
康熙辛酉,其門人攸公募衆修葺,為永久計。
葛芝·【寓镂隐庵】 窺戶閱無人,支公寄此身。
空池多藻荇,久雨蔽荊榛。
迂拙甯堪托,疏慵轉見親。
從今蓮社約,不必往來頻。
般若庵,去城北二裡龔家角。
七空居士葛毅調〈名?。
〉得時園廢址,康熙十五年建,以流通所輯《般若綱要》,故名。
像設精雅,兼供法藏。
〈《般若經》六百卷,有未能購閱者。
康熙己酉,毅調矢輯綱要,寒暑無間,幾及三年,一日晨起,填注品目同異,頃刻而就,若有神助,遂得成書,文簡而義不漏,然精力耗盡。
辛亥夏,扶病往政興福牧老人,老人見之大喜,欲名聚處為般若軒,校四閱月,前後兩作序,複入三處。
壬子春刻成,見書樣,病遂起。
〉 錢朝鼎·【過般若庵贈七空居士】 小佰菰蒲拂棹深,短籬斜見一窗臨。
堪芟荊棘開禅窟,自緻旃檀作道林。
金磬一聲群影靜,貝書數卷月華侵。
九秋已自逢蕭瑟,更得空山寂曆心。
【又】 蓮社初開喜共遊,冷筇斜笠石床幽。
無妨殷浩吟方縱,更許陶潛醉欲留。
潭淨水看鸠杖影,香清人坐玉峰秋。
不堪别後頻相憶,有興還乘一葉舟。
茅蓬,在東南門外陳氏菜圃中,濟宗懶拙禅師栖隐處,草蓋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