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常熟縣

關燈
遠,今來竹院深。

    雨添孤客冷,月挂故鄉心。

    硯水流池曲,爐香袅樹陰。

    諸君多雅健,相遇盡知音。

     錢朝鼎·【松之道兄雅集琴川賦贈】 君來當儉歲,況又值兵戎。

    品信饑寒出,交真夢寐通。

    分燈禅榻暗,會食飯盂空。

    幸有逃禅侶,讴吟政不窮。

     鄧林梓·【丁巳初冬喜吳江徐臞庵來新塔次韻】 迢迢山複川,鴻雁客來先。

    交欲逃形外,秋多入鬓邊。

    禅心凝碧水,詩口吐青蓮。

    盡說廬山會,前賢讓後賢。

     【庵邀集新塔分得花字】 吳江楓欲落,一棹過南沙。

    作客身同梗,依僧性嗜茶。

    塔钤鳴晚雨,詩缽散朝華。

    後院殊岑寂,重期聽貫花。

     嚴熊·【砍徐臞庵韻】 風雅擅琴川,高曾紹自先。

    良朋風雨至,高會水雲邊。

    敢說胸中錦,須知舌底蓮。

    蘭亭與白社,總不讓前賢。

     【得和字】 冬淺氣猶和,精藍喜共過。

    幽窗僧磬遠,寶塔鳥聲多。

    處處皆霜葉,村村盡刈禾。

    詩成雖沒酒,擊節自高歌。

     釋弘修·【次徐臞庵韻】 虞仲舊山川,君來愧我無。

    吟成楓葉下,人淡菊花邊。

    擊缽心懷古,分題舌湧蓮。

    今朝同雅集,惠遠足稱賢。

    〈謂方丈雲師。

    〉 【得書字】 攜琴人不至,〈期陳錫賢琴師不至。

    〉抱病我來徐。

    自覺無名句,徒知檢素書。

    鴻飛天際渺,嵇懶世間疏。

    一别南州客,相逢慰索居。

     陳協·【和瞿庵】 流年逐逝川,樂事喜争先。

    佳客來楓下,清吟勝甕邊。

    戒香窗袅練,淨食缽生蓮。

    從此聞鐘發,攢眉笑古賢。

     【得關字】 高人蘭棹至,蹤迹動江關。

    紅葉明秋景,黃花照病顔。

    清齋宜客裡,吟社寄僧間。

    自顧真蕭瑟,騷情愧子山。

     黃起·【和臞庵】 風景似平川,輸君得句先。

    移筇丹谷裡,倚艇碧溪邊。

    秋杪還尋菊,歌矯是采蓮。

    同人高詠罷,祇覺酒為賢。

     【得新字】 霜落楓林紫,秋山色正新。

    偉長停客棹,惠遠集詩人。

    玉版供禅味,清遊結淨因。

    庭前頻徙倚,白發老閑身。

     陳玉齊·【得時字】 惠遠開林地,陶潛入社時。

    烹茶邀故友,刻燭記新詩。

    菊色衰藏經,楓顔暖照池。

    雲堂歸去後,應費夜深思。

     陳文昭·【得同字】 名士軒車至,衰年杖屦同。

    清言供茗碗,佳句入詩筒。

    風定栖馴鴿,天高叫斷鴻。

    老憑方丈室,半偈悟諸空。

     徐州·【得開字】 舊有登山約,今冬果複來。

    采詩移蠟屐,結社傍香台。

    短鬓秋先白,寒花晚暫開。

    客遊聞已倦,江雁送君回。

     王吉·【得秋字】 木落昆湖晚,幽栖久倦遊。

    浮雲天際雁,斜照水中鷗。

    擊缽催新句,聽琴入素秋。

    聚奎占百裡,今日識南州。

     陳奕·【得招字】 來親高士榻,兼得訪參寥。

    禅叩庭前柏,詩題窗外蕉。

    孤铛煨折足,新飯煮長腰。

    喜附宗雷後,何辭入社招? 釋行滿·【吳江徐瞿庵居士過新塔雅集有作次韻】 高塔聳琴川,文峰獨占先。

    紅雲生日下,青鶴到天邊。

    隐愛招山桂,歸榮種院蓮。

    聚奎曾有谶,今日集群賢。

     【同臞庵諸公新塔雅集分得香字】 退閑多暇日,瓶錫喜還鄉。

    舊友來殘歲,新知集上方。

    吳山窗外秀,秋水句中香。

    五字論心處,陶然共夕陽。

     巫鹹宅,按《越絕書》《舊圖經》皆雲;虞山,巫鹹所居。

    〈舊志雲在婁縣山下。

    今婁縣止馬鞍一山,無巫鹹宅,當在虞山無疑。

    〉 王賓 舊說巫鹹已上天,楚人歌裡亦千年。

    相傳住處今何在?一座青山縣郭邊。

     太公石室,在虞山,室幾十所。

    《績圖經》:山東二裡有石室。

    〈範氏奉:太公避纣,居東海濱。

    常熟去海近,或是。

    〉 林大同 虛岩宛如室,空洞神仙宅。

    既非巨靈剖,何勞五丁鑿?閑門鎖薜蘿,寒煙萦翠幕。

    疑通少室山,或與紅塵隔。

    具瞻同廣廈,生民誠可托。

    大庇安如山,何愁風雨作? 言偃宅,在縣西。

    今言公巷。

    《吳地記》:宅有井,傍有洗衣石。

    《輿地志》雲:石為太守蕭正德持去。

     吳讷 句吳昔要荒,俗鄙人不文。

    叔氏豪傑士,北學遊聖門。

    身過列四科,文學冠同倫。

    井堙宅已荒,橋巷名猶存。

    至今裡中子,千載沾遺芬。

     慧日禅寺,在縣治西稍北。

    梁天監間建,吳興僧慧向開山,舊名壽聖,又名晏安,又名慧日禅院。

    宋紹興十五年毀。

    乾道九年僧宜意、嘉定間僧子幸,先後重建。

    〈縣令張埏記。

    《吳郡志》又雲始于祯明元年。

    治平四年敕額壽聖晏安禅院。

    〉元統元年僧普明改院為寺,建觀音殿。

    〈胡助記。

    〉永樂八年僧可觀重修。

    今為祝聖道場。

     周霞賓 盡說梁朝寺,誰參向老禅?莊嚴存像教,汨沒怅塵緣。

    七寶隻園樹,雙金佛地蓮。

    海鄉煙霧裡,月落曙鐘傳。

     智林教寺,在李墓村。

    唐乾元元年建,初名永安寺。

    宋大觀四年,以犯宣祖陵名,改賜今額。

    寺舊在地名岡身,後以寺鐘不聞于近,而多應于李墓,遂徙置于此。

    名僧了通當日居之。

     李光 扁舟來訪小叢林,花木通幽院落深。

    旋拂胡床成午夢,閑持貝葉動秋吟。

    竹深瑟瑟生虛籁,山意峨峨入素琴。

    更喜老綱能會事,手攜爐跳自相尋。

     寶嚴禅寺,在縣西十六裡虞山之麓。

    梁天監間建,初名延福禅院,宋天禧中改今額。

    錢缪時,高僧希辨居此。

    〈後随國入朝,賜号慧明大師,歸隐故處。

    〉寺有浮屠七成。

    〈相傳泗州僧伽塔第一,此為第二。

    仁宗朝賜銅鑄東嶽聖帝像,為伽藍。

    〉景佑中僧清鑒重建。

    明永樂初重建,改為寺。

    〈按《中吳紀聞》:吳越錢王之子祝發于此,太宗賜禦書《急就章》、《逍遙詠》、《聖惠方》于寺中。

    陸绛記雲賜書乃希辨。

    豈辨即錢氏子耶?近為邑人占為墓,僅存畝許,僧營小屋以栖。

    邑令楊于器撰記。

    〉 王伯廣 平湖鏡淨中,背貼青峰巒。

    去郭二十裡,金碧輝波瀾。

    是日寶華境,萬象郁以盤。

    壯哉宰堵坡,一瞰天地寬。

    誰懷堕塵鞅,幾欲招飛鸾。

    我生眇何能?山水情所安。

    扁舟幾來斯,不為開愁端。

    意列自行樂,樽酒那追歡?何如結青蓮?起适心外觀。

    塵迹身兩忘,浩然天地間。

     姚愈 浮圖插雲表,列嶂環古刹。

    平湖眇澄波,萬态天光發。

    我來陟層巅,秀氣助毫末。

    扁舟泛明月,萬頃玻璃滑。

     陸曦 出屋蕭蕭竹數竿,入門襟袖便生寒。

    相期更待梅英發,醉棹短蓬來細看。

     陳言·【過寶岩萬綠山居邀山翁小酌】 曉暾劃林霏,朝跻散岩黩。

    藤輿過山莊,藜杖訪蕭寺。

    水竹湛清華,柽密陰翳。

    紫筍擘錦繃,紅纓摘火齊。

    濁酒長須沽,細鱗纖手劃。

    松軒漫敲棋,蘿徑聊解扉。

    安巢羨林鴉,照影愛山驚。

    保我露電軀,脫渠風波地。

    且勉玄發歡,肯贻素絲涕。

    衣食喜有馀,身心幸無事。

    放歌歸去來,疏狂任群議。

     勝法寺,在縣東北梅裡鎮。

    唐元和中閻将軍舍宅建。

    乾元元年置為離火宅寺,晉開運中改為境甯,宋大中祥符元年賜今額,至和初更名禅院。

    〈閻将軍今為寺伽藍,頗著靈驗,人有移家以居者,即有蛇炕見于箱箧床席間。

    寺之東即将軍墓也,歲時寺僧設蒲馔祀之。

    西北有洗兵池,池之側有小冢,蓋其劍甲所藏也。

    〉崇甯二年,長老道綱募建轉輪藏成,〈葉夢得有記。

    〉後廢,明嘉靖間重建。

     李光 舍南舍北竹千竿,鏡淨無塵碧玉寒。

    中有老人清似水,晚來相對倚闌幹。

     陸绾·【遊勝法寺兼簡深公】 道旁有古寺,岩然聳梅林。

    迩來衣褐徒,包禍歲月深。

    埋伏狡兔穴,嘯聚惡木陰。

    安得智慧劍?力斬奸邪心。

    吾師曹溪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