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常熟縣
關燈
小
中
大
在人依欽。
郡邑兩交疏,來發雲雷音。
初如碎瓦礫,乃見真球琳。
瞽者破其瞽,瘩者破其瘩。
有若鸾鳳巢,無複鸱鸮禽。
嗟予困吏役,海岸宜投簪。
扁舟叩禅戶,清風滿衣襟。
高論松桂間,為師揮玉琴。
孫應時 古刹精廬隐茂林,斷雲疏雨正秋陰。
黃花又是一年事,枯木依然千歲心。
酒病未能恢獨酌,懷人無與共清吟。
僧窗夢覺鐘魚靜,聽徹寒蛩語夜深。
梅林東塔院,在梅裡鎮,臨許浦塘。
宋紹興間,邑人錢道者建浮屠七成, 維摩禅寺,在縣西八裡虞山上。
宋隆興元年僧法運建,舊名石屋維摩庵。
寺後有石井,名湧泉。
淳熙三年,丞相曾懷請為功德院,孝宗賜額顯親資福禅院。
明洪武間,僧壽松建觀音殿。
宣德四年,僧昙敷建四天王殿,瓷石,為改額今名。
王鼎 暫依禅榻息塵機,牆外東風晝掩扉。
欲上維摩尋舊迹,輕衫短帽不禁吹。
顧夢麟·【登自吾谷至維摩寺】 谷中紅葉路,登頓待朝曦。
占寺入何處?空山來始知。
樹寒連臂繞,牆許及肩窺。
不語依僧坐,猶疑問疾時。
秦松齡·【維摩寺】 已度千林上,維摩自古今。
半山人語出,孤寺夕陽沉。
寒烏落還落,霜楓深更深。
欲從求妙谛,老樹六朝心。
葛芝·【維摩寺銀杏】 奇樹千年古,高柯百尺長。
精靈疑雜遝,鹳鶴共翺翔。
枝洗隋朝雨,根經梁代霜。
無窮興廢事,留爾獨蒼蒼。
高道山居,在虞山西十裡。
二面峰巒,拔地而起,前有長岡,山居臨于澗上,有曲徑石橋,景最幽勝。
宋之中世,有高道人者居之,故名高道山房。
俗又稱露台。
沈周 山複岡回靜結廬,林蹊生處我來初。
杖欺新綠苔痕裡,屐踐殘紅雨迹馀。
酒植臨春聊遣撥,禅單消日自清虛。
壁塵怪是遊題滿,教種芭蕉别倩書。
子遊祠,〈舊址在邑治東北一裡三十步。
見盧氏《郡志》。
〉宋慶元三年,令孫應時建于學講堂之東,〈文公朱子祠記雲:孔門諸子多東州之士,獨公為吳人,而此縣有巷名子遊,橋名文學,相傳至今。
《圖經》又言:公之故宅在縣西北,而舊井存焉。
唐開元追爵吳侯,宋政和号丹陽公,至淳熙又改稱吳公雲。
〉後他令遷其祠。
〈祀事弗饬。
〉嘉熙初,令王燴大修學宮,祠允賢;又建齋曰象賢,而教養其後裔。
〈中書舍人袁甫教育言氏子孫記雲:時訪公後裔,降在編民,故有此舉。
〉明令唐禮重修。
〈以範文正公陪祀。
〉成化二十二年,巡按禦史胡漢改建于學之東,市民地以益之,旁為夾室,别為二門以出,表其坊曰吳公祠。
高啟·【言公墨井】 寥寥武城宰,遺井虞山陰。
千載汲未竭,九仞功應深。
藝圃自可灌,道源誰複尋?弦歌聽已歇,瓶粳看還沉。
無為渫弗食,恻恻起歎音。
一瓢樂未改,庶幾回也心。
周霞賓 列國雄吞際,人材北學難。
凄涼吳邑裡,惆怅魯衣冠。
舊宅歸篷顆,新祠倚杏壇。
一橋通夾巷,蔽井樹陰寒。
李仙根·【谒子遊祠】 祠宇标名勝,薪傳自古今。
庭閑人語靜,井渫墨香侵。
文學斯人在,弦歌雅化深。
高山惟仰止,肅穆動清吟。
張大純 業在儒林道學間,千秋廟貌重人寰。
巫鹹舊隐應相望,呂尚高風得共扳。
拂水淵源分泅水,虞山教澤接尼山。
東南文物從教盛,祀典由來鄭重頒。
嚴文靖公讷讀書館,在城北影娥池三元堂北。
有王世貞碑記,後廢。
文靖季子中翰公澤〈字開宇。
〉移其坊于城西緻道觀,以文靖少時曾讀書道院故也。
崇祯中,中翰仲子樞部公拭〈字子張。
〉購徐尚書鳳竹公廢園,順治丁酉重建。
今樞部長子文學熊〈字武伯。
〉隐居其中,有《雪鴻集》行世。
錢謙益·【春初過嚴文靖公錦峰書院敬題十韻】 宰相行春地,承平百歲中。
燃燈祠太乙,秘殿禮崆峒。
神将扶黃道,靈旗出紫宮。
弈棋閑太傅,祖帳藹群公。
接席雞豚社,随車梨栗童。
朱衣臨澗産,錦袖憑房攏。
桃李思吾祖,柔榆剩此翁。
詞垣三組接,閣道四星空。
碧藓依殘甃,紅龍發故叢。
平泉舊花木,一一待光風。
嚴熊·【移居十首之五】 文靖讀書館,一在城之西。
遠自祖父來,莫能辨其基。
僅有連公坊,妙筆侔獻羲。
〈坊系舊令連三元書。
〉行人思老佛,〈鄉人呼文靖公為嚴老佛。
〉奚啻岘山碑? 【又】 坊畔有隙地,乃是徐世園。
危樓枕碧嶂,藏敕在前軒。
〈舊名徐氏敕樓。
〉先君與割券,删棘整頹垣。
山林在城市,勝境難具言。
【又】 太歲在丁酉,日吉兮辰良。
鸠工庀材木,肯構還肯堂。
無靈欣有托,歲時薦椒漿。
魯公潞公祠,千載堪颉颃。
【又】 顧名思館義,還把遺書讀。
勿謂齒發衰,邁往當炳燭。
膝前兩男兒,文筆頗不俗。
父子互師友,眉山企芳躅。
【又】 比鄰即戎幕,日送歌吹聲。
有時飛鳴镝,使我雄心驚。
将軍頗好士,酒熟常共傾。
不乞炙子鵝,卉服休相輕。
徐嵩·【坐山亭贈武伯】 無事真堪坐,晴逢臘月天。
何時移觀後?愛爾住山巅。
上暖蘭芽茁,雲開竹色鮮。
連公書額在,還憶太平年。
紅豆莊,為錢宗伯牧齋先生别業,以紅豆樹得名。
錢謙益·【紅豆樹二十年複花九日賤降時結子才一顆河東君遣人探枝得之老夫欲不誇為己瑞其可得乎重賦十絕句更乞同人和之】 院落秋風正飒然,一枝紅豆報鮮妍。
夏梨弱棗尋常果,此物真堪薦壽筵。
春深紅豆數花開,結子經秋祇一枚。
王母仙桃馀七顆,争教曼倩不偷來。
二十年來綻一枝,人間都道子生遲。
可應滄海揚塵日,還記仙家下種時。
秋來一顆寄相思,葉落深宮正此時。
舞辍拌移人既醉,停觞偏唱右丞詞。
朱喝銜來赤日光,苞從鹑火度離方。
寝園應并朱櫻獻,玉座休悲道路長。
千葩萬蕊葉風凋,一捏猩紅點樹梢。
應是天街濃雨露,萬年枝上不曾銷。
齋閣燃燈佛日開,丹霞绛雪壓枝催。
便将紅豆興雲供,坐看南荒地脈培。
炎繳黃圖自讨尋,日南花果重南金。
書生窮眼疑盧橘,不信相如賦上林。
旭日子臨七寶闌,一枝的殷流丹。
上林重記虞淵簿,莫作南方草木看。
紅葉闌幹覆草萊,金盤火齊抱枝開。
故應五百年前樹,曾裹侬家錦繡來。
琴川,在邑治中,自北而南有渠七道,其迹多湮。
今渠上有橋一二,不通舟楫。
嘉熙初王燴增辟,榜曰琴川。
朱斌·【琴川志感】 名迹多蕪廢,琴川好在不?橋低仍舊榜,岸曲少行舟。
旅思清于水,閑情冷似秋。
良朋何日聚?同作看山遊。
曹禾·【送梵林大師遊琴川兼寄黍谷先生】 送汝西風一葉舟,劍門吾谷好淹留。
此中大隐錢夫子,定輿論詩山滿樓。
我自退歸增懶慢,病馀詞筆不風流。
卻輸野鶴身形健,杖錫腰包汗漫遊。
徐嵩·【寄陸敕先】 耆舊今存幾?知君廿載前。
雖頻遊笠澤,獨罕至琴川。
詩好吟紅豆,人高種白蓮。
詞壇真鼓吹,敢請奏鈞天。
【别陸載商】 塞雁南飛秋色老,丹楓落盡無人掃。
停舟先自望西城,猶覺岚光樓榭好。
更得山房在松塢,龍鱗虬幹十有五。
幽探不禁客情歡,締構誰知匠心苦?主人北上俄四年,頹垣荒徑松依然。
撫之未免系感慨,寒岩日暮沉蒼煙。
餘來便欲遊其下,聞道涼陰最消夏。
花明绮閣屢開樽,月湧潭泉宜結社。
人言此際會已遲,蒙君折簡何敢辭?玉學盈盈催醉餍,銀缸爛爛舒颦眉。
别君莫定向何處,風雨聲中旅窗曙。
家家歲暮下湘簾,惆怅南塘獨歸去。
張之桢·【琴川雜詠】 四科文學仰前賢,遺澤流風遍海。
敢是弦歌分兩地,至今猶複話琴川。
郡邑兩交疏,來發雲雷音。
初如碎瓦礫,乃見真球琳。
瞽者破其瞽,瘩者破其瘩。
有若鸾鳳巢,無複鸱鸮禽。
嗟予困吏役,海岸宜投簪。
扁舟叩禅戶,清風滿衣襟。
高論松桂間,為師揮玉琴。
孫應時 古刹精廬隐茂林,斷雲疏雨正秋陰。
黃花又是一年事,枯木依然千歲心。
酒病未能恢獨酌,懷人無與共清吟。
僧窗夢覺鐘魚靜,聽徹寒蛩語夜深。
梅林東塔院,在梅裡鎮,臨許浦塘。
宋紹興間,邑人錢道者建浮屠七成, 維摩禅寺,在縣西八裡虞山上。
宋隆興元年僧法運建,舊名石屋維摩庵。
寺後有石井,名湧泉。
淳熙三年,丞相曾懷請為功德院,孝宗賜額顯親資福禅院。
明洪武間,僧壽松建觀音殿。
宣德四年,僧昙敷建四天王殿,瓷石,為改額今名。
王鼎 暫依禅榻息塵機,牆外東風晝掩扉。
欲上維摩尋舊迹,輕衫短帽不禁吹。
顧夢麟·【登自吾谷至維摩寺】 谷中紅葉路,登頓待朝曦。
占寺入何處?空山來始知。
樹寒連臂繞,牆許及肩窺。
不語依僧坐,猶疑問疾時。
秦松齡·【維摩寺】 已度千林上,維摩自古今。
半山人語出,孤寺夕陽沉。
寒烏落還落,霜楓深更深。
欲從求妙谛,老樹六朝心。
葛芝·【維摩寺銀杏】 奇樹千年古,高柯百尺長。
精靈疑雜遝,鹳鶴共翺翔。
枝洗隋朝雨,根經梁代霜。
無窮興廢事,留爾獨蒼蒼。
高道山居,在虞山西十裡。
二面峰巒,拔地而起,前有長岡,山居臨于澗上,有曲徑石橋,景最幽勝。
宋之中世,有高道人者居之,故名高道山房。
俗又稱露台。
沈周 山複岡回靜結廬,林蹊生處我來初。
杖欺新綠苔痕裡,屐踐殘紅雨迹馀。
酒植臨春聊遣撥,禅單消日自清虛。
壁塵怪是遊題滿,教種芭蕉别倩書。
子遊祠,〈舊址在邑治東北一裡三十步。
見盧氏《郡志》。
〉宋慶元三年,令孫應時建于學講堂之東,〈文公朱子祠記雲:孔門諸子多東州之士,獨公為吳人,而此縣有巷名子遊,橋名文學,相傳至今。
《圖經》又言:公之故宅在縣西北,而舊井存焉。
唐開元追爵吳侯,宋政和号丹陽公,至淳熙又改稱吳公雲。
〉後他令遷其祠。
〈祀事弗饬。
〉嘉熙初,令王燴大修學宮,祠允賢;又建齋曰象賢,而教養其後裔。
〈中書舍人袁甫教育言氏子孫記雲:時訪公後裔,降在編民,故有此舉。
〉明令唐禮重修。
〈以範文正公陪祀。
〉成化二十二年,巡按禦史胡漢改建于學之東,市民地以益之,旁為夾室,别為二門以出,表其坊曰吳公祠。
高啟·【言公墨井】 寥寥武城宰,遺井虞山陰。
千載汲未竭,九仞功應深。
藝圃自可灌,道源誰複尋?弦歌聽已歇,瓶粳看還沉。
無為渫弗食,恻恻起歎音。
一瓢樂未改,庶幾回也心。
周霞賓 列國雄吞際,人材北學難。
凄涼吳邑裡,惆怅魯衣冠。
舊宅歸篷顆,新祠倚杏壇。
一橋通夾巷,蔽井樹陰寒。
李仙根·【谒子遊祠】 祠宇标名勝,薪傳自古今。
庭閑人語靜,井渫墨香侵。
文學斯人在,弦歌雅化深。
高山惟仰止,肅穆動清吟。
張大純 業在儒林道學間,千秋廟貌重人寰。
巫鹹舊隐應相望,呂尚高風得共扳。
拂水淵源分泅水,虞山教澤接尼山。
東南文物從教盛,祀典由來鄭重頒。
嚴文靖公讷讀書館,在城北影娥池三元堂北。
有王世貞碑記,後廢。
文靖季子中翰公澤〈字開宇。
〉移其坊于城西緻道觀,以文靖少時曾讀書道院故也。
崇祯中,中翰仲子樞部公拭〈字子張。
〉購徐尚書鳳竹公廢園,順治丁酉重建。
今樞部長子文學熊〈字武伯。
〉隐居其中,有《雪鴻集》行世。
錢謙益·【春初過嚴文靖公錦峰書院敬題十韻】 宰相行春地,承平百歲中。
燃燈祠太乙,秘殿禮崆峒。
神将扶黃道,靈旗出紫宮。
弈棋閑太傅,祖帳藹群公。
接席雞豚社,随車梨栗童。
朱衣臨澗産,錦袖憑房攏。
桃李思吾祖,柔榆剩此翁。
詞垣三組接,閣道四星空。
碧藓依殘甃,紅龍發故叢。
平泉舊花木,一一待光風。
嚴熊·【移居十首之五】 文靖讀書館,一在城之西。
遠自祖父來,莫能辨其基。
僅有連公坊,妙筆侔獻羲。
〈坊系舊令連三元書。
〉行人思老佛,〈鄉人呼文靖公為嚴老佛。
〉奚啻岘山碑? 【又】 坊畔有隙地,乃是徐世園。
危樓枕碧嶂,藏敕在前軒。
〈舊名徐氏敕樓。
〉先君與割券,删棘整頹垣。
山林在城市,勝境難具言。
【又】 太歲在丁酉,日吉兮辰良。
鸠工庀材木,肯構還肯堂。
無靈欣有托,歲時薦椒漿。
魯公潞公祠,千載堪颉颃。
【又】 顧名思館義,還把遺書讀。
勿謂齒發衰,邁往當炳燭。
膝前兩男兒,文筆頗不俗。
父子互師友,眉山企芳躅。
【又】 比鄰即戎幕,日送歌吹聲。
有時飛鳴镝,使我雄心驚。
将軍頗好士,酒熟常共傾。
不乞炙子鵝,卉服休相輕。
徐嵩·【坐山亭贈武伯】 無事真堪坐,晴逢臘月天。
何時移觀後?愛爾住山巅。
上暖蘭芽茁,雲開竹色鮮。
連公書額在,還憶太平年。
紅豆莊,為錢宗伯牧齋先生别業,以紅豆樹得名。
錢謙益·【紅豆樹二十年複花九日賤降時結子才一顆河東君遣人探枝得之老夫欲不誇為己瑞其可得乎重賦十絕句更乞同人和之】 院落秋風正飒然,一枝紅豆報鮮妍。
夏梨弱棗尋常果,此物真堪薦壽筵。
春深紅豆數花開,結子經秋祇一枚。
王母仙桃馀七顆,争教曼倩不偷來。
二十年來綻一枝,人間都道子生遲。
可應滄海揚塵日,還記仙家下種時。
秋來一顆寄相思,葉落深宮正此時。
舞辍拌移人既醉,停觞偏唱右丞詞。
朱喝銜來赤日光,苞從鹑火度離方。
寝園應并朱櫻獻,玉座休悲道路長。
千葩萬蕊葉風凋,一捏猩紅點樹梢。
應是天街濃雨露,萬年枝上不曾銷。
齋閣燃燈佛日開,丹霞绛雪壓枝催。
便将紅豆興雲供,坐看南荒地脈培。
炎繳黃圖自讨尋,日南花果重南金。
書生窮眼疑盧橘,不信相如賦上林。
旭日子臨七寶闌,一枝的殷流丹。
上林重記虞淵簿,莫作南方草木看。
紅葉闌幹覆草萊,金盤火齊抱枝開。
故應五百年前樹,曾裹侬家錦繡來。
琴川,在邑治中,自北而南有渠七道,其迹多湮。
今渠上有橋一二,不通舟楫。
嘉熙初王燴增辟,榜曰琴川。
朱斌·【琴川志感】 名迹多蕪廢,琴川好在不?橋低仍舊榜,岸曲少行舟。
旅思清于水,閑情冷似秋。
良朋何日聚?同作看山遊。
曹禾·【送梵林大師遊琴川兼寄黍谷先生】 送汝西風一葉舟,劍門吾谷好淹留。
此中大隐錢夫子,定輿論詩山滿樓。
我自退歸增懶慢,病馀詞筆不風流。
卻輸野鶴身形健,杖錫腰包汗漫遊。
徐嵩·【寄陸敕先】 耆舊今存幾?知君廿載前。
雖頻遊笠澤,獨罕至琴川。
詩好吟紅豆,人高種白蓮。
詞壇真鼓吹,敢請奏鈞天。
【别陸載商】 塞雁南飛秋色老,丹楓落盡無人掃。
停舟先自望西城,猶覺岚光樓榭好。
更得山房在松塢,龍鱗虬幹十有五。
幽探不禁客情歡,締構誰知匠心苦?主人北上俄四年,頹垣荒徑松依然。
撫之未免系感慨,寒岩日暮沉蒼煙。
餘來便欲遊其下,聞道涼陰最消夏。
花明绮閣屢開樽,月湧潭泉宜結社。
人言此際會已遲,蒙君折簡何敢辭?玉學盈盈催醉餍,銀缸爛爛舒颦眉。
别君莫定向何處,風雨聲中旅窗曙。
家家歲暮下湘簾,惆怅南塘獨歸去。
張之桢·【琴川雜詠】 四科文學仰前賢,遺澤流風遍海。
敢是弦歌分兩地,至今猶複話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