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常熟縣
關燈
小
中
大
翹首作西怅。
茲來不忌雨,晴意晚始放。
力奮興亦超,履淖老逾壯。
一登還一頓,往往手卻杖。
轉陟曆亂石,嵌突踏雲浪。
豁崖中通泉,欲堕風倒抗。
飒飒成萬沬,仰噴下而上。
著面毛骨寒,遠立未敢傍。
直訝功德水,泌沸金剛藏。
老僧瞰泉住,相地風水當。
天設冠茲山,邑人不我诳。
抱衾雖一宿,言拙莫能狀。
乃知南山詩,包括自有量。
重來何歲月?此亦還可訪。
張寰·【拂水岩用石田韻】 山林是處會清緣,濟勝真疑此境便。
短棹平湖消暇日,懸崖飛瀑自長年。
一亭氣勢淩霄漢,二老詞鋒噴石泉。
述作更推陶謝手,品題次第入新镌。
缪慧逮·【拂水岩留題】 噴沫飛珠匹練寒,天台雁宕并奇觀。
每來登眺渾忘返,袖手高吟鎮日看。
孫嶽頒·【前題】 到來生靜思,一水躍龍梭。
環佩風前舞,珠玑雨後多。
縱橫喧地軸,屈曲注天河。
頓覺塵氛掃,閑來側弁哦。
徐嵩·【拂水岩遙望殿前水路如白鶴張翼者五有五嶽朝天之景】 拂水臨湖望,波明五鶴飛。
不曾逢雨後,細草澗聲微。
陸肯堂·【拂水岩】 岩水無停響,飛流灑半空。
霏微忽下上,萦拂漸西東。
晴晝看珠雨,清秋散玉虹。
傳聞雁宕勝,奇絕想應同。
烏目山,在縣北十八裡。
《海經》以為即虞山也,《吳地志》雲石海虞山北有烏目山。
山有烏目澗。
李堪【烏目山五題·興福寺】 雲門十裡長,殿塔明朝陽。
半夜風雨至,滿山松桧香。
清猿嘯遠壑,好鳥鳴虛廊。
塵土斯可濯,何為語滄浪? 【延福院】 蘭桂繞禅關,半春香滿山。
風移金磬遠,雲伴玉龍閑。
樹暗猿吟外,花開僧定間。
塵心自然洗,流水日潺潺。
【淨居院】 入門松桂深,清氣生人心。
霞影迷窗绮,花光照地金。
微風起層閣,初月升高林。
終夜魂自健,滿堂鐘磬音。
【永慶寺】 岩扉開早涼,谷鳥紛遠翔。
花氣濕幽徑,磬聲清上方。
雲生松澗底,泉落藓池旁。
我有遺榮意,移時坐石床。
【龍院】 林下金仙坊,苔門掩夕陽。
花飛殿塔頂,池照雲霞光。
松老鶴仍在,洞枯龍已翔。
中宵動清衆,一磬發虛堂。
吳一蜚·【遊烏目山】 岡隴逶迤說海虞,望中形勝最堪圖。
龍飛鶴舞山川在,帶海襟江日月扶。
花雨半空聞法鼓,松風傍晚作鳴竽。
泠然直欲遣身世,洶是仙靈舊所都。
顧焯·【前題】 振衣上山椒,山光侵屐齒。
風景晚更佳,斜陽亂如绮。
四望雉堞明,人煙起城市。
同遊促歸棹,獨立更徙倚。
重玄寺藥圃,唐末僧元達,年逾八十,好種名藥,凡取種者多緻自天台、四明、包山、句曲,叢萃紛揉,各可指名。
皮日休嘗訪之,為賦詩焉。
皮日休 雨滌煙鋤伛偻赍,绀牙紅甲兩三矽。
藥名卻笑桐君少,年紀翻嫌竹祖低。
白石靜敲蒸術火,清泉閑洗種花泥。
怪來昨日休持體,一尺雕胡似掌齊。
【又】 香蔓蒙籠覆若耶,桧煙杉露濕袈裟。
石盆換水撈松葉,竹徑遷床避筍牙。
藜火移時挑細藥,銅瓶盡日灌幽花。
支公謾道憐神駿,不及今朝種一麻。
曹林·【訪藥圃】 采藥行歌想地仙,雲芽煙甲總芊眠。
山林自是饒經濟,漫說壺中别有天。
莫城,城有二,一在縣南十二裡,俗傳莫耶于此鑄劍,亦名劍城。
今有廟,名曰莫耶大王。
其塘曰莫門。
《寰宇記》以為莫寵所築,以捍海寇。
有妙清教寺,陳祯明二年僧宗梵開山,初名妙清院,〈相傳有鐘泛海而來,缁徒迎至寺中。
寺東有迎鐘塘。
〉弘武中僧道弘重建,改為寺。
〈永樂中姚廣孝記。
〉 朱召·【莫城】 近市澄湖似掌平,高原膴膴雜農耕。
祇今霸氣都消歇,猶有遺人說劍城。
《輿地志》:晉元帝以海虞北境之土山立利城,以處流民。
支遁·【詠利城山居】 五嶽盤神基,四渎湧蕩津。
動求自方智,默守标靜仁。
苟不宴出處,托好有常因。
尋元存終古,洞往想逸民。
玉潔箕岩下,金聲濑沂濱。
卷華藏紛霧,振褐拂埃塵。
迹從尺蠖屈,道與騰龍伸。
峻無單豹伐,分非首陽真。
長嘯歸林嶺,潇灑任陶鈞。
尚湖,在縣西南四裡,長十五裡,廣九裡。
旁邑水溢而出,亦彙于湖。
虞山臨于湖上,其濱饒葭葦蒲荷,魚鳥翔躍,民居栉比,率業魚稻。
柳港映帶,景最佳勝。
又名西湖,以拟馀杭之西湖。
或曰太公尚嘗釣于此,故曰尚湖。
張洪 袅袅秋風起白波,維舟無奈客愁何?江湖滿地人來少,蒲葦連天雁去多。
咫尺不遑安信宿,百年能得幾經過?自憐舊日嬉遊處,都被農家插晚禾。
沈周·【經尚湖望虞山】 日午放船湖上頭、虞山随船走不休。
高雲仰見出翠壁,飛影下接滄波流。
青林人家隐山麓,雞鳴犬吠間中洲。
鹧鹚群栖竹葉暗,蜻蜒特立荷花秋。
蓬歌漁唱尚互答,落景在樹猶堪遊。
小舟争渡各無去,獨逆風波渾不憂。
王掞·【泛舟尚湖】 晴湖似鏡平,潑眼綠波明。
魚隊行堪數,是雛近不驚。
棹移菱葉亂,風靜布帆輕。
更喜山光好,周遭最有情。
許定升千古風流說鑒湖,不知能及此中無?山圍水抱稱佳麗,來往遊人在畫圖。
王佶朝來風日佳,湖水清且皎。
扁舟任所之,幽思出塵表。
呼尊雜嘯吟,依人狎魚鳥。
棹轉覺山回,香清見荷繞。
炊煙四面起,聚落知多少?湖田既豐腴,蒲葦更綿渺。
何必羨桃源?疑信互紛擾。
吾谷,在阜城門外三裡許虞山之陽,岡巒回抱喬木郁然,霜後丹楓,望若錦,騷人韻士往往觞詠其下。
孫七政 芳辰結勝侶,岩畔紉春蘭。
修竹迷崇嶺,飛花映遠巒。
披襟尋窈窕,引學泛丸瀾。
流莺奏奇弄,選妓擁歸鞍。
同心拾瑤草,屏迹投文竿。
貢禹千秋上,空拂漢廷冠。
桑孝光·【過吾谷訪孫齊之】 青岡曲折白雲深,強半幽懷屬苦吟。
許久不來春又暮,藤花落盡換桐陰。
嚴澈喬林翳幽谷,炎暑氣蕭森。
谷轉疑孤嶼,崖傾似别岑。
上方零露湛,下界宿雲侵。
秋色逾春色,丹楓何處尋? 曹禾·【送梵林大師兼柬黍谷先生】 送汝西風一葉舟,劍門吾谷好淹留。
此中大隐錢夫子,定與論詩山滿樓。
我自退歸增懶慢,病馀詞筆不風流。
卻輸野鶴身形健,杖錫腰包汗漫遊。
福城禅院,在迎春門外。
明萬曆間,觀察蕭應宮創建,未成而殁。
崇祯元年,宮詹錢牧齋竟其工,并為之記。
浮屠七成。
國朝順治間,總戎楊承祖建大殿。
錢謙益·【贈浮石和上偈】 七十阇黎法席開,拈椎豎拂吼如雷。
十年飽吃籮邊飯,伴我腰包行腳來。
【又】 福城塔下善财歌,煙水茫茫南去多。
為問一尊無縫塔,相輪幡影竟如何? 徐嵩·【丙辰九月過福城】 爽閣今初列,憑闌似鏡中。
一山來翠黛,雙塔聳寒空。
池冷芙蓉落,垣頹薜荔紅。
故人曾此宿,好為寄詩筒。
【蔣莘田侍禦枉駕福城示奏疏諸稿】 獻替君能任,民生困若何?九齡垂鑒遠,陸蟄上書多。
落葉黃金色,流泉白雪歌。
福城高駕過,夕照似舂和。
【十月十三夜同缪孝芬宿新塔談及家累有作】 偶及貧家累,凄其最可憐。
冷光星似月,愁坐夜如年。
佛火穿僧舍,漁歌過釣船。
人生知遇鮮,有道亦徒然。
【琴川雅集新塔分韻】 一棹鼓琴川,題詩此地先。
冬晴風雨後,塔秀海山邊。
醉色輸紅葉,齋心比白蓮。
香廚雖淡泊,聊用會群賢。
【嚴武伯鄧肯堂諸君見過分得音字】 昔别溪堂
茲來不忌雨,晴意晚始放。
力奮興亦超,履淖老逾壯。
一登還一頓,往往手卻杖。
轉陟曆亂石,嵌突踏雲浪。
豁崖中通泉,欲堕風倒抗。
飒飒成萬沬,仰噴下而上。
著面毛骨寒,遠立未敢傍。
直訝功德水,泌沸金剛藏。
老僧瞰泉住,相地風水當。
天設冠茲山,邑人不我诳。
抱衾雖一宿,言拙莫能狀。
乃知南山詩,包括自有量。
重來何歲月?此亦還可訪。
張寰·【拂水岩用石田韻】 山林是處會清緣,濟勝真疑此境便。
短棹平湖消暇日,懸崖飛瀑自長年。
一亭氣勢淩霄漢,二老詞鋒噴石泉。
述作更推陶謝手,品題次第入新镌。
缪慧逮·【拂水岩留題】 噴沫飛珠匹練寒,天台雁宕并奇觀。
每來登眺渾忘返,袖手高吟鎮日看。
孫嶽頒·【前題】 到來生靜思,一水躍龍梭。
環佩風前舞,珠玑雨後多。
縱橫喧地軸,屈曲注天河。
頓覺塵氛掃,閑來側弁哦。
徐嵩·【拂水岩遙望殿前水路如白鶴張翼者五有五嶽朝天之景】 拂水臨湖望,波明五鶴飛。
不曾逢雨後,細草澗聲微。
陸肯堂·【拂水岩】 岩水無停響,飛流灑半空。
霏微忽下上,萦拂漸西東。
晴晝看珠雨,清秋散玉虹。
傳聞雁宕勝,奇絕想應同。
烏目山,在縣北十八裡。
《海經》以為即虞山也,《吳地志》雲石海虞山北有烏目山。
山有烏目澗。
李堪【烏目山五題·興福寺】 雲門十裡長,殿塔明朝陽。
半夜風雨至,滿山松桧香。
清猿嘯遠壑,好鳥鳴虛廊。
塵土斯可濯,何為語滄浪? 【延福院】 蘭桂繞禅關,半春香滿山。
風移金磬遠,雲伴玉龍閑。
樹暗猿吟外,花開僧定間。
塵心自然洗,流水日潺潺。
【淨居院】 入門松桂深,清氣生人心。
霞影迷窗绮,花光照地金。
微風起層閣,初月升高林。
終夜魂自健,滿堂鐘磬音。
【永慶寺】 岩扉開早涼,谷鳥紛遠翔。
花氣濕幽徑,磬聲清上方。
雲生松澗底,泉落藓池旁。
我有遺榮意,移時坐石床。
【龍院】 林下金仙坊,苔門掩夕陽。
花飛殿塔頂,池照雲霞光。
松老鶴仍在,洞枯龍已翔。
中宵動清衆,一磬發虛堂。
吳一蜚·【遊烏目山】 岡隴逶迤說海虞,望中形勝最堪圖。
龍飛鶴舞山川在,帶海襟江日月扶。
花雨半空聞法鼓,松風傍晚作鳴竽。
泠然直欲遣身世,洶是仙靈舊所都。
顧焯·【前題】 振衣上山椒,山光侵屐齒。
風景晚更佳,斜陽亂如绮。
四望雉堞明,人煙起城市。
同遊促歸棹,獨立更徙倚。
重玄寺藥圃,唐末僧元達,年逾八十,好種名藥,凡取種者多緻自天台、四明、包山、句曲,叢萃紛揉,各可指名。
皮日休嘗訪之,為賦詩焉。
皮日休 雨滌煙鋤伛偻赍,绀牙紅甲兩三矽。
藥名卻笑桐君少,年紀翻嫌竹祖低。
白石靜敲蒸術火,清泉閑洗種花泥。
怪來昨日休持體,一尺雕胡似掌齊。
【又】 香蔓蒙籠覆若耶,桧煙杉露濕袈裟。
石盆換水撈松葉,竹徑遷床避筍牙。
藜火移時挑細藥,銅瓶盡日灌幽花。
支公謾道憐神駿,不及今朝種一麻。
曹林·【訪藥圃】 采藥行歌想地仙,雲芽煙甲總芊眠。
山林自是饒經濟,漫說壺中别有天。
莫城,城有二,一在縣南十二裡,俗傳莫耶于此鑄劍,亦名劍城。
今有廟,名曰莫耶大王。
其塘曰莫門。
《寰宇記》以為莫寵所築,以捍海寇。
有妙清教寺,陳祯明二年僧宗梵開山,初名妙清院,〈相傳有鐘泛海而來,缁徒迎至寺中。
寺東有迎鐘塘。
〉弘武中僧道弘重建,改為寺。
〈永樂中姚廣孝記。
〉 朱召·【莫城】 近市澄湖似掌平,高原膴膴雜農耕。
祇今霸氣都消歇,猶有遺人說劍城。
《輿地志》:晉元帝以海虞北境之土山立利城,以處流民。
支遁·【詠利城山居】 五嶽盤神基,四渎湧蕩津。
動求自方智,默守标靜仁。
苟不宴出處,托好有常因。
尋元存終古,洞往想逸民。
玉潔箕岩下,金聲濑沂濱。
卷華藏紛霧,振褐拂埃塵。
迹從尺蠖屈,道與騰龍伸。
峻無單豹伐,分非首陽真。
長嘯歸林嶺,潇灑任陶鈞。
尚湖,在縣西南四裡,長十五裡,廣九裡。
旁邑水溢而出,亦彙于湖。
虞山臨于湖上,其濱饒葭葦蒲荷,魚鳥翔躍,民居栉比,率業魚稻。
柳港映帶,景最佳勝。
又名西湖,以拟馀杭之西湖。
或曰太公尚嘗釣于此,故曰尚湖。
張洪 袅袅秋風起白波,維舟無奈客愁何?江湖滿地人來少,蒲葦連天雁去多。
咫尺不遑安信宿,百年能得幾經過?自憐舊日嬉遊處,都被農家插晚禾。
沈周·【經尚湖望虞山】 日午放船湖上頭、虞山随船走不休。
高雲仰見出翠壁,飛影下接滄波流。
青林人家隐山麓,雞鳴犬吠間中洲。
鹧鹚群栖竹葉暗,蜻蜒特立荷花秋。
蓬歌漁唱尚互答,落景在樹猶堪遊。
小舟争渡各無去,獨逆風波渾不憂。
王掞·【泛舟尚湖】 晴湖似鏡平,潑眼綠波明。
魚隊行堪數,是雛近不驚。
棹移菱葉亂,風靜布帆輕。
更喜山光好,周遭最有情。
許定升千古風流說鑒湖,不知能及此中無?山圍水抱稱佳麗,來往遊人在畫圖。
王佶朝來風日佳,湖水清且皎。
扁舟任所之,幽思出塵表。
呼尊雜嘯吟,依人狎魚鳥。
棹轉覺山回,香清見荷繞。
炊煙四面起,聚落知多少?湖田既豐腴,蒲葦更綿渺。
何必羨桃源?疑信互紛擾。
吾谷,在阜城門外三裡許虞山之陽,岡巒回抱喬木郁然,霜後丹楓,望若錦,騷人韻士往往觞詠其下。
孫七政 芳辰結勝侶,岩畔紉春蘭。
修竹迷崇嶺,飛花映遠巒。
披襟尋窈窕,引學泛丸瀾。
流莺奏奇弄,選妓擁歸鞍。
同心拾瑤草,屏迹投文竿。
貢禹千秋上,空拂漢廷冠。
桑孝光·【過吾谷訪孫齊之】 青岡曲折白雲深,強半幽懷屬苦吟。
許久不來春又暮,藤花落盡換桐陰。
嚴澈喬林翳幽谷,炎暑氣蕭森。
谷轉疑孤嶼,崖傾似别岑。
上方零露湛,下界宿雲侵。
秋色逾春色,丹楓何處尋? 曹禾·【送梵林大師兼柬黍谷先生】 送汝西風一葉舟,劍門吾谷好淹留。
此中大隐錢夫子,定與論詩山滿樓。
我自退歸增懶慢,病馀詞筆不風流。
卻輸野鶴身形健,杖錫腰包汗漫遊。
福城禅院,在迎春門外。
明萬曆間,觀察蕭應宮創建,未成而殁。
崇祯元年,宮詹錢牧齋竟其工,并為之記。
浮屠七成。
國朝順治間,總戎楊承祖建大殿。
錢謙益·【贈浮石和上偈】 七十阇黎法席開,拈椎豎拂吼如雷。
十年飽吃籮邊飯,伴我腰包行腳來。
【又】 福城塔下善财歌,煙水茫茫南去多。
為問一尊無縫塔,相輪幡影竟如何? 徐嵩·【丙辰九月過福城】 爽閣今初列,憑闌似鏡中。
一山來翠黛,雙塔聳寒空。
池冷芙蓉落,垣頹薜荔紅。
故人曾此宿,好為寄詩筒。
【蔣莘田侍禦枉駕福城示奏疏諸稿】 獻替君能任,民生困若何?九齡垂鑒遠,陸蟄上書多。
落葉黃金色,流泉白雪歌。
福城高駕過,夕照似舂和。
【十月十三夜同缪孝芬宿新塔談及家累有作】 偶及貧家累,凄其最可憐。
冷光星似月,愁坐夜如年。
佛火穿僧舍,漁歌過釣船。
人生知遇鮮,有道亦徒然。
【琴川雅集新塔分韻】 一棹鼓琴川,題詩此地先。
冬晴風雨後,塔秀海山邊。
醉色輸紅葉,齋心比白蓮。
香廚雖淡泊,聊用會群賢。
【嚴武伯鄧肯堂諸君見過分得音字】 昔别溪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