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常熟縣
關燈
小
中
大
雁入,一年好景又橙黃。
極須痛飲償秋節,生怕疏鐘報夕陽。
搔首故園歸未得,籬邊寒菊為誰香? 周霞賓·【頂山】 路轉青楓徑,泉通古石橋。
規模靈隐小,景象上方遙。
書壁藤牽袂,尋源草沒腰。
每懷登覽日,東海暮生潮。
頂山上方院,白龍潭在焉。
寇準 雨歇黃梅後,秋生麥熟前。
偶同金馬客,來訪玉龍泉。
竹葉一樽酒,榴花五月天。
不妨扶拄杖,行到白雲邊。
孫應時 澗水有奇觀,山蟬發清歌。
穹林翠光合,深谷涼風多。
孤遊轉寂曆,伫立久婆娑。
吾生政須此,欲去意如何? 瑞石庵,在上方院右。
宋明道元年,邑民陳氏建,僧守常開山。
〈祠部員外郎錢藻記。
〉頂山廣福院,梁大同十二年石史君建,名頂山院。
宋治平間改頂山聖壽院,績改今額,僧梵行重修。
〈寺有十景:烏目山、桃花澗、翠瑉橋、羽客台、烏翔石、石門庵、白雲泉、碧菽園、龍母池、石雲徑。
〉 破山,在縣北八裡。
志稱昔有龍鬥而山裂,故名。
興福禅寺在焉,齊始興五年,邑人郴州牧倪德光舍宅建,始名大慈,梁大同三年改興福,唐鹹通九年賜額破山興福寺。
〈舊有高僧文舉塔、體如塔、救虎閣、宗教院、溯幽軒、空心亭、唐賜禦鐘、璎珞樹、重萼千葉蓮。
中和四年有唐人再修功德記,今并廢。
獨石梁外尊勝石幢猶存,其上經刻乃宋平原陸展書清勁有法,妙迹也。
按齊無始興年号,但有中興,皆止一年,流傳之誤如此。
〉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禅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籁此俱寂,惟聞鐘磬音。
皎然雙峰百戰後,真界滿塵埃。
蔓草綠空壁,悲風起古台。
野花寒更發,山月暝還來。
何事池中水,東流獨不回? 【又】 秋風落葉滿空山,古殿殘燈石壁間。
昔日經行人去盡,寒雲夜夜自飛還。
李堪雲門十裡長,殿塔明朝陽。
半夜風雨至,滿山松桂香。
清猿嘯遠壑,好鳥鳴虛廊。
塵土斯可濯,胡為語滄浪? 莫俦 久聞勝地有蓮宮,乘興來遊杖瘦筇。
庭老樛枝翠璎珞,池生并蒂玉芙蓉。
飛仙何意來題柱?開澗當年想鬥龍。
歸騎回看樓閣處,雲深隐隐度疏鐘。
李光 招提清絕冠諸方,溪繞山圍勝氣藏。
好在池塘存舊址,依然花木隐禅房。
風生殿閣原無暑,雨後松篁自有香。
日暮不教清興盡,更登絕頂瞰微茫。
陳與義 不到龍門十載強,斷崖依舊挂斜陽。
金銀佛地浮佳氣,花木禅林接上方。
羸馬暫來還竟去,流莺多處最難忘。
老僧不作留人意,看水看山白發長。
釋通門·【雨中歸破山寺】 肩輿直直望前投,不畏高林雨色浮。
松下二幢元壁立,寺前一水向通流。
雲堂洗缽方過午,竹徑支筇獨感秋。
相見同條驚且喜,衲衣和濕坐林頭。
□□【破山寺雙頭白蓮】 湘南夜永風露清,明月耿耿波益平。
婵娟有人步羅襪,瓊常玉佩雙娉婷。
可憐玉骨埋藏久,腸斷人間無複有。
豈知化作蘭若蓮,宿契未忘猶并首。
想應快意洗塵緣,不向謝池争取妍。
玻璨盤中淨玉頰,一心稽首西方仙。
請君以圖獻天子,當與嘉禾并周史。
毋令寂寞堕空山,泣月悲雲清夜錢。
錢謙益·【寒食偕孟陽壁甫山行飯破山寺】 肩輿作伴覽新晴,綠樹紅芳豔複清。
過雨煙巒如拂拭,穿雲澗瀑故回萦。
頻于流水喧中坐,盡向春山好處行。
記取今年作寒食,僧房麥飯午鐘鳴。
曹禾·【題破山寺】 蔚然林木秀,結架作花宮。
清梵聞朝夕,玄言剖異同。
山回馀落照,瀑挂似長虹。
僧老能迎客,相攜話晚風。
顧芳菁當年風雨起山椒,石破龍飛轉沆寥。
留得空王依古寺,一龛燈火對寒宵。
張大緒 龍鬥能破山,風霆起超忽。
一朝鑿真宰,怪石森突兀。
老松尚攫拿,懸瀑更沸淳。
靈異說當時,觀者悚毛發。
中有化人居,清境現水月。
晝永磬聲微,人靜妙香發。
頓覺息塵氛,煙海得寶筏。
稽首龍樹王,此是阇耆窟。
龍澗,在破山寺前。
相傳龍觸崖石成澗。
山泉從嶺西南來,會于澗中,激石噴躍,曲折清駛,最為勝觀。
澗上有龍堂舊址,皮日休撰記。
高九萬 古澗滄浪外,精藍缥缈間。
木枯曾閱世,龍老解分山。
鳥道秋迷迹,禅房晝掩關。
詩成遊子去,流水日潺潺。
莊朝生 絕壑懸崖噴玉泉,憑空作勢尚蜿蜒。
沾衣曆亂珠玑濕,入耳漂搖風雨旋。
雀啄岩花時袅袅,煙籠澗草亦芊芊。
龍堂月阙知何在?斷碣遣文仰昔賢。
中峰,在龍母峰之下。
林逋 中峰一徑分,盤折上幽雲。
夕照全村見,秋濤隔嶺聞。
長松含古翠,語衰藥尚微薰。
自愛蘇門嘯,懷賢事不群。
陸世恒 孤磴盤空鳥道斜,誅茅架竹幾人家。
舉眸直欲窮千裡,肯使煙雲到處遮? 福山,有鎮,居民可二千馀家,中有甃衢。
有通泰蘇湖商舶,在縣北三十六裡,下臨大江。
舊名覆釜,唐天寶六年名為金鳳山,朱梁乾化中複日福山。
山與通州狼山相直,境特雄勝,蓋東南控扼之地雲。
鎮有大慈教寺,梁太清元年普明大師建,舊名法水禅院,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僧居簡有鐘樓記。
相傳海中泛巨木,大慈禱而得之,名泛海梁。
〉元毀,洪武初僧善持重建。
黃清老·【福山大慈寺訪僧不遇】 欲扣禅關未有詩,滿山空翠濕人衣。
竹間倚杖到西日,試問白雲歸未歸? 【又】 鹫嶺雲深杖屦幽,竹風松影共悠悠。
何人分得僧家榻?坐看南山一片秋。
李傑·【福山】 九日攜壺上釜峰,海天萬裡淨秋容。
百年幾度尋清樂,廿載重來認舊蹤。
漠漠水雲開複合,離離霜樹淡還濃。
當時老衲今何在?窗下依然偃一松。
河陽山,一名鳳凰山,又名小山,在縣西北四十五裡。
有永慶教寺,梁大同二年侍禦史陸孝本舍宅建,宋賜名大福寺,尋改今額。
〈相傳有僧肉身泛海而來,狀貌奇古,僧徒迎置于寺,固以膠漆,靈應多驗。
〉山頂有石井,〈泉清而甘,大旱不竭。
〉鄉人目為聖井。
庭有八桧,〈一夕雷震,西南一株斷,附他幹猶生。
〉為寺中三絕。
元毀,惟石井存焉。
洪武中僧如海重建。
王鼎·【登鳳凰山次徐亞卿韻】 身世平生此石坳,祇應猿鶴是心交。
謾勞□□護丹鼎,豈有文章奪鳳巢?山鬼吹燈扃夜戶,石泉分茗趁齋庖。
苦吟未就渾忘寐,雲外霜鐘莫浪敲。
徐恪 □□原在鳳山前,綠野茫茫際讓川。
直道曾遭□□黜,知幾不似季鷹先。
悠悠往事今何較?落落虛懷我自便。
卧起兩峰如濯翠,爐熏聊複對遺編。
楊維祯 河陽山色畫圖開,絕壑懸崖亦壯哉。
華表不聞仙鶴語,醴泉曾引鳳凰來。
玉魚金碗埋黃土,石獸豐碑長綠苔。
獨有桓桓丘隴在,秀峰相對讀書台。
宋大業·【題鳳凰山】 鳳鳥何年至?空留佳話傳。
閑庭森古桧,聖井瀹甘泉。
梵咀林中寺,斜陽雨後天。
不嫌遊興盡,片響亦奇緣。
張埙·【前題】 夙昔愛名山,幽尋不厭促。
汗漫遊海虞,風景頗清淑。
河陽亦勝地,岡巒互起伏。
醴泉冽且甘,桧影漾寒綠。
當時讀書台,結構依山腹。
風流無複存,姓字留芳躅。
仰止托微吟,深夜還刻燭。
拂水岩,在虞山之南,崖石陡峻,水奔注如虹,淩風飛濺,最為奇勝。
沈周·【拂水岩】 祇有看山是勝緣,青鞋布襪且輕便。
天收雨腳賒今日,我趁花時遣老年。
絕壁雲扶将堕石,豁崖風勒下奔泉。
此來不憤空歸去,旋構新篇揀竹鎊。
【留題拂水岩真公房】 我家去烏目,北骛僅一饷。
常遊但東麓,拂水渺在望。
衆口詫奇勝,
極須痛飲償秋節,生怕疏鐘報夕陽。
搔首故園歸未得,籬邊寒菊為誰香? 周霞賓·【頂山】 路轉青楓徑,泉通古石橋。
規模靈隐小,景象上方遙。
書壁藤牽袂,尋源草沒腰。
每懷登覽日,東海暮生潮。
頂山上方院,白龍潭在焉。
寇準 雨歇黃梅後,秋生麥熟前。
偶同金馬客,來訪玉龍泉。
竹葉一樽酒,榴花五月天。
不妨扶拄杖,行到白雲邊。
孫應時 澗水有奇觀,山蟬發清歌。
穹林翠光合,深谷涼風多。
孤遊轉寂曆,伫立久婆娑。
吾生政須此,欲去意如何? 瑞石庵,在上方院右。
宋明道元年,邑民陳氏建,僧守常開山。
〈祠部員外郎錢藻記。
〉頂山廣福院,梁大同十二年石史君建,名頂山院。
宋治平間改頂山聖壽院,績改今額,僧梵行重修。
〈寺有十景:烏目山、桃花澗、翠瑉橋、羽客台、烏翔石、石門庵、白雲泉、碧菽園、龍母池、石雲徑。
〉 破山,在縣北八裡。
志稱昔有龍鬥而山裂,故名。
興福禅寺在焉,齊始興五年,邑人郴州牧倪德光舍宅建,始名大慈,梁大同三年改興福,唐鹹通九年賜額破山興福寺。
〈舊有高僧文舉塔、體如塔、救虎閣、宗教院、溯幽軒、空心亭、唐賜禦鐘、璎珞樹、重萼千葉蓮。
中和四年有唐人再修功德記,今并廢。
獨石梁外尊勝石幢猶存,其上經刻乃宋平原陸展書清勁有法,妙迹也。
按齊無始興年号,但有中興,皆止一年,流傳之誤如此。
〉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禅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籁此俱寂,惟聞鐘磬音。
皎然雙峰百戰後,真界滿塵埃。
蔓草綠空壁,悲風起古台。
野花寒更發,山月暝還來。
何事池中水,東流獨不回? 【又】 秋風落葉滿空山,古殿殘燈石壁間。
昔日經行人去盡,寒雲夜夜自飛還。
李堪雲門十裡長,殿塔明朝陽。
半夜風雨至,滿山松桂香。
清猿嘯遠壑,好鳥鳴虛廊。
塵土斯可濯,胡為語滄浪? 莫俦 久聞勝地有蓮宮,乘興來遊杖瘦筇。
庭老樛枝翠璎珞,池生并蒂玉芙蓉。
飛仙何意來題柱?開澗當年想鬥龍。
歸騎回看樓閣處,雲深隐隐度疏鐘。
李光 招提清絕冠諸方,溪繞山圍勝氣藏。
好在池塘存舊址,依然花木隐禅房。
風生殿閣原無暑,雨後松篁自有香。
日暮不教清興盡,更登絕頂瞰微茫。
陳與義 不到龍門十載強,斷崖依舊挂斜陽。
金銀佛地浮佳氣,花木禅林接上方。
羸馬暫來還竟去,流莺多處最難忘。
老僧不作留人意,看水看山白發長。
釋通門·【雨中歸破山寺】 肩輿直直望前投,不畏高林雨色浮。
松下二幢元壁立,寺前一水向通流。
雲堂洗缽方過午,竹徑支筇獨感秋。
相見同條驚且喜,衲衣和濕坐林頭。
□□【破山寺雙頭白蓮】 湘南夜永風露清,明月耿耿波益平。
婵娟有人步羅襪,瓊常玉佩雙娉婷。
可憐玉骨埋藏久,腸斷人間無複有。
豈知化作蘭若蓮,宿契未忘猶并首。
想應快意洗塵緣,不向謝池争取妍。
玻璨盤中淨玉頰,一心稽首西方仙。
請君以圖獻天子,當與嘉禾并周史。
毋令寂寞堕空山,泣月悲雲清夜錢。
錢謙益·【寒食偕孟陽壁甫山行飯破山寺】 肩輿作伴覽新晴,綠樹紅芳豔複清。
過雨煙巒如拂拭,穿雲澗瀑故回萦。
頻于流水喧中坐,盡向春山好處行。
記取今年作寒食,僧房麥飯午鐘鳴。
曹禾·【題破山寺】 蔚然林木秀,結架作花宮。
清梵聞朝夕,玄言剖異同。
山回馀落照,瀑挂似長虹。
僧老能迎客,相攜話晚風。
顧芳菁當年風雨起山椒,石破龍飛轉沆寥。
留得空王依古寺,一龛燈火對寒宵。
張大緒 龍鬥能破山,風霆起超忽。
一朝鑿真宰,怪石森突兀。
老松尚攫拿,懸瀑更沸淳。
靈異說當時,觀者悚毛發。
中有化人居,清境現水月。
晝永磬聲微,人靜妙香發。
頓覺息塵氛,煙海得寶筏。
稽首龍樹王,此是阇耆窟。
龍澗,在破山寺前。
相傳龍觸崖石成澗。
山泉從嶺西南來,會于澗中,激石噴躍,曲折清駛,最為勝觀。
澗上有龍堂舊址,皮日休撰記。
高九萬 古澗滄浪外,精藍缥缈間。
木枯曾閱世,龍老解分山。
鳥道秋迷迹,禅房晝掩關。
詩成遊子去,流水日潺潺。
莊朝生 絕壑懸崖噴玉泉,憑空作勢尚蜿蜒。
沾衣曆亂珠玑濕,入耳漂搖風雨旋。
雀啄岩花時袅袅,煙籠澗草亦芊芊。
龍堂月阙知何在?斷碣遣文仰昔賢。
中峰,在龍母峰之下。
林逋 中峰一徑分,盤折上幽雲。
夕照全村見,秋濤隔嶺聞。
長松含古翠,語衰藥尚微薰。
自愛蘇門嘯,懷賢事不群。
陸世恒 孤磴盤空鳥道斜,誅茅架竹幾人家。
舉眸直欲窮千裡,肯使煙雲到處遮? 福山,有鎮,居民可二千馀家,中有甃衢。
有通泰蘇湖商舶,在縣北三十六裡,下臨大江。
舊名覆釜,唐天寶六年名為金鳳山,朱梁乾化中複日福山。
山與通州狼山相直,境特雄勝,蓋東南控扼之地雲。
鎮有大慈教寺,梁太清元年普明大師建,舊名法水禅院,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僧居簡有鐘樓記。
相傳海中泛巨木,大慈禱而得之,名泛海梁。
〉元毀,洪武初僧善持重建。
黃清老·【福山大慈寺訪僧不遇】 欲扣禅關未有詩,滿山空翠濕人衣。
竹間倚杖到西日,試問白雲歸未歸? 【又】 鹫嶺雲深杖屦幽,竹風松影共悠悠。
何人分得僧家榻?坐看南山一片秋。
李傑·【福山】 九日攜壺上釜峰,海天萬裡淨秋容。
百年幾度尋清樂,廿載重來認舊蹤。
漠漠水雲開複合,離離霜樹淡還濃。
當時老衲今何在?窗下依然偃一松。
河陽山,一名鳳凰山,又名小山,在縣西北四十五裡。
有永慶教寺,梁大同二年侍禦史陸孝本舍宅建,宋賜名大福寺,尋改今額。
〈相傳有僧肉身泛海而來,狀貌奇古,僧徒迎置于寺,固以膠漆,靈應多驗。
〉山頂有石井,〈泉清而甘,大旱不竭。
〉鄉人目為聖井。
庭有八桧,〈一夕雷震,西南一株斷,附他幹猶生。
〉為寺中三絕。
元毀,惟石井存焉。
洪武中僧如海重建。
王鼎·【登鳳凰山次徐亞卿韻】 身世平生此石坳,祇應猿鶴是心交。
謾勞□□護丹鼎,豈有文章奪鳳巢?山鬼吹燈扃夜戶,石泉分茗趁齋庖。
苦吟未就渾忘寐,雲外霜鐘莫浪敲。
徐恪 □□原在鳳山前,綠野茫茫際讓川。
直道曾遭□□黜,知幾不似季鷹先。
悠悠往事今何較?落落虛懷我自便。
卧起兩峰如濯翠,爐熏聊複對遺編。
楊維祯 河陽山色畫圖開,絕壑懸崖亦壯哉。
華表不聞仙鶴語,醴泉曾引鳳凰來。
玉魚金碗埋黃土,石獸豐碑長綠苔。
獨有桓桓丘隴在,秀峰相對讀書台。
宋大業·【題鳳凰山】 鳳鳥何年至?空留佳話傳。
閑庭森古桧,聖井瀹甘泉。
梵咀林中寺,斜陽雨後天。
不嫌遊興盡,片響亦奇緣。
張埙·【前題】 夙昔愛名山,幽尋不厭促。
汗漫遊海虞,風景頗清淑。
河陽亦勝地,岡巒互起伏。
醴泉冽且甘,桧影漾寒綠。
當時讀書台,結構依山腹。
風流無複存,姓字留芳躅。
仰止托微吟,深夜還刻燭。
拂水岩,在虞山之南,崖石陡峻,水奔注如虹,淩風飛濺,最為奇勝。
沈周·【拂水岩】 祇有看山是勝緣,青鞋布襪且輕便。
天收雨腳賒今日,我趁花時遣老年。
絕壁雲扶将堕石,豁崖風勒下奔泉。
此來不憤空歸去,旋構新篇揀竹鎊。
【留題拂水岩真公房】 我家去烏目,北骛僅一饷。
常遊但東麓,拂水渺在望。
衆口詫奇勝,